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阿胶主编

阿胶医药原理 中医药名物命名的原理与文化内涵

阿胶主编 2024-03-03 2
阿胶医药原理 中医药名物命名的原理与文化内涵摘要: 本文目录浅谈中药中医药名物命名的原理与文化内涵医药公司销售阿胶资质要求一、浅谈中药中药养生保健方法具有两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整体观念和辨证施补。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中药养生的知识,希望...

本文目录

  1. 浅谈中药
  2. 中医药名物命名的原理与文化内涵
  3. 医药公司销售阿胶资质要求

一、浅谈中药

中药养生保健方法具有两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整体观念和辨证施补。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中药养生的知识,希望对你有用!

中医养生文化

天人相应,五行相依,医药相配,治养相协。这些看似简单的原理,却蕴含了几千年来中医药治养与养生文化的精髓。上迄黄帝、神农,下至当今百姓,人们的生活时时刻刻都与中医药养生有着紧密联系。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多方压力的急剧增加,导致各种精神和机体疾病频发,使其成为了困扰人们健康生活的又一大难题。如何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如何调情养性,延年益寿?中医药医治原理与养生准则,将告诉你答案。追求高品质精致生活,尽在中医药养生。

中医指中国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完善成的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与中医治疗理论相配合,中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的特有药物,以其治调结合、标本兼治的独特功能,践行着中医药治病养身的神奇效果。俗话说,“草根树皮治百病”,这些看似寻常的动、植物,根据其温、热、寒、凉的不同性质,再依据病因以合理的比例调配成药剂,方可治疗疾病。据统计,中草药有12807种,其中植物药11146种,动物药1581种,矿物药80种,中成药5000多种,方剂100多万个。人类疾病数以万计,而治疗药物、方剂数量更多,完全可以对付各类疾病的防治。

经历了先秦、汉唐、宋元、明清四个时代的发展,现代中医药文化的各方面理论与实践已趋于完善,这种包含中医思维方式、传统习俗、行为规范、生活方式、文学艺术,以及一些影响深远事件的文化,越来越多的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从孔子、华佗、张仲景,到陶弘景、孙思邈、李时珍,中医药文化及养生思想已逐步渗入到人们的行为处事中,养生,随即又成为了时下的热点话题。

人在茫茫宇宙中的位置是渺小的,天力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一个懂得养生的人,能在天地五运六气的变化中,学会如何顺应自然规律,调节身体机能,这样便能将疾病控制在萌芽阶段。所谓的“上工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就是这个道理,而能秉承中庸之道、懂得顺应自然规律的医者就是“上工”,治未病,也就是大众意义上的养生。

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精神养生是指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遵循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原理,以“顺时摄养”的原则,提出根据顺应四时、阴阳消长节律进行养生的观念,从而使人体生理活动与自然界变化的周期同步,保持机体内外环境的协调统一。除此之外,养生还需遵循重视精神调养、房事有节、注意形体锻炼、谨和五味及防止邪病侵害等原则,以保障养生活动的正常进行。

就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确切性而言,中国养生文化的萌芽大概只能上溯到殷商时代。逮至西周,养生思想进一步发展。中国养生文化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的到来首推春秋战国。先秦时期属中国养生文化的滥觞,特别是诸子百家在养生领域中所作的各种大胆探索,更是为中国养生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秦汉至隋唐的千余年间,堪称中国养生文化繁荣的鼎盛期。西汉初年开始,由于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大多热衷于追求长生不老之术,从而在客观上促进了养生文化的兴盛。两宋、金元时期,中医学出现了流派争鸣的局面,涌现了金元四大家和陈直、邹铉等一大批著名养生家。与此同时,由于宋代帝王对养生学十分关注,组织力量编写了《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之类的大型官修医书,从而大大促进了中医养生学沿着《黄帝内经》开创的思路继续向前发展,并形成了注意从发病学的角度探求养生规律和注重联系老年生理特征探求养生长寿之道的独有特色。明清两代,中国的养生文化得到了飞速发展和广泛传播,当时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因此得以显著提高。仅以《中国医学人名志》中所列医学家的寿命进行统计,其中80岁以上高龄的医学家共107人,而明代就占有86人。

中国传统养生方法可分为调畅神智、运动躯体、适应环境、调理饮食和气功修炼等五方面。具体来说还可以细化为:因人体质养生、四时养生、饮食养生、中药养生、药酒养生和情志养生。

根据人的不同肌体素质,可将中国人的体质分为九类,再运用阴阳平衡等原理进行调养,即为体质养生。“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蔬为充”,运用食物对人体进行调养,即为饮食养生。运用中国传统体育运动方式进行锻炼,从而使人精神霍达、知足不贪,即为运动养生。中国传统的养生运动有: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六字诀等。

