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鲍鱼主编

鲍鱼入芝兰(鲍鱼之四)

鲍鱼主编 2024-03-17 8
鲍鱼入芝兰(鲍鱼之四)摘要: 本文目录久入芝兰之室而不闻其香,久人鲍鱼之肆而不闻其臭的出处芝兰是什么,和鲍鱼相比,哪个更有价值呢久入芝兰之室而不闻其香,久人鲍鱼之肆而不闻其臭是什么意思入鲍鱼之肆,久闻而不知其臭...

本文目录

  1. 久入芝兰之室而不闻其香,久人鲍鱼之肆而不闻其臭的出处
  2. 芝兰是什么,和鲍鱼相比,哪个更有价值呢
  3. 久入芝兰之室而不闻其香,久人鲍鱼之肆而不闻其臭是什么意思
  4. 入鲍鱼之肆,久闻而不知其臭;入幽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出自哪里
  5.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6. “久入芝兰之室而不闻其香,久入鲍鱼之肆而不闻其

一、久入芝兰之室而不闻其香,久人鲍鱼之肆而不闻其臭的出处

出自西汉刘向的《后汉书》,全文是“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意思是:

和道德高尚的人生活在一起,就像进入充满兰花香气的屋子,时间一长,自己本身因为熏陶也会充满香气,于是就闻不到兰花的香味了;和素质低劣的人生活在一起,就像进了卖鲍鱼的市场,时间一长,连自己都变臭了,也就不觉得鲍鱼是臭的了。说明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

二、芝兰是什么,和鲍鱼相比,哪个更有价值呢

芝通芷,芝兰是蕙芷的简称,指蕙兰和白芷。典故出自《君子慎处》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及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意思是与高尚的人相处,就像进入芝兰的房间,久了就闻不到它的香味,已经和它同化了。和不高尚的人相处,就像进入鲍鱼的房间,久了就闻不到它的臭味,也是和它同化了。

三、久入芝兰之室而不闻其香,久人鲍鱼之肆而不闻其臭是什么意思

您好,详细的解释如下:

这句话意为,一个人长期处在美好的环境中却无法领略其中的美好,或者长期与优秀的人接触却无法受到其影响。

久入芝兰之室而不闻其香意味着一个人长期生活在充满美好芬芳的环境中,但却无法感受到其中的美好和享受。这可能是因为他的心境或者态度没有打开或者敏感度较低。

鲍鱼入芝兰(鲍鱼之四)

久人鲍鱼之肆而不闻其臭意味着一个人长期生活在高雅、高尚或优秀的人群中,但却无法察觉其中的不足或瑕疵。这可能是因为他对周围的人以及环境没有足够的审视力或批判性思维。

总而言之,这句话传达了一个警示:在美好的环境中或与优秀的人接触时,我们应该保持敏感和洞察力,以便充分领略其中的美好或从中寻找到值得改进的地方。

四、入鲍鱼之肆,久闻而不知其臭;入幽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出自哪里

这句话出自于西汉史学家刘向编撰的《说苑·杂言》,此外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六本》卷四中也有收录,原文如下:

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

曾子曰:“何谓也?”

子曰:“商也好与贤己者处,赐也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知其地,视其草木。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白话译文】

孔子说:“我死之后,商(子夏)会比以前更有进步,而赐(子贡)会比以前有所退步。”

曾子问:“为什么呢?”

孔子说:“子夏喜爱同比自己贤明的人在一起,(所以他的道德修养将日有提高);子贡喜欢同才智比不上自己的人相处,(因此他的道德修养将日渐丧失)。不了解孩子如何,看看孩子的父亲就知道(孩子将来的情况)了,不了解本人,看他周围的朋友就可以了,不了解主子,看他派遣的使者就可以了,不了解本地的情况看本地的草木就可以了。

所以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沐浴在种植芝兰散满香气的屋子里一样,时间长了便闻不到香味,但本身已经充满香气;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到了卖咸鱼的作坊,时间长了闻不到臭味,也是融入到环境里了;藏丹的地方时间长会变红,藏漆的地方时间长会变黑,也是环境影响的。所以说真正的君子必须谨慎地选择自己处身的环境。”

扩展资料:

【词语释义】

肆:店铺。

鲍鱼:即渍鱼,有腥臭。卖渍鱼的店铺叫鲍鱼之肆,比喻小人集聚的地方。

芝兰之室:种植芝兰散满香气的屋子。比喻良好的环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鲍鱼之肆,百度百科-说苑·杂言

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古语所说“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中国有一句古话“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在心理学中把这种现象称为感觉的适应.适应现象指的是在同一刺激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变化.通常在微弱的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可以使感受性提高.在强烈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可以使感受性降低.如:当我们从明亮的阳光下进入已熄灯的电影院时,开始感到眼前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清楚,隔几分钟之后,才慢慢分辨出周围物体的轮廓.这是在微光的持续作用下,眼睛对暗的适应,感受性提高的原因.相反,当看完电影走出电影院时,顿觉阳光耀眼发眩什么都看不清,稍过几分钟才能看清周围的物体,这是在强光的持续作用下,眼睛对明的适应,感受性降低的原因.在生活中,感觉的适应现象是很普遍的,除了上面提到的嗅觉的适应,视觉适应外,还有温觉、触觉、味觉适应等.各种感觉适应的速度和程度是不同的.触觉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如穿在身上的衣服很快就能适应,视觉的适应速度比较慢,听觉和冷觉较难适应,最难适应的是痛觉,如果对痛过于适应,久而不觉痛,会很危险.人具有很高的适应性,适应机制使人能够在变动的环境中分析和反应复杂的事物,顺利的开展工作.学生每到一个新的学习地点,开始总是不习惯,但很快就适应了.每个新学期,由于课程的变动和教师的重新调配,学生也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但适应是有限度的,不断的适应和过度的适应则易使人疲劳,降低感受性.如教室采光条件差,学生进入教室后就要用较长的时间适应暗光,这样既影响教学的效果,也有损学生的视力

六、“久入芝兰之室而不闻其香,久入鲍鱼之肆而不闻其

“久入芝兰之室而不闻其香,久人鲍鱼之肆而不闻其臭”出自《孔子家语·六本》。

原文是“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拓展资料

一、出处简介

《孔子家语·六本》。《孔子家语》又名《孔氏家语》,或简称《家语》,汉族儒家类著作。原书二十七卷,今本为十卷,共四十四篇。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

二、解释

和品行优良的人交往,就好像进入了摆满香草的房间,久而久之闻不到香草的香味了,这是因为它和香味融为一体了。

和品行不好的人交往,就像进入了卖臭咸鱼的店铺,久而久之就闻不到咸鱼的臭味了,这也是因为你与臭味融为一体了。藏朱砂的地方就有红色,有油漆的地方就有黑色,因此有道德修养的人必须谨慎选择相处的朋友和环境。

三、成语:芝兰之室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