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黄花鱼和鲍鱼的营养谁高
鲍鱼是名贵的“海珍品”之一,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被誉为海洋“软黄金”。鲍鱼是名贵的海洋食用贝类,被誉为“餐桌黄金,海珍之冠”,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
鲜品可食部分蛋白质24%、脂肪0.44%;干品含蛋白质40%、糖元33.7%、脂肪0.9%以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一种对人体非常有利的高蛋白、低脂肪食物。鲍鱼因富含谷氨酸,味道非常鲜美。
营养价值
鲍鱼是中国传统的名贵食材,其肉质细嫩、鲜味浓郁,位列八大“海珍”之一,素称“海味之冠”,是极为珍贵的海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历来享有盛名。不仅如此,鲍鱼营养丰富,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本草纲目》中记载,鲍鱼性平,味甘,咸,可明目补虚、清热滋阴、养血益胃、补肝肾,故有“明目鱼”之称。
《药典》中记载,鲍壳又称石决明,是著名的中药材,可平肝潜阳、除热明目,对头痛眩晕、目赤翳障、视物昏花、青盲雀目等症具治疗功效。《黄帝内经》中记载,以鲍鱼汁治血枯。
Olaechea等研究发现,鲍鱼中蛋白质含量丰富,其中30%~50%为胶原蛋白,远远高于其他鱼贝类。李太武、陈炜等先后测定、研究了皱纹盘鲍体内营养成分,均发现鲍鱼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和对调节机体酸碱平衡、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如钙(Ca)、铁(Fe)、锌(Zn)、硒(Se)、镁(Mg)等矿物质元素。易美华等对羊鲍和杂色鲍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研究表明鲍鱼高蛋白,低脂肪,氨基酸种类齐全、配比合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
同时鲍鱼肉中如EPA、DHA、牛磺酸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等生理活性物质的含量也较为丰富。彭汶铎等的研究表明,杂色鲍中含有全部的必需氨基酸,活性物质牛磺酸含量几乎与游离氨基酸总量持平,“生命的火种”硒(Se)的含量大大高于贻贝、牡蛎、文蛤等常见海洋贝类,并且各族维生素含量均十分丰富,磷脂浓度也较高。
鲍鱼营养丰富,每 100g干品中含蛋白质 64g,脂肪 2g,糖类 3g,同时还富含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如 EPA、DHA、牛磺酸、超氧化物歧化酶等,对维持机体酸碱平衡、神经肌肉兴奋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金属元素(Ca2+、Mg2+等)的含量也较丰富。研究发现,鲍鱼肌肉酶解物可以显著提高小鼠机体运动耐力、应激能力和免疫功能,同时对学习和记忆有明显增强作用。鲍鱼肌肉的水提取上清液有很明显的抗凝血作用,对增强家兔纤维蛋白溶解活性有非常显著的作用,这为鲍鱼活血作用提供了佐证。还有人体所需的钙、磷、铁等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
鲍鱼:
鲍鱼是一种海产贝类,它蛋白质含量高,脂肪较低。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的检测数据,每100克鲍鱼中含蛋白质12.6克。如果是干制品,则一半以上是蛋白质。它的蛋白质含量比我们经常吃的鱼类(如黄鱼、草鱼、鲫鱼、带鱼)都低,跟石螺、田螺、扇贝、河蚌等比较接近。
