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吃鲍鱼的大爷 吃鲍鱼啥意思

admin 2024-03-03 11
吃鲍鱼的大爷 吃鲍鱼啥意思摘要: 本文目录酱肘子传奇,北京大爷的饮食江湖在你看来,鲍鱼海参为什么那么贵第一次吃鲍鱼,服务员问你要几头,该怎么说一、酱肘子传奇,北京大爷的饮食江湖大爷,是北京永远的都市传说。在本世纪四...

本文目录

  1. 酱肘子传奇,北京大爷的饮食江湖
  2. 在你看来,鲍鱼海参为什么那么贵
  3. 第一次吃鲍鱼,服务员问你要几头,该怎么说

一、酱肘子传奇,北京大爷的饮食江湖

大爷,是北京永远的都市传说。

在本世纪四方流传的北京话语境里,如果说大妈的意思是通天晓,大爷的意思,就是万事通。

无论酒楼饭庄,还是地摊酒馆,他们代表着一切本土饮食的最高权威。

一人一车,一锅一勺,往街边一支,就能搅动十里飘香,江湖变色。

“藏龙卧虎”四个字,说了几百遍,也不足以形容他们技近乎道的艺术气质,以及鲜为人知的奇闻轶事。

今天起,福桃推出新栏目“北京大爷”,意在探寻北京每一个美食角落里,那些艺高人胆大的大爷。

第一期,是北京饱妹推荐的赵记酱肘子——

牡丹园的老小区大铁门后头,终年停着一辆圆乎乎的绿色小餐车,里头坐着一位看起来远比实际年龄年轻的大爷。

不论你爱不爱他的风格,只要小车依然在,北京酱肉江湖里,就永远有这一派。

“软,烂,香甜!”

小餐车前,一位老主顾看我们扛着相机,一个劲儿夸赵大爷家的酱猪蹄。

这老先生看年龄得有七十上下,赵大爷比他年轻许多。

工作日的下午,当上楼下楼的人都白发苍苍,赵大爷成了小区最年轻、最有活力的人。

这算个奇迹——在每天凌晨四点开锅炖肉,白天卖完,还要处理上百斤新鲜猪肉的操劳中,能保持这份精神头,饱弟不知该怎么羡慕。

赵大爷的酱肉,每天有定量:

酱肘子、猪蹄、猪耳朵、猪尾巴、口条,就两大铁桶,上午十点出摊,卖完算完,一般下午两三点就差不多了。

有时剩点儿,五点下班的人一回来,也就一扫而空——他就这么在小车里坐着,跟来往的街坊聊聊天,这个聊聊家里管道漏水的事儿,那个来送他一瓶家酿的好酒。

他的酱肉火了,打电话、加微信预定的人也越来越多,跑腿小哥开始冲进小区,还有在医院体检完就冲过来的——

肉香一起,一纸报告的隐忧,瞬间烟消云散。

他家的酱肉,对老人是全方位的友好。

酱肘子拎出来,揭开定型的网兜,片刀一划,皮肉迎锋而断,肉汁横流。

热着吃,肥糯喷香,放凉了更好,肉皮一紧,筋道的程度,跟软烂的瘦肉很和谐。

刚出锅的酱猪蹄也是。

别人拆猪蹄是切,是剁,大爷拿双立人的片刀,沿骨头一划,也就开了,可见肉有多烂。

猪尾巴几乎脱骨,猪耳朵、猪口条,也一样酥烂到最大程度。

耳朵吃不出脆骨,只有融化在老汤里的胶质,从里到外,裹着一股香,让人发现除了筋道之外,还有另一种肥糯值得一尝。

口条,一般人喜欢厚切后的脆劲,像牛舌一样——赵大爷炖的,也是极烂,第一口不像口条,倒像带着异香的精肉。

大家吃完,反应一致:搁《红楼梦》里,会是贾母爱吃的东西。换句话说,没牙老太太都能吃。

赵大爷说,他家酱肉一味香料都没有。

这对老主顾来说,也是一种照顾了:毕竟今天浓香熏人的扒鸡酱肘,不像他们年轻时的老味道。

不过有人觉得咸,这是肯定的——夏天为了防止老汤变质,赵大爷会多抓把盐。

大不了,捧回几个烤好的的麻酱烧饼,趁冒热气切开一夹,要么切一牙儿热烙饼一卷,也香。

也有人对赵大爷的风格不太同意:

猪耳朵就该筋道,口条就该有股脆劲,什么都炖烂糊了,有什么意思?

