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阿胶主编

阿胶人参干姜,人参

阿胶主编 2024-03-03 4
阿胶人参干姜,人参摘要: 本文目录人参+大枣+生姜阿胶汤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人参***干姜一、人参+大枣+生姜(人参,大枣,生姜)共13个方剂使用:柴胡桂枝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加芒硝汤,桂枝加芍药...

本文目录

  1. 人参+大枣+生姜
  2. 阿胶汤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3. 人参***干姜

一、人参+大枣+生姜

(人参,大枣,生姜)共13个方剂使用:

柴胡桂枝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加芒硝汤,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生姜泻心汤,吴茱萸汤,小柴胡汤,旋复代赭汤,炙甘草汤,茱萸汤,橘皮竹茹汤,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竹叶汤

1.【柴胡桂枝汤】:黄芩一两半人参一两半甘草一两(炙)半夏二合半(洗)芍药一两半大枣六枚(擘)生姜一两半(切)柴胡四两桂枝一两半(去皮)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第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2.【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四两龙骨黄芩生姜(切)铅丹人参桂枝(去皮)茯苓各一两半半夏二合半(洗)大黄二两牡蛎一两半(熬)大枣六枚(擘)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3.【柴胡加芒硝汤】:柴胡二两十六铢黄芩一两人参一两甘草一两(炙)生姜一两(切)半夏二十铢(本云五枚,洗)大枣四枚(擘)芒硝二两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104条.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

4.【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四两甘草二两(炙)人参三两大枣十二枚(擘)生姜四两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62条.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5.【生姜泻心汤】:生姜四两(切)甘草三两(炙)人参三两干姜一两黄芩三两半夏半升(洗)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擘)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第157条.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6.【吴茱萸汤】:吴茱萸一升人参二两生姜六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1)【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第243条.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

  2)【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第309条.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3)【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第378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7.【小柴胡汤】:柴胡半斤黄芩人参甘草(炙)生姜(切)各三两大枣十二枚(擘)半夏半升(洗)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37条.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2)【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3)【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97条.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一云脏腑相违,其病必下,胁膈中痛)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4)【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98条.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饮水而呕者,柴胡汤不中与也,食谷者哕。

  5)【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99条.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6)【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100条.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瘥者,小柴胡汤主之。

  7)【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101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8)【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103条.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9)【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104条.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

  10)【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第144条.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1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第148条.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12)【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第149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13)【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第229条.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

  14)【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第230条.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然汗出而解。

  15)【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第231条.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瘥,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

  16)【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第266条.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

  17)【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第379条.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18)【辨阴阳易瘥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第394条.伤寒瘥以后更发热,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实(一作紧)者,以下解之。

  19)【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第15条.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20)【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第2条.产妇郁冒,其脉微弱,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虚下厥,孤阳上出,故头汗出。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故当汗出,阴阳乃复。大便坚,呕不能食,小柴胡汤主之。

  21)【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第1条.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8.【旋复代赭汤】:旋复花三两人参二两生姜五两代赭一两甘草三两(炙)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第161条.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汤主之。

9.【炙甘草汤】:甘草四两(炙)生姜三两(切)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三两(去皮)阿胶二两麦门冬半升(去心)麻仁半升大枣三十枚(擘)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第177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10.【茱萸汤】:吴茱萸一升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

  1)【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第243条.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

  2)【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第309条.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3)【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第378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4)【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第8条.呕而胸满者,茱萸汤主之。

  5)【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第9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茱萸汤主之。

11.【橘皮竹茹汤】:橘皮二升竹茹二升大枣三十枚生姜半斤甘草五两人参一两

  1)【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第23条.哕逆者,橘皮竹茹汤主之。

12.【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柴胡八两人参三两黄芩三两甘草三两栝蒌根四两生姜二两大枣十二枚

  1)【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第5条.疟多寒者,名曰牡疟,蜀漆散主之。

13.【竹叶汤】:竹叶一把葛根三两防风桔梗桂枝人参甘草各一两附子一枚(炮)大枣十五枚生姜五两

  1)【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第9条.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竹叶汤主之。

二、阿胶汤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阿胶汤--《圣济总录》卷九十六

【处方】阿胶(炙令燥,别捣末)

人参各30克

干姜(炮)60克

远志(去心)120克

附子1枚(炮裂,去皮、脐)

甘草(炙,锉)90克

大麻仁(烂研)175克。

【制法】上七味,粗捣筛五味,与麻仁拌匀。

【功能主治】肾虚小便多。

【用法用量】每服18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入间胶末1.5克,更煎两沸,空腹时温服,一日三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六

阿胶汤--《鸡峰普济方》卷十

【处方】猪苓

茯苓

泽泻

滑石

阿胶各30克

车前子15克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血淋。心气留热,搏于小肠,血随小便出,每尿辄痛,心脉大散而数。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

【摘录】《鸡峰普济方》卷十

阿胶汤--《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处方】阿胶(炙燥)1两,干姜(炮)1两,远志(去心)4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人参1两,甘草(炙)3两,大麻仁(研)2两。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消肾小便数。

