本文作者:鲍鱼大咖

吃鲍鱼拉出虫子(吃鲍鱼拉出虫子图片)

鲍鱼大咖 2024-03-03 6
吃鲍鱼拉出虫子(吃鲍鱼拉出虫子图片)摘要: 本文目录服务区鲍鱼面里惊现蛆虫,这是否会危害到人体的健康土笋冻里面的虫子是什么广东人吃虫子是真的吗一、服务区鲍鱼面里惊现蛆虫,这是否会危害到人体的健康放假期间,很多人都会去游玩,在...

本文目录

  1. 服务区鲍鱼面里惊现蛆虫,这是否会危害到人体的健康
  2. 土笋冻里面的虫子是什么
  3. 广东人吃虫子是真的吗

一、服务区鲍鱼面里惊现蛆虫,这是否会危害到人体的健康

放假期间,很多人都会去游玩,在高速公路上,一般都会有服务区,有时候高速公路上面的食品非常的好吃,但是也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有人在沪蓉高速江苏镇江仙人山服务区美食城吃鲍鱼面时,发现面里有蛆虫,这是对人体有非常大的危害的,可能会引起人不适,或者其他疾病。

一、吃这种蛆虫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因为在人们的身体里也有很多蛆虫,这些一般都是寄生虫,所以鲍鱼里面的这些蛆虫也是寄生虫,它可能在人的身体里面也可以存活,从而吸取我们的营养。或者寄生在我们其他的器官里面,从而对我们的肝脏或者其他器官造成严重的危害,可能会引发胃出血以及肠穿孔,曾经就有报道过寄生虫爬到脑袋里面给患者造成生命垂危,这都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寄生虫对我们身体的各个系统,呼吸系统,血液系统,还有其他方面,各个系统都会造成严重的伤害。

二、如何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

现在很多人还可能会说去正规的店,可以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其实这句话是不太规范的,因为去正规的店只能减少这样的情况发生,所以想要减少或者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还是要靠我们自己,我们在吃饭的时候,要仔细的观察我们的饭到底是否有没有其他杂物?当我们吃海鲜的时候,也要观察海鲜是否有虫子或者其他的异样的东西,也可以闻一闻,味道是否正常,最好吃饭之前拍视频取证,这样在日后的处理中,我们将会有非常大的优势。所以想要预防这种情况发生,还是要靠我们仔细,千万不要觉得是正规店就可以大胆放心的吃,因为有很多正规或者品牌的店,它也会出现一些事故或者事情,防人之心不可无,我们一定要照顾好自己。

最后,如果不幸吃到了有寄生虫的食物,一定要进行维权,把他们告上法庭,以维护自己合法的权益。同时,尽快去医院检查身体是否有出现其他各方面的异样,因为自己的健康才是最重要。

二、土笋冻里面的虫子是什么

土笋冻里面的虫子是可以吃的,它经常出没在海边的沙子中,因此有福建人就直接称之为“沙虫”。

扩展资料

“土笋”体呈圆筒状,老笋全体灰黑,新笋体色较浅,略呈灰色,全体长约10厘米。前端较细,具能翻出的长吻,口位于吻之前端,口周围生有许多小触指,伸展时呈星状,故有星虫类之称。肛门位于体前端背面离口不远的地方,皮肤肌肉囊发达,包括着表皮层和肌肉层

。皮肤表面粗糙,生有无数乳头突起。体内除盘卷反转于体腔内的消化管外,无其他明显发达的脏器。

“土笋”福建、广东及其海南沿海都有分布,生活于有淡水注入的浅海泥滩中,尤以中高潮带滩面长有“牛毛草”或咸草的滩地里为多,个体也较大。营钻土生活,平时以吻端伸出泥面,以摄取腐殖质泥为食,受惊缩回时,滩面留下与虫体相当的洞穴。穴深依虫体大小和土温而异,一般入土5、6一17、18厘米,很少超过30厘米。

