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阿胶主编

阿胶中医实战,芍药的功效与应用

阿胶主编 2024-03-02 5
阿胶中医实战,芍药的功效与应用摘要: 本文目录***中医实战笔记***柔肝止痛***芍药的功效与应用中医气血养生法我想自学中医一、***中医实战笔记***柔肝止痛***芍药的功效与应用芍药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的根。原有...

本文目录

  1. ***中医实战笔记***柔肝止痛***芍药的功效与应用
  2. 中医气血养生法
  3. 我想自学中医

一、***中医实战笔记***柔肝止痛***芍药的功效与应用

芍药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的根。原有白、赤两种,赤白各随花色,单辨者入药。酒炒用,可制其寒。张锡纯言:“白芍出于南方,杭州产者最佳,其色白而微红,其皮则红色又微重。赤芍出于北方关东三省,各山皆有,肉红皮赤,其质甚粗,若野草之根。”

一、芍药的功效:

白芍味苦微酸,性凉微寒。归肝、脾经。功效能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养血中间有收敛之性,为“肝家要药”。

现代常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胁痛,腹痛,四肢拘挛,头痛眩晕等症的治疗。

赤芍味苦微寒。归肝经。功效能清热凉血,祛瘀止痛。汪昂言:“赤芍主治(与白芍)略同,尤能泻肝火,散恶血,治腹痛坚积,血痹疝瘕。经闭肠风,痈肿目赤。”

阿胶中医实战,芍药的功效与应用

二芍之区别,自古医家多认为“白补赤散”。汪昂言:“白补而收,赤散而泻。白益脾,能于土中泻木;赤散邪,能行血中之滞。”

名家名著摘要:

《本经》:“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药利小便,益气。”

《本草求真》:“赤芍药与白芍药主治略同,但白则有敛阴益营之力,赤则只有散邪行血之意;白则能于土中泻木,赤则能于血中活滞。”

《长沙药解》:“入肝家而清风,走胆腑而泻热,善调心中烦悸,最消腹里痛满,散胸胁之痞热,伸腿足之挛急,吐衄悉瘳,崩漏胥断,泄痢与淋带皆灵,痔漏共瘰疬并效。”

张锡纯言:“芍药味苦微酸,性凉多液,善滋阴养血,退热除烦,能收敛上焦浮越之热下行自小便泻出,为阴虚有热小便不利者之要药。为其味酸,故能入肝以生血;为其味苦,故能入胆而益胆汁;为其酸苦性凉,又善泻肝胆之热,以除痢疾后重。”

彭子益言:“芍药降甲木,桂枝升乙木。”

二、芍药的配伍应用:

1.用于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自汗、盗汗等证。白芍能养血调经、柔肝止痛,常用于各种妇科疾病方中。如配伍当归、熟地、川芎等,即为补血圣方四物汤。若行经腹痛可再加元胡、香附等;若腹寒崩漏不止,可配伍阿胶、艾叶炭、炙甘草,即胶艾汤。用于营卫失调,中风外感,或表虚自汗、盗汗等证,常配伍桂枝、甘草、生姜、大枣,即“群方之祖”桂枝汤,可燮理阴阳,调和营卫。其与桂枝配伍,一温一凉,一散一收,一开一敛,一升一降,可谓尽显组方之妙。配伍牡蛎、龙骨、柏子仁等,可增强敛阴止汗功效,治阴虚阳浮引起的盗汗。

2.用于肝气不和,胁痛,脘腹疼痛,或四肢拘挛作痛。白芍最善养血柔肝,缓急止痛。如配伍当归、白术、柴胡等,即治血虚肝郁、协肋疼痛之名方逍遥散。大剂量芍药配伍炙甘草,即以治肝脾失和、脘腹挛急作痛和血虚引起的四肢拘挛疼痛见长的芍药甘草汤。小建中汤亦取此意。如配伍防风、白术、陈皮等,即治腹痛泻泄之名方痛泻要方。若下痢腹痛,常与木香、槟榔、黄连等药配伍。

3.用于肝阳上亢、头痛、眩晕之证。白芍善平抑肝阳,如配伍生地、牛膝、代赭石等,即张锡纯自拟治疗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眩晕证之名方建瓴汤。

4.用于温热病热在血分,身热、发斑疹,及血热所致吐血、衄血等证。赤芍能清血分郁热,常与牡丹皮配伍应用,或配伍生地等,如犀角地黄汤用法,或丹栀逍遥散用法。若斑疹色不红活之证,可配伍紫草、蝉蜕等,即紫草快斑汤。