鲍鱼中脂肪含量虽然比较低,为0.8克/100克,但是胆固醇含量比较高(242毫克/100克),是大黄花鱼的2.8倍,是田螺的1.6倍。在维生素方面,鲍鱼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E含量比较高,而B族维生素含量不高。矿物质上,钙、钠、铁、锌、硒的含量较高,但锌含量不如田螺,硒含量不如大黄花鱼。总而言之,与其它水产动物相比,鲍鱼中的营养素含量有高有低,营养价值上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样高。
黄花鱼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B2和烟酸、钙、磷、铁、钾、碘等成分。其水解蛋白质含较多的氨基酸,如赖氨酸、亮氨酸、酪氨酸、丙氨酸、精氨酸、谷氨酸等17种氨基酸。
黄花鱼味鲜美,可增进食欲。此外,黄花鱼的白脬,可炒炼成胶,再焙黄如珠,称鱼鳔胶珠,具有大补真元、调理气血的功效,对消化道溃疡、肺结核、肾结核、再生障碍性贫血、脉管炎等均有较好疗效。
《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黄鱼味甘、性平,有明目、安神、益气、健脾开胃等功效。对体质虚弱和中老年人来说,食用黄花鱼会收到很好的食疗效果。黄花鱼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硒,能清除人体代谢产生的自由基,延缓衰老。中医认为,黄花鱼有健脾升胃、安神止痢、益气填精之功效,对贫血、失眠、头晕、食欲不振及妇女产后体虚有良好疗效。
营养价值
1、黄鱼(黄花鱼又名黄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对人体有很好的补益作用,对体质虚弱和中老年人来说,食用黄鱼会收到很好的食疗效果;
2、黄鱼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硒,能清除人体代谢产生的自由基,能延缓衰老,并对各种癌症有防治功效。
食用功效
1、抗衰老:黄花鱼能清除人体代谢产生的自由基,能延缓衰老,并对各种癌症有防治功效。
2、食养补气:黄花鱼有健脾开胃、安神止痢、益气填精之功效,对贫血、失眠、头晕、食欲不振及女性产后体虚有良好的疗效。
3、老年滋补佳品:常吃对人体有很好的补益作用,对体质虚弱和中老年人来说,食用黄花鱼会收到很好的食疗效果。
黄鱼肉性温,味甘,无毒;鱼鳔性平,味甘、咸;鱼石性寒,味甘、咸;胆性寒,味苦。能入脾、胃、肾三经。
1、鱼肉有滋补强壮之功;鱼鳔有润肺健脾、补气活血之功;
2、鱼石有清热祛淤、通淋利尿之功;胆有清热解毒、平肝降脂之功。鱼石主治肾结石、膀胱结石、胆结石、输尿管结石、化脓性中耳炎、慢性鼻炎、鼻窦炎、萎缩性鼻炎、排尿不利、野蕈及砒霜中毒;鱼鳔主治肺结核、耳源性眩晕、皲裂、风湿性心脏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宫颈炎、盆腔炎、阴道炎、代偿性月经、遗精、癫痫、呕血、食管癌、胃癌等;
3、肉主治病后及产后体弱虚损、腰肌劳损、乳汁不足;胆主治哮喘、高脂血症。
黄花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他命A、B以及磷、钙、铁等,无机盐含量高,且鱼肉组织柔软,宜于消化吸收。最妙的在于它的“蒜瓣肉”没有碎刺,最适合老人、儿童和久病体弱者食用。
二、鲍鱼的营养价值有多高
有些人认为,贵的东西一定更好,例如自古就被认为视为“海味之极品”的鲍鱼和鱼翅,因为价格昂贵,民间传说“一口鲍鱼一口金”和“鱼翅价比黄金”。他们虽然卖得贵,但在营养价值上并没有更高。
鲍鱼:
鲍鱼是一种海产贝类,它蛋白质含量高,脂肪较低。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的检测数据,每100克鲍鱼中含蛋白质12.6克。如果是干制品,则一半以上是蛋白质。它的蛋白质含量比我们经常吃的鱼类(如黄鱼、草鱼、鲫鱼、带鱼)都低,跟石螺、田螺、扇贝、河蚌等比较接近。鲍鱼中脂肪含量虽然比较低,为0.8克/100克,但是胆固醇含量比较高(242毫克/100克),是大黄花鱼的2.8倍,是田螺的1.6倍。在维生素方面,鲍鱼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E含量比较高,而B族维生素含量不高。矿物质上,钙、钠、铁、锌、硒的含量较高,但锌含量不如田螺,硒含量不如大黄花鱼。总而言之,与其它水产动物相比,鲍鱼中的营养素含量有高有低,营养价值上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样高。
鲍鱼的营养价值
鲍鱼是海中珍品之一,由于生长要求比较高,产量低,价格一直很高。
作为海八珍之一的鲍鱼,被中国列为“水八珍”之首。
鲍鱼的生长非常缓慢,大约需要5到10年才能达到食用的要求,这也是造成鲍鱼名贵的原因之一。
因鲜鲍鱼需经过晾晒、盐渍、水煮、烘干、吊晒等一系列复杂而精心的加工工序才能成为干鲍鱼,而且一只1500克的鲜鲍鱼经加工后只能得到250克左右的干鲍鱼,这是造成干鲍昂贵的原因之一。
中医理论认为,鲍鱼肉味咸性温,有补虚、滋阴、润肺、清热,养肝明目,故有“明目鱼”之称,同时具有养血柔肝、行痹通络等功效,历来用于血枯月经闭止、乳汁不足及血虚肝硬化等症。
1.鲍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还有较多的钙、铁、碘和维生素A等营养元素。
2.鲍鱼的营养是澳大利亚核桃的7倍。
3.鲍鱼能养阴、平肝、固肾,可调整肾上腺分泌,具有双向性调节血压的作用。
4.鲍鱼营养价值极高,富含丰富的球蛋白;鲍鱼的肉中还含有一种被称为“鲍素”的成分,能够破坏癌细胞必需的代谢物质。
5.鲍鱼有调经、润燥利肠之效,可治月经不调、大便秘结等疾患。
6.鲍鱼具有滋阴补养功效,并是一种补而不燥的海产,吃后没有牙痛、流鼻血等副作用,多吃也无妨。
鲍鱼的营养价值极为丰富,含有二十种氨基酸,每百克鲜鲍鱼肉含丰富蛋白质 23.4克,脂肪 3.4克,无机盐钙 32毫克, 3.0毫克,铁还有相当量的碘,锌,磷和维生素 A,D, B1等。天然野生原味即食鲍鱼保留之营养价值胜干鲍。制成干鲍方法及烹调方法必定流失大量有价值之元素,失去原来味道及功能。
药用价值
中医认为鲍鱼具有滋阴补阳,止渴通淋,功效是一种补而不燥的海产,吃后没有牙痛,流鼻血等副作用。
《食疗本草》记载,鲍鱼『入肝通瘀,入肠涤垢,不伤元气。壮阳,生百脉』。主治肝热上逆,头晕目眩,骨蒸劳热,青肓内障,高血压,眼底出血等症。
鲍鱼的壳,中药称石决明
因其有明目退翳之功效,古书又称之为『千里光』。石决明还有清热平肝,滋阴壮阳的作用,可用于医治头晕眼花,高血压及其它类症。
三、鲍鱼不可以与什么同吃,为什么拜托各位大神
鲍鱼和鸡肉不能一起吃牛肝:忌鲍鱼不可以。鸡蛋和豆浆不要一起吃饮食禁忌是中医里一个重要的概念,因为任何食物都有寒热温凉的属性,它们之间会发生相生相克的作用。搭配好了,可以功效倍增;搭配错了,则会降低食物营养的吸收,严重的还会引起中毒反应。鸡蛋是人们常吃的食物,很多人都知道它的营养价值很高,却忽略了吃鸡蛋的饮食禁忌。在日常饮食中,鸡蛋与白糖、豆浆、兔肉同吃,是几个最大的误区。很多地方有吃糖水荷包蛋的习惯。其实,鸡蛋和白糖同煮,会使鸡蛋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形成果糖基赖氨酸的结合物。这种物质不易被人体吸收,对健康会产生不良作用。早上喝豆浆的时候吃个鸡蛋,或是把鸡蛋打在豆浆里煮,也是许多人的饮食习惯。豆浆性味甘平,含植物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很多营养成分,单独饮用有很强的滋补作用。但其中有一种特殊物质叫胰蛋白酶,与蛋清中的卵松蛋白相结合,会造成营养成分的损失,降低二者的营养价值。鸡蛋还有一个饮食禁忌,就是不能与兔肉同吃。《本草纲目》中说:“鸡蛋同兔肉食成泄痢。”兔肉性味甘寒酸冷,鸡蛋甘平微寒,二者都含有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共食会发生反应,刺激肠胃道,引起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