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阿胶大咖

阿胶历史多久?那古代哪些名人吃东阿阿胶呢

阿胶大咖 2024-03-03 5
阿胶历史多久?那古代哪些名人吃东阿阿胶呢摘要: 本文目录阿胶的保质期大概有多长时间阿胶的历史记载是怎样的阿胶有快3000年历史***那古代哪些名人吃东阿阿胶呢一、阿胶的保质期大概有多长时间常温情况下,保质期为30-40天,保存的...

本文目录

  1. 阿胶的保质期大概有多长时间
  2. 阿胶的历史记载是怎样的
  3. 阿胶有快3000年历史***那古代哪些名人吃东阿阿胶呢

一、阿胶的保质期大概有多长时间

常温情况下,保质期为30-40天,保存的时候还要注意不能沾到水,因为水会使固元膏很快发霉,所以密封很关键的。冬天气温一般比较低,即时不放在冰箱也能保存更长一些,但是温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吃固元膏时,注意取膏用具卫生,比如勺子上要擦干净,不要沾水,固元膏遇水容易长毛。虽然冰箱已经普及化,但是并不是每个家庭都会有,而且现进入冬季,也有不少人为了减少耗电量,不用冰箱,长时间食用不完,发现有白毛出现,可以把白毛去除,继续上锅蒸透,仍可以继续服用。用冰箱的话就方便些,先取出少部分的量放在冷藏里,大部分放在冷冻内,这样可以保存1年多。建议可以选择阿胶糕,块状,开袋即食,所有成分、功效和固元膏完全一样,每一块都是密封包装。

东阿百年堂有悠久的历史了,尤其他公司的血珀天胶在市场上相当的不错,百年堂的阿胶纯,而且口味正宗,价格也便宜,虽然不是上市公司,但是他的东西确实很不错,

扩展资料

1百年堂阿胶,呈长方形或方块形,黑褐色,有光泽。质硬而脆,断面光亮,碎片对光照视呈棕色半透明。气微,气味微甘。10%的水溶液呈淡棕红色,有少量类白色物析出,液面有少量油滴。灰化后残渣呈淡棕色,质疏松,呈片状或棉絮状团快,不与坩埚粘结。味淡,口尝无异物感。

2骨胶类呈长方块,棕黄色,不透明,无光泽。表面有气泡所致的小孔洞,侧面具有不规则皱纹。质坚韧,不易打碎,切断面棕色,角质样,无光泽,碎片对光照视呈棕黄色,半透明,澄清无白色物析出。灰化后残渣呈砖红色或棕黄色。质硬呈颗粒状,与坩埚粘结,不易取出。味咸涩而刺舌,有砂粒感。

3明胶类呈长方块,棕红色或黑色。平滑,光亮,除色黑者外均透明。质脆,易碎。断面棕黄色,具玻璃样光泽。碎片对光照视呈棕红色,透明。微具墨汁样臭,味淡或微甘。10%的水溶液呈淡棕色或棕红色,澄清而透明,无白色物析出。灰化后残渣呈白色片状或粉状,质松不与坩埚粘结。味淡。口尝无异物感。

4杂皮胶呈长方块,土棕色,不透明,无光泽。质软,不易打碎。断面亦无光泽。碎片对光照视不透明。气异臭。10%的水溶液呈淡棕色或乳白色,混浊,白色泡沫较多。有异臭。灰化后残渣成土黄色或灰白色,粉泥状,易吸潮。味咸涩,口尝具细砂感

5百年堂阿胶当以黄透如琥珀色,光黑如漆者为真。真者无皮臭味,夏日亦不湿软。火试:取样品少许放在坩埚内灼烧,初则迸裂,随后膨胀融化冒白烟,有浓烈的麻油香气,灰化后残渣乌黑色,质疏松,呈片或团块状,不与坩埚黏结;水试:煮沸溶解,溶液呈浅棕红色,混浊,并有白色物质析出,液面有油滴,取胶溶于水中,液澄明,无混浊;拍打:手持用力拍打桌面,碎片断面呈棕色、半透明、无异物者为真,若拍打软而不碎者,则疑为伪品。

6百年堂阿胶的伪品一是牛皮胶,质硬不易破碎,灼烧有浓烈的浊臭气,水试溶液液面无油滴;二是杂皮胶,灼烧有豆油香气,水试溶液呈暗灰棕红色,液面有少数油点;三是骨胶,表面不透明无光泽,有气泡所致的小孔洞,侧面有不规则的皱纹,质硬不易打碎,气微臭;四是明胶类,平滑光亮,质脆,气微或具墨汁样臭。火试后变为白色片状粉,不黏结。

7此外,百年堂阿胶溶液静置4小时后不凝集,伪品溶液凝集成糊状。

8另外,龟胶和鹿胶外形与百年堂阿胶相似,也应加以鉴别:龟胶,表面棕绿色,上面有黄色“油头”,在阳光下洁净如琥珀、质坚硬;鹿胶,玻璃光泽

9价格

百年堂阿胶为防止不同地区经销商窜货扰乱市场,所以给全国的定价几乎是一样的。价格低的离谱的商品,不可能有真品。

10包装

正品百年堂阿胶包装比较精美,图案清晰。伪品包装往往印刷粗糙,常有错字、漏字现象,且常有生产批号编制错误。

11防伪标识

阿胶历史多久?那古代哪些名人吃东阿阿胶呢

大厂家很多产品上都贴有防伪标签,刮开防伪涂层,可见防伪惟一的密码,可拨打电话

二、阿胶的历史记载是怎样的

阿胶,性平、味甘,入肺、肝、肾三经,是一味补血养血的良药,集治疗保健于一体,有病治病,无病防病,在治疗血液病及滋补方面表现出独特的治疗效果,被称为“血液的保护神”。西汉淮南王刘安编著的《淮南子》中有“阿胶一寸,不能止黄河之浊”一语。这是现存史籍中关于阿胶一名的最早记述,说明那个时候的阿胶已名闻天下。

