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阿胶中药立法,有什么中药方子可以调节气血的

admin 2024-03-02 15
阿胶中药立法,有什么中药方子可以调节气血的摘要: 本文目录有什么中药方子可以调节气血的中药“化痰”什么好帮忙看一下这个中药方子,治疗心律失常的。一、有什么中药方子可以调节气血的1。八珍汤:人参白术白茯苓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甘草各3...

本文目录

  1. 有什么中药方子可以调节气血的
  2. 中药“化痰”什么好
  3. 帮忙看一下这个中药方子,治疗心律失常的。

一、有什么中药方子可以调节气血的

1。八珍汤:人参白术白茯苓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甘草各30克(现代用法:作汤剂,加生姜3片大枣5枚煎服)

2:人参养容汤:黄芪当归桂心甘草橘皮白术人参(各30克)白芍药90克熟地9克五味子茯苓各4克远志15克上锉为散每服12克

食疗:

苎麻粥(《寿亲养老新书》)

原料:生苎麻根30克,糯米100克,大麦面50克,陈皮5克

制作及用法:同煮为稀粥,熟后入盐少许,空腹热食

中医治疗血虚的原则及方法主要有健脾和胃、益气生血、补肾生血、祛瘀生血、解毒生血。

(1)健脾和胃

脾胃是血液生化之源,饮食有节,脾胃运化功能正常,则血液生成自然源源不断。所以,补血必须先健脾胃,脾胃强健则生化之源不绝。常用的方药有四君子汤、四物汤、当归补血汤等。

(2)益气生血

血液的物质基础是精,而促进精化为血,则以气为动力。清代李中梓《医宗必读》说:“血气俱要,而补气在补血之先;阴阳并需,而养阳在滋阴之上。”《温病条辨》说:“善治血者,不求之有形之血,而求之无形之气。”《景岳全书》则说:“有形之血难以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在临床用药时,依据“气能生血”,常在补血药中,配以益气之品。常用的方剂有归脾汤、当归补血汤等;常用的补气药有黄芪、人参、党参、白术、黄精、山药、大枣等;配以养血之药,如当归、白芍、阿胶、熟地等。

(3)补肾生血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精既包括先天之精,又包括五脏六腑后天之精。精能生髓,髓能化血。同时,肾中之命门为原气之所系,十二经之根,生化之源,也是温熙、促进血液生化的原动力之所在。所以,中医有“生血根本在于肾”。临床上,治血虚,必当补肾以填精,精髓足,血自旺。常用方剂有菟丝子饮、二仙丹等。常用补肾药有鹿茸、鹿角胶、阿胶、龟板胶、巴戟天、锁阳、淫羊藿、补骨脂、菟丝子、附子、肉桂、首乌、熟地、枸杞子、紫河车等。

(4)祛瘀生血

无论脾胃所化之营血,或精髓所化之血,都必须通过经脉和髓道进行释放和传输,并循环全身。精髓化血,禀于先天,而养于后天,后天水谷之精微,五脏六腑之精,亦赖经脉输送,汇于冲脉——血海,与肾之大络相会以滋肾,以营骨髓。如气血瘀阻,脉道不通,就会造成骨髓乏养而枯竭,致使血液生化无由。常用方剂有桃红四物汤、补阳还五汤、血府逐瘀汤等。常用活血化瘀药,如当归、川芎、丹参、三七、丹皮、香附等。

(5)解毒生血

中医认为,不管内伤七情或外感六淫,郁久均可化火,火热之气最易耗血伤阴。再者,象化学性、物理性、生物性邪毒内陷,下及肝肾,可直接造成精髓亏乏,以致生血无源。内陷邪毒或七情郁火,又可阻络成瘀,而致新血不生,因此需要清热解毒。常用方剂有犀角地黄汤、三黄石膏汤、茵陈蒿汤、五味消毒饮、清营汤、清瘟败毒饮等。常用清热解毒药有蒲公英、银花、连翘、白花蛇舌草、板蓝根、大青叶、黄连、黄芩、黄柏、紫花地丁、大黄、紫草、茵陈、半枝莲等。临床多用于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溶血性贫血等。

