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阿胶探索发现?阿胶是用什么样的驴皮

admin 2024-03-07 3
阿胶探索发现?阿胶是用什么样的驴皮摘要: 东福阿胶阿胶糕的阿胶苦吗阿胶忌口本文目录阿胶是用什么样的驴皮掉头发能服用阿胶吗古代人是怎么发现中药功效的呢一、阿胶是用什么样的驴皮要用黑驴皮熬制德州黑驴是华北地区著名的优畜良种之一...

本文目录

  1. 阿胶是用什么样的驴皮
  2. 掉头发能服用阿胶吗
  3. 古代人是怎么发现中药功效的呢

一、阿胶是用什么样的驴皮

要用黑驴皮熬制

德州黑驴是华北地区著名的优畜良种之一,是我国关中驴、德州驴、广灵驴、泌阳驴、新疆驴五大优良驴种之一,其皮质柔韧厚实,是用于熬制名贵中药“阿胶”的最佳原料,目前已被国家列为地方品种保护名录。

其实最早的阿胶是用牛皮熬制,到了唐代,古人发现用驴皮熬制的阿胶功效更好,遂改用驴皮并沿用至今。牛皮熬胶叫黄明胶,其功能与阿胶相似但效果次之,而用马皮熬制的“阿胶”效果恰恰相反,马皮药性下(行)血,孕妇一旦食用后,极有可能导致流产,伤及身体。

扩展资料

服用阿胶注意事项

1、服用时忌油腻食物。

2、凡是脾胃虚弱,呕吐泄泻,腹胀便溏、咳嗽痰多者慎用。

3、感冒病人不宜过多服用。

4、孕妇、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本品宜在饭前服用。

6、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阿胶

参考资料来源:和讯网-为什么阿胶一定是驴皮熬制?上好的阿胶是什么样子的?东福阿胶

二、掉头发能服用阿胶吗

东阿百年堂为您解析

常用百年堂阿胶可以促进头发的生长与代谢,起到生发、乌发的作用。

人为什么会掉头发呢?掉头发人人都有,不过有的人掉得多,有的人掉得少。而有些人还会一片一片地掉,最后成了秃子。这是怎么回事呢?

头发有它自己的寿命,长到一定长度,寿命到头了,它自己就老死,自然会脱落下来,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属于这种情况的掉头发,任何人都有,而且是经常的。

不正常的掉头发,是因为头发的生长受到了影响的缘故。头发的生长需要营养,而营养是靠血液运送的,如果一个人长期多病,身体软弱,血气不足,身体营养很差,头发就会因缺少营养、生长不好而短命脱落。这样的人就容易掉头发,掉的也比较多。有人生过一场大病以后,头发掉得稀稀拉拉的,可能就是这个原因。

人用脑过度,或者经常心事重重,烦闷,或者遇到了什么事儿,精神过于紧张,使脑子受到了很大的刺激,有时候也会影响到头发营养的供应和生长。因为人体的一切活动都是属大脑管的,大脑受了刺激,活动乱了脚步,不能正常地发挥作用,势必要使身体的营养受到刺激,出现掉头发的情况。有的人遇到什么过于激动的事,大脑受了强烈的刺激,精神很不正常,有时一夜之间头上的头发就脱掉一大片,人们说是“鬼剃头”、实际上就是这样脱掉的。

头发生长原本就有一个生长与衰老的周期,自然生理性的落发其实每天都在发生。但是也有一些掉发是病态性因素所导致。以年轻人来说,比较常见的是圆形秃,也就是俗称的“鬼剃头”,这是一种因为压力、情绪,导致一个头皮一个区块的毛发突然进入生长末期,突然掉光。这类的情况下毛发在经过治疗后,三到五个月内可以恢复生长。

掉头发的原因与营养有关,与精神紧张或突然的精神刺激也有很大关系,可查血微量元素,平时不要经常处于精神紧张状态。

平时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充足的睡眠可以促进皮肤及毛发正常的新陈代谢,而代谢期主要在晚上特别是晚上10时到凌晨2时之间,这一段时间睡眠充足,就可以使得毛发正常新陈代谢。反之,毛发的代谢及营养失去平衡就会脱发。尽量做到每天睡眠不少于6个小时,养成定时睡眠的习惯。注意饮食营养,常吃富含蛋白质及微量元素丰富的食品,多吃青菜、水果,少吃油腻及含糖高的食品。

并且避免过多的损害

染发、烫发和吹风等对头发都会造成一定的损害;染发液、烫发液对头发的影响也较大,次数多了会使头发失去光泽和弹性,甚至变黄变枯;日光中的紫外线会对头发造成损害,使头发干枯变黄;空调的暖湿风和冷风都可成为脱发和白发的原因,空气过于干燥或湿度过大对保护头发都不利。

