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鲍鱼主编

吃鲍鱼舌尖上的中国,舌尖上的中国吃鱼视频

鲍鱼主编 2024-03-03 8
吃鲍鱼舌尖上的中国,舌尖上的中国吃鱼视频摘要: 本文目录舌尖上的中国中的所有美食纪录片那么多,为什么《舌尖上的中国》会受到大众的喜爱舌尖上的中国《脚步》中提到哪些食材它们有哪些营养价值一、舌尖上的中国中的所有美食自然地馈赠 1、...

本文目录

  1. 舌尖上的中国中的所有美食
  2. 纪录片那么多,为什么《舌尖上的中国》会受到大众的喜爱
  3. 舌尖上的中国《脚步》中提到哪些食材它们有哪些营养价值

一、舌尖上的中国中的所有美食

吃鲍鱼舌尖上的中国,舌尖上的中国吃鱼视频

自然地馈赠 1、碳烤松茸(人工从森林里采集,从采下到入口不能超过3天,1600元一份) 2、酥油煎松茸 3、油焖冬笋 4、柳州酸笋 5、黄豆酸笋小黄鱼 6、螺蛳粉 7、腌笃鲜(冬笋、咸猪肉各一半,在柴锅中煸炒,加高汤慢炖) 8、诺邓血肠(用诺邓盐腌制、晾晒一周可食用) 9、诺邓火腿(腌制3年可食用,用云贵高原上的猪和诺邓盐制成)(1)与莴笋同炒,放入大蒜、红辣椒调味(2)火腿炒饭 10、藕夹 11、莲藕炖排骨(选肉厚的猪胸骨切块放入砂锅,烧开后小火煨一小时,莲藕切段,先猛火,滚开后,小火煨半小时) 12、鱼头泡饼(大鱼头用葱姜腌制好后,高汤煮炖25分钟,大火收汁) 13、全鱼宴(14道菜,有垮炖杂鱼、生鱼片、银鱼、武昌鱼、鱼肉段等菜)垮炖杂鱼(一定要用东北大酱,胖头鱼+其他鱼) 14、水煮狼鱼 15、盐腌马鲛鱼(加酸菜,做鱼汤) 16、香煎马鲛鱼(不加调料) 17、池子鱼跟蒜一起红烧 18、炮弹鱼酸笋汤主食的故事 1、糜子面馒头 2、馕 3、馒头 4、米饭 5、米粉 6、河粉(干炒牛河,匀火快炒) 7、肉夹馍 8、菠菜面 9、裤带面 10、浆水面 11、岐山臊子面(当地人只吃面,不喝汤) 12、蒜沾面 13、炸酱面 14、泡馍(牛羊肉) 15、兰州牛肉拉面 16、热锅子面(煮过牛羊肝的汤煮面,拉面的前身) 17、竹升面(鸭蛋和面,毛竹碾压面团,人骑坐在毛竹上) 18、云吞捞面(猪骨、大地鱼、虾籽熬制3小时成汤) 19、长寿面 20、粽子 21、年糕炒梭子蟹 22、青色年糕(艾草搀在年糕里,最后撒上松花粉) 23、水饺转化的灵感 1、碳烤豆腐球(自然发酵) 2、豆浆 3、砖茶 4、黄油 5、炒米 6、奶茶 7、奶豆腐 8、乳扇(牛奶制成糊状,揉成团,压成片) 9、烤羊背 10、毛豆腐(安徽休宁县,方兴玉)碳烤毛豆腐蘸辣酱 11、豆腐 12、油豆皮 13、绍兴黄酒(稻米酿制,世界上最早的酒类之一,冬季酿制最佳) 14、糯米酒(安徽省休宁县,程进顺) 15、绍兴酱油、酱(安昌县仁昌酱园,丁国云) 16、绍兴安昌腊味(腊肠最有名) 17、黄豆酱(黑龙江依兰县,王月英) 18、腌白菜(即酸菜)(1)酸菜炖猪肉(2)酸菜饺子时间的味道 1、辣白菜(黑龙江绥化市,金顺姬父母) 2、打糕 3、腊味(香港和兴腊味家,店主阿添,自制腊肠最为著名) 4、煲仔饭(收货后3-9个月的半新米,必须用瓦煲做盛器,生米煮,猛火烧,煲熟后再转到炭炉上慢慢烘) 5、南安腊鸭荔芋腊鸭煲 6、腌鱼(湖南靖州县龙毅家,将糯米炒熟,红辣椒,生姜,山奈,木姜子,盐,禾花鱼)油煎腌鱼(火一定要小) 