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鲍鱼主编

海南鲍鱼仔(海南鲍鱼价格)

鲍鱼主编 2024-03-06 12
海南鲍鱼仔(海南鲍鱼价格)摘要: 本文目录三亚海鲜有哪些好吃的海南岛的有哪些海洋生物海南有什么海鲜一、三亚海鲜有哪些好吃的海南岛是个美食天堂鲍鱼成语。瓜果蔬菜四季不断,椰子槟榔,香蕉菠萝,芒果木瓜,又新鲜又便宜,海...

本文目录

  1. 三亚海鲜有哪些好吃的
  2. 海南岛的有哪些海洋生物
  3. 海南有什么海鲜

一、三亚海鲜有哪些好吃的

海南岛是个美食天堂。瓜果蔬菜四季不断,椰子槟榔,香蕉菠萝,芒果木瓜,又新鲜又便宜,海南无子西瓜更是远销各地;家家饭店的菜单上都有四大名菜:“东山羊,文昌鸡,加积鸭,和乐蟹,”,至于是否货真价实,只有吃了才知道;吃在海南最吸引人的还是各种海鲜。由于水温高,水质好,海底有大量的珊瑚礁,这里成为了海洋生物的天堂。海南的海鲜好,但是要想真正吃得好,还要去对地方。如果你是在大酒店里吃海鲜,那么养殖的多,几乎没有野生的;如果你在路边的大排挡吃海鲜,摊主会漫天要价,宰你个不清不楚。三亚本地人吃海鲜,都是去“安游”。三亚市与亚龙湾之间有个田独镇,田独镇有条安游路,就在红沙海湾对面。从田独到亚龙湾方向右边有条叉路进去即到,距市区有20多公里。其实,我第一次去海南岛就到过安游,是为了参观海军4802工厂。就是那一次,我头一回品尝了“椰青”,甘甜清爽的液汁,洁白嫩滑的椰肉,给我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后来每次去海南,我都会去买椰青,但是再也找不到那头一回的感觉。二十多年过去了,今天的安游变化很大,工厂周围开出了许多海鲜馆,4802厂门口有家“悦来酒家”,马路对面有家“昌隆酒家”,都是很不错的地方。安游的海鲜不仅品种多,许多是我见所未见的,更重要的是大多并非人工养殖,而是大海中野生。鱼有:龙趸(巨大石斑鱼)、苏眉、青衣、东星斑、老鼠斑、芝麻斑、老虎斑、石头鱼、白鲳鱼、红包公、海鲤、鲨鱼等等;虾有:大龙虾、小龙虾、大对虾、大白虾、琵芭虾、籁尿虾等等;蟹有:花蟹、膏蟹、青花蟹、石头蟹;螺有:兔子螺、芒果螺、鸡腿螺、花螺、花角螺、红口螺、排海螺、海白螺、圣子螺、蜘蛛螺、马蹄螺、瓜螺、三湾螺、血螺等等;其他还有花蛤、扇贝、鲍鱼、生蚝、海胆、沙虫、大小象卜蚌。海鲜我是老吃客了,记得外派香港的那些年,我真没少吃,吃到皮下长出了许多“粉瘤”(脂肪瘤),才知道海鲜的厉害。这里和香港的“鲤鱼门”“西贡”相比,鱼、虾、蟹差不多,螺的品种要多了许多,让我大开眼界。安游海鲜的另一个特点是明码标价,每个水缸上都挂块牌子,写出品名、价格,而且附有照片,让人一目了然。最让人满意的还是这里的海鲜加工技术,清洗干净、火候到位、咸淡适宜、鲜嫩可口。在外地吃螺,多为白灼、清蒸或带壳炒,而在安游直接炒螺肉是最好的。另外就是清蒸野生鲍鱼仔,我也从来没吃过这么嫩的。北京的“顺峰”,上海的“天天渔港”都不如这里经济实惠,所以三下安游吃海鲜,成了我们在海南的一大快事。

二、海南岛的有哪些海洋生物

最大的海洋生物

海洋生物中体型最大的当属鲸,鲸类中又以蓝鲸(也称剃刀鲸)的体型最大。

蓝鲸

成体蓝鲸的平均体长雄性可达25米,雌性则可超过26米。国外曾捕获过一条体长34.6米、体重154吨的雌性蓝鲸,这也是人类有记载以来所记录到的个体最大的生物,据说仅其舌头的重量就超过陆地上的最大生物——大象的体重。蓝鲸不仅是最庞大的海洋生物,也是迄今地球上所有生物中体型最大的。即使是一头刚出生的小蓝鲸,体长也有7米,体重接近3吨。鲸的妊娠期约11~13个月,最长寿命80年以上。虽然鲸的体型庞大但并不笨拙,游泳能力和潜水本领都很强:最快游速可达37千米/小时,并可数小时内一直保持在28千米/小时以上的游动速度;其潜水深度最深可超过1,000米。其中属抹香鲸的潜水本领最强,最大潜水深度可达2,200米,潜入水下的时间可长达1小时。