除了在生活上进行改善外,要从饮食上进行调整。中医理论认为‘发为血之余’,也就是说头发的生长与质地是靠肝血和肾精的滋养。精血同源,相互化生,百年堂阿胶既能补肝血,又能补肾精,长期服用,可以起到生发乌发的作用。百年堂阿胶中含有大量的氨基酸、蛋白质与微量元素,可以促进血红蛋白的生成,提供了头发生长代谢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百年堂阿胶的主要成份为胶原蛋白,而胶原蛋白也正是许多高级滋补品如:海参、燕窝、鱼翅等的主要成份。可见百年堂阿胶之滋补绝对可以媲美于上述滋补品,且更为经济实惠。

百年堂阿胶有效成份:1百年堂阿胶分子量为8万~20万;2百年堂阿胶化学成分主要为胶原蛋白(明胶原、骨胶原)、糖胺多糖(氨基多糖),多肽、生物酸、蛋白质水解物,以及透明质酸(HA)、硫酸皮肤素(Ds)、纤维粘蛋白、皂甙、大分子环酮、胆甾醇、胆甾醇脂和少量蜡双脂、微量元素,和其它活性物质组成;3微量元素:钾、钠、钙、镁、铁、铜、铝、锰、锌、铬、铂、锡、银、溴、钼、锶、钡、钛、锆等27种金属元素(其中8种必需微量元素)

胶原蛋白指得是明胶原、骨胶原(collagen)及其水解产物,含氮13%~16%。水解可产生18种以上氨基酸(包括8种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含糖胺多糖(氨基多糖),主要是透明质酸(HA)、硫酸皮肤素(Ds)、纤维粘蛋白,大分子环酮、胆甾醇、胆甾醇脂和少量蜡双脂,及27种微量元素(其中8种必需微量元素)等。胶原蛋白是百年堂阿胶富含营养的主要成分。

活性物质主要是透明质酸(HA)、硫酸皮肤素(Ds)。

微量元素主要指的是百年堂阿胶的灰分,百年堂阿胶的灰分含量大约为0.75%~1.09%,其中含钙0.079%~0.118%,其他的为微量元素,如钾、钠、钙、镁、铁、铜、铝、锰、锌、铬、铂、锡、银、溴、钼、锶、钡、钛、锆等27种微量元素(Fe、Zn为最高),以及大分子环酮、胆甾醇、胆甾醇酯和少量蜡双酯。

1.蛋白质:

蛋白质由氮、碳、氢、氧4种元素构成,有的还含有硫、磷、铁、铜等元素。这些元素按一定的结构组成氨基酸,许多氨基酸再按一定顺序连接成蛋白质。所以,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百年堂阿胶水解可得明胶、蛋白质及18种氨基酸。含量为赖氨酸2.63%,组氨酸O.59%,精氨酸4.42%,苏氨酸3.21%,丝氨酸11.86%,谷氨酸O.59%,脯氨酸6.52%,甘氨酸13.36%,丙氨酸O.12%,缬氨酸O.84%,蛋氨酸O.20%,亮氨酸1.92%,异亮氨酸O.91%,酪氨酸O.29%,苯丙氨酸1.59%等。在上述氨基酸中,赖氨酸、色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是人体生命活动必需的8种氨基酸,在体内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称为“必需氨基酸”,其余的可在体内合成,可不由食物供给,称为“非必需氨基酸”百年堂阿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15.98%~20.22%,尤其是赖氨酸和精氨酸。

2.微量元素

百年堂阿胶含灰分0.75%~1.09%,其中含钙0.079%~0.118%。灰分中富含微量元素:钾、钠、钙、镁、铁、铜、铝、锰、锌、铬、铂、锡、银、溴、钼、锶、钡、钛、锆等27种微量元素(Fe、Zn为最高),以及大分子环酮、胆甾醇、胆甾醇酯和少量蜡双酯。

目前国际公认的必需微量元素为16种。尤其是铁、铜、锌、锰、锶等微量元素含量丰富。又如锂的含量也极高,常量元素钠、镁、钙、钾等均有,有害元素未检出。

3.活性成分

透明质酸(HA)、硫酸皮肤素(Ds)是阿胶的主要有效成分。最近,经有关科研单位对百年堂阿胶进行了分析,发现百年堂阿胶中有一种叫含糖胺多糖,硫酸皮肤素(dermatan sulfate)的成分,硫酸皮肤素。百年堂阿胶在化皮过程中产生了硫酸皮肤素,这是一种血管保护剂,有抗血栓作用。这种成分在国际上已有出售,价格昂贵,主要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

另外,在此项研究的同时,还发现百年堂阿胶中含有一种叫多糖的活性成分,这种成分名称尚未确认。

1、胶原蛋白

胶原蛋白是蛋白质的一种。人体所有蛋白质中约有30%~40%是胶原蛋白,它是一种纤维状蛋白质。几乎存在于所有器官中,尤其在皮肤、韧带、血管、软骨、骨骼、牙齿、肌肉、指甲和毛发中含量丰富,为人体含量最多的单一蛋白,也是身体不可缺少的物质。百年堂阿胶的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及其水解产物。

