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鲍鱼大咖

广东农村春节吃鲍鱼,鲍鱼广东的吃法

鲍鱼大咖 2024-03-04 6
广东农村春节吃鲍鱼,鲍鱼广东的吃法摘要: 本文目录广东人过冬至有哪些习俗和美食广东人冬至吃什么广州人的风俗习惯春节可以送哪些不太贵又拿得出手的礼物农村办喜事时,客人随礼200元全家都去吃,为何主家还很高兴广东有冬至吃汤圆的...

本文目录

  1. 广东人过冬至有哪些习俗和美食
  2. 广东人冬至吃什么
  3. 广州人的风俗习惯
  4. 春节可以送哪些不太贵又拿得出手的礼物
  5. 农村办喜事时,客人随礼200元全家都去吃,为何主家还很高兴
  6. 广东有冬至吃汤圆的习俗吗

一、广东人过冬至有哪些习俗和美食

广州土著来答一波。

冬至日,我们的主要习俗是“打边炉”,就是火锅的意思。广州人通常冬天最冷的时候才吃火锅,否则绝对会上火。即便是冬至日,打边炉也常备加多宝,和其顺或者邓老凉茶放在手边,以防万一。

广州人的边炉一般用清汤做汤底,所谓清汤,就是清水或者清鸡汤,也有用很稀的米汤做汤底的。一般都会有新鲜的鱼片,毛肚,牛百叶,无骨鸭掌,五花肉,肥牛肉,鲜鱿鱼,海参,大虾,章鱼,鲜鲍鱼,鱼腐,蛋饺,鱼饺,鱼丸,肉丸,牛肉丸,牛筋丸,菌类,魔芋扎,青菜(生菜,西洋菜),豆腐,腐皮等等。另外,因为广州人认为“冬至大过年”(意思就是“冬至比过春节还重要”,“大过”,就是广州话“比。。。要大”的意思。),因此,除了打边炉以外,一般都会配一些应节的菜,比如一定要吃的烧肉(北京叫”炉肉“),还有“三冬”,就是“冬菇”,“冬笋”,还有比较昂贵的“冬虫草“,所以,我们家我小时候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家里会用冬菇,冬笋和冬虫草花(穷人吃不起冬虫草),加上红枣,金针菜,云耳来蒸田鸡腿(就是青蛙腿),据说吃了以后特别有劲。确实,冬至以后我都喜欢去踢球,果然大腿有力,经常能进球,看来这个过冬的心理因素还是有的。

至于说冬至吃咸汤圆的,那可能是农村的习俗了。

二、广东人冬至吃什么

广州土著来答一波。

冬至日,我们的主要习俗是“打边炉”,就是火锅的意思。广州人通常冬天最冷的时候才吃火锅,否则绝对会上火。即便是冬至日,打边炉也常备加多宝,和其顺或者邓老凉茶放在手边,以防万一。

广州人的边炉一般用清汤做汤底,所谓清汤,就是清水或者清鸡汤,也有用很稀的米汤做汤底的。一般都会有新鲜的鱼片,毛肚,牛百叶,无骨鸭掌,五花肉,肥牛肉,鲜鱿鱼,海参,大虾,章鱼,鲜鲍鱼,鱼腐,蛋饺,鱼饺,鱼丸,肉丸,牛肉丸,牛筋丸,菌类,魔芋扎,青菜(生菜,西洋菜),豆腐,腐皮等等。另外,因为广州人认为“冬至大过年”(意思就是“冬至比过春节还重要”,“大过”,就是广州话“比。。。要大”的意思。),因此,除了打边炉以外,一般都会配一些应节的菜,比如一定要吃的烧肉(北京叫”炉肉“),还有“三冬”,就是“冬菇”,“冬笋”,还有比较昂贵的“冬虫草“,所以,我们家我小时候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家里会用冬菇,冬笋和冬虫草花(穷人吃不起冬虫草),加上红枣,金针菜,云耳来蒸田鸡腿(就是青蛙腿),据说吃了以后特别有劲。确实,冬至以后我都喜欢去踢球,果然大腿有力,经常能进球,看来这个过冬的心理因素还是有的。

