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鲍鱼和墨鱼是同一类物质吗
不是的,墨鱼是软体动物门,头足纲,乌贼科,鲍鱼是软体动物门,腹足纲,鲍科。
墨鱼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并不是很常见,但对于住在沿海地区的人来说墨鱼是生活当中最常见的食材之一。提起墨鱼很多人首先想起的是它喷出来的墨汁,那下面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墨鱼究竟是什么?
1、墨鱼是乌贼
有些人对于墨鱼这个称呼可能比较陌生,但说到乌贼却是认识的。墨鱼又别名乌贼或者是花枝、墨斗鱼,它主要以喷墨作为逃生的方法而出名。作为沿海地区的一道特色菜,墨鱼会被制造成各种不同的菜肴,但每种菜肴都具有独特的口味。
2、墨鱼是墨斗鱼
墨斗鱼又是墨鱼的另外一个别称,墨鱼的头位体前端呈球形。在它的外围有五对腕,头的两侧有一对发达的眼睛,眼睛的构造比较复杂。而在眼睛的下方有一个椭圆形的小窝,我们将这个窝称为嗅觉器官。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生物都是靠嗅觉来判断周围是否安全,而乌贼就是其中一种。
3、墨鱼又称为目鱼
墨鱼喜欢在海的深处居中生活,但到了每年的春季它开始往深海方向游然后在浅水内湾进行产卵。因为墨鱼的身体非常的扁平而且很柔软,所以它适合生活在海底。虽然墨鱼平时动作看起来很缓慢,但是它一旦遇到危险的时候就会以每秒15米的速度把敌人抛在身后。墨鱼除了逃跑起来很快,它捕捉猎物的时候更快。
二、鲍鱼与墨鱼那个价值高
墨鱼含丰富的蛋白质,壳含碳酸钙、壳角质、粘液质、及少量氯化钠、磷酸钙、镁盐等;墨鱼中的墨汁含有一种粘多糖,实验证实对小鼠有一定的抑癌作用。
墨鱼又称乌贼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药食价值高是海洋带给人类的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佳食良药?墨鱼含蛋白质13%而含脂肪仅为0.7%是可经常食用的滋补海味即使是肥胖者或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患者,适量吃也无妨墨鱼还含磷、钙、锌、铁、镁、糖、维生素B族等等营养成分
老尹家海参提示:
鲍鱼是海中珍品之一,由于生长要求比较高,产量低,价格一直很高。作为海八珍之一的鲍鱼,被中国列为“水八珍”之首。鲍鱼的生长非常缓慢,大约需要5到10年才能达到食用的要求,这也是造成鲍鱼名贵的原因之一。因鲜鲍鱼需经过晾晒、盐渍、水煮、烘干、吊晒等一系列复杂而精心的加工工序才能成为干鲍鱼,而且一只1500克的鲜鲍鱼经加工后只能得到250克左右的干鲍鱼,这是造成干鲍昂贵的原因之一。中医理论认为,鲍鱼肉味咸性温,有补虚、滋阴、润肺、清热,养肝明目,故有“明目鱼”之称,同时具有养血柔肝、行痹通络等功效,历来用于血枯月经闭止、乳汁不足及血虚肝硬化等症。但时下的营养学家认为,包括鲍鱼在内的很多中国极致的食物里并没有超出常规的营养价值。鲍鱼每百克鲜品含蛋白质12.6克,与鸡蛋所含的蛋白质相差不大,其它营养含量成分如钙、铁、锌、钠、硒、维生素等等也没有独特的优势。事实上,在提供营养方面,鲍鱼和其它普通海产品相差也不多。所以,这些名贵之物在营养上并无“名贵”之处。
三、为什么鲍鱼只有一个壳鲍鱼壳上的孔干嘛的
记忆里,我碰见的鲍鱼全是处理好上菜的。很长一段时间,我还觉得:鲍鱼和海蛎子一样,应当有两块珍珠贝,仅仅被主厨处理掉了。但是,令人费解的是,鲍鱼壳上为什么有一排小圆孔?难道是主厨爬出来的,为了能食物比较容易做熟?