5.用于血滞经闭、痛经及跌打损伤瘀滞肿痛诸证。赤芍能祛瘀行滞并缓解疼痛。活血通经常配伍当归、丹皮、川芎等,即滋血汤。若外伤瘀痛,常与桃仁、乳香、红花等活血祛瘀之药配伍。

6.用于气滞血瘀、中风后遗症。如配伍黄芪、地龙、当归、桃仁、红花等,即王清任治疗偏枯痿痹证第一名方补阳还五汤。

7.用于痈肿、目赤肿痛等证。赤芍善凉血、祛瘀而散肿消痈,并能止痛、泻肝火。如治疗痈肿疔毒,可配伍金银花、黄连、蚤休等,即夺命丹;治肝热目赤,常与菊花、木贼、夏枯草、桑叶等疏散风热之品配伍。

8.张锡纯言:“(芍药)与当归、地黄同用,则生新血;与桃仁、红花同用,则消瘀血;与甘草同用,则调和气血,善治腰疼;与竹茹同用,则善止吐衄;与附子同用,则翕收元阳下归宅窟,惟力近和缓,必重用之始能建功。”可谓言简意赅。汪昂亦言:“同白术补脾,同参、芪补气,同归、地补血,同芎泻肝,同甘草止腹痛,同黄连止泻痢,同防风发痘疹,同姜、枣温经散湿。”可谓论之精详。

三、芍药的用法用量:

芍药常入煎剂,几克至十余克乃常用量,若取其柔肝止痛之性,与甘草配伍往往几十克以上方可取效。

若入血分,取其凉血活血之意,赤芍为宜;若敛肝缓急止痛,或利二便,白芍为宜;若取补养肝血,炒白芍为宜。

四、芍药的应用注意:

因芍药性偏寒凉,故虚寒性闭经症忌服。阳衰虚寒之证,亦不宜单独应用。除此之外,自古有十八反之说,不可不知。

《本草》言:“恶石斛、芒硝,畏硝石、鳖甲、小蓟、反藜芦。”可作一般性了解。

朱丹溪言:“以其酸寒伐生发之气也,必不得已,酒炒用之可耳。”此用炒芍药之缘由。

李时珍言:“产后肝血已虚,不可更泻也(不宜用)。”

你一瞥微笑

喻含春意

我领会于心

于是爱慕于你

一中医实战笔记20.6.5

#中医实战笔记#

二、中医气血养生法

一说起气血,一般人都觉得是很玄的东西。中医认为,一个人健康的标准就是气血充足。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中医气血养生法,供您参考!

血虚体质气血养生法

血虚,指体内阴血亏损的病理现象。可由失血过多,或久病阴血虚耗,或脾胃功能失常,水谷精微不能化生血液等所致。由于气与血有密切关系,故血虚每易引起气虚,而气虚不能化生血液,又为形成血虚的一个因素。

(1)体质特点。

面色苍白无华或萎黄、唇色淡白、头晕目眩、心悸失眠、手足发麻、舌质淡、脉细无力、皮肤干燥、头发枯焦、大便燥结,小便不利等。

(2)性格特征:

内向、胆怯、精神不振、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

(3)患病倾向:

血虚主症为眩晕、心悸、失眠、便秘,妇女月经量少、延期、闭经等。

(4)养生原则:

《素问·举痛论》曰:“脉涩则血虚,血虚则痛”。《经历杂论》曰:“风痛者,善走窜,痛无定处,血虚人多患此。其脉浮大而缓……当填补血液”。

(5)养生方法:

精神调养:当烦闷不安、情绪不佳时,可以听一听音乐,欣赏一下戏剧,观赏一场幽默的相声或哑剧,能使精神振奋。

起居调养:传统中医学认为“久视伤血”,所以血虚体质的人要注意眼睛的休息和保养,防止因为过度用眼而耗伤身体的气血。平时起床站立,动作要稍慢些,避免大脑供血不足而头晕目眩,甚至晕厥。要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

运动调养:血虚体质的人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经常进行运动锻炼。运动量不要太大,运动形式不可太猛烈,防止多汗伤血。应选择动作柔和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

饮食调养:平时可常吃补血养血的食物,如菠菜、胡萝卜、花生、莲藕、黑木耳、鸡肉、猪肉、羊肉、海参等。水果可选用桑椹、葡萄、红枣、荔枝、桂圆等。宜少吃辣椒、肉桂、胡椒、芥末等辛辣热性食物,并戒烟、少酒、饮淡茶。