人体的皮肤里胶原蛋白占80%,女人的胶原蛋白流失速度比男人快2.5倍,导致皮肤“塌方”出现空洞、缝隙、引发皱纹、色斑、干澡、暗沉、松弛、乳房、下垂等衰老问题,这都是胶原蛋白流失惹的“祸”。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胶原蛋白是构成人体皮肤的主要成份,皮肤中的80%是胶原蛋白,可以说,皮肤就是胶原蛋白。它在皮肤中构成一张细密的胶原弹力网,锁住水分如“弹簧”般支撑着表皮、承托着乳房,皮肤光滑、滋润、细腻、白皙、弹性、乳房的挺拔健美都取决于皮肤中的胶原蛋白的含量的多少。婴幼儿的皮肤最晶莹剔透,是因为皮肤中胶原蛋白的含量约为80%。随着年龄的增长,到18-22岁胶原蛋白开始流失,两颊就出现细毛孔;30-35岁眼角处一定出现细纹,此时胶原蛋白流失20%左右,毛孔更粗大,色斑、皮肤干涩、晦暗都一一出现;45-50岁嘴巴两旁、额头已出现很深的皱纹,肌肤开始塌陷、下垂,甚至脸形轮廓都发生改变,这时皮肤已流失近40%左右的胶原蛋白。

2.氨基酸

百年堂阿胶主要成分为胶原蛋白的水解产物。百年堂阿胶所含的蛋白质、氨基酸总量可达85%左右,百年堂阿胶的氨基酸含量高于人参、西洋参、冬虫夏草等,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比例也较为合理,易于人体吸收。现代医学认为,组成蛋白质的多肽和氨基酸是造血物质,有助于血细胞增殖、分化、成熟和释放,可增强机体代谢,促进血细胞生成。

3.硫酸皮肤素

百年堂阿胶在化皮过程中产生了硫酸皮肤素,是一种血管保护剂,有抗血栓作用。

4.多肽和氨基酸

组成蛋白质的多肽和氨基酸是造血物质,有助于血细胞增殖、分化、成熟和释放,可增强机体代谢,促进血细胞生成。

5.赖氨酸

百年堂阿胶中赖氨酸为碱性必需氨基酸,被称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可以调节人体代谢平衡,为合成肉碱提供结构组分,而肉碱促使细胞中脂肪酸的合成。赖氨酸还能提高钙的吸收及其在体内的积累、加速骨骼生长发育。如果缺乏赖氨酸,会造成胃液分泌不足而出现厌食、营养性贫血,致使中枢神经受阻、发育不良,与蛋氨酸配合可抑制重症高血压病。

6.蛋氨酸阿胶糕的

蛋氨酸为含硫必需氨基酸,与生物体内各种含硫化合物的代谢密切相关,蛋氨酸可转化为腺苷甲硫氨酸,而后者是机体内合成反应的甲基提供者,胆酸、胆碱、肌酸、肾上腺素等化合物的甲基都由此而来。当缺乏蛋氨酸时,会引起食欲减退、生长减缓、肾脏肿大和肝脏铁堆积等现象,最后导致肝坏死或纤维化。百年堂阿胶所含蛋氨酸比人参、西洋参、冬虫夏草含量高得多。

7.色氨酸

色氨酸是生成人体大脑中一种重要的神经传递物质(五-羟色胺),而此物质有中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并有改善睡眠的持续时间等重要作用。

8.苯丙氨酸等

苯丙氨酸可在人体转化为酪氨酸,但不能发生逆反应,几乎所有未用于合成蛋白质的苯丙氨酸均会转化为酪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均属支链氨基酸,同时都是必要氨基酸。当缬氨酸不足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会发生紊乱,出现四肢震颤,红核细胞紊乱。亮氨酸可用于诊断和治疗小儿的突发性高血糖症,也可用作头晕治疗剂和营养滋补剂。异亮氨酸有预防神经障碍、食欲减退和贫血的作用,在肌肉蛋白质代谢中也极为重要。

关于百年堂阿胶的有效成分和主要物质基础,目前仍知之甚少。虽然国内学者对百年堂阿胶成分分离进行了初步探索,但具体有效物质还不清楚。

9.Fe元素

百年堂阿胶当中的Fe元素是其他元素的10倍多。Fe本身就是组成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的成分,还参与细胞色素及细胞色素酶的合成。

10.Zn元素

百年堂阿胶中的Zn元素仅次于Fe,中医认为的脾气虚弱证的病人血液中的Zn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且百年堂阿胶还可调整血液中的 Zn/Cu比例,对治疗虚证有益。

11.其他微量元素

钙是人体的重要成分,其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1%存在于软组织、细胞外液和血液中,并为细胞膜的成分。我们日常生活中吃的谷类、蔬菜、水果以及喝的牛奶中均含有钙。钙除了对骨骼和牙齿起着重要作用外,对神经肌肉系统也有很大的影响,当血钙下降时,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就会升高,引起肌肉痉挛性抽搐。

钙在体内还参与凝血过程和乙酰胆碱的合成。对多种酶有激活作用,并可使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还有人报道,提高膳食中钙的含量可以降低血脂。百年堂阿胶中含钙0.079%—0.118%,经常食用,可提高人体内钙的含量,促进骨骼生长,并能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此外,百年堂阿胶还能促进钙的吸收而有正钙平衡作用,可用于防治进行性、营养性、肌变性症。并因增加钙盐而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使渗出减少,从而起到止血、消炎、消肿和抗过敏等作用。