还有人觉得,赵大爷这不放香料的做法,似乎也不如别家飘香诱人。

然而,拦不住一批又一批主顾,十斤八斤地往外提。

“好吃再来,不好吃也没必要硬来!”

对于自己的肘子艺术风格,赵大爷有着明确的坚持——

做了四十多年厨师,这份底气,还是有的。

听赵大爷聊完他这四十年,你怎么也想不到,这人会来卖酱肘子。

他爱喝酒,就着一罐又一罐百威,从他扔下镰刀锄头,结束昌平插队生涯后聊起。

1978年,北京小伙子赵永生,来到了海淀区饮食服务公司——

在老店名馆都归国营的时代,北京的饮食服务公司,个个高手如林。

学徒五六年,他最早做的,是回民小吃:在五道口小吃店卖炸糕。

“江米面,豆沙馅,外焦里嫩,一两一个。”

他说,当年论炸糕,他在海淀区考第一名没问题。

厨师生涯的第一个拐点,在1984年:

他去了改造升级后的西苑饭店,就此白案转红案,点心之外,又与煎炸烹炒搭上了关系。

对当年的国营餐馆厨师,很多人的回忆是:赚不多,可是个好差事。

可时移世易,用赵大爷自己的话说,世事难料。 1991年,他把铁饭碗扔了。

除了性格使然,不愿受拘束,还有一个原因:

北京人过去办喜事,娶媳妇聘闺女,爱在院里摆席,竹竿儿支起帆布大长棚,请亲友四邻同庆。

这么大的场面,谁来操持?家里小锅小灶不行,必须得写好菜单子,请大师傅带着家伙什儿来办。

在北京厨师业内,这种活儿叫“跑大棚”。

那时候,赵大爷就老跑大棚——一般就他一人去,带着全套家伙,场面实在太大,顶多叫一两个帮手。

去了,就是煎炸煮烙:扣肉、四喜丸子事先蒸好,上桌前下锅一烧,调个凉菜之类,什么都他做。

这活儿一般人来不了,得是红案白案样样精通的全能型厨师,才能一人搞定。

吃鲍鱼的大爷 吃鲍鱼啥意思

能者多劳,周六周日一有喜事,赵大爷就去跑大棚,订单能排出一两个月——饭馆周六日不放假,为此,赵大爷那些年全勤奖金、岗位补贴老拿不上。

可那已经是90年代了,诱惑实在无法拒绝:本家给个红包,月收入是他在饭馆的十倍!

辞职后,他去了上海。

那是港式高端餐饮疯狂进军的年代,他到了美都大酒店,跟当年的香港十大名厨之一江文伟学粤菜,慢慢地,淮扬菜也会了。

等他后来去徐家汇的大千美食林,当了二楼天云茶馆的主管,已经创造了一个奇迹:

一个从前卖炸糕的北京人,在美籍台湾人开的馆子里,教上海人做上海菜。

那些年,赵大爷似乎完全沉浸在了玉盘珍馐的精致里。

2000年,当他回到北京,在超市里目睹了令人震惊的一幕。

第一次看到真空包装的全聚德烤鸭,他懵了:

“全聚德烤鸭?真空包装?这不胡来吗?”

时代变了,但还好,不是一夜之间天翻地覆。

在连锁店、大集团的天下,这位主厨的一身本领,依旧有用武之地:马甸桥的江南大夫第、国土资源部的山水宾馆、开遍北京的如宴餐厅,后来又为燕郊首富李福成做私厨……

淮扬官府菜、鲁菜、鲍鱼燕窝、鹿肉牛尾,来来回回又是十多年,赵大爷终于累了,不干了。

靠什么养家呢?很多大厨辞职后另起炉灶,自己开餐馆,他没有。

想来想去,要不卖酱肉吧——先问问师兄弟们的意见。

很多人都不同意:满北京都是卖酱肉的,你就在自家院里卖,谁买呀!