各类海洋生物的“巨无霸”鲍鱼成语

鲸虽然体型庞大但并非鱼类,鱼类中体型最大的应是鲸鲨。根据报道最大鲸鲨体长达21米,体重超过40吨。而体型最小的鱼为生活在菲律宾吕宋岛及马绍尔群岛的一种缎虎鱼,其体长一般只有1~1.5厘米,体重仅几十毫克,这种鱼需要几万条才有1千克重。

缎虎鱼

软体动物头足类中体型最大的是大王乌贼,其最大个体体长可达17米,其中头和躯体长6米,腕长11米;而体型最小的细乌贼体长则仅有1厘米左右。某些种类的章鱼个体也很大,1973年在美国华盛顿州附近海域捕到的一只太平洋章鱼腕长达7.8米,体重53.6千克。章鱼腕上生有许多吸盘,具有非常大的吸力,体型大的章鱼腕上吸盘多达2000个,每个吸盘的吸力约100克,总吸力可达200千克。

贝类中体型最大的是生活在热带海洋的砗磲,其最大个体壳径达1.2米,体重100千克;海藻中体型最大的种类是太平洋巨藻,全长可达60米,能从几十米深的海底一直生长到海面;水母类中体型最大的为霞水母,最大个体伞径可达2.4米,腕长则可达36米;有一种被称为丝带虫的蠕虫类的海洋生物,其体长平均约4.6米,最大者可达30米。这些也都称得上是同类当中的“巨无霸”。

游得最快的海洋生物

海洋生物中游得最快的当属旗鱼,最快游速可达110千米/小时,相当于高速公路上快速奔跑的小汽车。旗鱼常年生活在大洋中,身体呈流线型,背鳍长而高,口吻部向前突出为箭状,尾鳍发达有力,游动非常迅速。

旗鱼

海洋哺乳动物中以海豚游得最快,最高游速可超过50千米/小时。

企鹅是海洋鸟类中的游泳高手,最快时可达35千米/小时。

乌贼是无脊椎动物中的游泳冠军,当它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用胴体部的喷管喷射海水来产生推进力,短时游速可达32千米/小时。

表中列出部分海洋生物的最快游速,从中可以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

海洋生物游速简表种类旗鱼箭鱼金枪鱼海豚鲸鲨鱼企鹅乌贼燕鳐鱼鲤鱼游速(千米/小时)109978050373635323212会飞的鱼

鱼不仅会在水中游泳,有些还会离开水在空中飞翔,这种会飞的鱼被人们称为飞鱼。飞鱼的种类多达上百种,例如在我国南北沿海比较常见的燕鳐鱼就属于会飞的鱼。燕鳐鱼的体长一般只有20~30厘米,身体呈流线型,胸鳍宽大,展开后呈翼状。当其在水中遇到敌害攻击或者受到惊吓时,能以每小时30千米以上的游速迅速冲出海面,并展开宽大的胸鳍,像鸟儿那样展翅在低空飞翔。有时为了增加前进的动力,延长飞行时间,燕鳐鱼还经常用尾不停地击打水面。据记载,燕鳐的最长飞行距离达396米,离开海面的最大高度6米。燕鳐鱼位于北美洲加勒比海的岛国多米尼加以盛产飞鱼而闻名,据说其周围的海洋中飞鱼的种类多达数十种,最大的种类体长可超过1米,最大飞行距离近千米。

燕鳐鱼

飞鱼看似会飞,但实际上只是在海面上空滑翔,因为在整个飞行过程中,其鳍既不能像鸟翅那样上下扇动来产生飞行动力,也不能像昆虫翅膀那样不停地快速抖动来产生动力,而只能像滑翔飞机那样,依靠在水中快速游泳产生的原动力,冲出海面滑翔,飞行一段距离后仍要再落回大海继续游泳。

能上树的鱼

鱼不仅有会飞的,还有会跑的,甚至会爬树的。在我国东南沿海潮间带生活着一种小型海水鱼,学名叫弹涂鱼,体长一般只有10厘米左右,其胸鳍和腹鳍的肌肉非常发达,能用胸鳍和腹鳍支撑起身体跳跃前进,有点像陆地动物的四肢那样。退潮后,弹涂鱼常用其胸鳍和腹鳍支撑起身体,在海滩上活泼地跳动,因而也被当地群众称为跳跳鱼或跳鱼。弹涂鱼有时还能利用其胸腹鳍攀爬到水边的芦苇上或树丛上捕食昆虫。