二、中药“化痰”什么好

五皮散二妙散连朴平胃散八正散十灰散小蓟饮子黄土汤

失笑散

鸡鸣散

独活寄生汤

止咳化痰平喘

苓甘五味姜辛汤

清气化痰丸

滚痰丸

贝母瓜蒌散

【成份】【主治】贝母一钱五分(4.5g),瓜蒌一钱(3g),花粉、茯苓、橘红、桔梗各八分(各 2.5g)。燥痰咳嗽。咳嗽呛急,咯痰不爽,涩而难出,咽喉干燥哽痛,苔白而干。……详细

蒿芩清胆汤

【成份】青蒿 6克,竹茹 9克,法半夏 5克,赤茯苓 9克,黄芩 9克,枳壳 5克,碧玉散 9克(或用:滑石 6克甘草 1克青黛 3克)。【主治】少阳湿热,痰浊内阻。证见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膈闷,吐酸苦水,或呕黄

粘涎,甚或干呕呃逆,胸胁胀满,舌质红,苔白腻,脉滑数。……详细

柴胡达原饮

【成份】

柴胡、生枳壳、川朴、青皮、黄芩各 5克,桔梗 3克,草果 2克,槟榔 6克,荷

叶梗 5克,炙甘草 2克。【主治】痰湿阻于膜原。证见胸膈痞满,心烦懊恼,头眩口腻,咳痰不爽,间日发疟,舌

苔厚如积粉,扪之糙涩,脉弦滑。

消导

凡能消化饮食导行积滞的药物均称消导药,由消导药组成的方剂叫消导方。运用消导方药以消除食积腹胀,消化不良或痞块积聚等证的方法叫消导法,也称消食化滞法,属消法范畴。本法适用于伤食,食滞证,证见脘腹胀痛,嗳腐吞酸,大便不畅或泄泻,或下痢等。同时,也适用于痰食气血积聚或痞块症瘕等证。本法对虚证应慎用或禁用。如脾虚运化失职所致的食滞,应配以健脾和胃药同用,久病体虚无实证,不宜使用。

枳术丸

【成份】【主治】枳实(炒)250g,白术(炒)500g。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不化,脘腹痞满。……详细

枳实导滞丸

【成份】大黄十两,神曲(炒)、枳实(麦炒)各五钱,黄芩(酒炒)、黄连(酒炒)、白术(土炒)、茯苓各三钱,泽泻二钱。【主治】沉有力。……详细痢疾,脘腹痞闷,腹痛,大便窘迫,小便黄赤涩少,或大便不通,舌苔黄腻,脉

鳖甲煎丸

【成份】鳖甲炙十二分,桃仁二分,柴胡、蜣螂熬各六分,乌扇炮、黄芩鼠妇熬、干姜、大黄、桂枝、石苇去毛、厚朴、瞿、紫葳、阿胶各三分,蜂窠炙四分,赤硝十二分,芍药、牡丹去心虫熬各五分,人参、半夏、葶苈各一分。

【主治】

疟疾日积不愈,胁下痞硬有块,成为疟母。……详细

保和丸

【成份】翘 30克。【主治】脉滑等症。伤食积滞,胸脘痞满,腹胀时痛,嗳腐吞酸,恶食,或大便泄泻,舌苔厚腻而黄,山楂 180克、神曲 60克、莱菔子 60克、半夏 80克、陈皮 30克、茯苓 90克、连

补益

凡有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不足的作用,能治疗各种虚证,增强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的药物,称为补益药。根据“虚则补之”的原则立法,用补益药为主组成,具有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不足,以治疗各种虚证的方剂,称做补益方剂。适应症:本类方药主要适用于两个方面:一是用于病邪已尽,因久病体质虚弱的病证,以增强体质,促进机体恢复健康;二是用于邪盛正衰,正气不能抵抗邪气的病证,常与祛邪药同用,以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分类:补益方药可分为,补气方药、补血方药、补阴方药和补阳方药四类。注意事项: 1.补益药不适用于有实邪的病证,因能“闭门留寇”加重病情。 2.补血滋阴药性多滋腻,因滋腻碍胃、导致气滞、宜与理气健脾药同用。 3.补气助阳药多甘温辛燥,易耗阴液,凡阴虚火旺者不宜用。 4.脾胃虚弱者、应加健脾益胃药同用、增进脾胃功能,使虚者受补。