7、腊肉(湖南靖州县龙毅家,茶树或杨梅树熏烤,不断撒上松果、茶壳、桔皮,盐用苗家自酿米酒化开,储存在谷仓的稻米堆里,食用前用炭火烧皮,用淘米水洗净)腊肉炒萝卜干 8、徽州臭鳜鱼(三四月份桃花盛开时的鳜鱼) 9、腊八豆腐 10、臭豆腐 11、毛豆腐 12、刀板香 13、金华火腿(分为5个部分:上方、中方、火瞳、火爪、滴油)蜜汁火方(选用上方)中方与蹄筋、海参同炒金银蹄(火瞳、火爪或滴油与猪蹄炖汤) 14、杭州酱鸭 15、温州黄鱼鲞 16、宁波笋干 17、绍兴梅干菜 18、上海汪姐做的菜醉蟹酱汁肉红焖虾煎鲳鱼油焖春笋面托蟹 19、醉虾 20、干贝 21、香菇 22、紫菜(福建霞浦县,林仁灼) 23、乌鱼子(台湾云林县口湖乡)香烤乌鱼子与蔬菜和乌鱼肉混搭 24、咸鱼、虾膏、虾酱、咸虾(香港大澳郑祥鱼虾铺,店主郭少芬,76岁,随着老一辈人的渐渐远去,这些美味离我们渐行渐远)厨房的秘密 1、青稞面 2、酥油茶(尼西黑陶,云南香格里拉县尼西乡,扎西) 3、汽锅鸡(云南昆明) 4、广东顺德村宴(欧阳广业做的最有名)粉葛蒸肉均安蒸猪菠萝排骨 5、扬州包子(冶春茶社的包子著名。个人认为富春茶社的包子同样有名) 6、大烫干丝 7、酒酿火方 8、紫炝虎尾 9、素汤 10、葵花大斩肉(俗称狮子头) 11、雪花鲥鱼 12、仿豹胎 13、文思豆腐 14、鉴真素鸭 15、鱼香肉丝 16、扬州炒饭 17、油炸臭豆腐 18、金鱼戏莲 19、金丝虾球 20、葱烧海参 21、咸鸭蛋(梁子庚制作) 22、新式大闸蟹(梁子庚) 23、云雾鸳鸯龙井虾仁(梁子庚) 24、新版西湖醋鱼(梁子庚、叶宝荣) 25、用鸡蛋液将肉馅封在柚子皮里,先煎后煨,加牛奶(香港,李羡有) 26、琵琶肉(黑陶煮)五味的调和 1、糖葱薄饼(广东达濠古城苏州街元裕糖葱饼食,阿鸿) 2、熏鸭(广东峡山周湖鸭脯店,阿植) 3、梁溪脆鳝(江苏无锡) 4、加蟹开口小笼包(无锡) 5、手推馄饨(无锡) 6、酱排骨(无锡,三凤桥最为著名) 7、酿苦瓜 8、陈皮(广东江门市新会)陈皮宴陈皮鸭(澳门路环陈胜记,陈广麟) 9、盐(广东惠东县,刘英武) 10、盐焗鸡(广东叶乔健) 11、山西老陈醋 12、镇江香醋 13、蟹黄小笼包(吃时将镇江香醋倒入包子内) 14、肴肉(镇江) 15、辣椒(四川乐山,素琼) 16、四川泡椒(刘俊杰,特级川菜厨师) 17、豆瓣酱(四川)豆瓣酱炖豆腐 18、藤椒鱼(川菜) 19、麻辣火锅(重庆) 20、鱼丸紫菜煲(广东汕头) 21、烤紫菜(广东汕头) 22、清蒸鱼(粤菜) 23、白切鸡(粤菜)我们的田野 1、枫叶煮出黄绿色溶液,浸泡糯稻,蒸成米饭(贵州省从江县下尧村,潘银少和黄兰荣) 2、腌鱼(加木姜子、山奈制成酸汤鱼) 3、烤鱼、烤鸭子(使用糯稻田里的鸭子和鲤鱼,从江县加车村,王小整) 4、炜酒(从江县加车村,王小整) 5、长街宴(从江县加车村) 6、海参、海胆、鲍鱼、扇贝(獐子岛) 7、清蒸大闸蟹(太湖,农历九月母蟹最美十月公蟹最肥) 8、河蟹(学名中华绒鳌蟹) 9、赛螃蟹 10、靖江蟹黄汤包 11、龙香芋(生长在独特的垛田中,江苏省兴化市,夏俊台)芋头红烧肉 12、蟹黄汪豆腐 13、青稞酒(西藏白朗县,桑吉) 14、糌粑 15、青稞粉 16、酥油茶 17、酥油 18、奶渣 19、西红柿(楼顶上种菜,北京,张贵春)倭瓜花(挂上鸡蛋,温油里慢慢炸,张贵春自创)