钠在身体内有助血压、神经、肌肉正常运作的功能。其是细胞外液中带正电的主要离子,能够参与水的代谢,保证体内水的平衡。钠还可以维持体内酸碱的平衡,并是胰液、胆汁、汗和泪水的组成成分。人体过多的钠会引致水肿、高血压。人体缺乏钠则会导致生长缓慢、食欲减退、昏睡、低血糖、心悸等症状,导致哺乳期的女性奶水减少、肌肉痉挛、恶心、腹泻和头痛。百年堂阿胶内含有微量的钠元素,适当服用,可以有助于体内钠含量的平衡,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镁大多存在于骨骼中,其余分布在软组织、血浆中。镁可激活多种酶,如己糖激酶、胆碱酯酶等,参与体内许多重要代谢过程。其作用于周围循环,引起血管扩张,可使血压降低。镁还可使十二指肠括约肌松弛,促进胆囊排空,具有利胆作用。百年堂阿胶中亦含有镁元素,因此患有胆囊炎的病人可适当服用。而且经常食用百年堂阿胶,还可有利于维持体内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成人体内的铁含量为4-5克。人体中的铁,70%为功能性铁,30%为储存铁。功能性铁大部分组成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储存铁则构成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存在于肝脏、脾脏和骨髓的网状内皮系统。铁的来源主要是饮食,动物肝脏、蛋黄、鱼类、瘦肉、豆类等含铁量较高,某些蔬菜如菠菜、莴苣等含铁量也较丰富。如果人体缺铁,就会使血红蛋白不同程度地减少,导致缺铁性贫血。百年堂阿胶内含铁丰富,具有良好的补血作用,被作为治疗缺铁性贫血的首选之药。现代动物实验的治疗观察也发现,百年堂阿胶在促进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增长方面的疗效优于铁剂,因此各种类型的贫血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均可适当服用百年堂阿胶(烊化)。

正常成年人体内铜含量为100—150毫克。其在体内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参与造血。血红蛋白的生成,必须有铜的参与,缺铜不但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还易产生短命的异常红细胞。铜对维持中枢神经系统、骨骼、血管和皮肤、毛发的正常功能亦有重要作用。铜广泛分布于各种食物中,豆类、谷类、坚果、动物内脏及贝类中含铜都较丰富。百年堂阿胶内亦含有微量的铜元素,故经常食用,可以增强造血功能,增加血红蛋白的生成,促进体内许多生理功能的正常进行。

因此,对于掉发的人群,应该经常食用百年堂阿胶,会对掉发有显著的改善。百年堂出品之百年堂阿胶乃东阿道地百年堂阿胶的代表,以“黑如翳漆凝若脂,透如琥珀润如玉,经夏不湿冬不软,陈年老胶效犹佳”的稳定质量和卓著功效而闻名于世。以“绝不让一张不合格皮料入厂,绝不让一片不合格胶片上市”的质量把关要求,确保“古方、古井、古工艺”、“老字号、老地方、老产品”的东阿道地百年堂阿胶品牌••••••保证“零缺陷”产品投放市场,以服务大众,造福百姓。