弹涂鱼

会发电的鱼

鱼类中还有少数种类体内生长着可以产生电流的器官,能释放出电流,用以击退敌人,保护自己。有的种类可产生比较强大的电流。例如:电鳐的放电电压最高可达200伏(V),完全可以击退一些体型较大的侵犯者;而电鳗的放电电压最高时可达600伏,甚至可以击昏一头大水牛。虽然它们的放电电压都比较高,但储存的电量有限,经几次放电便消耗殆尽,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再次放电。

电鳐

据测量,电鳗在放电时的平均电压约350伏,电流可大于1安培(A),瞬时放电电压可达500~600伏、电流近2安培,功率约1千瓦(kw),最高放电电压可以达到650伏。电鳗和电鳐释放的虽然都是直流电,但放电频率可达每秒300个脉冲。

电鳐的自然分布较广,我国海域有时也可以发现。电鳗则主要分布在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电鲶主要分布在非洲尼罗河一带。

懂得“免费旅行”的鱼

海洋中有一种鱼叫做鱼,其头顶上生有一个形状像胶鞋底的大吸盘,它可以用该吸盘吸附到鲨鱼等大型鱼类的身上或者航行中的船舶上,进行免费旅行,被人们戏称为“免费旅行家”。但是,鱼并不是白白地利用被吸附鱼的劳动力,而是与被吸附鱼之间存在一定的共生关系,因为它可以吃掉被吸附鱼身上的寄生虫和食物残渣,起到免费清洁工的作用。

冻不死的海洋生物

有些海洋生物为了适应特殊的生活环境,必须具备特殊的本领。例如,生活在南极海域的一种鱼非常耐寒冷,即使在冰冷的海水中其血液也不会凝固,而普通鱼的血液在0.8℃左右就开始凝固了。研究发现,这种鱼的血液中血红素比普通鱼少96%,但却含有大量含羟基的特殊物质,而含羟基物质常被人们作为汽车散热器防冻剂的重要成分。在美国阿拉斯加海域还生活着一种鲑鱼,即使被冻入冰块中也不会死亡,在冰块融化后还能照样生活。当地人在捕到这种鱼后常将其放到篮子里然后在户外冻起来,想吃时再拿到屋里解冻,解冻后的鱼仍然是活鱼。此外,生活在高纬度海域潮间带的贝类耐寒能力也非常强。例如,我国北方沿海冬季的气温可降至0℃以下,生活在沿海潮间带滩涂的文蛤和褶牡蛎经常被冻入冰中。这些贝类被冻到冰中3~5天,解冻后照样还可以存活。

被称为“活化石”的海洋生物

1938年12月22日,在南非的东伦敦港近海曾捕到一条名为“空棘鱼”,也称腔棘鱼、矛尾鱼或者拉蒂迈鱼的特殊鱼类,曾引起海洋生物界的轰动。因为空棘鱼类的化石最早出现于泥盆纪至白A纪,至今已有4亿多年的历史,并且被认为在2亿年前就已灭绝,其中的一支——骨鳞鱼,还被认为是两栖动物的祖先。空棘鱼的形态结构仍保留着古鱼类的某些特征,例如,其胸鳍骨骼与古代两栖动物相似,能向各个方向转动,可以在水底爬行;体内有一个类似肺的气囊;尾鳍呈矛形,由3叶组成;鳍条不分枝;鳍与身体之间的空棘鱼骨骼连接方式与古鱼类相似。因而这种鱼被人们称为海洋鱼类中的“活化石”。其后该种鱼又曾在南非、科摩罗等海域被捕获过数条,其中1999年发现的那条还被认为是一个新种。

空棘鱼

产于热带太平洋海域的鹦鹉螺则被人们称为贝类中的“活化石”。鹦鹉螺最早出现于晚寒武纪,在奥陶纪、志留纪和早泥盆纪最繁盛,延续至今已有4~5亿年。其外形与现代其他螺类有些相似,但鹦鹉螺贝壳的盘旋方向是沿着同一个平面,而其他螺类的盘旋方向则是三维的。此外,鹦鹉螺的壳内还被横隔片分隔为许多个小室,称为气室,横隔的中部有一个小孔,使各气室相互连通。它的软体部生活在最外侧的一个室内,这个室称住室。鹦鹉螺可以通过调节气室内的气量,使其在海水中呈漂浮状态,因而既可以在海底适应匍匐生活,也可以适应半浮游型生活。鹦鹉螺的头部生有许多腕状触手,在动物系统分类学上与乌贼和章鱼等同属一大类。