二、纪录片那么多,为什么《舌尖上的中国》会受到大众的喜爱

可能是因为我们落后过,所以我们对自己总是没有信心。当其他国家都说中国是强国时,我们仍旧会自我审视,只有在“吃”上,我们才是有信心的。

几乎没有人会否认中国料理的伟大,中国人爱吃,中国人也会吃,所以《舌尖上的中国》才会受到大众的喜爱。

两部纪录片,我每集都刷过很多遍。看别人做菜是一种享受,看别人吃东西也是一种享受。

中国料理吃的不仅仅是味道和营养,更是一种情感。这是千百年来,老祖宗留下的智慧。更是家家户户,联络和表达感情的必备。

喜欢看舌尖,因为它会让我想到家常菜,会让我想起父母。尤其是一个人的时候,特别想回家和爸妈一起吃饭。

喜欢看舌尖,因为它贴近我的生活,让我感觉很温暖。

喜欢看舌尖,更是因为喜欢老祖宗的智慧和精神。

喜欢看舌尖,因为吃是我们骨子里自带的属性,做菜是我们自带的技能啊。

三、舌尖上的中国《脚步》中提到哪些食材它们有哪些营养价值

不管是否情愿,生活总在催促我们迈步向前。人们整装、启程、跋涉、落脚,停在哪里,哪里就会燃起灶火。从个体生命的迁徙到食材的交流运输,从烹调方法的演变到人生命运的流转,人和食物的匆匆脚步,从来不曾停歇。

西藏林芝,印度洋吹来暖湿的季风,植物正在疯长,又到了白马占堆最忙碌的季节。天麻和灵芝是重要的经济来源,但是一个月后,他们将消失的无影无踪。从峡谷到雪山,7000米的海拔高差,让林芝成为世界高山植物区系最丰富的地区。弟弟高中毕业,白马得迅速挣够他读大学的费用,在此之前,他为弟弟准备了一件特殊礼物。西藏百分之八十的森林集中在这里,白马占堆仔细搜索几天前发现的蜂巢。现在,他得想办法到达树顶,在当地人眼中,蜂蜜是宝贵的营养品,值得为他冒险。听起来难以置信,但是这种风俗已经延续数百年。白马选了一根藤条使自己与大树相连,从现在起,这根藤条关系性命。看起来进展不错,一个小时过后,白马爬了很高,但还有更长的距离要爬。父亲放心不下,匆匆赶来。白马占堆已经不敢用双手砍树,速度明显慢了下来。3个小时过后,白马接近树冠,现在他准备摆脱藤条。40米高,并且没有任何保护,这是一次危险的行走。野蜂并不怕人,白马从长辈那里学会了点燃烟雾,迫使蜜蜂放弃抵抗,砍开蜜蜂藏身的树洞就可以得到最甜美的蜂蜜。