三、古代人是怎么发现中药功效的呢

阿胶探索发现?阿胶是用什么样的驴皮

最佳答案中药文化底蕴丰富说到中国的药文化,由于它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所以其底蕴十分丰富。然而,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对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缺乏全面深刻的理解,故而导致某些误识。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长期以来,我们对药文化的研究与宣传,力度很不够,长此以往,无疑对中药事业的继承、发展与推广是十分不利的。这里,择其要者,略加论述,以飨读者。在中国古籍中通称“本草”。我国最早的一部中药学专著是汉代的《神农本草经》,唐代由政府颁布的《新修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药物经验,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有人说中药就是树皮,草根,这话说对了一部分。中药离不开树皮,草根,如苦楝根皮,牡丹皮,茜草根,白茅根等均是中药,但不是所有的树皮,草根都是中药;中药主要起源于中国,除了植物药以外,动物药如蛇胆,熊胆,五步蛇,鹿茸,鹿角等,介壳类如珍珠,海蛤壳,矿物类如龙骨,磁石等,都是用来治病的中药。少数中药源于外国,如西洋参。目前,随着对中药资源的开发和研究,许多民间药物也归入中药的范畴。所以,中药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用于防治疾病的植物,动物矿物及其加工品,不论产于中国,外国均称中药。中药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充分反映了我国自然资源及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其一,毒药非“毒”追溯到远古神农时代,《淮南子·修务训》中这样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二毒。”由此,古代把所有治病的药物泛称“毒药”。《素问·异法方宜论》说:“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在古人看来,是药三分毒,实际上是指药物的特性;后来才用以专指毒性较大的药物。《医学问答》对此有解释:“夫药本毒药,故神农辨百草谓之‘尝毒'。药之治病,无非以毒拔毒,以毒解毒。”医圣张仲景更有精辟之论:“药,谓草、木、虫、鱼、禽、兽之类,以能治病,皆谓之毒”,“大凡可避邪安正者,均可称之为毒药。”神农一日而遇七十二毒,是说他一日之中,辨别了 70余种药物的特性。药之特性,用对了可以治病救人,用错了就会伤人害命。对中药,一言以敝之,就是用毒药治病。神农尝百草的本草,是一种勇于探索的伟大义举,是一种舍生忘死的高尚行为。无怪对起步于先秦、成书于东汉、历经几百年、融汇了几代医药学家的辛勤劳动与智慧的第一部中药学巨著,作者们宁肯要隐去自己的姓名,而冠以“神农”之名——《神农本草经》,除了受托古之风的影响之外,恐怕也是对这位中华民族药物学的圣祖的一种纪念吧!由此不难看出,“毒药”一词的丰富文化内涵。正是这毒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疗病保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二,四气疗疾中药有“气”,“气”是什么?它能治病?我们的回答都是肯定的。在《神农本草经》中说:“药又有寒、热、温、凉四气。”“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药之“四气”便由此而来。中医药理论中说到“气”,居然有 27个义项。这个“气”,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概念,而是特指“药性”。我们的先祖用寒、热、温、凉来诠释药的特性,比“毒”要具体、科学多了,这中药的补,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别具文化情趣。有补气、补心、补血、补肾、补脾、补肝、补肺、补阴、补阳等等,与之相应的方药有“补心丹、补肝散、补肺散、四物汤、归脾汤、补阴丸、补血荣筋丸、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百合固金汤、补阳还五汤、补肾磁石丸、补肺阿胶汤等等,有以上功能的单味药,不下数十种,举不胜举。此类补法多是补脏气阿胶苦吗。这个“补”,是调理、增强的意思;这个“气”,是指生理功能,即用药物来调理增强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使之发挥正常作用,充分体现中药对人体功能器官治本的作用。《神农本草经》中把药分为上、中、下三品(即“类”),并说:“上药养命,中药养性,下药治病。”又说:“上药……为君,主养命以应天”,“中药……为臣,主养性以应人”,“下药……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所谓养命、养性,都是突出了中药调养人体的功效,从而保证机体、各个器官组织的功能正常,这就是许多人信奉中药的原因之一。这是中药学的进步,也是它的特色,这其中也充满了文化意味。中药的这种特性,被一一体现在每一味药中,因为它对于疗疾治病十分重要。对于寒病就要用热性药,对于热病就要用寒性药,这里药性与病性是相逆的,所谓相反相成,这就是药文化的一种具体表现。若非如此,如果“以热益热(用热药治热病,下句仿此),以寒增寒”,就会导致“精气内伤,不见(现)于外”,这是治疗上的严重失误(《汉书·艺文志·文技略》)。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严肃地批判了那些“寒而冷之(是寒病,却用寒使病症更寒,下句仿此),热而温之”的医生,“是重加(即加重)其病”,必导致死亡。