鹦鹉螺

鲎也是一种古老的海洋生物,其出现时间比恐龙还要早,最早见于泥盆纪,同期出现的三叶虫等均灭绝,成为化石生物,而鲎的繁衍却一直延续至今,大约已延续了4亿多年。因而鲎也被人们称为海洋生物中的“活化石”。

鲎的某些形态结构及幼体发育仍保留着古老的面貌,其幼体发育过程中有一个阶段的形态与古老的化石生物三叶虫非常相似,被称为三叶虫幼体。鲎的外形比较怪异,在我国东南沿海被当地群众称为海怪,有些地方也称马蹄蟹。鲎的躯体由头胸甲、腹部、尾三部分组成。头胸甲呈半月形,外覆厚厚的“盔甲”,背面生有单眼和复眼各一对。腹部较小,呈六角形,两侧生有6对锐棘,鲎腹面有片状游泳肢6对,其中的后5对肢基部各生有书鳃一对;尾细长而坚硬,剑状,可以自由摆动。在动物系统分类学中,鲎属于节肢动物,与虾蟹同属一大类。目前全世界仅存在5种,比较局限地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北美洲、中美洲3个区域。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的学名为中国鲎,也称东方鲎或三刺鲎,多栖息于沙质海底,并可潜入沙层内,过着昼伏夜出式生活,有时也能爬到海滩上活动。鲎生长缓慢,大约需要8年才能达到性成熟,成熟后的鲎常常像鸳鸯那样雌雄成双成对地生活,雄鲎可利用其带钩的附肢匍匐在雌鲎背上,随雌鲎一起行动。鲎的雌雄个体的体型大小差异比较明显,雌大雄小。鲎的血液比较特殊,一般动物的血大多为红色,而鲎血却呈蓝色,这是因为大多数动物的血液中都含有铁离子,铁离子与氧结合后形成血红蛋白,因而血液显红色。而鲎的血液中含有铜离子,铜离子与氧结合后形成血蓝蛋白,因而鲎血显蓝色。鲎血对细菌的反应非常敏感,受伤后其血液能在伤口处很快凝结,起保护作用。用鲎血制成的试剂可以用于检验内毒素,其检验速度快,灵敏度高,是一种非常珍贵的生化指示剂。

只见雌性不见雄性的鱼

沿海的渔民常常会感到奇怪,为什么所捕到的鱼全都是雌鱼,雄鱼都到哪儿去了呢?原来鱼的雌鱼与雄鱼个体大小差别非常大,其中有的种类雌雄个体大小相差上千倍。雄不仅个体小,而且外形与雌也不太一样,大多都附着在雌的身上,当雌鱼被捕获时它们大多都偷偷地溜走了,不被人们注意。还有的种类雄鱼发育不完全,只能寄生在雌鱼的身上,仅起着产生雄性配子的作用。例如,角的雄鱼就寄生在雌鱼的身上,宛如雌鱼身上的一条角刺,不仔细观察很难发现。因而人们捕获的鱼便只能全都是雌鱼了。

靠爸爸养大的海洋生物

海马在动物系统分类学上也隶属于鱼类,但其外形与鱼类几乎没有相似之处。其头部像马,与躯体呈90°弯曲;腹部突出;体外被覆有一层坚硬的环状骨片,好似盔甲;尾鳍消失,尾细长,可以卷曲,平时可用尾卷附在海藻等物体上。雄海马的腹部生有一个育儿袋,繁殖季节雌海马把卵产在育儿袋中,孵化出的幼海马就在育儿袋中生长发育,直到能独立生活后才离开育儿袋。这点虽然有些像陆地上的袋鼠,但海马看起来似乎是由爸爸生的。海马是一味比较名贵的中药材,有“南方人参”之称,有舒筋通络、补肾壮阳、散结消肿等功效。

海马

鲆与鲽

鲆鲽鱼有时也称比目鱼,地方名偏口鱼,是鲆类和鲽类两大类鱼的总称。鲆鲽鱼的外形比较特殊,身体扁平,如同一片平放的树叶。上侧体色较深,多呈棕黄色至棕褐色,下侧色浅,多为白色或黄白色;比目鱼