阴阳平衡是中医养生的核心理论。祖国传统医学的五行所谓“木、火、土、金、水”,是构成世界最基本的物质,与它相对应的则是自然界中的“春、夏、中、秋、冬”,而对于人体来说则是“肝、心、脾、肺、肾”,我们应采取的相应的措施清、调、补,以维持人体、生态、自然的平衡。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万事万物都离不开阴阳,有“孤阴不长,独阳不生”的道理之说,世界是物质的整体,世界本身是阴阳对立统一的结果。阴和阳代表着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物质属性,人与自然都与五行——金木水火土不可分隔,木曰曲直升发、条达通畅而为阳,水曰润下而为阴,火曰炎上而为阳等等,而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如水润下为阴,而水面为阳、水底为阴,这说明阴阳五行对立统一的整体观念思想,人与自然都与阴阳五行相生相克而孳生、衰亡。犹如人体的五脏——肝、心、脾、肺、肾,在阴阳平衡的状态下,相互资生、相互助长身强体壮延年益寿,而任何一个脏器受到影响都会累及其他的脏器,与五脏相表里的六腑——胆、大肠、胃、小肠、膀胱、三焦,也同样受累。

中医养生常用中药有参类、白术、甘草、五味子、茯苓、山药等补气药,和当归、枸杞、白芍、熟地、阿胶、何首乌等补血药。在四时养生中,也可依据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气候特征,用中药调制成药膳,或服用六味地黄丸、乌鸡白凤丸等药品,保持身体健康,防治亚健康。

情致方面的养生也必不可少,调情致、重养德,清心寡欲,顺其自然,适应社会,保持良好心态,合理释放压力,从内在精神方面提高个人修养及精神境界,从而真正达到养生的功效。

以养为主,以医为助,合理运用中医药养生理念调养身心,弘扬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理论,在传播光辉传统的同时,得到个人身心及社会和谐的全面发展,此乃为中医药与养生文化之精髓。

养肝护肝的中药

1、红枣

红枣不仅是一种深受老百姓喜爱的食品,也是一味常用的中药。中医很早就有用红枣组方的“养肝汤”来养肝排毒的方法。由于红枣内含有三萜类化合物的成分,可以抑制肝炎病毒的活性。此外,红枣还能提高体内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功能,有保护肝脏、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另外,一些慢性肝病患者的体内蛋白相对偏低,而红枣富含氨基酸,它们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可以防止低蛋白症状,达到健脾养肝的目的。

最常用的方法是将红枣煎水服用,这样既不会影响保肝的药效,也可以避免生吃所引起的腹泻。将10—30克红枣洗净,并用小刀在其表皮划出直纹来帮助养分溢出,然后加适量的水煮1小时左右即可。也可以在粥里加入红枣,做成枣粥食用。另外,将红枣加工制作成红枣莲子汤、红枣花生汤等也是比较常见的方法。

2、百合

百合性平、味甘,含蛋白质、脂肪、脱甲秋水仙碱。具有益气补中、益肺止咳的作用,并可软坚安神。秋水仙碱具有抗肝纤维化和肝硬化作用,常食百合可防治肝硬化。百合鲜品富含黏液质及维生素,特别有益于皮肤细胞的新陈代谢,实为养颜美容之佳品。

如果用鲜百合,一定要将鳞片剥下,撕去外层薄膜,洗净后在沸水中浸泡一下,这样可以除去苦涩味。百合并不适合所有人,它性寒,比较黏腻,那些老是感觉肚子发凉、稍微吃一些凉东西就拉肚子、喜欢喝热水吃热饭的人还是少吃为好。

3、灵芝

灵芝里面含有灵芝多糖,这种物质是保护肝功能以及清楚血毒的“功臣”,有助提升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和人体的内缺氧能力。另外,这些多糖成分还能够清楚体内的自由基、抵抗辐射伤害、提升肝脏骨髓血液进行DNA、RNA蛋白的合成作用。

《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灵芝有益肝气,明代李时珍所着的《本草纲目》亦记载,“灵芝明目、补肝气、安精魂”。灵芝性平无毒,入五脏,固本培元,扶正祛邪,在众多的中草药中,能同时起到这些作用的只有人参和灵芝。但人参的禁忌比较多,体质实热者不宜用,气候转暖时不宜用。而灵芝扶正而不助火,祛邪而不伤正,在八纲辩证治疗中,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皆可用之。