中医药学上称这种用药方法为“正治”,即常规治法。还用一种“反治”,将在本文“其五”中有述。由此可见,运用药的“四气”来治病,是多么重要,许多服用过中药的人,或许对此知之甚少。其三,药补趣话此外,还有味补。《神农本草经》中说:“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这五味对人体有何作用呢?在《素问·宣明五气篇》中讲得明白:“五味所入(即进的器官):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可见药味不同,功效各异,原因是,酸味能收能涩,苦味能泄能燥,甘味能补能缓,辛味能散能行,咸味能软坚润下。根据五味的药用功能与进入相应脏腑的情况,也可以发挥其“补”(或补养、或调理)的作用。这些恐怕都是一般人并不熟知内涵。更有出人意料的补,将在本文“其五”中有述。其四,君臣佐使君臣本是一个政治术语,古代天子、诸侯都称君,辅佐君者称为臣,君臣有着严格的等级之分。古代药学家将它引入药物配伍组方中,成为方剂组成的基本原则。早在西汉初年成书的《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岐伯回答黄帝关于“方制君臣”时说:“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神农本草经》说:“药有君、臣、佐、使,以相宣欇”。明代的何伯斋更进一步阐释说:“大抵药之治病,各有所主,主治者,君也;辅治者,臣也;与君药相反而相助者,佐也;引经使治病之药至病所者,使也”。十分清楚地讲明了君、臣、佐、使之药的功能。更详尽一点说,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作用的药物,按需要可用一味或几味;臣药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或者是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佐药是辅助君臣药起治疗作用,或治疗次要症状,或消除(减轻)君、臣药的毒性,或用于反佐药,使药是起引经或调和作用的药物。以《伤寒论》中第一方“麻黄汤”为例,主治外感风寒的表实证。君药——麻黄(3两),辛温,发汗解表以散风寒,宣发肺气以平喘逆。臣药——桂枝(2两),辛甘温,温经和营,助麻黄发汗解表。佐药——杏仁(70个),苦温,降肺气助麻黄平喘。使药——炙甘草(1两),苦温,调和诸药又制约麻、桂发汗太过。麻、桂、杏皆入肺,有引经之效,故不再用引经的使药。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的药性有有次,相互制约又相互补充,协调作用,形成一股强大的药力,去攻克外感风寒这一堡垒,临床疗效十分显著,成为千古名方、经方。中药方剂的组成不是几种药物的简单组合,而是在丰富的临床实践基本上形成的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文化内涵的核心就是儒家所强调的“和”。其五,药中哲理中药自有它的药理,如前所述;还有它的哲理,常为人所忽视或不识。我们知道,哲学是教人如何以更高层次认识事物、认识世界,并从中找出规律,以更好地指导我们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这里仅就药中哲理略谈一二。(一)药性有“阴阳”:“阴阳”本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概念,它概括了天下万物相对的两种不同属性,大至宇宙天地,小至草木鱼虫的矛盾与对立、共性与个性,无不尽在其中。这里仅择一些与自然、医药、人身有关的概念,以见一斑:天地、日月、男女、刚柔、动静、升降、生死、长消、寒热、正邪、益损、增减、气血、脏腑……《神农本草经》说:“药有阴阳配合,子母兄弟。”后世医药学家多用“阴阳”来阐释药理。金代医家李杲在《东垣十书·汤液本草》的“药类法象”一章中说道:“温凉寒热,四气是也。温热者,天之阳也;凉寒者,天之阴也。此乃天之阴阳也……辛甘淡酸苦咸,五味是也。辛甘淡者,地之阳也;酸苦咸,地之阴也。此乃地之阴阳也。味之薄者,为阴中之阳,味薄则通,酸苦咸平是也;味之厚者,为阴中之阴,味厚则泄,酸苦咸寒是也。气之厚者,为阳中之阳,气厚则发热,辛甘温热是也;气之薄者,为阳中之阴,气薄则发泄,辛甘淡平凉寒是也……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甘涌泄为阴。”通过阴阳,既阐释了药之特性,又阐明了药之功效,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规律性。(二)治则有“反治”。在其二中提到了“正治”,还有“反治”。反治与正治相反,是当疾病出现假象,或大寒证、大热证时,对正治法发生格拒而采用的治法。其中有“热因寒用”,是以热药来治疗真寒假热证,要佐以少量寒药,或热药凉服才发挥作用;有“寒因热用”,是指用寒凉药治真热假寒证,要佐以少量温热药,或寒药热饮才发挥作用。这既体现了中医的辨证,又体现了用药的辩证法,具有很深的哲学内涵,这是中医药文化的独特之处。(三)补益有哲理。在其三中,讲到两方面的药补,金代医家张以正论补,颇具哲理,别树一帜。1、他在《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一文中,从扶正祛邪的角度,按照中医五行理论,认为祛邪就是扶正,独出心裁,提出了与《素问》不同的“五补”:“辛补肝,咸补心,甘补肾,酸补脾,苦补肺”的观点。以“辛”为例,辛味原本入肺,属金;肝属木,金能克木,所以用“辛补肝”(以下均仿此)。张以正治病强调以祛邪为主,认为邪去正自安,偏重攻法,他所谓“补”,实际上已含有“攻治”的意味,后世称他为“攻下派”。2、他在《补论》中,更是高论迭出:“予请为言补之法,大抵有余者损之,不足的补之,是则补之义也。阳有余而阴不足,则当损阳而补阴;阴有余而阳不足,则当损阴而补阳”。那么,具体如何补呢?他是这样阐述的:是热证,就用芒硝大黄一类的寒药,为了“损阳而补阴”;是寒证,就用干姜附子一类的热药,为了“损阴而补阳”。他的结论语出惊人:“岂可以热药而云补乎哉?