八珍汤

【成份】人参 30克,白术 30克,白茯苓 30克,当归 30克,川芎 30克,白芍药 30克,熟地黄 30克,炙甘草 30克。【主治】气血两虚证。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耳眩,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饮

食减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本方常用于病后虚弱、各种慢性病,以及妇女月经不调等属气血两虚者。)【正文】正文】功用:益气补血。用法:上为末,每服三钱(9克)水一盏半,加生姜五片,大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时候,通口服(现代用法:或作汤剂,加生姜 3片,大枣 5枚,水煎服,用量根据病情酌定)。禁忌:斟酌。方解:本方所治气血两虚证多由久病失治、或病后失调、或失血过多而致,病在心、脾、肝三脏。心主血,肝藏血,心肝血虚,故见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悸怔忡、舌淡脉细;脾主运化而化生气血,脾气虚,故面黄肢倦、气短懒言、饮食减少、脉虚无力。治宜益气与养血并重。方中人参与熟地相配,益气养血,共为君药。白术、茯苓健脾渗湿,助人参益气补脾;当归、白芍养血和营,助熟地滋养心肝,均为臣药。川芎为佐,活血行气,使地、归、芍补而不滞。炙甘草为使,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全方八药,实为四君子汤和四物汤的复方。用法中加入姜、枣为引,调和脾胃,以资生化气血,亦为佐使之用。……详细

泰山磐石散

【成份】人参 3克,黄芪 6克,白术 6克,炙甘草 2克,当归 3克,川芎 2克,白芍药 3克,熟地黄 3克,川续断 3克,糯米 6克,黄芩 3克,砂仁 1.5克。【主治】气血虚弱所致的堕胎、滑胎。胎动不安,或屡有堕胎宿疾,面色淡白,倦怠乏力,

不思饮食,舌淡苔薄白,脉滑无力。.【正文】【正文】功用:益气健脾,养血安胎。用法:上用水一盅半,煎至七分,食远服。但觉有孕,三五日常用一服,四月之后,方无虑也。禁忌:斟酌。..详细

人参蛤蚧散

【成份】知母 12g。【主治】久咳气喘,痰稠色黄,或咳吐脓血,胸中烦热,身体日渐消瘦,或面目浮肿,脉蛤蚧 1对,苦杏仁 12g,炙甘草 9g,人参 12g,云苓 15g,川贝 12g,桑白皮 12g,

浮虚,或日久成为肺痨。

【正文】正文】功用:益气清肺,止咳定喘。现代应用: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证属虚喘而兼痰热者。方解:本方证病位在于肺、脾,属虚,兼见有痰热。方中蛤蚧 1对,在于补肺肾,止咳定喘;人参补肺脾之气;云苓健脾渗湿;北杏、桑白皮降肺热、止咳定喘;川贝、知母清热化痰、润肺;炙甘草补中益气,调和诸药。加减法: 1.若无阴虚内热,去知母,桑白皮减量为 6g 2.咳吐脓血或痰中带血者,加白茅根 15g田七末 4g 3.属于阴虚火旺者,加入麦冬 12g……详细

生脉散

【成份】【主治】人参 9克,麦门冬 9克,五味子 6克。 1.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汗多神疲,体倦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渴,舌干 2.久咳伤肺,气阴两虚证。干咳少痰,短气自汗,口干舌燥,脉虚细。

红少苦,脉虚数。……【正文】【正文】

功用:益气生津,敛阴止汗。用法:长流水煎,不拘时服(现代用法:水煎服)。禁忌:若属外邪未解,或暑病热盛,气阴未伤者,均不宜用。久咳肺虚,亦应在阴伤气耗,纯虚无邪时,方可使用。方解:本方所治为温热、暑热之邪,耗气伤阴,或久咳伤肺,气阴两虚之证。温暑之邪袭人,热蒸汗泄,最易耗气伤津,导致气阴两伤之证。肺主皮毛,暑伤肺气,卫外失固,津液外泄,故汗多;肺主气,肺气受损,故气短懒言、神疲乏力;阴伤而津液不足以上承,则咽干口渴。舌干红少苔,脉虚数或虚细,乃气阴两伤之象。咳嗽日久伤肺,气阴不足者,亦可见上述征象,治宜益气养阴生津。方中人参甘温,益元气,补肺气,生津液,是为君药。麦门冬甘寒养阴清热,润肺生津,用以为臣。人参、麦冬合用,则益气养阴之功益彰。五味子酸温,敛肺止汗,生津止渴,为佐药。三药合用,一补一润一敛,益气养阴,生津止渴,敛阴止汗,使气复津生,汗止阴存,气充脉复,故名“生脉”。《医方集解》说:“人有将死脉绝者,服此能复生之,其功甚大。”至于久咳肺伤,气阴两虚证,取其益气养阴,敛肺止咳,令气阴两复,肺润津生,诸症可平。