两只眼睛皆生在色深的一侧,其中一只眼位于头的中间部位,另一只则偏向头的一侧;口虽然也生在头的前端,但开裂方向却不像其他鱼那样呈水平方向而是以近乎垂直的方向倾斜开裂,偏口鱼的地方名大概就是由此而得的。鲆类与鲽类在外形上十分相似,一般人不太容易区分。一个最简单的区分方法就是:将鱼体侧立起来,使其头朝向前方、偏向头一侧的那只眼朝向上方,若两只眼均生在身体的左侧(即体色深的一侧在身体的左方)则为鲆,若在身体的右方则为鲽,也即人们常说的“左鲆右鲽”。常见的鲆类鱼有牙鲆、大菱鲆、漠斑牙鲆等,常见的鲽类鱼有黄盖鲽(地方名小嘴)、高眼鲽(地方名长脖)、石鲽(地方名石礓子)、星鲽等。

鲆鲽鱼一生多数时间都匍匐在海底,色浅的一侧朝下,色深的一侧朝上,而且上侧的体色还可以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变化,有时体色可变得深一些,有时可变得浅些,有时还能出现一些深浅不同的小斑点,使之与周围的环境色泽一致,起保护色作用。鲆鲽鱼在小时候形状与普通鱼相似,身体也是呈侧扁形,两只眼分别生在头的两侧,在海水中自由游动。

石鲽

但长至1厘米左右时鲆鲽鱼开始下沉至海底,鲆类身体右侧朝下侧卧于海底,鲽类则左侧朝下侧卧于海底。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鲆鲽鱼体型也随之逐渐改变,身体开始向背腹方向伸展变宽,贴近海底的一侧体色变浅,而朝上的一侧体色变深,同时头部朝下的一侧也逐渐向背方扭转,眼和嘴都随之扭转移位,向下一侧的眼移向背侧,嘴扭转成斜向,经过一段时间的变态发育即变成形态基本与成鱼相同的怪样子了。鲆鲽鱼体形与体色的改变是为了更好适应底栖的生活方式,是海洋生物中身体结构与环境相适应的典型例子。

鳐与

鳐与,地方名有时通称为老板鱼,也是经常栖息在海底的鱼类。鳐与是两大不同类的鱼,两者的外形比较相似,鱼体皆为扁平的团扇形,后部生有一条长长的尾,游动时身体的两侧上下扇动,好似蝴蝶飞翔。两者的主要区别是:鳐的尾为细长的棒状,末端生有一片不太大的圆片状尾鳍,尾的上侧还有两片不大的背鳍;而的尾为鞭状,末端细长,没有尾鳍,背鳍大多变异为尖锐的棘刺状。

鳐和与鲆鲽鱼一样,也是长到一定时候身体逐渐伸展而变成扁平形,不同的是鲆鲽类用身体的一侧着底,体形变宽的伸展方向为背腹向;而鳐类与魟类则是腹部向下着底,伸展方向是向两侧,体形变宽,因而其两只眼都移至背侧居中位置,而不像鲆鲽鱼那样一只眼居中而另一只眼偏向头的一侧。太平洋海鳐是鳐类中体型最大的种类,最大个体体宽可达7.6米,重1,300千克。

鲸鱼、鲍鱼、鱿鱼、章鱼为什么都不属于鱼类鲍鱼炖鸡

鲸鱼、鲍鱼、鱿鱼、章鱼等虽然都被人们称为“鱼”,但实际上它们都不是鱼,而是其他类别的海洋生物,被冠以“鱼”的称呼只是人们的习惯叫法罢了。

鲸鱼学名鲸,因其外形与鱼十分相似,而且又需要长年生活在水中,离开水就不能生存,因而人们习惯上将其称为鲸鱼。其实鲸在动物系统分类学上并不属于鱼类,而属于哺乳动物。鲸的呼吸器官为肺,需要经常浮上水面进行呼吸,幼仔为胎生,幼鲸需要雌鲸的乳汁喂养,这些特征与陆地上的哺乳动物相似,与鱼类则完全不同。外观上,鲸与鱼最明显的区别是鱼类尾鳍呈垂直方向,而鲸类的尾鳍呈水平方向,鱼类头部两侧有鳃裂,而鲸的头部两侧无鳃裂,但在头部上侧有呼吸孔。