至于说冬至吃咸汤圆的,那可能是农村的习俗了。

三、广州人的风俗习惯

1.春节期间的除夕迎春花市和元宵节,端午节,番禺荷花节,从化、增城的荔枝节,重阳节,中国旅游艺术节暨广东欢乐节,广州国际美食节等。

2.还有每年元旦均举行的广州风情贺年缤纷大巡游,中秋节的中秋灯会,以及10月举行的广州旅游文艺会演等,为广州市这座"花城"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3.春节风俗,插桃花、摆年橘、团年饭、煮汤圆、逗利是(领红包)、行花街、开年、人日、闹元宵、游花地等;

4.其它岁时风俗,拜山(即扫墓),龙船景与斗龙船,七夕乞巧,中秋节吃月饼,重阳登高等;

5.审美风俗,舞狮子,鳌鱼舞,飘色,花市与迎春花会,春秋菊展,花舫和素馨灯饰等;

6.信仰风俗,南海神诞,天后诞,郑仙诞,金花诞,上元诞、中元诞和下元诞(合为"三元"),何仙姑诞,土地诞,观音诞,盘古王诞,华光诞,生菜会和打华光等;

7.生活风俗,饮早茶、宵夜、饮糖水、喝凉茶、喝老火靓汤、打边炉(火锅)、冬令吃狗肉等,这是广州特有的饮食文化。

扩展资料

1.不可用筷子敲打碗盆,广州人很忌讳吃饭时用筷子敲打碗盆。逢到家里请客吃饭时,尤其不可将筷子胡乱地敲打碗盆。一种经常的说法是,只有乞丐讨食时才会用筷子敲打碗盆。

还有一种说法与古代“蛊毒”传说有关。相传蛊是一种人工培养的毒虫,人将百虫放进坛里,经过多年后打开看时,必定有一个虫子把其他的虫子都吃光,这个胜利者就叫“蛊”。

用蛊的粉末放在食物里毒害他人时,就要在下毒时边念咒语边敲打碗盆,以便使蛊起作用。所以,用筷子敲打碗盆就犯忌讳。

2.上整条鱼时,应将鱼腹朝向主宾,以示尊重。一般而论,把鱼腹对着主客主要是因为鱼腹刺少,腴嫩味美。不过,这其实也有个典故。

春秋时,吴公子光(即吴王阖闾)欲杀王僚自立,伍子胥把刺客专诸推荐给公子光,但专诸平时无机会接近吴王僚。得悉僚爱吃炙鱼,专诸就去拜太和公为师。

炙鱼手艺学成后,专诸乘公子光请吴王僚到家里吃饭之机,做好一条整鱼,藏匕首于鱼腹,在上菜时,取出匕首,刺死了吴王僚,专诸也被吴王僚的侍卫杀死。自此,凡宴宾客,都需把鱼腹对着主客,以示善意。

参考资料

四、春节可以送哪些不太贵又拿得出手的礼物

1、乐锦记鲜享酵种菓子

这个酵种菓子面包绝对是我的最爱,吃起来松软又香甜。面包是用比加种面粉、意大利进口天然酵母和意塔米尔吐司粉自然醒发28小时后制成的,里面还包裹了满满的大果粒葡萄干和坚果,一口下去香甜软棉,果肉满满,最主要的是面包0添加防腐剂,0添加色素,好吃又安全。