东汉(公元25年~220年),阿胶药用已比较广泛。“医圣”张仲景临床验证阿胶实际疗效,善用阿胶治妇科病及血液病等疾。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医圣”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所著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中,应用阿胶即达12种之多。据统计,《金匮要略》用阿胶配伍入药的处方占3.2%,足以证明阿胶临床之广泛应用。

魏晋时期的药物学集成《名医别录》,补充了《神农本草经》对阿胶的描述:“微温,无毒,丈夫少腹痛,虚劳赢瘦,阴气不足,脚酸不能久立,养肝气。

《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有人认为,从《神农本草经》对阿胶的记载,阿胶滋补传统最迟应起源于东汉时期。并提出如下观点:“《神农本草经》是人们对先代本草药性药理的经验总结,这说明在成书前很长时期里人们已经有了阿胶可久服的经验,把阿胶作为滋补品也就是可以想见的事了。”

《本草纲目》称之为“圣药”。“药圣”李时珍盛赞阿胶为圣药,李时珍生长于明代嘉靖隆庆万历三朝,这个时间段内的医学风气是强调“以人补人”,最有名的大补之药是秋石、紫车河等,李时珍对这种风气极为厌恶,所以牵涉到大补之类的药材,也惜字如金,不肯轻易赞美。

曹植曾为“东阿王”,初来东阿镇,骨瘦如柴,后因常食阿胶,身体受益匪浅,于是感念而作《飞龙篇》:“授我仙药,神皇所造。教我服食,还精补脑。寿同金石,永世难老。”曹植中诗所指的仙药,就是东阿出的阿胶。

清代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称其是“血肉有情之品,滋补最甚”。民国医家黄杰熙盛赞其为“妙药”:“人之病虽多,不外水火气血之病,真阿胶滋补潜流血脉之力甚大,故为妙药”。

三、阿胶有快3000年历史***那古代哪些名人吃东阿阿胶呢

1、东汉时期的孔融,在《同岁论》说到:"弊箄径尺,不足以救盐池之咸。阿胶径寸,不能止黄河之浊。"里面就表达了吃东阿阿胶的好处,滋补功效还是靠谱的。

2、唐朝李世民,据说当初李世民率领士兵与人作战,行至东阿县,当地百姓用阿胶汤来犒劳军队,这支军队很快恢复了战斗力。

3、三国曹植因其强身健体,曹操之子曹植是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梵呗音乐的创始人,他的”七步诗”脍炙人口,他曾经做过“东阿王”,初来东阿,骨瘦如柴。

后来因为常食东阿阿胶滋补,身体受益非浅,于是感念而作《飞龙篇》:“晨游泰山,云雾窈窕。忽逢二童,颜色鲜好。乘彼白鹿,手翳芝草。我知真人,长跪问道。西登玉堂,金缕复道。授我仙药,神皇所造。教我服食,还精补脑。寿同金石,永世难老。”

曹植诗中所指的仙药,就是东阿县出的阿胶。

4、宋代理学大师朱熹的母亲。他曾修书一封奉劝其母:"慈母年高,当以心平

气和为上。少食勤餐,果蔬时体。阿胶丹参之物,时以佐之。延庚续寿,儿之祈焉”。

5、清代的李鸿章,光绪二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896年,清政府洋务大员李鸿章出使英国。这时李鸿章已经74岁高龄了,临行前咳喘连连,这让老佛爷慈禧十分担心。

为了给李鸿章这个心腹大臣补养身体,好让这次出使大英帝国的任务完成,慈禧赐他宫廷御药,以东阿阿胶、红参、熟地、知母、贝母配伍。李鸿章-路服用,大称其妙!--个多月的海路神清气爽,完成出使任务,顺利返回。从此,他和慈禧-样,经常服用阿胶。

扩展资料:

东阿阿胶从汉唐至明清一直都是皇家贡品。据史料考证,阿胶的应用迄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阿胶自古以来就被誉为“补血圣药”、“滋补国宝”。

东阿阿胶从汉唐至明清一直都是皇家贡品。据史料考证,阿胶的应用迄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阿胶自古以来就被誉为“补血圣药”、“滋补国宝”,历代《本草》皆将其列为“上品”,称其为“圣药”。

我国首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称其“久服,轻身益气”。经过整理,关于东阿阿胶的古代经典名方更是多达3200余首。

“寿人济世”作为东阿阿胶的使命,浓缩了三千年阿胶对生命健康的呵护,表达了东阿阿胶在促进社会发展中要做大健康产业,为人们的健康长寿做贡献,实现企业发展和基业常青的价值取向,体现了东阿阿胶人的崇高理想和卓越追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阿阿胶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