【用法用量】方中大麻仁用量原缺,据《普济方》补。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阿胶汤--《鸡峰》卷十

【别名】阿胶散

【处方】猪苓4分,茯苓4分,泽泻4分,滑石4分,阿胶4分,车前子2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血淋。

【用法用量】阿胶散(《古今医鉴》卷八)。

【摘录】《鸡峰》卷十

阿胶汤--《圣济总录》卷九十六

【处方】阿胶(炒燥)3分,黄芩(去黑心)3分,甘草(炙)半两,生地黄(绞取汁)、车前叶(生者,绞取汁)、藕节(绞取汁)、生蜜1盏。

【制法】上为粗末,同后四味搅匀。

【功能主治】肾客热连心,小便出血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大匙,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六

阿胶汤--《圣济总录》卷六十九

【处方】阿胶(炒令燥,捣末)1两,蒲黄半两。

【制法】上和匀。

【功能主治】舌上出血不止,及鼻久衄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水1盏,煎至6分,入生地黄汁1合,更煎1-2沸,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九

阿胶汤--《圣济总录》(人卫本)卷六十八

阿胶人参干姜,人参

【处方】阿胶(炙燥)3两,艾叶(焙)3两,地榆4两,芍药4两,蓟根5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卒吐血不止。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原书文瑞楼本引作「阿胶散」。

【摘录】《圣济总录》(人卫本)卷六十八

阿胶汤--《圣济总录》卷六十五

【处方】阿胶(炒令燥)1两,桑根白皮(锉,炒)1两,甘草(炙,锉)1两,五灵脂(炒)半两,贝母(去心,炒)半两,知母(锉,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乌梅1枚、生姜3片,同煎至7分,去滓,通口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五

阿胶汤--《医学集成》卷二

【处方】阿胶、玉竹、元参、麦冬、花粉、陈皮、百部、桔梗、甘草。

【功能主治】燥痰。

【摘录】《医学集成》卷二

阿胶汤--《医方类聚》卷一四一引《烟霞圣效方》

【处方】真阿胶7片(于铁器内炮尽胶性)。

【制法】上为细末,都作一服。

【功能主治】便血不止。

【用法用量】用水1中盏,煎3-5沸,温服。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四一引《烟霞圣效方》

阿胶汤--《叶氏女科》卷三

【处方】阿胶2两(炒珠),赤小豆1钟。

【功能主治】难产。

【用法用量】水2碗,煮豆令熟,去豆入胶化服,每服半钟。不过3服即出。

【摘录】《叶氏女科》卷三

阿胶汤--《圣济总录》卷二十九

【处方】阿胶(炙令燥)1分,黄芩(去黑心)1分,葱白5寸(连须),豉100粒,干艾叶(炒)半两。

【制法】上锉细,分作二服。

【功能主治】阳毒攻肺,伤寒鼻衄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用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下生地黄汁1合,搅匀,食后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九

阿胶汤--《千金》卷二引《徐之才逐月养胎方》

【别名】旋覆花汤

【处方】阿胶4两,旋覆花2合,麦门冬1升,人参1两,吴茱萸7合,生姜6两,当归2两,芍药2两,甘草2两,黄芩2两。

【功能主治】妊娠五月,有热,苦头眩,心乱呕吐;有寒,苦腹满痛,小便数,卒有恐怖,四肢疼痛;寒热,胎动无常处,腹痛闷顿欲仆,卒有所下。

【用法用量】旋覆花汤(《外台》卷三十三)。

【注意】忌海藻、菘菜。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妊娠五月虽属足太阴养胎,然胎息始受火精而能运动,务宜养气以定五脏。设有触动而卒有所下,则宜大固气血以安之。方中诸药皆平调气血之剂,惟旋覆花一味不可不讲,《本经》治结气,《别录》消胸上痰结,甄权开胃止呕逆,仲景治心下痞坚,噫气不除,同葱白、新绛治妇人半产漏下,合诸治推之,则覆花之用可了然矣。大抵妇人经漏胎息之病,元气虽虚,未有不挟风气痰湿瘀积者,观柏子仁丸、五石泽兰丸等方自明。

【摘录】《千金》卷二引《徐之才逐月养胎方》

阿胶汤--《外台》卷十七引《深师方》

【处方】阿胶2两,干姜2两,麻子1升(捣碎),远志4两(去心),附子1枚(炮),人参1两,甘草1两(炙)。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虚劳,小便利而多。

【用法用量】以水7升,煮6味取3升,去滓,纳胶烊消,分3次服。

【注意】忌猪肉,冷水、海藻、菘菜。

【摘录】《外台》卷十七引《深师方》

阿胶汤--《千金翼》卷七

【处方】阿胶1两,当归1两,黄柏1两,黄连1两,陈廪米1升,蜡如棋子3枚。

【功能主治】产后下痢。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8升,煮米蟹目沸,去米纳药,煮取2升,去滓,纳胶、蜡令烊,分4次服,1日令尽。