在与世隔绝的大森林里,甜食非常难得,而蜂蜜是白马能带给家人最珍贵的礼物。甜,是人最简单最初始的美食体验,蜂蜜百分之八十的成分是果糖和葡萄糖,作为早期人类惟一的甜食,蜂蜜能快速产生热量补充体力,这对我们的祖先至关重要。和人工提炼的蔗糖不同,蜂蜜中的糖不经过水解就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在中国的厨房,无论烹饪菜肴还是制作甜点,蜂蜜都是其他糖类无法替代的。当然,白马家最喜欢的是酥油蜂蜜。获得蜂蜜,对藏族小伙子而言要攀爬十层楼的高度,而对另外一些人来说,则要经过上万公里的艰苦跋涉。

油菜刚刚开花,谭光树已经准备启程。老谭是职业养蜂人,二十多年来,依靠这份工作,他养育了一双儿女。每年清明,老谭都要和妻子吴俊英踏上追逐花期的旅程。一昼夜,蜂箱已在500公里外的秦岭,花的味道决定蜂蜜的味道,地区不同,味道也完全不同,这正是蜂蜜作为美食的神奇之处。秦岭出产中国最顶级的槐花蜜,但是老谭心里毫不轻松,毕竟养峰是靠天吃饭的行当。四月中旬天气突变,大风伴随降雨,花期提早结束。没有人知道,糟糕的天气会持续多久。二十多年前,老谭向未婚妻许诺,要带她从事一份甜蜜的事业。交通不便的年代,人们远行时,会携带能长期保存的食物,它们被通称为路菜。路菜不止用来果腹,更是主人习惯的家乡味道,看似寂寞的路途,因为四川女人的存在,变得生趣盎然。妻子甚至会用简单的工具制作出豆花儿,这是川渝一带最简单最开胃的美食。通过加热卤水使蛋白质分子连接成网状结构,豆花实际上就是大豆蛋白质重新组合的凝胶。挤出水分力度的变化将决定豆花的口感。简陋的帐篷里,一幕奇观开始呈现。现在是佐料时间,提神的香菜、清凉的薄荷、酥脆的油炸花生,还有酸辣清冽的泡菜,所有的一切足以令人忘记远行的疲惫。丰盛的一餐,标志着另一段旅程的开启。全部家当,重量超过十吨,天黑前两个小时必须全部装车,因为工作,每个养蜂人每年外出长达十一个月。父母的奔波给两个读书的孩子提供了安稳的生活。二十多年,风雨劳顿,之所以不觉得孤单,除了坚忍的丈夫,勤劳的妻子,相濡以沫的还有一路陪伴的家乡味道。养蜂人老谭和妻子携带蜜蜂一路迁徙,而另一种候鸟式的人群却轻装上路,只带着他们的双手。