详细

参苓白术散

【成份】莲子肉 50克,薏苡仁 50克,砂仁 50克,桔梗 50克,白扁豆 75克,白茯苓 100克,人参 100克,炙甘草 100克,白术 100克,山药 100克。【主治】脾虚湿盛证。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

舌淡苔白腻,脉虚缓。(本方常用于慢性胃肠炎、贫血、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炎以及妇女带下病等属脾虚湿盛者。)【正文】正文】功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6克),枣汤调下。小儿量岁数加减服之(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禁忌:斟酌。方解:本方证是由脾虚湿盛所致。脾胃虚弱,纳运乏力,故饮食不化;水谷不化,清浊不分,故见肠鸣泄泻;湿滞中焦,气机被阻,而见胸脘痞闷;脾失健运,则气血生化不足;肢体肌肤失于濡养,故四肢无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皆为脾虚湿盛之象。治宜补益脾胃,兼以渗湿止泻。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渗湿为君。配伍山药、莲子肉助君药以健脾益气,兼能止泻;并用白扁豆、薏苡仁助白术、茯苓以健脾渗湿,均为臣药。更用砂仁醒牌和胃,行气化滞,是为佐药。桔梗宣肺利气,通调水道,又能载药上行,培土生金;炒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共为佐使。综观全方,补中气,渗湿浊,行气滞,使脾气健运,湿邪得去,则诸症自除。本方是在四君子汤基础上加山药、莲子、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而成。两方均有益气健脾之功,但四君子汤以补气为主,为治脾胃气虚的基础方;参苓白术散兼有渗湿行气作用,并有保肺之效,是治疗脾虚湿盛证及体现“培土生金”治法的常用方剂。《古今医鉴》所载参苓白术散,较本方多陈皮一味,适用于脾胃气虚兼有湿阻气滞者。……详细

当归补血汤

【成份】【主治】黄芪 30克,当归 6克。血虚阳浮发热证。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亦治妇人经期、

产后血虚发热头痛;或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本方可用于妇人经期、产后发热等属血虚阳浮

者,以及各种贫血、过敏性紫癜等属血虚气弱者。)【正文】正文】功用:补气生血。用法:以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空腹时温服。禁忌:阴虚发热证忌用。方解:本方证为劳倦内伤,血虚气弱,阳气浮越所致。血虚气弱,阴不维阳,故肌热面赤、烦渴引饮,此种烦渴,常时烦时止,渴喜热饮;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是血虚气弱,阳气浮越之象,是血虚发热的辨证关键。治宜补气生血,使气旺血生,虚热自止。方中重用黄芪,其用量五倍于当归,其义有二:本方证为阴血亏虚,以致阳气欲浮越散亡,此时,恐一时滋阴补血固里不及,阳气外亡,故重用黄芪补气而专固肌表,即“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之理,此其一;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故用黄芪大补脾肺之气,以资化源,使气旺血生,此其二。配以少量当归养血和营,则浮阳秘敛,阳生阴长,气旺血生,而虚热自退。至于妇人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取其益气养血而退热。疮疡溃后,久不愈合,用本方补气养血,扶正托毒,有利于生肌收口。《内外伤辨惑论》说:“血虚发热,证象白虎。”故本方应与白虎汤加以区别。白虎汤证是因于外感,热盛于内,病情属实;当归补血汤证由于内伤,为血虚气弱,病情属虚。因此,白虎汤证大渴而喜冷饮,身大热而大汗出,脉洪大而有力;当归补血汤证口渴则喜温饮,身虽热而无汗,脉大而虚,重按无力。所以《内外伤辨惑论》强调:“惟脉不长实,有辨耳,误服白虎汤必死。”