杂色鲍

鲍鱼学名鲍,是一种非常名贵的海产贝类。其体外被覆有一枚扁平的耳状贝壳,属单壳贝类。鲍的足部肥大,肉细嫩鲜美,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滋补保健作用,深受广大群众青睐,在我国,自古就被列入“海产八珍”之中,与海参、干贝、燕窝、鱼翅等齐名。全世界共有鲍100多种,全都生活在海洋中,主要分布在亚洲、北美洲和大洋洲的太平洋沿岸,主要生产国有澳大利亚、墨西哥、美国、日本、中国等。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养鲍国,近几年的鲍鱼产量中有2/3以上为养殖产量。我国沿海自然分布有8种鲍,其中有一定产量和经济价值的种类只有两种,分别是皱纹盘鲍和杂色鲍。前者主要分布在江苏以北的北方沿海,后者则主要分布在浙江以南沿海。两种鲍中以皱纹盘鲍的味道最鲜,肉质最好,价格也最贵,为鲍中的上品。但是,两种鲍的外形又比较相似,一般人不易区分。其主要区分方法是:皱纹盘鲍的壳孔数(即贝壳右侧的一列小突起顶端的开孔数目)一般为3~5个,而杂色鲍的壳孔数一般为7~9个;前者个体较大,野生个体贝壳表面大多为绿褐色,养殖个体一般为绿色或翠绿色;而后者的最大个体一般不超过8厘米,壳色大多为红褐色至暗褐色。

皱纹盘鲍

鱿鱼也称柔鱼或乌贼,章鱼的学名为蛸,它们均属软体动物中的头足类。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都有一个圆筒状或者椭圆形的胴体,胴体的前部为头,头的两侧生有一对大眼睛,头前部还生有10条或8条长长的腕状足。腕足都生在头上,这也是它们被统称为头足类的主要原因。鱿鱼的胴体一般多呈圆筒状,头上生有10条腕,其中的8条腕的长度略短于胴体,另外两条腕在捕食时可迅速伸长,伸展时大约为胴体长度的3~5倍以上,但不用时则可缩至与其他腕基本等长。鱿鱼的游泳方式也很有趣,前进与后退灵活自如,有时简直使人分不清它到底哪边是头哪边是尾。章鱼也称八爪鱼,其胴体多为椭圆形,头上生有8条等长的腕,腕的长度大约为胴体长度的2~5倍,因而在动物系统分类学上前者为十腕目而后者为八腕目。

有毒海洋生物

海洋生物中有些种类生有毒腺,可以分泌毒液,人类不小心被其咬伤或者蜇伤后会引起中毒。例如:生活在澳大利亚北部海域有一种被称为“海黄蜂”的水母,其体内所含的毒液是已知天然毒素中毒性最强的,毒性超过陆地生物中毒性最强的眼镜蛇毒的毒性。该毒液被稀释1万倍再注入实验生物体内,几秒钟即可致其死亡,游泳者一旦被其蜇伤往往是致命的。我国沿海一些常见的大型水母类,如海蜇等,其触手上也生有刺细胞,能分泌毒素,若被其蜇伤,轻者能引起红肿剧痛,重者则可能导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海蛇全都是有毒的,一旦被其咬伤,大多也是致命的。贝类中的芋螺受刺激后能喷射出有毒的棘刺,人被其刺伤后能引起红肿剧痛。我国南方海域生长的刺冠海胆的壳上的棘也能分泌毒素,人被其刺伤也能引起红肿剧痛。

海黄蜂水母

此外,还有一些有毒海洋生物的组织器官中含有毒素,人一旦误食后很容易造成中毒。河豚鱼恐怕是海洋生物中致死人命最多的有毒鱼类了。该鱼的肝脏、卵巢、血液、皮肤、眼球等均含有剧毒,被称为“河豚毒素”,人食用后会很快引起麻痹并致死。

河鲀

鱼的肉白嫩细滑,味道非常鲜美,因而吸引部分人河豚不惜冒生命危险而食之,在日本甚至还有“拼死吃河豚”之说。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等地几乎每年都有人因吃河豚而致死的事件发生。除河豚之外,鲅鱼(马鲛)、草鱼(鲩鱼)等的肝脏中也含有毒素,鲐鱼(鲭)等红肉鱼类储存不当还容易产生一种被称为“组胺”的有毒物质。某些贝类,如贻贝、毛蚶等,有时体内会积蓄一种被称为“贝毒”的有毒物质,人们一旦食入这些毒素后,轻者可出现呕吐、腹泻、昏迷等症状,重者则可造成死亡。

致病海洋生物

有些海洋生物的体内,特别是鳃上及消化道内,容易积聚致病的微生物,人食用后则会因致病微生物感染而引发疾病。例如,发生在我国江苏如东沿海的甲肝事件,就是由毛蚶携带病原菌而引发的甲型肝炎爆发的重大事件。一些人在夏秋季吃了水产品后容易引发上吐下泻等消化系统疾病,大多也是由于食用了不干净的海洋生物而造成的。

毛蚶

噬人的海洋生物

海洋生物中可直接攻击人类,并造成人身伤害事故最多的鱼类是鲨鱼。

噬人鲨

全世界鲨鱼约有350种,其中只有某些大型种类才可能袭击游泳者和冲浪者,对人类造成危害。噬人的鲨鱼中以大白鲨对人类危害最大,因其多生活在温暖的浅水域,对游泳者的威胁最大。此外,噬人鲨、虎鲨、双髻鲨、长尾鲨等也能对人类安全构成威胁。在澳大利亚、美国以及东南亚沿海,鲨鱼袭击人的事件时有发生,游泳者经常是“谈鲨色变”。