【摘录】《千金翼》卷七

阿胶汤--《医略六书》卷二十八

【处方】阿胶3钱(糯粉炒),人参1钱半,当归3钱,条芩1钱半(酒炒),白芍1钱半(酒炒),白术1钱半(炒),麦冬3钱(去心),生地5钱,炙草5分,苏梗3钱。

【功能主治】怀妊五月,胎动无常处,脉滑疾按之不散者。

【用法用量】水6升,煮药减半,去滓,加清酒1升,并胶烊尽,煎取1升温服。肝虚,用鸡汁煮药。

【各家论述】阴阳盘踞,男女已定,动无常处,宜此清热培阴以养其胎。生地滋阴壮水以资血室,人参抚元补气以固胎元,当归养血荣经,阿胶补阴益血,条芩清热安胎,白术健脾生血,白芍敛阴和血以固冲任,麦冬润燥清心以生津液,炙草缓中益胃气,苏梗顺气以安胎形也。肝虚者亦用鸡汁煮药,无不胎安而日长矣。

【摘录】《医略六书》卷二十八

阿胶汤--方出《千金》卷十八,名见《圣济总录》卷九十九

【处方】阿胶2两,当归2两,青葙子2两,艾叶1把。

【功能主治】脉痔,下部痒痛,生疮出血。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8升,煮取2升半,去滓,分3次服。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青葙治虫,艾叶导热,阿胶、当归以和其血。

【摘录】方出《千金》卷十八,名见《圣济总录》卷九十九

阿胶汤--《温氏经验良方》

【处方】阿胶1钱,当归1钱,寸冬1钱,党参1钱半,白芍2钱,甘草3分。

【功能主治】妊娠五月养胎。

【用法用量】每日1次,共服4日。

【摘录】《温氏经验良方》

阿胶汤--《圣济总录》卷六十五

【处方】阿胶(炒令燥)1两,五味子1两,麻黄(去节)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甘草(炙,锉)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冷嗽。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

三、人参***干姜

(人参,干姜)共16个方剂使用:

半夏泻心汤,茯苓四逆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桂枝人参汤,黄连汤,理中丸,生姜泻心汤,四逆加人参汤,乌梅丸,九痛丸,大建中汤,干姜人参半夏丸,鳖甲煎丸,侯氏黑散,薯蓣丸,人参汤

1.【半夏泻心汤】:半夏半升(洗)黄芩干姜人参甘草(炙)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擘)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第149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2)【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第10条.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2.【茯苓四逆汤】:茯苓四两人参一两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69条.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3.【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各三两

  1)【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第359条.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

4.【桂枝人参汤】:桂枝四两(另切)甘草四两(炙)白术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三两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第163条.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5.【黄连汤】:黄连三两甘草三两(炙)干姜三两桂枝三两(去皮)人参二两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第173条.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6.【理中丸】: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术各三两

  1)【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第386条.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2)【辨阴阳易瘥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第396条.大病瘥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

7.【生姜泻心汤】:生姜四两(切)甘草三两(炙)人参三两干姜一两黄芩三两半夏半升(洗)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擘)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第157条.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8.【四逆加人参汤】:甘草二两(炙)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干姜一两半人参一两

  1)【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第385条.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

9.【乌梅丸】: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附六两子(炮,去皮)蜀椒四两(出汗)桂枝六两(去皮)人参六两黄檗六两

  1)【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第十九】:

  第8条.蛔厥者,乌梅丸主之。

11.【大建中汤】:蜀椒二合(去汗)干姜四两人参二两

  1)【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第14条.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

12.【干姜人参半夏丸】:干姜一两人参一两半夏二两

  1)【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第6条.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

13.【鳖甲煎丸】:鳖甲十二分(炙)乌扇三分(烧)黄芩三分柴胡六分鼠妇三分(熬)干姜三分大黄三分芍药五分桂枝三分葶苈一分(熬)石韦三分(去毛)厚朴三分牡丹五分(去心)瞿麦二分紫葳三分半夏一分人参一分蟅虫五分(熬)阿胶三分(炙)蜂巢四分(炙)赤硝十二分

  1)【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第2条.病疟,以月一日发,当以十五日愈;设不差,当月尽解;如其不差,当如何?师曰:此结为症瘕,名曰疟母,急治之下,宜鳖甲煎丸。

14.【侯氏黑散】:菊花四十分白术十分细辛三分茯苓三分牡蛎三分桔梗八分防风十分人参三分矾石三分黄芩五分当归三分干姜三分穹穷三分桂枝三分

  1)【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第2条.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抟,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僻不遂。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侯氏黑散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

15.【薯蓣丸】:薯蓣三十分当归桂枝干地黄曲豆黄卷各十分甘草二十八分芎穷麦门冬芍药白术杏仁各六分人参七分柴胡桔梗茯苓各五分阿胶七分干姜三分白敛二分防风六分大枣百枚(为膏)

  1)【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第16条.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

16.【人参汤】:人参甘草干姜白术各三两

  1)【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第5条.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