固涩

凡以收敛固涩为主要功用,用于治疗各种耗散滑脱证候的药物,叫做固涩药。凡以固涩药为主而组成方剂,叫做固涩方。本类药物大多性味酸涩,分别具有敛汗、止泻、固精、缩尿、止带、止血、止嗽等作用,故适用于久病体虚、正气不足所致的自汗、盗汗、久泻、久痢、遗精、滑精、遗尿、尿频、久咳虚喘,以及崩漏带下不止等滑脱不禁的证候。滑脱证候的根本原因是正气虚弱,而收敛固涩属于治标应急的方法,不能根本消除导致滑脱诸证的病机,故临床上常与补益药同用,以期标本兼顾。还应根据具体的证候和病机,有选择的

配伍应用。如气虚自汗、阴虚盗汗、当分别以补气方药或养阴方药同用;脾胃虚弱,久泻不止或带下,应与补脾固肾方药同用;肾虚遗精,遗尿应配补肾药;属肝肾虚的崩漏出血,当配以补肝肾,固冲任的方药;久嗽不止,应配以补肺益肾、止咳化痰之方药。凡属外感邪实者,应当禁用或慎用,以免留邪;而虚极欲脱之证亦非收敛药所能凑效,治当求本。

缩泉丸

【成份】【主治】【正文】正文】用法:为末、酒制山药末为糊,制成小丸。每服 9克,或作汤剂。功用:温肾祛寒缩尿。方解:肾与膀胱相表里,肾气不足则膀胱虚冷,不能约束小便,故小便频数或遗尿。益智仁温补脾肾、涩精缩尿;乌药温膀胱助气化止小便频数;山药健脾补肾,肾气健,寒邪去,膀胱功能复常,尿频遗尿自可得治。【正文】正文】用法:前三味为粗末,每服 9克,浮小麦同煎;也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病情酌定。功用:固表敛汗。方解:本方证是表虚不固,营阴不能内守所致。方中牡蛎敛阴止汗镇惊为主药;黄芪益气固表,为辅药;浮小麦敛心阴,止虚汗;麻黄根专于止汗,二药协助黄芪,牡蛎益气固表,敛阴止汗之效,共为佐使药。临床应用:本方对于体虚自汗或盗汗之证,均可应用。如属阳虚,可加白术,附子以助阳固表;如属阴虚,可加干地黄,白芍以养阴止汗;如加党参、白术以健脾益气;如属血虚,可加熟地黄、首乌以养血止汗。……详细鸟药、山药、益智仁各等分。下元虚冷、小便频数、遗尿。

牡蛎散

【成份】【主治】..【正文】【正文】用法:为丸剂,每服 9克,空腹淡盐汤下;或作汤剂,用量按病情酌定。功用:固肾涩精。方解:本方为治疗肾虚遗精证的常用方。方中用沙苑蒺藜补肾益精,为主药;莲子肉、芡实固肾涩精,健脾宁神,为辅药;龙骨、牡蛎潜阳涩精,莲须尤为涩精要药,均为佐使药。诸药合用,成为固肾涩精之剂。临床应用: 1.本方所致遗精证,如见腰酸、尿频、舌淡、苔白、脉沉弱偏于肾阳虚者,可加补骨脂,山芋肉以温补肾阳;若有梦而遗,心烦不眠,舌红少津,脉细数偏于肾阴虚者,可加龟板、女贞子等滋养肾阴;若肾阴虚有火,可加知母,黄柏以滋阴降火。 2.本方可用于神经衰弱的梦遗、滑精、遗尿、失眠等,加入五味子效果更好。注意事项:本方多为收涩之品,以固肾涩精为主。如属湿热下注所致者,宜用龙胆泻肝汤之类清热利湿,禁用本方。.详细煅牡蛎、黄芪、麻黄根各 30克,浮小麦 15克。体虚自汗、夜卧尤甚,心悸惊惕,短气烦倦,舌质淡红,脉细弱。

金锁固精丸

【成份】【主治】沙苑蒺藜、芡实、莲须各 60克、龙骨、牡蛎各 30克。肾关不固、遗精滑泄、腰酸耳鸣、四肢无力、脉细弱。

泻下

凡能通利大便的药物叫做泻下药。

凡以泻下药为主而组成的方剂,叫做泻下方。由于泻下法具有攻下胃肠积滞,荡涤实热,攻逐水饮,驱除寄生虫等作用,故凡是胃肠实热积滞、燥屎内结,以及体内蓄水、冷积虫积病邪结聚于里的实证而正气未虚者,均可以使用下法。根据病情轻重,泻下作用有不同,泻下法又分为攻下、润下、逐水及驱虫四种。泻下法除润下剂外,孕妇及月经期均慎用。攻下、逐水法在体虚者应慎用,否则更伤正气,若确实需要,宜配伍扶正之品。