药物治疗:常用的补血中药有当归、熟地、何首乌、川芎、白芍、阿胶等。用这些中药和补血的食物一起做成可口的药膳,如当归羊肉汤、四物鸡汤(当归、熟地、川芎、白芍炖鸡汤)等,均有很好的养血效果。若气血两虚,则须气血双补,选八珍汤、十全大补汤或人参养荣汤,亦可改汤为丸长久服用。

中医气血养生理论

中医研究的是整体而不是局部的治疗,《黄帝内经》是中医的纲领,中医发展到今天,因为受到西医的影响,越来越细化、精细、精准。中医、中药如果是无限的细分,就远离了中医的本质,那就相当于用显微镜来观察、研究天体的运行。

这里举个列子,睡眠不好。失眠是现在很多人都出现的问题,甚至失眠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实实在在的病症,以这个病症为中心出现了各种治疗的方法及药物。在传统中医里,并没有专门针对失眠治疗方式,睡眠不好只被看做是一种表象,它是因为人体五脏六腑不协调而出现的现象,对表现出来的现象进行治疗,好比对人的影子做手术,没有找到根源。

中医是整体辩证的思维。当人体的五脏六腑出现疾病,直接对五脏六腑进行治疗,表面上看是科学的、直截了当的,但实际上是一种极其野蛮的治疗方式。这里也好比直接对人体的神经进行用药来治疗失眠,通过使用安眠药的方法,麻痹神经,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有很多副作用。也就是常说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古老的中医智慧,把人体看做一个整体,金木水火土,心肝脾肺肾,是相互关联的。睡眠不好,从中医来说,会有两种原因。一个是心肾不交,心属火,肾属水,心火向下,肾水向上,就能水火既济,人体就协调。另一个原因是脾胃不和影响正气运行,导致睡眠不好。

另外,中医的用药方式也是遵循整体原则。中医、中药都强调人体的经络,在现代解剖学看来,经络是不存在的,但古人通过他们特殊的对人体自省、自查的方式,领悟到经络客观存在于人体当中,现代科学通过青蛙和人体试验已经印证了经络的存在,但这个经络仍然不是我们用眼睛可以观察到的。经是纵向的,络基本是横向的,经相当于是我们的通天大道,络相当于羊肠小道。经和络交叉就构成了遍布于全身像蜘蛛网一样的网络,人体摄入的营养元素通过经和络相互之间传导和运输,人体才能保持应该有的精、气、神。在中药学里,中药都是按经络来归类的,任何一味中药都有它的性、味、归经,性指五性:寒性、凉性、热性、温性、中性,味指五味:酸、甜、苦、辣、咸。归经指的是这味中药进入人体后发挥作用的部位。

还是以睡眠不好为例,在调理的时候,需要了解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引起,如果是因为心肾不交,就需要用心肾的归经药物,如果是脾胃不和,就需要用脾胃的归经药物。例如一种称为大黄的药,在中药里它是寒性的,我们出现热症的时候,可以用大黄来卸火,但大黄在进入肠胃后,经过肝肾的分解,肠胃的吸收,发挥作用的不是大黄物质本身,而是大黄所发散的药性和药气,药气是无形无质的东西。所有药物产生的药气都是通过经络的传导来发挥作用。同样的一种药物,无论做成药粉口服,或者做成药液泡脚,甚至做成针水打点滴,它都会归经,到指定的地点,发挥它的寒凉温热的作用。

这个地方不禁感慨,中医中药是实战的学科,古圣先贤是通过自用或者他用的方式总结出一味药的药性,并记录传于后世,感恩……

我们知道了中医的养生的原理,知道中华医学博大精深,我们只是想调理自己的身体,有没有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呢?接下来就和大家分享养生的捷径。

中医把构成人体所有的东西只归结到气和血两个主要因素上。气和血构成了人体的能量基础。气带动血液的运转和循环、血是气的载体,气和血是密不可分的。在看中医的时候,我们经常听到比如:气血两亏、气血两虚、气郁、气滞、血瘀等等。因此,最简单的养生方式,就是“益气养血,平衡阴阳”。

气属阳,血属阴,每个脏腑都需要阴阳平衡。当阴阳失衡时,就会有一些表现,如果再置之不理,就会形成脏器的变化,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西医的仪器才能检测出你生病了。而中医在刚开始阴阳失衡的时候,就能通过表象综合判断,你的哪个地方出了问题。这也就是为什么说中医治未病。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在服务的时候需要让客户填写《身体状况记录表》,简单问诊就可以判断客户的身体情况。

