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急求一篇初中生物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概述
(一)设计思路概述
《生物的变异》是生物遗传的延续篇,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决定了生物的遗传,而遗传物质的可变性又使生物可以发生变异,而且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生物性状的的改变是可以传递给后代的。特别提出生物的性状既受基因的控制,又受环境的影响,使学生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和遗传与变异问题的理解更加全面,为以后《生物的进化》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节内容有两大部分,在第一部分中,生物变异的普遍性和引起变异的因素是需要同学掌握的内容。而探究活动“花生果实大小的差异”,是为了提高学生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要了解“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必须在之前将“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区别落实清楚。其实这里涉及的问题无非就是环境改变和遗传物质改变对生物遗传的影响。所以要通过分析比较多的实例来理解其中的关系。
本课课题虽然是讲变异,但是决不能脱离了遗传,所以在讲课过程中要不断地融入遗传的思想。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到,变异是在遗传过程中变,遗传又在变异的过程中传,二者不可分离。而且,不能遗传的变异对于生物来说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二)教学目标与重点
1.知识和技能目标:
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
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初步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能力;
举例说出遗传育种的几种方法,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取样、测量、整理数据、画曲线图等方面得到训练,并使学生通过实验得出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结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关注高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能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解释生活现象。
教学重点
1以学生探究为主线,通过对探究结果的讨论,掌握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
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的影响。
3举例说出遗传变异育种的几种方法,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1以学生探究为主线,通过对探究结果的讨论,掌握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
2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对应的新课标:生物的生殖、发育和遗传是生命的基本特征。植物、动物和人通过生殖和遗传维持种族的延续。人的生殖、发育和遗传的基本知识,对于学生认识自我、健康地生活和认同优生优育等具有重要作用。学习动植物的生殖、发育和遗传的基本知识,有助于学生认识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上述内容中涉及的有关伦理观和价值观的问题,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
(三)教学框架
1、引入
2、探究活动
3、得出结论
4、变异的其他实例
5、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6、课外知识扩充
7、课堂小结与练习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准备探究活动材料
根据学生兴趣和学习状况,分配学习小组和分配学习任务;
准备几种利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实物图片资料
学生:课前调查市场农作物新品和收集有关人类运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资料。带生物变异的实物
(五)所需教学环境及资源材料
教学环境:(1)多媒体投影设备:便于教师、学生的电子文稿和教学支持材料的展示;(2)实物展台:便于教师和学生展示作业,及实物
教学资源:(1)教师制作的专题教学演示文稿:展示教学支持材料,明确学习要求;(2)学生查找的资料,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引入: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投影:某同学一家三口的照片
找出儿子与父母相同与差别之处。
问题:儿子很像父母但又存在很多不同之处,为什么?
学习活动:根据投影片的内容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举例说说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生物变异的例子
师生小结: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无意注意。引起学生对普遍存在的变异现象的关注,并对此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
问题:我们来观察面前的花生,它们看起来大小很不一样。那么这些变异是偶然形成的还是由于品种不同而形成的呢?有什么办法可以找到答案呢?
学习活动:观察、讨论两个品种花生的颜色、形态、大小,感性认识两个品种花生。
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结合课本提出初步的探究方法
问题 1、请你选择适当的工具,来测量每个花生的长度。注意怎样测才能使误差降到最小?
2、把你数据进行整理,画出曲线图,找出最大值、最小值并计算出平均数
3、为什么大花生中有的个大有的个小,小花生也一样有长有短,是什么原因?
学习活动:1、分组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
2、参考课本的探究实验,根据自己设计的探究方案实施探究活动3、填写探究活动评价表
师生小结:由于任何性状都是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基因组成相同的大花生(或小花生)果实的长度有长有短,这主要是环境引起的变异。但环境引起的变异程度是有限度的,所以大花生(或小花生)的果实大小总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应该可以遗传,仅由环境引起而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的变异是不能遗传的。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取样、测量、整理数据、画曲线图等方面得到训练,并使学生通过实验得出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结论。
第二课时
问题:引导学生回忆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
学生活动:一个学生上台具体讲述探究过程(实物投影)
两个小组的学生分别汇报实验数据(实物投影曲线图或直方图)
设计意图:学生在汇报的同时,其他小组也要认真聆听,并对汇报的小组作出质疑和评价,这样的处理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使学生学会客观评价别人的成果,培养了学生的批判、反思思维。教师最后的点评,补充了学生的评价,使整个汇报活动更加完整,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
问题:除此之外,大家在菜市场还找到哪些变异的实例呢?