外包装是粉粉的超大号纸杯蛋糕形状的礼盒,看着非常可爱,萌萌的有着团聚的寓意,和朋友家人聚餐必备,一人一块,团团圆圆。

2、良品铺子纯肉零食大礼包

这款是食肉党的大福音,肉肉大满足,纯荤不带素,这一大包实现大半个月的肉肉自由,像猪肉脯、牛肉干、牛板筋等,好多种类,赶紧囤起来呀!大口吃肉才满足呀。

3、谷之优品长辈谷物食养礼盒

过年总是要对家里的长辈买些实用的、性价比高的礼品,这样长辈也不会觉得心疼钱。这款礼盒绝对是养生好物,包含燕麦核桃粉、山药猴头菇粉和黑芝麻核桃粉三种不同的谷物,没有添加蔗糖,口感细腻,非常适合牙齿、肠胃不好的长辈食用,吃起来也很简单,只需要舀几勺倒入温水中,均匀的搅拌开即可。可以作为补餐,也可以作为正餐来充饥,营养又健康。外包装精美上档次,价格也不贵,买回去绝对会受到家里长辈的好评哈。

五、农村办喜事时,客人随礼200元全家都去吃,为何主家还很高兴

农村办喜事时,客人随礼200元全家都去吃,为何主家还很高兴?现在距离春节越来越近了,村里各种酒席也渐渐多了起来,过个三天两头不是这家办酒就是那家办酒席。在农村人们都喜欢趁年底办酒,这样可以图个热闹,二来年底了农民大都回家了,办酒席可以多一个帮手。

在我们广西农村,在村里办酒席也是像主人家说的随礼两百,而且关系一般的随礼一百都行。办酒席前一天,人们就会提前预算要购买的酒菜以及准备的桌子、凳子、锅头等等,最后由主人家或者主人家亲戚到街上购买,最后村里的男女老少就会前来帮忙,妇女洗菜、切配,男人准备柴火、炒菜等等。

农村人大都比较热情,现在能在村里办酒席的家庭其实条件都是不错的,按照我们这边的风俗,如果在村里办酒席都要吃个两三天,而且也像题主说的人们随礼200元,一家老小都来吃。这个是没有什么的,既然主人家能主动邀请别人前来,那么主人家就不会在乎这点钱,而随礼也只是礼尚往来的一种形式,而不是在乎钱多少。

如果一些农村主人家人缘不好的,即使办酒席也不会有多少人前来,这会让主人家很尴尬,这样的事在我们那里也发生过。记得我们隔壁村就是有一家人红白喜事从来不参与,后来到了自己家亲人去世,很多人都没有去他们家帮忙,看着主人家可怜的样子,即心疼又愤恨。所以人生在世,做好自己,不要斤斤计较,要乐于助人。关于上面这个话题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下方留言,一起探讨。

在我们广东,主家办喜事,客人随礼,都是很随意的。你只要给个小红包,然后人过来吃饭就好,而且来的人越多,主人家会觉得越有面子。有喜事,办酒席,本来图的就是热闹喜庆,而不是客人的份子钱。

像广东佛山顺德,那里吃酒席,主人家更是一分钱都不收。把红包接过来,然后又还回去。如果客人,硬是把红包塞给主人家,东家还会不高兴的。

在东家看来,我请你来是为了热闹,吃酒席的。你能来吃我酒席,这已经是给我东家面子了。而且多几个人来,更热闹,我更加有面子。那我还怎么好意思拿你红包呢?