新加黄龙汤

【成份】细生地 15克,生甘草 6克,人参(另煎)4.5克,生大黄 9克,芒硝 3克,玄参 15克,麦冬 15克,当归 4.5克,海参(洗)2条,姜汁 6匙。【主治】热结里实,气阴不足证。大便秘结,腹中胀满而硬,神倦少气,口干

咽燥,唇裂舌焦,苔焦黄或焦黑燥裂。..【正文】【正文】功用:泄热通便,滋阴益气。用法:以水八杯,煮取三杯。先用一朴,冲参汁上分,姜汁二匙,顿服之。如腹中有响声,或转矢气者,为欲便也,候一二时不便,再如前法禁忌:斟酌。.详细

济川煎

【成份】当归 9~15克,牛膝 6克,肉苁蓉 6~9克,泽泻 4.5克,升麻 1.5~3克,枳壳 3克。【主治】老年肾虚。肾阳虚弱,精津不足证。大便秘结,小便清长,腰膝酸软,

头目眩晕,舌淡苔白,脉沉迟。(本方常用于习惯性便秘、老年便秘、产后便秘等属于肾虚精亏肠燥者。)【正文】正文】功用: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用法:水一盅半,煎七分,食前服。(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服)禁忌:凡热邪伤津及阴虚者忌用。虚甚者不必用枳壳。……详细

大陷胸汤

【成份】【主治】大黄(去皮)10克,芒硝 10克,甘遂 1克。水热互结之结胸证。心下疼痛,拒按,按之硬,或从心下至少腹硬满

疼痛,手不可近。伴见短气烦躁,大便秘结,舌上燥而渴,日哺小有潮热,舌红,苔黄腻或兼水滑,脉沉紧或沉迟有力。(本方常用于急性胰腺炎、急性肠梗阻、肝脓疡、渗出性胸膜炎、胆囊炎、胆石症等属于水热互结者。)【正文】功用:温补脾阳,攻下冷积。用法: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服,一日三次。临熟下大黄(现代用法:大黄后下,水煎服)。禁忌:斟酌……详细

大黄附子汤

【成份】【主治】大黄 9克,附子 12克,细辛 3克。寒积里实证。腹痛便秘,胁下偏痛,发热,手足厥冷,舌苔白腻,脉

弦紧。(本方常用于急性阑尾炎、急性肠梗阻、睾丸肿痛、胆绞痛、胆囊术后综合征、慢性痢疾、尿毒症等属寒积里实者。).【正文】功用:温里散寒,通便止痛。用法:水煎服。禁忌:使用时大黄用量一般不超过附子。..详细

温脾汤

【成份】甘草 6克。【主治】脾阳不足。冷积便秘,或久利赤白,腹痛,手足不温,脉沉弦。(阳虚大黄 15克,当归 9克,干姜 9克,附子 6克,人参 6克,芒硝 6克,

寒积证。腹痛便秘,脐下绞结,绕脐不止,手足不温,苔白不渴,脉沉弦而迟。)(本方常用于急性单纯性肠梗阻或不全梗阻等属中阳虚寒,冷积内阻者。).【正文】正文】

功用:泻热逐水。用法: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去滓,内芒硝,煮一二沸,内甘遂末,温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现代用法:水煎,溶芒硝,冲甘遂末服)。禁忌:凡平素虚弱,或病后不任攻伐者,禁用本方。因本方为泻热逐水峻剂,既要防止利下过度,伤及正气,又要及时攻下,以防留邪为患。能否继续攻下,应视药后快利与否而定。..详细