4、五味子

五味子中富含多种活性成分——木脂素,此类物质可以增强GSH-PX和SOD等酶的生物活性,具有保护肝细胞膜、抗脂质过氧化、促进蛋白质生物合成和肝糖原生成等作用,能促进损伤的肝细胞的修复,增长、抑制肝细胞病变。五味子能促进肝脏的解毒、保护肝脏免受毒害,并能使因滥用酒精、药物或肝炎而受损的肝脏组织再生。

一般中药店销售的皆是以蜂蜜蒸熟的蜜制五味子,颜色乌黑,具有调养五脏、强心镇定的功能。五味子敛肺滋肾,可与红枣、黄耆等一同入菜,做成粥品,对养肝相当有助益。

5、黄芪

北芪又称黄芪,它具有补气养血的功效。因为很多肝病患者常出现乏力的症状,中医认为肝藏血,所以用黄芪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和抵抗力。黄芪对健康人既起到防止感冒,又预防肝病的作用,而对慢性肝病患者则可以促进肝病的痊愈,或者减轻症状。而且黄芪对人体还有健脾的作用。

黄芪能补中益气固表;枸杞子能养肝补肾明目,均为性平味甘。合而炖乳鸽,能养肝补气、提神益气,且醇香可口,是老年人和妇人春困夏乏时的养生汤品,并对老年性体虚眩晕,症见头晕眼花、性欲下降有很好的调养作用。

二、中医药名物命名的原理与文化内涵

中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认识和应用的增多,在《中药大辞典》中收载者,已有5767种。中药品种虽繁多,来源较广泛,但其命名都有一定的来历和意义,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1、因功用而命名

某些药物根据其功用的特点而命名:如防风能防治外感风邪,益母草可治妇产科病,大风子治疗大麻风,淫羊藿可治阳萎,石决明、决明子能明目,续断能续筋接骨等。

2、因气味而命名

某些药物有特殊的气味,则按气味特点命名,具有芒香气味者如木香、藿香、丁香、茴香、乳香、沉香等。臭气难闻的有臭梧桐、臭牡丹、臭阿魏等。有甜味的如甘草、甘松;苦味的如苦参、苦楝子;辣味者细辛、辣椒;酸味者酸枣仁;咸味者咸秋石;淡味者淡竹叶;五味俱备者如五味子。

3、因形态而得名者

很多中药具有各种天然颜色,故其颜色亦可作命名之源。如红色者有红花、赤芍、丹参、朱砂;白色的有白芨、白芷、白术、白薇等;黑色的玄参、乌梅;黄色的有黄连、黄芩、黄柏;青色的有青黛、青蒿、大青叶等。

5、因生长特性而命名

夏枯草夏至后花叶枯萎,半夏成熟于仲夏,夏天无入夏后枯萎,忍冬之叶凌冬不凋,冬青之叶严寒尤青等都是以其生长特性作为命名之依据。

阿胶医药原理 中医药名物命名的原理与文化内涵

6、因入药部分而命名(药材命名中最广者)

植物药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之别,动物也有皮肉骨内脏之异,故其入药部分可作命名之依据,如麻黄根、葛根药用其根,苏叶、桑叶、荷叶、侧柏叶均用其叶,苏梗、荷梗、藿梗均用其茎梗,莱菔子、白芥子、牛蒡子用子而名,金银花、旋夏花、菊花、玫瑰花用其花而名之,枳实、芡实均用其果实;动物药中有刺猬皮、虎骨、熊胆、獭肝、犀角、羚羊角等名称,均以其入药部分而命名之。

7、因秉性而命名

按药物原有的性质来命名,如急性子,其性急猛异常;苁蓉补而不峻,有从容和缓之性;王不留行,走而不守;沉香性沉重,小麦性轻浮者称浮小麦等。

8、因产地而命名

如蜀椒、川芎、川贝、川楝子、川连产四川;浙江产而于杭州集散者有杭白芷、杭菊花;阿胶为山东东阿县阿井之水熬驴皮而制成;怀牛膝以河南怀庆产者佳,川贝母以四川松潘者为胜等。

9、人名命名

以人名命名大多带有传奇色彩;如使君子的命名,相传潘州郭使君疗小儿疳虫,常投此药获效;何首乌相传何姓老人常采食此药,年至130岁发犹乌黑,故名之;其他尚有牵牛子、预知子、杜仲、徐长卿、刘寄奴等。

10、外来药物及译音命名

国外或少数民族地区输入之药材,常加“番”、“胡”,如番泻叶、胡黄连、胡椒;更有译名如诃黎勒、曼陀罗、阿芙蓉等。

此外,尚有以大;小命名,如大枣、大蓟、大戟、大茴香、小茴香、小蓟;因贮久而命名如陈皮、陈仓米;药材珍贵难得或高效者,其命名常加宝,如马宝、狗宝;高效者如千年健、威灵仙等。