如果你硬塞东家红包,那就是你看不上东家的意思了。以后,咋们的感情就要生分了啊。

在亲朋好友中,除了近亲和自家兄弟外,那些远亲和朋友的,都不太会一家人来吃酒席的。大多都是派一个代表过来凑个数的。

现在大家的生活变好了,对于大鱼大肉在自己家都已经吃腻,不会像过去那样为了吃一顿好的而全家去吃酒席了。

在农村,去吃酒席,路程比较远,农村路又不好走。而且去吃酒席要的时间又长。不像城市,只是吃一顿饭,一两个小时就走人。

一般农村的酒席都是一去,就要去一整天的。年轻人们,都是不太愿意去的。平时家里有肉吃有酒喝,不太会为了一顿吃的,而浪费自己一天时间的。

我发现,在农村里,去吃酒席的,都是老一辈的多,他们是不得不去。不去会伤面子和感情,所以老一辈的,才派个代表去参加酒席的。

像近亲和自家兄弟,他们就是因为和你家熟,和你家亲,有血脉关系,才会一家人很欢喜地来吃酒席的。

而且,像那些近亲,如舅舅家,姑姑家的,他们一家人来吃酒席时,给的红包一般是到场的亲朋好友中,比较多的。

以现在的物价,除非一些真得家庭情况不好的,才会给一两百块。这种情况下,作为东家的,都会体谅的。

别说他们已经尽力给红包了。要是给一块钱红包,东家也不会介意的。毕竟这是自己的血脉至亲。

就像,你舅舅来你家吃饭,需要给钱吗?道理都是差不多的。

所以说,东家看到那些只给一点份子钱,而全家来吃酒席的客人,不会不高兴,还会很欢喜。

农村办喜事时,客人随礼200元全家都去吃,为何主人家还很高兴?

农村有句老话是专门针对随礼这事说的:多来多往,少来少往。意思是你现在随礼给人家多少,将来人家得按照这个给你往回赶,所以,对于随礼这事,农民觉得随意就好。

办喜事本来就是快乐的事情,农村人喜欢热闹,越是喜事越盼着热闹,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亲朋好友左邻右舍,能够携儿带女来参加喜事的,都是给面子的人,事主当然开心。

悠然把随礼这个事情好好跟大家叨叨叨叨,随礼又叫赶人情,比如说邻居家里有事,需要去参加,去了得也随礼,到咱家有事时,邻居自然会随礼回来,这就叫做赶人情。

赶人情这事在农村应该说还是蛮被重视的,无论红白喜事,都要派一个信的过的人当天现场收礼金,并且记下随礼人的名字和礼金的数目,到时候主人家会依据这个随礼单往后赶人情。

农村办喜事,都会提前给客人们下通知,在集市上看到当面说也好,电话通知也罢,都会在告诉完什么喜事、喜事日期后,顺带着嘱咐一句:一定要全家一起来!!

因此,喜事那天的客人数是按照通知到的客人全家计算的,然后根据人数定喜宴,到了喜事当天自然是看到全家都来才开心呢,不然喜宴空了桌多浪费和尴尬啊!

随礼200是个普通数目,不多也不少,是最近这两年刚提起来的数字,以前都是100元,普通关系都会送这个数目的随礼,事主将来会依据记着的礼金数目往回赶人情。

当然,农村也有个别奇葩人物,比如十年前他们家里有喜事时是随礼100元,现在人家家里有喜事了,他们从随礼单上看到是100,便会赶人情还礼金100元。

不过这样的人少,也挺让人讨厌的,他们不考虑钱币升值问题,就怕自己吃了亏,是农村里最让人讨厌的死脑筋,一根弦,这样的人家人缘一般都不好。

喜事事主在当日,如果看到客人携全家老少来,会非常开心的,因为他们觉得客人来的越多就是越给自己面子。随礼200元是当下礼金最基本的数目,礼金还是那句话:多来多往,少来少往。

说到农村办喜事,在我们老家农村大多数人是送100元了,全家去吃,从晚上吃到第二天晚上,还有的送50元,也是全家去吃,但主人家也会热情的招待每位朋友,但也有的超过送100元,但毕竟少数。所以提问者说送200元,全家去吃,主人家还高兴,这也不怪。

第一我们农村办喜事是自己办,大约一桌酒席的成本在300元以下,总体酒席办下来也不会亏,就算亏,也亏不了什么。

第二主人家也是图喜庆,不是为了赚钱。

第三也是为自己以后送礼,压力没那么大,别人送你多少,以后你回礼就回多少,别人也理解,也一样会热情招待你。

所以办喜事要图快乐,不要图钱,这样办喜事酒席才有意意。

农村办喜事时,客人随礼200元全家都去吃,为何主家还很高兴?