三、海南有什么海鲜

万泉河鲤:因盛产于万泉河中得名。由于万泉河污染极少,水质优良,比较适合鲤鱼的生长。河中鲤鱼成群,体大肉肥味美、营养价值极为丰富,是当地人招待贵宾的宴上佳肴。吃法以清蒸为主,也有酸菜佐汤食法,素有“不吃万泉鲤,枉为琼海行”之说。

温泉鹅:指万泉河沿岸农户饲养的本地杂交鹅。育架阶段野外散养,以百草为生;育肥阶段入笼填养,以糠等粗饲料填食。营养丰富、肥而不腻、淳香可口,尤其是鹅血中含丰富的蛋白质及铁、钙、锌、铜等10余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多食可提高人体免疫功能。食法大多以白切为主。

琼脂:也称卡拉胶,它是用一种稀有而珍贵的热带海洋红藻———麒麟菜为原料取制而成。它属于关乳糖硫酸脂,含碳水化合物约75%。此外还含有人体不可缺少的无机物质———钙、碘、铁、钠、镁等。卡拉胶是炎夏之际解暑之佳品,具有清热凉肺、开胃健脾,增进食欲等功能,并可防治便秘和治疗高血压病。食用时大多以凉拌、冷饮、软糕为主。

鸡屎藤米果仔汤: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让人不敢恭维,但它可是极富地方特色的民间滋补品。它的主要原料是万泉河附近山林中的鸡屎藤和大米。将鸡屎藤捣碎,和大米混搅均匀,磨成粉沫状,加入适量的水混合,将其捻成扁圆形颗粒,就成了鸡屎藤米果仔。主要吃法是加砂糖、椰奶、水煮熟成鸡屎藤米果仔汤。由于鸡屎藤叶具有滋阴壮阳、补气补血之功效,并且气味香醇,所以鸡屎藤米果仔汤一直是人们喜爱的食物,特别是农历七月初一日,琼海市家家户户都要吃鸡屎藤米果仔汤,以抵御即将到来的寒冷天气。

海南鲍鱼仔(海南鲍鱼价格)

海南鸡饭

不对,这种顾名思义的方式一般是不会得出正确结论的。其实鸡饭做法如下:用猛火热锅,下鸡油、蒜茸或葱条。把爆香后的鸡油倒进普通方法煮熟的热饭中,加少许精盐和味精搅拌均匀。这样你就可以吃到油润软滑,香浓味爽的“鸡饭”了。在街头店摊,白切鸡佐酒,鸡饭随之,其味悠长。

最好的鸡饭当然还是要用"文昌鸡"。由于"文昌鸡"供不应求,一般鸡饭摊档会选用本地杂色鸡。当然也不是随便什么鸡都能做好“鸡饭”的,要求是刚成熟而尚未下蛋的母鸡,以1至1.5公斤重为宜。

海南一绝:石山壅羊

凡来海南的客人,东道主都喜欢将其带到火山口,领略了马鞍形风景之后,接下来就是品尝石山壅羊。

石山壅羊产于琼山市,圈养,饲以石山地区经过挑选的“羊草”,使之皮细肉嫩,不腻不膻。食用的最佳的壅羊是出生半月至20日的羊羔或是圈养两个月左右、重约15公斤的中羊。

壅羊的食法有汤涮、白切、红焖扣羊和药炖,以羊肉火锅为有名。剁羊骨成块,熬汤,汤中配以鲜笋和酸菜,将皮肉薄片烫煮。

山羊肉火锅的佐料十分讲究,味道奇特,除用什锦酱为主外,还有姜泥、蒜泥、香油、味精、捣碎的炒芝麻或花生以及醋等,其味香甜中略有酸辣。红煨鲍鱼

目前,在石山地区已形成一批羊餐馆。

椰奶鸡

椰奶鸡出自三十年代海口市老牌琼南酒家名厨师覃启杰(外号“琼南四爹”)之手。当年宋子文返琼省亲尝此菜,甚为赞尝。其制作方法经几十年流传演变,厨师们各自发挥,已无单一的固定格式。但基本料味不变。文昌鸡加入上汤、姜片、葱条、绍酒和适量味精、精盐,笼蒸炖约1.5小时。取出整鸡后,将炖鸡汁滤净,加鲜牛奶、鲜椰汁、味精、精盐、白糖,用猛火烧锅调匀,并用湿生粉勾芡。最后,将芡汁均匀淋在鸡身上即成。