而寒药亦有补之义也。”仅此二例便可以看出,这正是张从正所以能自成一家的超人之处。其中的哲理和文化底蕴,需要我们细细品味,方解药文化之三昧。(四)用药讲“中和”。“中和”是儒家的哲学,认为能“致中和”,则无事不达于和谐的境界。《说文》云:“……事之调适者谓之和。”中和,用于药理之中,含义有三层:一是调和,以不同的因素适度配合,使之比例恰当,如厨师之烹调羹汤,含有方法的意思;二是和谐、均衡、统一的状态。“和”是天下共行的大道。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是说君子用自己的正确意见来纠正别人的错误意见,使一切做到恰到好处,却不肯盲目附和。可见,君子是很懂得“和”的道理的,我们的古代医药家们就是这样的君子!杨伯峻在《论语注释》中形象地解释“和”:“和,如五味之调合,八音之和谐,一定要有水、火、酱、醋各种不同的材料才能调和滋味;一定要有高下、长短、疾徐各种不同的声调才能使乐曲和谐。”君臣佐使之中,还有一个最佳组合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麻黄汤中的几味药能达到最佳的辛温解表之效,而麻黄与细辛、羌活等辛温解表药物相配,却达不到这种效果的原因。君臣之间,不但有相互协调(配合)的关系,还有相互制约的关系,晏子说:“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而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何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意思是:君臣也是这样,不能君说可,臣也说可;君说否,臣也说否,这样“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应当君说可,臣献其否成全可,反之亦然。方药中的君臣,也是这样的道理阿胶忌口。从麻杏石甘汤,是治疗邪热壅肺的名方,用麻黄为君药,宣肺平喘,是“火郁发之”之义,但其性温,故配辛甘大寒之石膏为臣药,石膏既可清宣肺热,又可制约麻黄温性,使其去性存用,两者相配,肺郁解,肺热清,咳喘平,疗效可靠,深得配伍变通之妙,此可谓“臣献其可而去其否”之范例。我想,中药方剂之所以有数千年的生命力,决不是偶然的,我们在本文中所提及的其二、其三、其四及其五的内容,在世界药学理论和文化中,都是独具特色、独一无二的。它们不仅融汇了我们祖先在药学上的唯物辩证的睿智,而且形成了中药方剂必须遵循的圭臬,还具有极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其六,用药有兵法古人说:“用药如用兵,任医如任将。”用兵用兵法上的战略和战术,而用药也是如此,不但要熟知药性,更要切中病机,有的放矢,才能达到治病的目的。若说用药如用兵,就必须要了解它们的比拟中的联系:药有性属类别,兵有种类装备;药有轻用重用,兵有辅攻主攻;药有缓急攻补,兵有虚实强弱;药有配伍精良,兵有出奇制胜……清代名医徐大椿,不仅精通医术,而且深谙兵法,“舞刀夺槊、勾卒嬴越(布阵指挥作战)之法,靡不宣(广泛)究”,是这方面的代表人物,曾专著《用药如用兵论》,以讲述其中的道理。他十分形象而透辟地论述道:对于循着六经传变的病邪,要预先占据它尚未侵袭的部位,就好比切断敌军的必经之路一样;对来势凶猛的病邪,要赶快守护那尚未致病的部位,就好比守卫我方险要的疆土一样;对挟带积食而造成的疾病,要首先消除积食,就好比敌方的辎车粮食已经烧毁一样;对新旧病的并发症,一定要防止新旧病邪会合,就好比切断敌方的内应一样……此外,还说到用药要辨明经络,好比派出侦察部队;依据病的寒热有反治之法,好比实施分化离间的策略……病势正在发展,就不宜在病邪猖獗时攻治,应坚守正气,好比使敌军疲惫;病势衰退,就一定要穷追病邪退去之处,再增加精锐药物,这好比摧毁敌人的巢穴。还涉及到许多方面,这里不一一例举。总之它充分启迪我们,在用药、用兵之间,去深入探讨其中的道理,决不是故意耸人听闻。徐大椿最后总结道:《孙子兵法》一书,治病的方法完全包括在里面了。多么催人深思其七,中药理念说到中药理念,似乎没有问题,但实际并非如此。在许多普通人、乃至专业人士中,仍对此存在模糊的认识。这里仅就一个热门话题“天然药物等于中药吗”谈谈看法。前些年当世界兴起“天然药物”热的时候,我们自己业内的人也主张用“天然药物”来取代“中药”,并说这是与世界接轨,是让西方人接受中药的一个重要举措。此举曾在药界掀起了不小的浪潮,一直延续至今。稍有知识的人都知道,“天然药物”的提出和兴起,是西方医药界针对西方人惧怕化学合成药物的毒副作用,从而转向自然界寻找新的药物途径,通过研究,从某些含有特殊药用成分的动植物身上,运用科技提取一种或(几种)药用成分,制成药物,用于临床,这无疑是当代制药学的一个新的领域、一种新的发展。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为什么有些人竟以接受新事物为幌子,一下子就联系上中药了,认为中药汤剂西方人说它是“一锅浓浓的草根树皮黑汤,既不卫生,又难喝,还说不清它的成分,实在可怕”;中药丸剂西方人说它是“一团黑乎乎的药丸,难以接受”。于是就下了这样的结论:中药落后,成分讲不清,应该赶紧改成“天然药物”,否则就会在国际上没有市场、没有前途。难道“中药”真的面临绝境,惨到要改名换姓才能生存的地步吗?我们的观点是明确的:“天然药物”不等同于“中药”,务请诸君保持清醒头脑。对于“天然药物”的概念与内涵,上文已做简述;而“中药”的概念与内涵,与之决不相同。尽管中药材大都取自“自然界”,有些也可以直接药用,但这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药”,我们称之为“中药”的,也不是可以笼统而言的,首先,是指经过炮制的各类饮片。炮制的作用,除了清除杂质,便于制剂和服用外,更重要的是消除或减低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改变药物的性能,加强疗效。以地黄为例,生地黄清热凉血,经用酒蒸晒成熟地黄之后,就具有温性而滋肾补血的功效。炮制总分为水制、火制、水火合制等。水制有洗、漂、泡、渍、水飞等;火制有煅、炮、煨、炒、烘、焙、炙等;水火合制有蒸、煮、淬等。