各地办喜事的习俗不一样,这随礼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像咱们老家和湖南交界,我姐就嫁去了湖南,这两地相隔不到百里,这办喜事随份子钱差别就特别大,我姐那办喜事,对主家来说,只有亏没有赚,客人随礼大多200,也不算少,但回礼重,一般头天晚上吃一餐,第二天中午还有一餐,每次都要给客人回礼,少说要60,这样一算,等于客人只来了80,要再算上拖家带口的,只有亏没得赚。

随礼回礼这是一点,还有一点,我姐那一带,酒席的菜十分的丰富,不管什么菜,都是用盆来算的,并不是当地人吃的多,而都是打包的,菜一桌就人手发袋子了,打包用,吃完倒是省了捡菜的事。

主家本就没打算办个酒席还得靠接份子钱发家致富,在当地的习俗,办酒席就是给大家热闹的,街坊邻居都一样,习俗也一样,所以,像来200全家都去吃的,是很正常的事,毕竟回礼重啊,主家也不会因为这个不高兴,因为大家摆酒都一样的。

似乎是这么个理,我姐那的人,特别喜欢多生,家里的孩子越多越好,似乎不用钱养一样,我姐就生了三个。

可百里之外,咱们村这一带那就完全不一样了,主家办酒席就很精打细算,菜上的很丰富,但量不一定够,你筷子稍微慢点,可能都不够分一块,当地更没有打包的习惯,吃完也就走了,剩下的菜,主家会捡菜分类,给家里的亲人们一人分一点。

精打细算体现在哪里呢?主家发出去邀请函后,会粗略的计算一下人数,预计好桌数,接份子钱的时候,心里也会很在意,似乎感情的深厚此时都在红包里了,你要是来200全家人来吃,你要不是帮主家干活的,多半事后遭人口舌,被认为贪小便宜,不懂事。

也许就是因为这个,很少有人随礼200,就全家去吃饭的,全家去吃饭的,都是帮着做事的,又随礼又帮着干活,主家哪有不开心的呢?

有钱多出点,少的是人场,亲友都参加,喜庆又和睦。

农村办喜事时,客人随礼200元全家都去吃,为何主家还很高兴?

首先,农村里办酒席就是图个热闹。在农村里一般是一些比较重大的事情才办酒席的,而红喜事的话则主要是老人过大寿、子女结婚,或者是家中乔迁,而近些年如果子女考上了大学也是会举办酒席的。白喜事,那是无法避免的,每个人都会有这一天。而在办酒席的时候,无论是红喜事还是白喜事,图的就是一个热闹。尤其是红喜事,就是要让亲朋好友们聚在一起,大家共同庆祝。因此自然是来人越多就越热闹了。只要把所有前来的人招呼好了,把喜事办得热闹,那即便是自己亏一点,也是无所谓的。因为在农村里,大家都是很在乎声誉的,都想要被人称赞,而不想办个喜事,还被人说闲话。

其次,办酒席时主人家并不在意礼金多少。虽然近些年,农村里办酒席的时候随礼的金额是有所上涨了,一般都是要一百起步了,关系好一点的普遍都是两百,而血缘关系亲近的,走得比较亲密的那就是四五百了,甚至还有些上千元。但是,在农村里办酒席随礼,只要在正常范围以内,大家都是可以接受的。毕竟随礼这个是礼尚往来,别人来得多,你去得也多,并不是说只收不进的。何况还有一点,在农村里绝大多数人家办酒席都不是为了挣钱的,不能说亏钱了就不办,只有极少数人才会想着办酒席来敛财。

最后,全家去吃的多数是关系好的亲戚。像关系一般的朋友、村里人,是很少全家去吃的。而一家人来参加酒席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关系比较好的亲戚。而亲戚之间一起来,这样不仅显得重视,而且还顺带走了亲戚。让主人家看到他们一家人都来了,也是非常高兴的。因为在农村里走亲戚,都是很喜欢带着小孩子一起来的,这样人多也是非常热闹的。在农夫所在的村里,有些人家里办酒席了,还会特意邀请亲朋好友们一家大小全部到访,有的人没来,甚至还会开车去接他们一起过来,这一点农夫就感觉非常好。