“土笋”的采集整年都可采挖,讨小海渔工都于农闲选择适于“土笋”生活的潮区,虫孔多的滩地,用特制略呈三角形的虫锄,将土翻出,从翻出的泥面上寻找带粉青色泥的穴道,再用锄角,沿穴道轻轻浅挖,至虫体暴露,将虫体轻轻拉出,抖掉泥土,并将完整无损的个体或损伤的个体分别存放于容器内保存。在咸草编织的草袋里,冬天可存活周,夏天也可存留2一3天,受损伤的虫体一般不宜存放。

三、广东人吃虫子是真的吗

唐朝的韩愈被贬到潮州,见到当地人吃蚝、蛇、蛤蟆等“异物”时,惊讶地写下一首诗《初南食贻元十八协律》来表达他“莫不可惊叹”的感受。

从地域、气候和历史上来看,广东远离以正统文明为传承的中原,所以饮食习惯与国内大部分区域有天然的鸿沟。有人自嘲,广东人眼里,除了广东和海南之外,全国所有的地区都是北方;这就好像上海人眼里,出了上海城区的外地,都是”乡窝“。

即便到今天,外地人眼里,广东人吃蛇、鸟、龟、虫、胡建人,是无所不吃的食物链顶端物种。虽然不少广东人表示:“我们家从不吃这些”,但这辩解怎么听来都如此无力——因为,总有人能找出广东人吃虫的例子。

01

无所不吃的人类

/蝗虫、土笋、葛麻虫、竹虫、蜂蛹/

吃虫并不是广东人的专利。准确说,虫类在某个地区出产量大的时候,总有人尝试着食用这种看起来恐怖的东西。

古代中原产粮区的经常发生蝗灾,所以京津两河一带,都有吃油炸蝗虫的记载。文人们还为蝗虫起了别名“蝗米”、“飞虾”。以米与虾作为比喻,大概也只是为了说服自己,在灾荒的年岁能将这种最易获取的高蛋白吞下肚子。

南岭以南,气候湿热,更适合蛇虫繁衍,所以有越往南吃虫子越多的说法。闽南人吃的土笋冻,其实就是用一种沿海滩涂生的蠕虫“可口革囊星虫”制成;贵州黔东南地区喜欢吃一种植物寄生虫——葛麻虫,是著名的地方风味;广西桂柳地区喜欢吃竹虫和蜂蛹,炸到香酥了下酒;云南人用胡蜂幼虫和涮涮辣做的蘸酱“撒撇”更是登上了《风味人间》的镜头。

闽南土笋冻

云南撒撇

更南一些,在东南亚的泰、越、柬、老诸国,吃虫就更普遍了。比如泰国人把的蚂蚁蛋吃出花来,配上青柠汁做沙拉;配上鸡蛋做煎饼;配上野甜菜煮汤……

据说,非洲人还大量捕捉吸血的蠓虫,做成一块块黑漆漆的肉饼,烤熟后夹汉堡吃。场面之惨烈,让人不忍卒视。

为什么要吃虫?追根究底,南方其他地区多数只是把虫子当作是肉类的替补,是穷困时期用以果腹的被动选择。所以虫子的料理,多数也是透着糙劲儿的油炸、打酱、烧烤。至于卖相,更无法奢求。

但广东却是一个例外。在整个南中国地区,自古以来经济最发达、风气最开放的,莫过于广东。当地人选择吃虫,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饿肚子没食物,而是物产丰富、烹调技术高超,在吃腻了参鲍翅肚之后,想来点更新鲜的东西尝尝。