而每一种方法中又细含若干种具体方法,其内涵是极其丰富的。而这些炮制方法,现在已成为我们国宝级的机密。其次,中药是指按照四气五味、君臣佐使等特性与法则配比而成的方剂药物,而不是随心所欲的杂合物,然后根据需要,或汤、或丸、或散、或膏……由此可见,“中药”与“天然药物”,既不可混为一谈,又不可相互取代。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药,有什么必要因“天然药物”的兴起,就乱了阵营,自动退避,主动靠拢,甚至要宣告投降呢?中药,就是中华民族的药,只有首先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它的四气五味、君臣佐使、正治反治等一系列独特法则与文化内涵,是不可轻意弃置,更不可随意取代的。不能西方人说它是“一锅浓浓的黑汤”、“一团黑黑的药丸”,我们就自觉中药落后,没了底气。如果放弃了汤药,中医的特色(辨证论治)也就失去了光彩,后果严重。现在有模糊数学、模糊逻辑,无疑都是高深的科学门类。由此我联想到了一锅汤药、一团药丸,目前对它们经过配比后的药物成分暂时说不清,那么,何不将它称之为“模糊药学”呢?由此我又联想到世界无论是自然界或是科学界不是有着许许多多的“模糊”难题在困惑着人类,等待我们去考察、研究、揭秘吗?对宇宙,我们知道了多少,又有多少模糊未知的,但是,我们不是有综合宇宙学吗?对人类居住的地球,我们依然存在许多模糊与未知,不是有综合地球学吗?就说对人体自身,我们到底还有多少模糊与未知,人类基因图谱的问世,无疑是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而综合性的人体科学还面临着多少有待探索的课题。人类不会因为对某种自然现象处于模糊之中,而去指责它;人类不会因为对金字塔等许多古代建筑处于模糊之中,而去指责它们;人类更不会对自身的器官、组织、功能模糊不解,而去责怪它们……同理,人类暂时对一锅药汤、一个药丸的成分处于模糊之中,又有什么了不起呢?何况它们已存在了几千年,救治和保养的人数以亿计,仅这一条就足以证明中药的科学性与实效性。我不相信把这些道理告诉西方人,他们还要跟中药较劲!要让世人都知道中药的内涵、中药的文化,其底蕴是何其丰富!我们的任务,在把中药推向世界的同时,要加大药文化宣传的力度。我主张“中药”与“天然药物”应该相互并存、相互借鉴、友善共存、各谋发展。世界如此辽阔,人类如此之多,不可能容不下这两种事物同生共存。它们各有特色,各有优势,完全不必“合二为一”。是金子总在闪光。西方人不是照样吃上了中国的煎饼、油条、豆汁和菜肴吗?照样唱上了中国的歌曲、京剧,说上了中国的相声,穿上了中国的旗袍、布鞋吗?如果真有需要,外国人照样会喝中药汤、吃中药丸的。中药的配伍配伍是指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以上药物配合同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往往是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常表现为虚实并见、寒热错杂、数病相兼,故单用一药是难以兼顾各方的。所以临床往往需要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药物。药物配合使用,药与药之间会发生某些相互作用,如有的能增强或降低原有药效,有的能抑制或消除毒副作用,有的则能产生或增强毒副反应。因此,在使用两味以上药物时,必须有所选择,这就提出了药物配伍关系问题。前人把单味药的应用同药与药之间的配伍关系称为药物为“七情”,“七情”之中,除单行者外,其余六个方面都是讲配伍关系。现分述如下:(一)单行:即不需配伍,单用一味药即可治愈疾病,称为单行。如清金散就是单用一味黄芩,治肺热咳血的病证。(二)相须:即将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以增强原有疗效。如石膏与知母配合,能明显增强清热泻火的治疗效果;大黄与芒硝配合,能明显增强攻下泻热的治疗效果;全蝎、蜈蚣同用,能明显增强止痉定搐的作用。(三)相使:即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或性能功效虽然不相同,但是治疗目的一致的药物配合应用,而以一种药为主,加一种药为辅,能提高主药疗效。如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时,茯苓能提高黄芪补气利水的治疗效果。(四)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所以说生半夏和生南星畏生姜。(五)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或副作用,所以说生姜杀生半夏和生南星。由此可知,相畏、相杀实际上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是药物间相互对待而言的。(六)相恶: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七)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十八反”、“十九畏”中的若干药物。上述除单行外的六个方面,其变化关系可以概括为四项,即在配伍应用的情况下:①有些药物因产生协同作用而增进疗效,是临床用药时要充分利用的;②有些药物可能互相拮抗而抵消、削弱原有功效,用药时应加以注意;③有些药物则由于相互作用,而能减轻或消除原有的毒性或副作用,在应用毒性药或烈性药时必须考虑选用;④一些药物因相互作用而产生或增强毒副作用,属于配伍禁忌,原则上应避免配用。基于上述,可知从单味药到配伍应用,是通过很长的实践与认识过程逐渐积累丰富起来的。药物的配伍应用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药物按一定法度加以组合,并确定一定的分量比例,制成适当剂型,即为方剂。方剂是药物配伍的发展,也是药物配伍应用的较高形式。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