秦岭北麓,麦子熟透,机械收割的普及,不妨碍竞争者的存在。麦客,中国古老的职业割麦人,他们踩着麦子成熟的节奏,用双手挑战机械。小麦,曾经改变人类文明进程的作物,拥有世界上最广泛的种植面积。从最日常的馒头,锅盔,面条到肉夹馍,羊肉泡再到花样百出的各色小吃,共同奠定了陕西这个面食王国难以撼动的基石。然而,要一尝最为原始古朴的面香,只有等到麦收的季节。小麦富含淀粉和蛋白质,而刚刚收获的新麦甜度最高。陕西人习惯把面加工成 3厘米宽的形状,正是这样的宽度,加上合适的火候,才能彰显新麦劲道的牙感和清香的味道。老婆婆比谁都清楚做面的奥妙,风箱大柴,一灶旺火最让面条出彩。木耳、胡萝卜、嫩豆腐,做成的浇头,陕西人称作臊子。浓墨重彩的油泼辣子,是面条永远不变的忠实搭档。善待麦客是祖辈的传统,大量碳水化合物,可以维持重体力劳动后身体所必须的苷糖。如今手工割麦毫无优势,狭窄的山坡地块是最后的阵地,一天劳动十小时,每人割1亩多地,最多收入200元。这次出来十几天,收入还不到1000元,在效率面前,麦客已经不属于这个时代,马万全一行也许就是中国最后的职业割麦人。古老的职业和悠久的传说,正被机械们一茬茬收割殆尽。

眼前的食物,可能来自遥远的大海和高山。很久以前,人的生存习惯已经从狩猎改为采集,但只有一个例外,海洋,人类最后的狩猎场。有科学家预言,50年内海里的鱼会被全部吃光而浙江渔民杨世橹认为,靠海吃海的日子,只能再维持10年。3个月德休渔期过后,东海迎来了开渔的第一天。这种小船被称作夫妻船,它是渔民的双脚,4小时行驶60海里,夫妻俩撒下第一网。三门湾位于浙东沿海,鱼类资源曾经极度丰富。临近农历十五,大潮将至,妻子身体较弱,开始晕船。但凡出海,除了打鱼,烧火做饭等杂务都由丈夫包办,这是两人20多年的默契。白蟹油炸,水烧开放入挂面,一顿简单的晚餐后,将是6小时的繁重工作。这是休渔后的第一网,至关重要。起锚,收网,渔网已经在水下蛰伏 20个小时,拉出水面,景象令人失望,终于发现了一条鲳鱼,却挣脱了渔网。6小时过后,鱼颗粒无收,幸亏有其它海货。大海又一次展现了它的慷慨。50公斤海货,是他们一昼夜颠簸的回报。10个小时内,这些海蟹将出现在大城市的餐厅。

食材的获得需要超常的辛苦和耐心的等待,这样的法则同样适用于大山。搜寻的时间超过半天,饶长清还是一无所获,为了一种特殊的菌子,老汉已经守候了8个多月,现在终于到了季节。脚下是青峰断裂带深处,湿气在海拔 2400米的高处凝聚,催生出一种珍贵的食材,小花菇,枯树上寄居的真菌,香菇中的王者。如今,香菇已经实现人工培植,品相极佳。但老汉清楚,那些种植香菇,不是最顶级的美味。低温环境中,香菇生长极慢,但肉质肥厚,剧烈的昼夜温差,导致伞盖龟裂开花。小花菇的问世,源自于天地之间的种种机缘巧合。鲜花菇含有 90%的水分,干燥过程暗藏玄机。炭火烤房里,是人工栽培的香菇。事实上,新鲜香菇远不及干香菇的味道,奥妙就在于香菇在脱水过程中,会自动转化出大量鸟苷酸盐,有强烈的鲜味。因此,只有干燥之后,这种菌子才真正称得上香菇。至于野生花鼓的干燥,老汉更喜欢最天然的方法。借助阳光和风,肥美的野生花菇,慢慢散失水分,鲜美的味道一点点凝聚,和栽培菇相比,野生花菇品相不整齐,也很难卖出价钱,这些稀有的美味,饶长清打算留给家人。