这道菜鸡肉嫩滑,椰香浓郁,营养价值高。不须斩件,用筷子戳开分块即可挟食。

黎苗美食

海南独具特色的黎苗饮食品深受中外游客的青睐,不少品尝过它的客人们都赞不绝口,且令其回味无穷,醉在其中。

黎苗饮食之所以备受青睐,自有它迷人的地方。先说菜类吧,像又酸又甜,且有酒味菜香的“鱼茶”,是黎苗同胞招待贵客时才拿出来的上等好菜,它是用煮熟的米饭与生鱼一起拌入罐子里,加上调料,密封过8天后发酵而成。此茶可制成干茶和湿茶两种,也可如法炮制成“肉茶”、“菜茶”和“蛋茶”等。此外,还有“清煮五指山猪肉”、“烤牛肉”和“火烘鸡蛋”等等。风味都别具一格。不少游客在通什、保亭、白沙等琼南黎苗地区竞相品尝时,都连连称赞:“好吃!真好吃!”饭类有呈红、黄、黑色的“三色饭”,其味芬芳,溢着饭香、姜香、和香蕉香味。此食是用山兰米分别和呈红、黄、黑三色的野姜渣汁搅在一起,再用香蕉叶包住后煮或蒸熟。还有用红米、白米和黑米分别煮或蒸成的“红饭”、“白饭”和“黑饭”,前者味道甜香,次者香气甚浓,入口有粘性,后者味道酸稍涩。另外还有“芭蕉饭”、“木薯饭”、“竽头饭”和“山薯饭”等等,均各有其特点,这些都能令中外食客胃口大开。酒类有“酒滴”,是糯米酒中的上品纯酒。糯米酒是把煮熟的糯米饭拌上自制的酒饼盛入缸子里封好。过一周后发酵而成蒜汁鲍鱼。而“酒滴”则把搅上酒饼的糯米饭用香蕉叶包住放在酿酒筐的滤层上,一周后出酒时则滴在放在滤层下的盆子里。这酒甜蜜香纯,是深受欢迎的少有特种酒。还有用煮熟的木薯块拌上自制的酒粉装入坛子到7天后酿成的“木薯酒块”与“酒液”,以及“木瓜酒”、“番薯酒”和“山兰酒”等,皆有独特之处。许多海内外游客在通什的民族宾馆、旅游山庄、度假村、五指山黎苗山寨和琼中、保亭、白沙等地的宾馆酒家及旅游景点里品尝到如此美酒时,都不停地赞叹:“好酒!好酒!”。

小吃,在黎苗饮食中亦富有特色。“糯米饼”、“木薯粑”和“山兰椰叶粽”就是当中较有特色者。前两者分别用糯米粉、木薯粉拌上黑芝麻粉烘煎而成,质软味香而甜,都各有糯米、木薯和芝麻的香气,后者是用椰子叶织成的袋子盛入山兰糯米,放进不同的粽馅后将它煮熟,既有椰叶的微香又有糯米与馅的幽香爽口。

总之,黎苗饮食在大体上可分为菜、饭、酒和小吃等几大类,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到琼南黎、苗族地区的海内外来客,都要品尝一番。如今我省许多宾馆酒家已把它列进自家的食谱中,同时,还被省烹饪协会列入海南食谱中富有特色的一个支系,在我省饮食文化的百花园中独树一帜,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近日,通什市还特意组织了许多宾馆酒家进行黎苗美食评比,不少市县也在挖掘和发展黎苗饮食,使黎苗饮食美食更具知名度。

抱罗粉

抱罗粉也是一种米粉,其粉身比“海南粉”略粗,琼北各地称之为“粗粉汤”。但因为文昌县抱罗镇所产的最出名,抱罗粉的名字就叫开了。

抱罗粉好吃在于汤靓。粉店里往往放着一个大锅,锅中熬煮着猪骨或牛骨。汤滚时,不断地把浮沫除净,熬至骨味完全渗出,再调入适量食盐、味精增鲜即成。

吃的时候,把早已烫熟凉却的米粉沥干水分,逐一加入炒花生米、炒芝麻仁(碾成碎末),炒笋丝、炒酸菜、特制牛肉干丝、炒猪肉丝,蒜香熟油、香菜、葱花等。打一勺滚烫靓汤浇过粉面,洒进少量胡椒粉即成。喜欢吃辣的,加一点辣椒则更起味。

抱罗粉汤热味鲜,佐料奇香耐咀嚼,不膻不腻,鲜香略带酸辣,诱人食欲。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