中药称谓按其来历的不同,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类:

◆以产地命名

如川连、川芎、川贝母等,皆因主产于四川而得名。广藿香、广皮、广木香产于广东,建曲、建泽泻产于福建,云茯苓产于云南,关防风、关黄柏产于东北地区,因而得名。阿胶,因出产于山东省东阿县,故得其名。信石出信州,故名。苏合香,因产于古苏合国而得其名。

◆以药物的生长形态命名

如牛膝,因其茎有节,形状膨大似牛膝而得名。人参,入药用其根,其形状如人形,故名。佛手,其形状似人手有指,故呼佛手。猪苓,其根块黑如猪屎,故有其名。金毛狗脊,其根形似狗脊,毛如狗毛,故得其名。其他如车前草、沉香、木通、公丁香、马兜铃、连翘、两面针、七叶一枝花、八角莲、木蝴蝶、白头翁等皆以形态而得名。

◆以药物生长特点命名

如半夏,农历五月间成熟,恰巧是夏季过了一半,故得其名。夏枯草因每到夏至便枯黄萎谢而得名,忍冬藤因经冬不凋而得名,万年青因四季常青而得名。冬虫夏草,因其冬为虫,夏为草,成虫体与菌座相连而得名。冬青子,因冬季采摘其成熟果实而得名。

◆以药物特有气味命名

酸味的酸枣仁、甜味的甘草、苦味的苦参、辣味的细辛,皆以味而得名。五味子,其因“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五味俱全故而得名。鱼腥草因其叶具有鱼腥味而得名,黄花败酱草,因其具有陈败酱的特异气味而得名。麝香、丁香、茄香、藿香、降香均以香味而得名,臭灵丹、臭茉莉、臭梧桐则均以臭味而得名。

◆以药物的颜色命名

许多中药具有各种天然的颜色,因此,药物的颜色也成了药名的来源之一。如红色的有红花、赤芍、丹参等;黄色的有黄柏、黄连、黄芩、大黄等;青色的有大青叶、青皮、青蒿、青黛等;白色的有白芷、白术、白芍、白薇、白芨等;黑色的有黑豆、黑丑、黑芝麻等;紫色的有紫草、紫花地丁等。

◆以植物、动物、矿物的药用部分命名

植物以花入药的有菊花、洋金花、旋覆花等;以子入药的有莲子、莱菔子、菟丝子、枸杞子等;以叶入药的有艾叶、苏叶、淡竹叶、侧柏叶等;以藤入药的有海风藤、夜交藤、鸡血藤等;以根入药的有葛根、芦根、山豆根等;以皮入药的有丹皮、泰皮、五加皮、地骨皮等;以木质部分入药的有苏木、竹茄等。以动物药用部分入药而命名的有蝉蜕、牛黄、鳖甲、龟板、鹿茸等。矿石入药的则有朱砂,赭石,滑石等。

◆以药物功效命名

防风能治诸风头痛,泽泻能泽利水湿,益母草能治妇科病,千年健能“祛风延年”,远志能益智安神强志,骨碎补为治疗打损伤补骨碎之要药,因此而得名。威灵仙则因“威言其性猛,灵仙言其功效”而得名。王不留行为催奶之要药,“性走而不住,虽有王命不能留其行,故而得名”。

◆以药物发现人的名字命名

如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寄奴,因发现刀枪箭药,一敷即愈,人们便将此药唤“刘寄奴”。俗传潘州郎中郭使君,治疗小儿疾病多采“留求子”,后医家便称此药为“使君子”。何首乌,因顺州何田儿老来无子,服用此药后须发皆黑,老来得子,寿绵百余岁,故将此药取名“何首乌”。

◆以民间传说故事命名

如牵牛子,传说是田野人服此药后病愈,牵牛酬谢而得名。淫羊藿,陶弘景说:“西川北部有淫羊,一日百遍合,盖食此藿所致”,故名淫羊藿。禹余粮,

传说大禹治水成功后,将余粮抛弃在江边和山岗上,后来变成一种涩肠止泻、收敛止血的良药,所以人们称为“禹余粮”。石榴,别名安石榴,传说为汉张骞出使西域后从安石国带回,故取其名。

三、医药公司销售阿胶资质要求

中药材经营范围营业执照。医药企业是指医药行业的企业,可以分为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经营企业,医药公司销售阿胶资质要求中药材经营范围营业执照,阿胶是马科动物驴的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阿胶味道甘甜,性味平和。归肺、肝、肾经。阿胶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多种氨基酸、蛋白质和微量元素。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