无论靠山还是靠水,劳动者都有专属于自己家人的美味。望潮,被赋予诗意的小章鱼,学名短蛸。潮涨时外出,潮落后躲藏。杨世橹正是捕捉望潮的高手。望潮表层的胶原蛋白和调料相遇,形成浓油赤酱的自来芡,望潮肉质脆韧弹牙,是东海渔民最拿得出手的看家菜。然而女儿最喜欢的美食,仍然躲在海滩上。弹涂鱼又名跳跳鱼,是能够在陆地上生活的鱼类。不要妄想抓住它们,除非舍得用五年时间练就一门绝技。使用5米长的钓竿,6米长的鱼线,捕捉10米开外仅5厘米长的猎物,其难度和精准度的要求,不亚于20米外投篮。从发力到捕获,仅需八分之一秒,高速摄影机可以帮助我们看清整个过程。几尾跳跳鱼便能成就一锅靓汤,肉质细嫩,汁液浓郁,用稻草反复熏烤,渗出鱼油,晾晒风干,便是最好的增味品,跟其它海鲜和菜肴搭配,提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持食材的本味。独居的老人也要犒劳一下自己,越是弥足珍贵的美味,外表看上去,往往就越是平常无奇。辛苦劳作,给全身心带来的那种幸福,从来也是如此。

东山到上海的鲍鱼,珠海到成都的石斑,广西到北京的蔬菜,昆明到新疆的菌类,今天的物流和今人的胃口大大加快了食材迁徙的速度。路途之上,行色匆匆的已经不只是人,食物也在传播流转,聚散之间,演化出不同的形态和风味。这口大锅当地人称作鏊子,直径两米,加工的是山东人的标志性主食煎饼。不过,要领略制作煎饼的原始工艺,必须回到最接近自然的地方。盛夏,雨水充沛,沂蒙山进入最湿润的季节。爷爷垒好了土灶,搭上鏊子,这是烙制山东煎饼的工具。制作煎饼的主料,是用白薯干碾成的粉,当然也可以用大豆、小麦、高粱、玉米等五谷杂粮来碾粉。椿树沟,地处蒙山深处,古老的风俗被顽强地留存。今天是奶奶的生日,小慧一家已经忙碌了好几天。鏊子烧热,面糊均匀摊开,杂粮面糊快速成型,蒸汽弥散,空气中浸润着朴素的甜香,那是谷物特有的气息,火力至关重要,太旺容易焦糊,太小煎饼潮湿黏牙。有60多年经验的奶奶,手艺最棒,火候全靠她一手拿捏。刚出锅的煎饼又脆又香,彻底放凉,就慢慢会软变韧。今天,从大鱼大肉到家常小菜,煎饼几乎能够包裹任食物,丰俭由人,多寡随意。但对地道的山东人来说,最适合被卷在一张煎饼里的似乎还是大葱。山东人最看重煎饼的质地和口感,煎饼入口回甘,但对人的咬合力是一个挑战。饼卷的演化一路精彩,向南1700公里,广东潮州的春卷,坠碾提拉速度飞快,绿豆畔,葱头白,虾干鱼露,油炸后表皮焦酥,内瓤软糯。再向西1600公里,丝娃娃是贵阳女孩儿的最爱,烫面烙熟,个头小,却能装下20种素菜和4勺蘸水。从形态到内容,从神到行,饼卷的变化千姿百态。这看似食物们的自助旅行,追根溯源,其演变终究离不开人的流动和迁徙。