学生活动:学生展示他们搜集的变异的实例,包括不同种类(动物、植物、花、种子等等)
师生小结: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自然界中生物变异的普遍性。
设计意图:让学生收集有关资料,充分利用了学生资源,把更多的时空留给学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问题 1、大家再来看看小麦的杂交育种是怎么回事?
2、那太空椒又是怎么产生的?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观看影像资料,明确彩椒及太空椒的培育方法,进一步理解生物变异在培育新品种上的应用
小组表演高产奶牛的繁育过程。
师生小结:通过杂交,把好的基因组合在一起,即后代既高产又抗倒伏。太空椒是在太空条件下,引起基因发生改变而培育成的新品种。
设计意图:视频展示了彩椒及太空椒的培育的全程,让学生有了直观感性的认识。多媒体的运用对突破本课的难点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小组表演让学生对培育的过程有更直观的了解,并使内化的知识实现外化和应用。
小结本节的知识要点,完成课后练习
设计意图:使学习延伸到课外,而不因课堂教学的结束而结束。附:表1探究活动评价表
课题:
小组名
评价项目
分值
自评
组评
师评
建议
制定计划
(15分)
1、活动目的明确
5分
2、活动内容、方法步骤具体
5分
3、任务分工明确
5分
活动过程
(60分)
1、组员积极参与,尽力完成任务
5分
2、小组分工合作,愿意互听意见
10分
3、查询资料、搜集材料手段多样
15分
4、小组活动记录详尽、真实
15分
5、收集的资料整理质量高、完整
15分
成果
(15分)
1展示内容丰富、手段多样
10分
2、现场答辩语言清晰,有条理
5分
收获
(10分)
1、能说出活动的体验,发现不足之处
4分
2、提出自我改进建议和对组员的希望
6分
小组平均总成绩:
总分
二、鲍鱼姑泡发法泡发多长时间
第一种是用60℃-80℃的热水浸泡鲍鱼菇5-8分钟,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泡发,这样也能够让其中含有的一些物质水解成为具有鲜味的乌苷酸,使鲍鱼菇吃起来更加味美可口。切记别用冷水浸泡,因为如果用冷水浸泡,鲜味会出不来,吃起来就觉得不好吃了,与热水泡出来的味道可是天壤之别。
第二种是将干鲍鱼菇泡入50℃左右的糖水中,这样泡开的杏鲍菇不仅保留了原有的香味,而且由于浸入了糖液,所以烧好后的鲍鱼菇味道会更加鲜美。值得注意的是,干杏鲍菇上面是有很多的泥沙的,所以大家在浸泡干鲍鱼菇之后一定要清洗干净。
三、鲍鱼姑泡发法
干鲍鱼泡发方法
1干鲍鱼放入盆中,注入30℃的温水浸泡约3天,然后用小毛刷或牙刷刷去鲍鱼身上的毛灰、细沙及黑膜,洗净。
2将鲍鱼放入用竹箅垫底的砂锅中,掺入清水,用大火烧开后,转用小火煨约10小时。视鲍鱼的边缘能撕下时,捞出漂入清水中,去掉鲍鱼的牙嘴和裙边。
3取一净砂煲,在煲底垫上竹箅子,再将鲍鱼整齐地摆放在竹箅子上,掺入顶汤,用大火烧开后,转用小火煲约24小时,至鲍鱼完全涨透回软,即可用于做菜。
四、茶树姑鲍鱼怎么做好
茶树姑鲍鱼
小鲍鱼茶树菇炒年糕
主料
小鲍鱼10只茶树菇1瓶
火锅年糕1板青辣椒几块
小鲍鱼茶树菇炒年糕的做法步骤
1.将小鲍鱼用温水清洗干净。
2.挖出鲍鱼的肉并清除内脏。
3.将小鲍鱼焯水后,对剖成二片,再将二片用刀刻花刀后切断。
4.准备一瓶油香茶树茹。
5.将火锅年糕焯热水后,拐起放在冷水中。
6.锅热油后,放茶树菇煸炒一会,再放入小鲍鱼炒一会后再放入沥干水份的年糕和青椒块,收汁放少许盐,味精调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