实际上,鲍鱼和海蛎子不一样,尽管都能用蒜蓉粉丝蒸,但鲍鱼既不是鱼种,也不是双壳的贝壳类,反而是相近大海螺的无脊椎动物。那么问题来了,鲍鱼仅有一片珍珠贝,在危机四伏的海洋,这是怎么保护自己的?以前,当鲍鱼认知到风险时,就用到肥大的软肉牢牢地粘附在石头上,让单层珍珠贝维护里边的肉。鲍鱼肉足的粘合力非常令人震惊。一个壳长15cm的大鲍鱼,其足的吸得力达到200千克。打捞鲍鱼时要用小铁铲把它从石头上铲出来。具体步骤时,只有乘其不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其铲下或将其弄翻,不然即便砸烂它壳也别想把它取下来。
鲍鱼壳上那一排小圆孔,全是天然的,作用不一。有作为吸气的,也是有作为代谢的。以往,鲍鱼还有一个别号,称为九孔螺。小小鲍鱼,其实也是五脏俱全的。自然,大家品尝到的鲍鱼,全是主厨处理好的。听说,日本和韩国人觉得,鲍鱼是素食者,用不着除去内脏器官。他们都是直接吃全部鲍鱼。
鲍鱼的壳从外边看,壳形左旋体,表层呈深绿褐色,甚至是灰白,不太光洁,一点也不好看。但壳里边十分光洁,并且紫、绿、白等色相得益彰,珠气宝光的,总让人感觉里边藏着天然珍珠,非常好看!
在唐山湾水域,鲍鱼是很少见的。但到渤海与黄海交汇处的大连湾,有许多饲养鲍鱼的。印象中,青岛也是有许多鲍鱼。去鼓浪屿的情况下,路边小吃有卖小龙虾的,海鲜店铺里几乎都有鲍鱼,物美价廉。
也不知当时到底是谁给它起了那样一个名字,本来和鱼没什么关系,为什么会叫鲍鱼?原先,鲍鱼称为盾鱼。去除这一鱼字,盾或是有几分大道理的,鲍鱼的壳似乎是它巨盾一样。之后,齐大夫鲍叔牙尤其喜欢吃鲍鱼,就是那个有“管鲍之交”的鲍叔牙。明星效应嘛,从那以后,盾鱼就更名变成鲍鱼。
实际上,日常生活还有很多并不是鱼种的水生物都被大家叫变成鱼。例如:乌贼、大鱿鱼、墨斗鱼是无脊椎动物,鄂鱼、娃娃鱼、甲鱼是两用脊椎动物,鲸鱼是哺乳类动物,星鱼则归属于棘皮动物,也叫海螺。
四、赵高为什么用鲍鱼掩盖秦始皇尸臭秦朝真的有鲍鱼吗
应该有很多人都听说过,在秦始皇死后,赵高为了掩饰秦始皇死亡的真相,用了一车鲍鱼来掩盖秦始皇的尸臭吧。秦始皇死后,秦朝的历史发展就和他所预想的完全不一样了,赵高篡改了他的遗诏,改立胡亥为太子,而扶苏也因此而死,秦朝也就此走向了末路。而当时史书上记载赵高用鲍鱼发臭的味道来掩盖秦始皇的尸体的臭味。这件事情到底是不是真实的呢?毕竟鲍鱼这种东西一直都不便宜,难道秦朝的时候他们就能够吃的到鲍鱼了吗?史书上所记载的鲍鱼,是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鲍鱼呢?秦朝的时候到底有没有鲍鱼?我们今天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赵高用鲍鱼掩盖尸臭《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这么一句话,“会暑,上辒车臭,乃诏从官令车载一石鲍鱼,以乱其臭”。记录的是,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进行东巡,没想到途径沙丘的时候因病去世,便有了历史上著名的沙丘之变。
当时赵高、胡亥和李斯三人,封锁了秦始皇病逝的消息,反而带着秦始皇的尸体继续东巡,想要等到东巡结束后,将秦始皇运送回咸阳,胡亥好安然继位。
然而夏天的气温非常高,秦始皇的尸体没多久就开始腐烂,散发出难闻的恶臭,胡亥等人为了防止旁人发现异常,于是就在车上装了一石鲍鱼,用鲍鱼的臭味来掩盖尸体散发的腐烂气味。
看到这里大家不免有些疑惑,难道在秦始皇时期,大家就已经能吃的起鲍鱼了吗?
2.古代真的有鲍鱼吗秦始皇作为皇帝,哪怕是拿鲍鱼当饭吃也能负担的起,可是大家不要忘了,秦始皇是死在沙丘,也就是现在的河北广宗县一带,这里距离海岸线较远,在古代交通不便利的情况下,很难将鲍鱼运送到这个地方,偶尔能送到一些,也不过是了了数斤而已。
古代的物流运输速度基本和步行差不多,不然“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也不会成为抨击统治者的诗句了。
而且,秦始皇再喜欢吃鲍鱼,也不可能在车上备一石鲍鱼啊,古代没什么保鲜的方法,不注意就会全放坏。
那么这里用来掩盖气味的鲍鱼到底是什么呢?