所以,在广东吃虫,除了品类众多、做法得宜之外,还能吃到些许的精致和档次,这是出了广东地界,其他地方遍寻不到的体验。

02

三水的地方风味

/龙虱、桂花蝉、地龙/

论到广东最吃名在外的地方,厨乡顺德绝对有一席之地。

据说广州和香港的著名食肆,掌勺的大厨十有八九都是顺德藉。只此一条,足以说明顺德人对烹调的精益求精。

但与顺德一墙之隔,同属佛山市下辖的三水区,却罕有人知。事实上,三水是广东最著名的虫类食材集散地之一。也许是受顺德大厨们的影响,三水的虫类食材的烹调手段也最为精细,它们与蟾蜍等“异物”一起并称为“田基美食”,意思是产在田间地头的野生食物。

水曱甴是三水当地不论大小饭馆都有出售的名菜,也是田基美食中最富个性特色的一种。“曱甴”在粤语里是硬壳蟑螂的意思,所以水曱甴就是水蟑螂。

水曱甴的外貌长得像蟑螂,但与蟑螂不同的是,它是肉食性的,以捕捉小鱼、蝌蚪为食。所以在广东,形容其凶猛的“龙虱”是它更广为人知的名字。

龙虱最好的做法是“和味”,所谓“和”,就是平和清淡的意思。先用沸水汆了以除去昆虫的异味,广东人谓之“去尿”,然后油盐调匀,腌制入味,最后隔水蒸熟。

龙虱下酒最妙,先要把它背上的两只硬翅膀剥去,然后,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旋动它的头部,去除其肠肚。不懂的人在拧龙虱头时用力过猛,一下把线状物扯断,肠肚还留在体内,吃下去便有点儿异味。做完这一整套,再泯一口酒,比小龙虾就酒美得多。

龙虱中最极品的是金边龙虱,也就是母龙虱。因为虫体边缘有一圈淡金色的镶边而得名。金边龙虱个体小,甲翅软,没有异味,可以像吃花生米那样整个扔进嘴里。

龙虱宜独用,有劣厨认为金边龙虱金贵,用它来搭配其他荤物,并不讨喜。我见过金边龙虱和广东白切鸡一大份端上来的,像是爬满蟑螂的腐坏食品,令人作呕。

桂花蝉和龙虱类似,也是三水极为出名的特产。这种长得像蝉的水生昆虫,吃法和龙虱差不多,除去翅膀和腿,再将头与内脏拉出。与龙虱相反的是,桂花蝉公的比母的肉多好吃。但其实桂花蝉的肉并不如龙虱饱满肥美,但嚼起来又咸又酸,还有类似桂花的浓郁甘香,所以得名。

懂行的知道,桂花蝉的香味来自于前足附近的香腺。所以要从前部吃起,慢慢咀嚼。桂花蝉凉了吃比趁热吃味道更浓郁,如果有条件冷藏了再吃就更好,配上三水当地出产的冰镇桂花陈酒,这澈爽透心的一餐,没齿难忘。

白灼地龙也是在三水能常常吃到的虫菜。所谓地龙,就是蚯蚓。一些城市的夜市烧烤摊里也常有酥炸地龙,炸到香脆可口,固然好吃,但已没有蚯蚓本来的味道。三水特有的白灼,是把蚯蚓沸水过熟,拌上芝麻、藠头、红白萝卜丝、葱姜丝,再淋上酱油和熟猪油,像顺德鱼生那样“捞起”拌匀。这种吃法的蚯蚓爽脆有嚼劲,堪与响螺片媲美。

03

广东人的心头所好

/沙虫、禾虫/

如果说三水的田基虫菜只是猎奇,不能代表广东人的广泛口味,那么沙虫与禾虫这两味食物,则是相当一部分广东人的心头好。

沙虫也叫海肠子,其实不是昆虫,是一种学名“方格星虫”的海生蠕虫,和闽南人做土笋冻的“可口革囊星虫”是远房表亲,和山东人的海肠“单环刺螠”是近亲。

山东人爱吃爱吃海肠,一道“韭菜炒海肠”是胶东名菜,还有“氽海肠汤”、“肉末海肠”,都是山东沿海地区待客的好菜,甚至剁进肉馅里包饺子也可以,比海胆饺子好吃得多。因为外形不雅,它还被认为是壮阳的灵药。