可2013年3月,赵记酱肘子还是正式开张了。

有哥们儿建议:要不,再戴上你从前那大高帽儿,穿上双排扣的主厨制服,多气派!也是个好噱头。

赵大爷直摇头:

“建议是好,可我穿了一辈子工作服,它让我受了一辈子累!”

人家是来买肘子,又不是来看我,何必呢?

就这么着,大爷窝在这小餐车里,车轮儿拿石头一别,哪儿也不开,只有周日偶尔休息。

七年就卖五样儿:肘子、猪蹄儿、口条、猪耳朵、猪尾巴,最近才添了卤鸡蛋。

供货商就一个,没变过,只买当天现杀的肉,自己排酸。

第二天要卖的,必须头天处理,凌晨四点一刻再起来炖,十点出摊时,至少已炖了五六小时。

肘子枣红色的鲜亮外皮,是自己炒糖色炒出来的。

一锅七年的老汤,也是不断续肉的胶质炖出来的。

他说,这样的老汤有穿透力。

家里炖肉的汤“浅薄”,跟老汤比,就像小学生跟大学生:知识也是靠不断积累,才丰富起来。

刚开张,既然在院里,最早的主顾自然是街坊四邻。朋友往外一介绍,院外来尝的人也多了。

连小车带家伙什儿,一万来块的投入,第二个月就回本了,还赚了三千。

可有一天,一个文质彬彬的小伙子来了,每样都要了一些,足足买了几百块的酱肉。

他一高兴,光顾着过程包装了,也没琢磨小伙子干吗买那么多——

“我到今天都不太会上网。”到现在,赵记酱肘子也没开外卖,还是一天两桶,卖完算完。

他不像赚钱没够的人,人家生肉供应商一斤降五毛,他酱肉愣要降两块。

哪怕越来越抢手,七年就涨过一回价——

去年,猪肉翻着跟头涨,看着邻居400块钱拎回来一小袋排骨,他咬牙也咬不动了。

42一斤的酱肘子,涨到了今天的65一斤。刨去定制的包装、工本费,“能回本”。

有人建议,反正有这锅老汤,里头卤点儿炸豆腐、香肠、鸡蛋什么的,那不更便宜,更走量吗?

大爷还是摇了摇头:

“任何东西做多了,它都得剩下吧?卖不出去,扔了舍不得,留着第二天卖,口感就不对了。顾客来问,你不承认,人家嘴上不说,下回就不来了。一个人不来,那就有十个人不来了,越做越少。”

一块钱一个的卤鸡蛋,人家来买98块的肉,他一高兴:“算了,您给我一百,我给您四个鸡蛋吧!”就这么一扫而光了。

卖得多了,自然老有人问秘方,赵大爷一摆手:

世上哪有什么秘方,全扯淡。

他也见过很多号称的“秘方“”秘制“,吃一口,什么配料全猜出来了——厨房里待这么些年,什么没见过!

“一个字,火。”火候对就好了。

不过,生意经也不能全然不懂——他家另一个特点,是包装。

先拿簇新的透明塑料盒装起来,套上塑料袋系好,再搁一个带提手的硬牛皮纸袋子里,上头印着他还没注册的商标。

拎着上人家做客都不寒碜。

这包装成本大吗?赵大爷说,不小,但是值:

“一个人拎着上地铁,十个人看见,好奇,上网一查,就都知道了。“

本来,大爷还想等疫情结束,把这商标注册了,结果疫情一反复,又耽误了。

他目前的愿望还是等将来再赚点儿,能租个店面——

不过,还是卖这些东西,不变。

一夫当关,以不变应万变的北京大爷专属气概,最终惠及了我们:

日复一日,总有那么一个地方,为人们镇守着那一种味道。

你来,就有。

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网络

部分采访来源来自@顺才

作者- VJ

编辑- VJ

摄影-囝仔

设计-大雨囝仔

二、在你看来,鲍鱼海参为什么那么贵

海参本来不贵,但是现在水污染过于严重,海参在水质差时会自己融化掉,消失了,所以海参越来越少,物以稀为贵,然后真正的野生单干海参,一千多只能买来二两,买不到一斤,并且一分钱一分货,滋补效果不一样,便宜的是浅海养殖参,抗生素超标,对身体有害,深水底播的才好,个人感觉补血和降血糖对我是最明显的,其他功效有补肾,补胶原蛋白,提高免疫力,美容,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改善睡眠,增强记忆力,术后补身体。好处多多,附近有个快八十岁的老头,年轻时每天吃一只到现在,现在看起来满面红光,像五十岁,他七十岁左右的时候我第一次见他,以为他五十,目前几年过去,没有什么变化,不是神话,但是这东西,我吃的时候有效果,停下来久了就又回去了,所以要坚持,我没那么多钱坚持啦,经济条件好的朋友可以每天一个,不必多吃,早上空腹吃一个泡好十公分大的就足够了。

三、第一次吃鲍鱼,服务员问你要几头,该怎么说

因为搞不清楚状况,我和妻子含泪吃了两只两头鲍,一结账都快哭了。

当时我和妻子去香港旅游,自然而然的要品尝香港美食,还有香港美食中很有名的就是各种炖菜,于是我和妻子便找了一家小有名气的饭馆,准备品尝地道的香港美食。

服务员非常的彬彬有礼,给我们递上菜单,然后在旁边等候,然后我看到菜单上有一道捞汁鲍鱼非常的诱人,而且我也知道在香港美食中,鲍鱼还是占有一定地位的,于是我便问妻子要不要吃鲍鱼,妻子表示想吃,于是我便对服务员说,要两只捞汁鲍鱼。

然后服务员紧接着对我说:“请问先生,你们是要几头鲍鱼?”我以为是我没说清楚,或者是他们这边用来形容鲍鱼数量的单位是头,于是我竖起两根手指头,对他说要两头,服务员表示明白了,然后就下单离开了。

很快,我们点的捞汁鲍鱼就端上桌了,鲍鱼的个头很大,差不多有手掌那么大,一看就让人很有食欲,金黄的色泽在搭配着诱人的汤汁,看起来就非常好吃,吃上一口鲍鱼,软嫩香滑,鲜香浓郁,在搭配上一口米饭,真的是至上的美味,我和妻子都吃得非常尽兴,觉得来这一趟算是值得了。

吃完饭后我们去结账,服务员把账单拿出来,我们一看这顿饭居然吃了接近1万港币,其中光这两只鲍鱼的价格就接近9000港币,实在是太贵了,但是吃都吃了,而且人生地不熟,也不好发作,最后只能是交钱走人了。

后来我在网上一查,原来鲍鱼的头并不是一只两只的意思,而是形容鲍鱼大小的,头的数量越少,说明鲍鱼越大,像我们吃的这种两头鲍鱼,价格还真是很贵,几千元一只很正常,所以这次消费也只能是当做交学费了,好在是味道还不错,也只能这样来给自己一些安慰了。

其实鲍鱼头的数量确实是用来衡量鲍鱼大小的单位,这个大小一般以重量作为依据。而这个重量单位叫做司马斤,是香港这边以前用的一种计量单位,一司马斤是600克,而一市斤是500克,所以一司马斤要比一市斤还要重,如果说一司马斤有8只鲍鱼,那么就可以说这个,鲍鱼是8头的,如果一司马斤只有两头鲍鱼,那么就可以说这个鲍鱼是两头的。而以一市斤为单位的,实际上是不对的。

另外,这个重量,是以干货为准的,要知道鲍鱼是有壳的,如果连鲍鱼壳的重量都算上的话,那么两头鲍鱼或者是一头鲍鱼就很常见了,所以计算的实际重量是鲍鱼去壳并且风干之后的,这样的鲍鱼想要达到两头的标准就比较困难了,所以过去也有千金难买两头鲍的说法,足以体现出两头鲍鱼的珍贵,同样的,一头鲍或者是半头鲍,那就更加珍贵了,价格自然也要高上好几个档次。