云贵高原的一条溪流里,上至年过七旬的老人,下到不满十岁的孩童,翻开溪流底部的每一块石头,不厌其烦为的是寻求一种神奇的美味。贵州省东南部最偏僻的村庄,苗族女孩李建英等待着一个幸福的时刻,这是半年来父母第一次回家。现在,流水线旁的打工妹重新变回苗族母亲。正值稻花盛开,来不及休息,余高里准备给全家制作腌鱼,吃腌鱼首先要做甜米,糯米淘洗干净,上灶蒸,等糯米熟透,加酒曲发酵。鲤鱼吃饱了稻花,正是最肥最甜的时候,与其说是捕获食材,不如说更像是一场户外的亲子游戏。稻花鱼剖尽内脏,在灶上摆放整齐,用微弱的炭火熏烤一夜,现在需要借助空气和风的力量风干与发酵,将共同制造出特殊的风味。糯米布满菌丝,霉菌产生了各种酶使淀粉水解成糖,最终得到爽口的酸甜。甜米混合盐和辣椒一同塞进鱼腹中,稻花鱼可以直接吃,也适合蒸或油炸,不管用哪种做法都掩盖不住腌鱼和糯米造就的迷人酸甜。然而最具吸引力的食材还藏在水底。每年八月,桥港村不分老幼,全体出动,大家都在寻找同一种东西,爬岩鱼,制作雷山鱼酱最关键的原料,出人意料的美味。鱼酱一年只能做一次,必须用最新鲜的辣椒,二金条最好,生姜新鲜肥嫩,主要用来去腥。木姜子又名山胡椒,西南地区特有的作料,带有浓郁而神秘的香气,大量的食盐保鲜提味,食材混合搅拌,装进坛子密封,美味慢慢酝酿。余高里夫妇在广东一家制衣厂工作,此次回乡是因为自家的 8亩玉米到了收获的季节,他们是家中的主要劳动力,加上房屋修缮等杂事,夫妻二人可以与家人团聚半个月的时间。半个月也是制作鱼酱的周期,乳酸菌和酵母菌促进香气的生成,挥发性有机酸,滋生出鱼酱独特的酸味,苗家最骄傲的调味品,就是这样炼成的。一勺鱼酱足以让最平常的食材陡然变得酸楚动人。这是一年中最美味的团聚,也注定是一顿百感交集的晚餐。中国农村,6100万孩子的成长没有父母陪伴,这个数字相当于英国人口的总和,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李建英和哥哥给父母准备了一小坛鱼酱,清晨五点,分别的时刻到了。一坛家乡味将被带往1000公里外的广东中山,也许有一天,它会以新的形势在他乡重现。

千百年来,食物就这样随着人们的脚步,不停迁徙,不停流变。无论脚步走多远,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顽固,它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锁定了千里之外的异地,另一头则永远牵绊着记忆深处的故乡。离开 40年后,华侨程世坤回到家乡隆重的祭拜,完成了他对家族的回归。在这里宴请乡邻被称作摆桌,任何重大事项只有通过摆桌才能顺理成章地宣告确立。一顿归乡宴,穷尽乡间名厨的全部手艺,中断几十年的相识和旧情重新接通瞬间让一切回到从前。过去几十年,程世坤在美国农场做工,这次老人决定回乡定居,召唤他的不仅仅是亲情,更有熟悉的味道。在泉州,在福建、台湾、甚至东南亚的华人中,这种味道被称作古早味。少年熬成白发,故乡变了模样,但各种老味道历久弥新。大夏村海边的沙土地,有一种著名的特产,它们貌不惊人但几乎全部出口海外,沙土萝卜,含水量接近 90%,入口润嫩幼滑,毫无纤维感。猪肉八分肥两分瘦,带皮最好,切寸断,与香菇、海蛎、虾干同煮。肉的丰腴,萝卜的清甜,米粒的饱满,这就是最让泉州人欲罢不能的萝卜饭,一种简朴而丰饶的主食。半生闯荡,带来家业丰厚,儿孙满堂。行走一生的脚步,起点、终点,归根到底都是家所在的地方,这是中国人秉持千年的信仰,朴素,但有力量。甘肃山丹牧场,老谭夫妇准备向下一站进发,又是一次千里跋涉。宁夏固原,回乡的麦客们,开始收割自家的麦子。东海,夫妻船承载着对收获的盼望,再次起锚。这是剧变的中国,人和食物比任何时候走得更快,无论他们的脚步怎样匆忙,不管聚散和悲欢,来得有多麽不由自主,总有一种味道,以其独有的方式,每天三次,在舌尖上提醒着我们,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