据说当年进京献艺的鲁菜师傅都会随身携带一个小罐子,烹菜时加一点点罐里的粉末,以此征服了无数北京官老爷们的胃。罐子里装的,其实是磨成粉的海肠,也是味精的前身。由此可见,这东西有多鲜美。

但山东海肠大多圆而胖,不如广东沙虫细长更有正经虫子的模样。而且鲁菜烹海肠的风格,多数逃不过大汤大油,与广东人料理沙虫的方法有很大区别。

干制生香是广东人眼里沙虫的第一要义。鲜捕沙虫晒成干,除了浓缩鲜味之外,还能让蛋白质进一步发生熟化反应,释放出更多表达鲜味的氨基酸。其道理和制作干鲍鱼类似。

买回家的沙虫干,吃之前要用平底锅烤到两面金黄,散发出海产的香味,再用水发开洗净。这时的沙虫煎炒烹炸皆宜,“脆”和“鲜”两个字能代表它全部的特点。

吃鲍鱼拉出虫子(吃鲍鱼拉出虫子图片)

广东老乡蔡澜懂得沙虫之道,他最爱用沙虫干煲汤。只需加猪骨、香菇干,瓦煲慢煨两三小时后,汤色自然白如牛奶,除了盐,什么调料都不需要,如果加米一起煲,就是惹味的砂锅粥了。

蔡澜对沙虫的评价只有一个字:“甜”。

禾虫又名“沙蚕”,虽然和沙虫一字之差,但模样却可怕很多。这种颜色黄红绿交替、长着密密麻麻疣足的虫子,有点像布满粘液的水生蜈蚣。

禾虫生长在咸淡水交界的水稻田里,所以得名“禾”。这种虫子极其娇贵,一旦环境受到污染或者盐分过多就会立刻爆浆自杀。所以不可能和沙虫一样将它晒干,因此时令性很强,而且价格感人。

但每年七八月当季时,广东人依然争先恐后吃禾虫,原因两个字“好吃”。

禾虫最流行的做法是煎、焗蛋、炒蛋和白灼。但煎的过程中容易爆浆流散,本地吃家往往不太推荐。

最经典的吃法是焗蛋,把禾虫泡在花生油里,让它自然爆浆,然后打入鸡蛋,点缀腊肉、陈皮、大蒜和油条碎末,先蒸熟,再用炭火焗至表面金黄色。撒上胡椒粉、柠檬丝上桌。

这样做出来的禾虫膏浆不流散,与蛋羹融为一体。一口咬下去,膏软蛋滑,动物蛋白特有的香味充满口腔。广东人宴请外地人喜欢用这个,不仔细看只会当成普通的肉末蒸蛋。待到客人发现当天的蛋羹特别好吃时,再把令人毛骨悚然的禾虫尸体挑出来展示。然后满桌惊悚的尖叫伴随着欢笑,这是饶有特色的酒桌文化。

04

虫有虫味

/一脉相承的粤菜理念/

BBC曾摄制过一集关于昆虫类食物的节目,主持人亲身体验试吃后,提出昆虫类食物应该进入人类的食谱,理由是营养和环保。节目给出了一组数据,无论是资源消耗还是碳排放量,生产一公斤昆虫只是生产一公斤牛肉的不到百分之一,而其蛋白质含量却大大高于牛肉。最后节目的总结是,还需要人们改变观念接受昆虫类食品。

但要把虫子吃出花来,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解决温饱的饲料阶段,老外们恐怕还要跟广东人讨教。总的来说,粤菜讲究“鸡有鸡味,鱼有鱼味”,付诸于广东的虫子,也要“虫有虫味”,其核心要义,就是不能用油炸、油辣椒之类的重口去掩盖虫子的本味。

这就好像欣赏女性的美丽,最好在她素面朝天的,睡醒或出浴的时候;而不是被精致珠宝和艳丽时装装点着的,光彩照人的时候。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