其实,现在农村里办酒席,多数的目的还是为了热闹,而要想热闹自然是人越多越好。在农村里办酒席,基本上都是自己在家里做,场地大,再多的人也能坐得下,而且办酒席的成本也要相对低一些,多几个人也多不了多少钱。所以客人随礼200,全家人都去吃,这并不是什么稀奇事,这也是农村人情味的一种体现。

农村主家办喜事,客人随礼200元,全家到场吃喝,主家还很高兴吗?其实,这只是个表面现象,里面的内容很复杂。

农村办酒,不管是哪类酒,都要择个日子,有个长达一至半月的准备工作。把远近的三亲六戚三朋四友通知个遍,某月某日我处办酒了,到时恭候大驾光临哦。

一切准备就绪,那一天到来,寨上的男女老少全部出动,有厨艺的青壮年男子杀猪宰牛,妇女儿童洗刷锅瓢碗盏,喜气洋洋,一派欢乐祥和的景象!

一般来说,农村办酒要吃三餐,(隔晚拢客,次日还有两餐,正席一般在下午三点举行,这正席是最丰盛的。在我的家乡,正席这餐,要有二十多碟菜数,硬菜(指肉类)占80%以上,配菜也相当齐全。

上面讲了许多铺垫,现在转入正题,不能跑了''礼金''这个主要话题。提问中的''随礼200元,全家到场吃喝,主家反而很高兴'',真的是这样吗?

我家住农村,我附近的几个自然村寨,80%以上都是同姓家族,寨上有喜酒,我都被安排在收礼处收礼金,对收礼非常熟悉。

主家准备一个收礼薄,是登记各方来客礼金礼物的。一般来说,各方来客的礼金有多有少,视内亲还是一般亲来定,不是千篇一律的200元。内亲的礼金礼品是相当大的,比如说,姑妈家嫁女,当舅舅的外家送礼最多。我们这里有户人家,舅舅送给姐姐嫁女除给沙发电视洗衣机外,还给了12000元的礼金,物质现金加起来就是20000多元,这还不够,还给外娚女准备了从头到脚的衣服。

至于一般的亲戚朋友,所送的礼金,根据和主家的关系亲密程度,有的送几千的,几百的,一般关系的大都送1至200元。送礼没有规定,随意,一台酒下来,主家大概收入100000左右,也有的人家亲戚朋友少收个4至50000元,一般都收个7至80000元。

其实,农村办酒席是亏本的,为什么呢?因为是地方风俗形成,家家有酒都要办,你不办别人会认为你没有本事嘲笑你,使得本来就不富裕的人家借钱都要办,为的是争个脸面。到头来负债累累,三年五载都还不清。

现在,政府提倡,农村酒席尽量少办俭办,农民群众是欢迎的!

农村办喜事时,客人随礼200全家都去吃,为何主人还很高兴?

记得我太爷爷前年过九十大寿的那天早晨,家里来了很多很多的客人,甚至有一些人连我都不认识。当时我父亲早早的就在学校旁边的农家乐里预订了八桌的酒席,本来以为八桌就已经差不多足够了。结果那天中午吃饭的时候才发现八桌酒席还是远远的不够,后来没有办法只好又增加了三桌酒席。

后来爷爷说这就是我们那边的一种习俗,每逢家里办喜事的时候总是希望两边的亲戚朋友来的越多越好,最好是一家几口人全部都来。其实这是对主人家的一种尊重与肯定,让主人家感觉到特别的有面子。如果你家办喜事的时候来的客人非常的多,那就说明你家在当地混的还不错,算是个有头有脸人物显得非常的有面子。

说到份子钱我们那边可能和大家有所不同。一般家里办喜事亲戚朋友最低都是五百、六百甚至上千上万的都有。同村的那些隔壁邻居可能包的份子钱会少一点,但至少也在两百或两百以上。如果少于这个数目的话大家都感觉拿不出手,感觉一点面子都没有。