对于养生保健,我们只需要抓住气血这两个因素,就能预防和治疗大部分的病症,一个人的气和血充盈且运行良好,人体就不会生病。在中医里讲究“气血活,六腑通,百病不生”。六腑相当于心、肝、脾、肺、肾、五脏的外围结构,当一个人气血充盈,六腑是相通的,病毒或者任何一种风邪、暑邪、寒邪、在人体就无法停留,人体很快就把他排出体外。归根结底,我们并没有使用药物来治疗某个脏腑的病症,我们只是提供了这个脏腑所需要的充足的气血,辅助脏腑自动去完成修复工作。中医里有一个词,叫“扶正”,我们只是把正气增强,让脏腑正常工作。

接下来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怎样来“益气养血,平衡阴阳”。我们使用"活血行气+调养肝血"的调理方案,通过泡脚打通筋络,调和气血。

我们说人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在使用这个组合的时候,人体的正气越来越强,当正气与人体的病灶做斗争的时候,这些部位通常会出现不适症状,如:发热、发痛或者是酸胀,就像双方在进行交战,这个交战在中医里叫做气冲病灶,属于正常现象。我们上次分享是以睡眠不好为例,按照中医的理论,睡眠不好有四种类型,心脾两虚,心肾不交,食滞胃脘,胆郁痰扰。有经验的中医可以提炼一下,包括心肾不交,脾胃不和两种。那是否还有更简化的办法呢?有,大道至简,气血调理。

中医是高思维的学科,正如我们文章开头所提到的,“中医研究的是整体而不是局部的治疗,中医、中药如果是无限的细分,就远离了中医的本质,那就相当于用显微镜来观察、研究天体的运行。”

中医是一门实战性的学科。我们说抓住气血进行调理,就抓住了重点。那效果是否能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呢?80%以上的使用者,通过调理气血,睡眠得到了改善。快的,当天晚上就能感受到,慢的十多天以后也会有感觉,无论是入睡困难,还是睡眠浅,或者夜里起夜等等,都会有改善。

三、我想自学中医

如何自学中医?你可以看下finalhopes这个免费分享倪海厦的著作。

中医其实非常简单,聪明与白痴就差两片树叶,所以这就关系到师资很重要。真正优秀的,很多老师呢,都在怪学生,你这个不努力,不好好学,没有兴趣,然后成绩不好。老师都不会自己反省。所以没有笨蛋学生,只有笨蛋老师。你要跟着聪明的老师去学,走对路你才能学好,那视频的传播比文字好太多了,我个人建议你百度一下《倪海厦对话梁冬》先看看你有没兴趣,假如觉的不错,可以淘宝几块钱买一些倪海厦讲的中医五大经典来看,他们包括《针灸大成》《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

我举几个例子:我们人75%是水组成的,我们人分两种水,一种是病态的水,就是冷水,这个癌细胞,他癌症、肿瘤、阴实的东西,他非常喜欢冷水。那人身上,允许的水是热水,所以你吐气都是热的。人体75%都是由水组成的,不同的症状代表你身体不同的部位有冷水,比如恶心是代表你两肋两肋中间有冷水,这个水会把胃包住,会给胃压力,那胃的蠕动受到压力的话,就吃不下东西,就恶心,其他以此类推.所有的治疗都是为了把冷水排掉。所有的症状都是在告诉你那里有冷水。比如什么是经络?橘子拨开里面有白白的橘络,经络就好像桔子的桔络一样,没有手太阴肺经,肺的力量就没法运行到大拇指上面去,你如果没有这个络连到,五个指头各司其事,你抓不住东西,最早出来知道经络的人,一定是武功很高的或者练打坐的这种.

中药怎么起作用?比如黄连阿胶汤,阿胶补血,白芍是让血加速回到心脏,但是如何让血补到心脏呢?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个带路的人,我们在食物里面找遍了食物,只有一种东西和心脏一样永远是悬浮在空中,就鸡蛋黄,更多的

怎么学习中医?从哪里入手?