3.这里的鲍鱼说的是什么其实这里所说的鲍鱼,并非是我们现代人认知的这种,而是用盐腌制的渍鱼。相比于我们现在的所说的渍鱼,古代这种鲍鱼的制作方法有着很大的不同。
在《释名·释饮食》中曾记载,“鲍鱼,鲍,腐也。埋藏奄,使腐臭也。”古代在腌制鲍鱼的时候,和我们现在腌制咸菜的方法差不多,和这几年在网络上比较火的鲱鱼罐头制作方法有一些相似。
将新鲜的鱼类去除内脏和鱼鳞后,放入高浓度的盐水中,能够达到长时间储存的效果。经过这类工艺处理过有臭味的鱼,便是鲍鱼。
然而通过这种方法制作的鲍鱼,虽然内部腐烂速度较慢,可依旧会有非常大的臭味,所以赵高等人才会想到用鲍鱼之臭来掩盖秦始皇的尸臭。
西汉有一位史学家叫做刘向,在他自己编撰的《说苑·杂言》中曾经写到:“入鲍鱼之肆,久闻而不知其臭”,这里说的意思就是在卖鲍鱼的铺子里,闻的时间太久就感受不到鲍鱼的臭味了。这种感觉就好像是我们上茅厕一个样子,多闻两下就习惯了。
而在《孔子家语》中也曾有过类似的一段话,当然这两段话并非是单纯的讲述鲍鱼的臭,而是将鲍鱼比作小人,大致的意思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而且将渍鱼称做鲍鱼也并非是从秦朝开始的,远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有这种称呼了。
在春秋末年的时候,伍子胥一家因为被奸臣诬陷,无奈之下伍子胥只好一路逃亡,刚路过昭关不久,前面有一条大江横在了伍子胥的面前。伍子胥看着前面的大江正着急的时候,不远处一位渔夫划着小船靠了过来,把伍子胥给载了过去。
渔夫将伍子胥载到对岸之后,还从船上拿出来一些吃食,让伍子胥填饱肚子继续逃亡。而渔夫从船上取出来的吃食中,就有一种叫做“鲍鱼羹”的食物,这种鲍鱼羹就是用腌制的渍鱼进行制作的。
看到这里大家也都明白了,原来古人说的鲍鱼并非是我们现在的这种鲍鱼,而是说的和鲱鱼罐头相似的渍鱼,那么古代人到底有没有见过或者食用过我们现在的这种鲍鱼,如果有的话,他们将鲍鱼有叫做什么呢?最早食用鲍鱼又是什么时候呢?
根据各种资料所记载,我们能够翻找到有史料记载的食用鲍鱼,是在西汉时期,而且这个吃鲍鱼的人大家都很熟悉,这就是历史上堪称穿越者的西汉皇帝王莽。
在《汉书·王莽传》中写道:“莽军师外破,大臣内畔,左右亡所信,莽忧懑不能食,亶饮酒,啗鳆鱼。”是说王莽的军队被人打败,手下的大臣们也都一个个的叛变,身边没有一个可以信任的人,让王莽气的吃不下饭,只能够靠喝酒和吃鲍鱼勉强过日子。
当然,之所以王莽吃不下饭却能吃鲍鱼,这种非常罕见的病症在《本草纲目》中也有所记载,“鳆鱼,乃王莽所嗜者”
然而古代喜欢吃鲍鱼的并非只有王莽,一代枭雄魏王曹操除了好人妻以外,最喜欢的就是鲍鱼了。并且在曹操死后,曹操的亲儿子怕自己父亲在九泉之下享受不到这美味,所以在每次祭奠的时候,都会将鲍鱼当做祭品进行摆放。而曹操的儿子曹植也曾说过:“先主喜食鳆鱼,前已表徐州臧霸送鳆鱼二百。”
不得不说,亲儿子就是跟自己亲,自己死了之后还想着把鲍鱼当祭品,如果能够再献上两个人妻就再好不过了,九泉之下的曹操如是说。
也许为了证明自己是亲生的,曹丕平日里对鲍鱼也非常的喜欢,痴迷程度比他爹还要高。在《太平预览》中写着,曹丕有一次给孙权的礼物中就有一千条鳆鱼。
说实话鲍鱼对于这些统治者来说并算不得稀奇的物件,你这一次送一千条鲍鱼是什么鬼,这也吃不下呀。估摸着曹丕是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毕竟都已经把自己最喜欢的食材送给别人了,别人也不好再说什么。
也正是因为曹操父子两人对于鲍鱼的喜爱,也使得当时权贵们都开始跟风,以至于在《南史·褚彦回传》中写道:“时淮北属魏,江南无复鳆鱼,或有间关得至着,一枚直数千钱。”这是赤裸裸的哄抬物价呀,得亏古代没有物价局。
一直到了宋朝的时候,依旧会将鲍鱼叫做鳆鱼,苏东坡还曾写过一篇《鳆鱼行》。而再往后的话,直至清朝,大家才开始将鳆鱼称为鲍鱼。
而且清朝的康熙皇帝也非常喜欢吃鲍鱼,在一次庆功宴上,还为每一位前来赴宴的将军发了一只烹饪好的鲍鱼,从此之后清朝更是将鲍鱼当做宫廷必备的珍贵食材,甚至还专门做了一个全鲍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