三物备急丸

【成份】【主治】紧或迟者。【正文】正文】功用:攻逐冷积古籍论:本证由于食寒饮冷,阻滞中焦,以致气机痞塞,升降失常。故用巴豆峻下寒结,,以通其闭,干姜温中散寒,以顾脾阳。若食成积,非用大黄之荡涤,否则不能消其食,故用大黄,攻积导滞,以推陈致新,并能监制巴豆辛热之毒。点评:本方证是由于食寒饮冷所致,是阴盛寒结之证,故以攻下为主,辅以温中。大黄 30克,巴豆(炒研如脂或用霜)30克,干姜 30克。食停肠胃,卒然心腹胀痛,痛如锥刺,四肢厥逆,苔白而润,脉象沉

三、帮忙看一下这个中药方子,治疗心律失常的。

眩晕

[气血亏虚]

1、主证:

眩晕而兼见面色皎白,发色不泽,唇甲不华,心悸少寐,体倦懒言,神疲纳减,舌质淡,脉细弱.在大病或失血后,每多见.甚者眩晕昏倒,劳累即发。

2、证候分析:

心主血脉,荣华在面;脾司健运,生化气血。心脾亏损,气血不足,则面色皎白,发色不泽,唇甲不华。血虚不能养心,则心悸少寐。气虚则体倦懒言,神疲纳减,劳累即发。

舌质淡,脉细弱,为气血两虚之象。

3、治疗:

补益心脾。

4、方药:

归脾汤为主方。

本方益气健脾,以助生化之源;兼能补血养肝,而安心神。

如脾阳不足,健运无权,食少便溏,畏寒肢冷,难以进补者,可先与健脾温中,用《近效》白术附子汤加党参、炮姜之属。

待脾阳渐复,再与归脾汤加减调理。

若失血过多,突然晕倒,应急用六味回阳饮以救治之。本方须重用人参,为血脱益气之法。如失血不止,可加阿胶珠、侧柏炭等。

附方:

一、归脾汤

1、[组成]

白术一两(30g)、茯神(去木)一两(30g)、黄芪(去芦)一两(30g)、龙眼肉一两(30g)、酸枣仁(炒,去壳)、一两(30g)、人参15g、木香(不见火)15g、甘草(炙)8g、当归3g、远志(蜜炙)3g(当归、远志两味,是从《校注妇人良方》补入)。

2、[用法]

加生姜6g、红枣3—5枚,水煎服.或按上述调整剂量比例放大,作蜜丸,每丸约重15g,空腹时,每次服一丸,开水送下,日服三次。

3、[功用]

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4、[主治]

(1)心脾两虚。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不眼,盗汗虚热,食少体倦,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

(2)脾不统血。症见便血,以及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或带下。

5、[方解]

本方主治心脾两虚证。

方中以参、芪、术、草、姜、枣甘温补脾益气;

当归甘辛温养肝而生心血;

茯神、枣仁、龙眼内甘平养心安神;

远志交通心肾而定志宁心;

木香理气醒脾,以防益气补血药滋腻滞气,有碍脾胃运动功能。

故本方为养心与益脾并进之方,亦即益气与养血相融之剂。

现代将本方用于神经衰弱、心脏病、贫血、子宫功能性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只要属心脾两虚,随证加减,均有显效。

本方与补中益气汤区别:

补中益气汤主治脾胃气虚的发热、体倦、少气、懒言以及气虚下陷的下脱、下垂等。

二、[白术附子汤]《外台秘要》引《近效方》

1、组成:

白术9g、附子(炮)10g、炙甘草6g、桂心12g。

2、[用法]

上四味,切,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为三服,一日三次.初服得微汗即解。

3、[功用]

补脾胃,益精气。

4、[主治]

风虚头重,目眩,不知食味;风湿相搏,骨节疼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身体微肿者。

5、[禁忌]

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菜、猪肉、生葱、桃、李、雀肉等。

三、[六味回阳饮]

1、组成:

人参30-60g、制附子6-9g、干姜(炮)6-9g、炙甘草3g、熟地15-30g、当归身9g(如泄泻或血动者,以冬术易之)。

2、[用法]

用水400毫升,武火煎至320毫升,温服。

3、[功用]

益气回阳,养血救脱。

4、[主治]

阴阳将脱。

5、[加减]

如肉振汗多者,加炙黄耆12-15g,或30g,或冬白术9-15g;

如泄泻者,加乌梅2枚,或北五味20粒。

眩晕

[肾精不足]

1、主证:

眩晕而见精神委靡,记忆减退,腰酸膝软,遣精耳鸣。

偏于阳虚者,四肢不温,舌质淡,脉沉细;