一是八十年代初期,也是吾辈们。那时在我们乡村随礼是4毛钱,同志,同事通常8毛钱,绝对友好的一元二角钱,亲人通常一家人6元,亲戚基本差不多,礼节一样结婚前夜办酒席12菜,烟酒照样,大家开怀畅饮,结婚日晚上酒席更加丰富,亲人亲戚朋友,乡里乡亲尽情畅饮。(细节的不于叙述)主人频频敬酒,席间新郎,新娘出来分喜烟喜糖并向大家敬酒并示祝贺。这也是祖国站起来到初富的结果。

二是2000年左右。即90年代到2005年左右。这个时间段随礼发生巨大变化,份子不断提高。在我们这里农村习俗乡里乡亲通常5O到1OO。亲人按户通常300到5OO左右,同志,同事100,关系好的咱不细说。礼节和上面讲的一样,就是酒席发生很大变,档次高了很多,不管是食物餐桌上非龙虾,鲍鱼,红鲟等名贵海鲜,还有珍稀动物筹,餐桌上酒类不是茅台至少五粮液,红酒,啤酒等,新郎,新娘分喜烟喜糖时,喜烟是每个人一包,不分男女老少,个个有份;(通常烟在15块左右)喜糖也打扮一新袋装,盒装的。尽管农村人办喜酒亏了,但是每个人都很高兴,因为酒席办得好,受到大家夸奖。这也是祖国富起来的结果。

广东农村春节吃鲍鱼,鲍鱼广东的吃法

三是2010前后直至今天。婚庆更是更上一层楼。此话咋讲:听我慢慢道来:在我们地区乡村孩子结婚乡里乡亲至少100元,亲人按户至少每户一千以上,同事,同志通常300百,要和的500百以上,亲戚至少千元以上;酒席礼节同第一,不同的是办酒分二种情况,在自家办通常请一条龙服务队。(因为现在没有人闲着为你做杂事;婚礼请专业司仪包括婚礼主持,席间节目表演一条龙服务。(的几万块)新郎,新娘席间分喜烟喜糖,喜烟至少硬中华,宽点的软中华,每个人一包,喜糖也是五彩缤纷;酒席更是上档次,花样百出,真是享人间生活,品世界百味,酒类,饮料更不用讲。大家边吃边聊边欣赏节目,享尽帝王将相之生活。不在自家办大多现在在酒家办酒席,这不用我介绍,你比我懂。这也是祖国强起来的结果。

六、广东有冬至吃汤圆的习俗吗

广州土著来答一波。

冬至日,我们的主要习俗是“打边炉”,就是火锅的意思。广州人通常冬天最冷的时候才吃火锅,否则绝对会上火。即便是冬至日,打边炉也常备加多宝,和其顺或者邓老凉茶放在手边,以防万一。

广州人的边炉一般用清汤做汤底,所谓清汤,就是清水或者清鸡汤,也有用很稀的米汤做汤底的。一般都会有新鲜的鱼片,毛肚,牛百叶,无骨鸭掌,五花肉,肥牛肉,鲜鱿鱼,海参,大虾,章鱼,鲜鲍鱼,鱼腐,蛋饺,鱼饺,鱼丸,肉丸,牛肉丸,牛筋丸,菌类,魔芋扎,青菜(生菜,西洋菜),豆腐,腐皮等等。另外,因为广州人认为“冬至大过年”(意思就是“冬至比过春节还重要”,“大过”,就是广州话“比。。。要大”的意思。),因此,除了打边炉以外,一般都会配一些应节的菜,比如一定要吃的烧肉(北京叫”炉肉“),还有“三冬”,就是“冬菇”,“冬笋”,还有比较昂贵的“冬虫草“,所以,我们家我小时候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家里会用冬菇,冬笋和冬虫草花(穷人吃不起冬虫草),加上红枣,金针菜,云耳来蒸田鸡腿(就是青蛙腿),据说吃了以后特别有劲。确实,冬至以后我都喜欢去踢球,果然大腿有力,经常能进球,看来这个过冬的心理因素还是有的。

至于说冬至吃咸汤圆的,那可能是农村的习俗了。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