第一步:我个人建议第一步你看《倪海厦对话梁冬》,然后是《观念治疗》,逐步到倪海厦的五大经典》

第二步:倪海厦视频讲《针灸大成》

想实战的话,先就是针灸。因为针灸是一个容易学,然后所有针灸的理论就是按照《难经》里面来的。提到最多就是《难经》,所以整部的《难经》根本就是针灸嘛,你如果读现代的“针灸”不行喽,现代的“针灸”的话,它写的是现代的病理学、生理学……什么,都是按照西医的名词来。比如说你胃溃疡扎什么穴道啊,这都是不对。你要按照古代的真的要去研读《难经》,从《难经》里面的,嚎,再去看针灸,看《针灸大成》啊,很多的,比如说《针灸聚英》呢,嚎,《针灸甲乙经》呢,这种东西,都是很好的古书上面的针灸。然后呢。在针灸很强了以后,因为针灸的涵盖范围有十二经络,嚎,同时呢,五脏的所有的东西,比如说,嚎,肝是青色的,肝主东方啊什么,心脏火……南方是火啊,嚎,主赤色。这针灸里面都讲的很详细。所以这个十二经络很熟的话,那你本身呢,就是能够非常了解这个人体内脏的互动的关系。在你还没有读《黄帝内经》的时候,你已经有基础的观念。再讲你刚才提到的奇经八脉。那十二经络就好像这个竹竿插在地上有十二根,可是这个十二根插了……你插成个圆形的话,你系还是没有用啊,那个竹竿会倒。所以旁边一定要有那个……那个圈圈,嚎,不管那个圈圈是用竹子把它框起来,或者用铁丝框起来,这竹子一定要有,我们有方……主要有这个围起来,啊,围篱围起来。这样子的话才成为一个网,才把它寄养在里面,那,就要靠周围这些东西,才有办法十二经络固定到。

第二步学什么?倪海厦视频讲《神农》

学本草经。你在学《神农本草经》的时候嚎,除了《神农本草经》里面的注解你要懂以外,看古书最好,不要看现代人写的那个《本草纲目》,所以,你先不要去读《伤寒》、《金匮》,先要读《黄帝内经》,先看《神农本草经》,看他的药性怎么写,你要深深地体会到药的本性。如果说我们遇到病人是同时是因为血液,脚是冷的,血没有办法回到心脏里面,我们才会要加位酸味的药,因为酸主酸收,所以就要把黄连跟白芍开在一起。所以,你当你药性很熟了以后,这个时候你再去看《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他是中国传统五千年下来……所以你要读《神农本草经》,一定要读他的药性,他写的很清楚在里面。那《神农本草经》里面提到的,这个药物,他是俯拾可得的,到处都有。因为太便宜,所以反而可能影响到他的这个价值哈。

第三步:应该读倪海厦视频讲《黄帝内经》。

当你有了针灸的基础,有了药物的基础,这个时候你去看《黄帝内经》,你就会发觉到,《黄帝内经》为什么讲寒热,讲什么,你就,光是你看《黄帝内经》,大家在读《黄帝内经》,经典的东西,这儿都是生理,人的生理解剖学,病理学的时候,看起来《黄帝内经》他的章节很多,文字很多,《黄帝内经》来说,在这几种书里面,算是比较厚的,原文是比较厚的。我看《黄帝内经》怎么看的。你看我拿到《黄帝内经》,是个拿到书在看,实际上我在读一张图,他的文字陈述是个地……是个图,嚎,你看这个图的时候,整个身体都开始动,你可以看到一个人的……活活的人的里面身体的运转的方向。所以诸位读《黄帝内经》的时候,看起来表面上是文字,你在读文字,实际上你要把他当成图在读,啊,就好像一个唐伯虎的一个山水画,啊,谁都画的很好,那在读图。读图的话,解释就很多啦,嚎,比如说我们看到一个人画一个图,有的人看到说,这个画家在画这幅图的时候,当时心情一定是很沮丧的;这个画家在画这个图,心情是很开朗的。所以,因为图嘛,所以臆想的空间……这个意念呢,就想到……想像的空间会比较大。所以说,我们中国的经典之作真的是伟大,他不是文字可以形容的,他根本就是已经到了艺术的阶段,是个图。所以,我们可以看得很清楚,什么是相生相克的关系。那你没有针灸的基础,没有《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你看《黄帝内经》,根本就是在看……看字,看无字天书一样,你看不懂的。嚎,但是,你有针炙很好的基础,有《神农本草经》的基础的话,你把《黄帝内经》读得很透的话,实际上你自己就会……你不用看《伤寒》《金匮》,你开出来就是桂枝汤,开出来就是麻黄汤,已经到这个阶段了。所以,当你《黄帝内经》非常了解以后,这个时候你再去看《伤寒论》、《金匮》,你一看就知道张仲景为什么这样子。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