不过,这都是以前的事情,现在的两头鲍鱼甚至是一头鲍鱼,都十分常见了,因为在过去,人们捕获的都是本地鲍鱼,而本地鲍鱼想要长那么大,由于物种的限制,确实比较困难,但是现在鲍鱼可以进口了,像是南非地区和澳大利亚地区的鲍鱼,个头都很大,风干之后想要达到两头鲍鱼或者一头鲍鱼的标准并不难,因此两头鲍这种高端的食材价格也降了下来,但是也绝不便宜,目前正常的两头鲍价格大概是1500元左右,如果再加上饭店的加工费的,那么卖到2000元也是很正常的,这个价格比以前来说,已经低了不少,虽然还是很贵。

所以,当我们去饭店吃鲍鱼的时候,有人问要几头鲍鱼,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力来决定,免得引起尴尬。我觉得自己吃的话,七到八头鲍就正好合适,一口一个,吃的过瘾。

直接问服务员几头是什么意思,然后价格是多少。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不知道就问。

第一次吃鲍鱼,如果问我要几头,那我首先肯定是要问一下价格,不然到结账的时候,预算超太多,钱没够,那就尴尬了。

你也不知它的一头鲍鱼是多重的,什么品种,每一头是多少钱,是要清蒸鲍鱼、红烧的,还是炖汤的,还要不要另外收取人工费用?把这些了解清楚,那再看看你今天的预算多少,钱带得够不够,微信、支付宝也看看,如果鲍鱼的价钱你接受得了,预算也充足,那你就多点几头鲍鱼吃呗,毕竟是第一次吃鲍鱼,吃饱点,过过嘴瘾也好。

你一个人去,就一头就好。点太多吃不了,关键是店家要有。

我好穷,吃不起…所以…一头就够了[吐舌]

先来20头,多了吃不完。

吃鲍鱼,服务员问要几头的,是在问规格,也就是每500g(一斤)几只鲍鱼。

不知道怎么说,那就反问服务员你们有几头的?分别什么价位?然后根据自己承受能力选择就好。

不管第一次吃啥,不懂就问,问清楚再点。不懂没必要装懂,也没啥好意思的。

凡事不懂就问不丢人。

不懂装懂才丢人。

如果实在不想问服务员,觉得抹不开面子,那么推迟下点餐时间,先自己手机搜索也能简单了解下行情。

有一种与时俱进,叫搜商。

出门旅行需要提前做攻略,去吃没吃过的东西,也可以提前做下攻略,初步了解营养价值饮食禁忌及大概价位等等,让自己吃得心里有数,不至于遇到突发状况太尴尬。

以上解答仅代表@烟花烫个人观点。如有不同见解,欢迎留言探讨。

头数越多价越便宜!一头相当于一斤一只,十头就是一斤十只!!服务员问你,你可以问一下不头数价格,根据自己实力消费!没必要装大爷,合理问价,理性消费!

在很小的时候,看香港电影里有吃鲍鱼的镜头,说什么两头鲍,三头鲍,十二头鲍什么的。幼小的我一直以为鲍鱼可以有很多个脑袋……[捂脸]只到我第一次吃鲍鱼才知道原来我就是一个笑话。

刚毕业那会跟着师傅到威海出差。约好请一位很重要的客户吃饭。中午十一点多,来到一家装饰看起来挺高档的饭店。

大家寒暄过后,师傅请客人点菜,客人也很客气,只简单点了几道素菜。师傅说:“那咋能行”!于是喊服务员上特色菜,其中有一道菜是烧鲍鱼。

服务员道:“先生,咱们店目前有两头鲍,三头鲍,四头鲍,五头鲍,六头鲍。请问您需要点几头鲍?”

师傅说:“那就点四头的吧!”

我一听,急了。看客户在另一边接电话,我迅速往我师傅那挪了挪,压低声音说:“师傅,来时老板交代过,一定要好好招待林总。你怎么才点四头的?我听说十二头的比较好,我们换成十二头的吧”。

师傅不愧是走过南,闯过北的老江湖,此时没动声色。我怕师傅不理解,于是把我小时候的理解给师傅讲了一下。这一说不要紧,听完他就立刻哈哈大笑起来。这时客户也打完电话,听到笑声询问什么事这么高兴。师傅把我说的给客户也说了一遍,客户听完也笑的前仰后合。他平静了一下,说:“小李啊,鲍鱼几头是说一斤称几只,不是鲍鱼有几个脑袋……”。

我的老脸啊,真是尴了个尬!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