偏于阴虚者,五心烦热,舌质红,脉弦细。

2、证候分析:

经云:“精生气,气生神。”精髓不足,则神亦委靡不振,记忆减退。

腰为肾腑,肾虚则腰酸膝软,遗精耳鸣。

偏于阳虚者,阳虚则生外寒,故四肢不温,而舌质淡,脉沉细;

偏于阴虚者,阴虚则生内热,故五心烦热,而舌质红,脉弦细。

3、治疗:

偏于阳虚者,宜补肾助阳;

偏于阴虚者,宜补肾益阴。

4、方药:

补肾助阳用右归丸,方中熟地、萸肉、杜仲为补肾主药,附子、肉桂、鹿角胶可以益火助阳。

补肾益阴宜左归丸,方中熟地、萸肉、菟丝子、牛膝、龟版胶补益肾阴,鹿角胶可以填精补髓。

二方均可酌加龙骨、牡蛎之类,以收敛浮阳。

附方:

一、[右归丸]

1、组成:

大怀熟(地)240g、山药(炒)120g、山茱萸(微炒)90g、枸杞(微炒)120g、鹿角胶(炒)120g、菟丝子(制)120g杜促(姜汁炒)120g、当归90g、肉桂60g,渐可加至120g、制附子(自60g渐可加至180g)。

2、[用法]

配作蜜丸服,每丸约重15g,早晚各服一丸,开水送下。

或按原方用量比例酌情增减,水煎服。

3、[功用]

温补肾阳,填精补血。

4、[主治]

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久病气衰神疲,畏寒肢冷;或阳萎遗精,或阳衰无子;或大便不实,甚则完谷不化;或小便自遗;或腰膝软弱,下肢浮肿等。

5、[方解]

本方在原书主治“元阳不足,先天禀衰,以致命门火衰,不能生土,而为脾胃虚寒”或“寒在下焦,而水邪浮肿”或“阳衰无子”等证。

本方主治诸证,虽有病起中焦或下焦不同,临床症状表现不一,但其总的病因病机,仍如原书所说:“元阳不足”。故本方立法“宜益火之原,以培右肾之元阳”。培补肾中元阳,必须“阴中求阳”,即在培补肾阳中配伍滋阴填精之品,方可具有培补元阳之效。

方中桂、附加血肉有情的鹿角胶,均属温补肾阳,填精补髓之类;

熟地、山茱萸、山药、菟丝子、枸杞、杜仲俱为滋阴益肾,养肝补脾而设;更加当归补血养肝。

诸药配伍,共具温阳益肾,填精补血以收培补肾中元阳之效。

阿胶中药立法,有什么中药方子可以调节气血的

二、[左归丸]

1、组成:

大怀熟240g、山药(炒)120g、枸杞120g、山茱萸120g、川牛膝(酒洗蒸熟)90g、菟丝子(制)120g、鹿胶(敲碎,炒珠)120g、龟胶(切碎,炒珠)120g(无火者,不必用)。

2、[用法]

上先将熟地蒸烂杵膏,加炼蜜丸,每丸重15g,淡盐汤送下,早、晚空腹时各服一丸。

3、[功用]

滋阴补肾。

4、[主治]

真阴不足。

头目眩晕,腰酸腿软,遗精滑泄,自汗盗汗,口燥咽干,渴欲饮水,舌光少苔,脉细或数。

5、[方解]

本方证是由真阴不足,精髓内亏,故见头目眩晕,腰酸腿软,口燥咽干,舌光少苔。

阴虚而阳易动,以致肾失封藏而有遗泄;

阴虚则气不外卫而自汗盗汗。

方中重用熟地滋肾以填真阴;

枸杞益精明目;

山茱萸涩精敛汗。

龟鹿二胶,为血肉有情之品,鹿胶偏于补阳,龟胶偏于滋阴,两胶合力,沟通任督二脉,益精填髓,有补阴中包涵“阳中求阴”之义。

菟丝子配牛膝,强腰膝,健筋骨。山药滋益脾肾。共收滋肾填阴,育阴潜阳之效。

本方组成,是以阴柔滋润为主所组成,久服常服,每易滞脾碍胃,致有脘闷、食少等症状出现,故在运用本方时,宜加入陈皮、砂仁等以理气而醒脾胃,防止进补妨运之弊。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