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阿胶大咖

阿胶演变历史 阿胶最早什么时候开始制造的

阿胶大咖 2024-03-09 4
阿胶演变历史 阿胶最早什么时候开始制造的摘要: 本文目录固元膏的历史演变阿胶最早什么时候开始制造的百年堂阿胶的历史一、固元膏的历史演变固元膏作为补养气血的佳品,发展至今,经历了两次大的发展创新阿胶传奇。第一代固元膏:膏状固元膏膏...

本文目录

  1. 固元膏的历史演变
  2. 阿胶最早什么时候开始制造的
  3. 百年堂阿胶的历史

一、固元膏的历史演变

固元膏作为补养气血的佳品,发展至今,经历了两次大的发展创新。

第一代固元膏:膏状固元膏

膏状固元膏古已有之,其做法是将阿胶、芝麻、核桃、红枣、玫瑰等,磨成细粉后,蒸制而成。不过,膏状固元膏做起来很麻烦,也不易于保存。

第二代固元膏:块状固元膏

传统膏状固元膏,用勺子舀着吃非常不方便。在传统组方基础上,加入更多的阿胶,形成了块状固元膏。独立的小包装,方便了食用。

二、阿胶最早什么时候开始制造的

阿胶是老少皆宜、滋补作用卓著、使用历史悠久的宝贵中药。但长期以来,阿胶是何人何时何地发明等问题一直没有系统的考证。

阿胶的名称及来源阿胶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出东阿,故曰阿胶”。

傅致胶——始于《神农本草经》。今当地传说由傅氏和尚发明用驴皮加工成胶传与后人,为了纪念他,“致”通“制”,取“制造”之意。

驴皮胶——始于《千金食治》。当时牛皮、驴皮和马皮等皆用于加工阿胶,但驴皮胶已被医家所单独认识。

盆覆胶——始于《本草经集注》。陶弘景:“胶有清浊,凡三种:清薄者,书画用;厚而清者,名为盆覆胶,作药用之……浊黑者,可胶物用,不入药也”。《齐民要术》煮胶第九十,煮胶法中:“用盆凝胶后合盆于席上”,有“盆覆胶”之意,但文中没有此名。

九天贡胶——源于清代。阿胶作为皇室贡品最早见于《水经注》“岁尝煮胶以贡天府”。当地传说1871年清朝派四品饮差大臣监制“九天贡胶”,

当时皇家专放养12头黑驴于狮耳山上,冬至时,宰杀取皮,煮熬八天成汁,第九天切胶成长方块状,晾干后进贡朝庭,此名当源于此。阿胶用皮的演变

汉代以前,《神农本草经》之前是以“胶”入药,未有“阿胶”之名。至汉《神农本草经》已有“阿胶”、“傅致胶”之名,但也没有指明是由何种材料制成。三国至南北朝——《名医别录》中明确记载“煮牛皮作之”,但后魏《齐民要术》指出:“沙牛皮、水牛皮、猪皮为上,驴、马、驼、骡皮为次,破皮鞋、鞋底、格椎皮、靴底、破鞍、革叉,但是生皮,无问年岁久远,不腐烂者,悉皆中煮”。可见,此时认为什么皮都行。汉至隋唐阿胶与胶可同样药用。

三、百年堂阿胶的历史

阿胶的发现,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古医帛书《五十二病方》已经有“以清煮胶”的记载。据考,《五十二病方》成书于战国或更早,说明百年堂阿胶的药用在我国至少已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

成书于先秦时期的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痛,女子下血,安胎。并把把其列为上品,称其“久服轻身益气”。

西汉淮南王刘安编著的《淮南子》中有“阿胶一寸,不能止黄河之浊”一语,意思是说再灵验的物品其作用也并非无限。这是现存史籍中关于阿胶一名的最早记述,说明那个时候的阿胶已名闻天下。

医圣张仲景的经典著作——《伤寒杂病论》。这本书是最早把阿胶列入方剂治疗疾病的书籍。书中记载了许多以阿胶为主药的著名方剂,如:黄连阿胶汤、胶艾汤、炙甘草汤等,都已经是传世名方。

三国时东阿王曹植赞阿胶赋云:“授我仙药,神皇所造;教我服食,还精补脑;寿同金石,永世难老。”

南朝梁陶弘景《名医别录》曰:“阿胶,出东阿,故名阿胶也。”

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云:“诸胶俱能疗风止泻补虚,而驴皮胶主风为最。”

唐代药王孙思邈《千金翼方》说:“阿胶味甘,微温,无毒,主心腹内崩劳极。”

宋代寇宗《本草衍义》称:“驴皮煎胶,取其发散皮肤之外。用乌(驴皮)者,取乌色属水,以制热生风之义。”

沈括《梦溪笔谈》中说:阿井水“性趋下,清而重”、“取井水煮胶,谓之阿胶”。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称:“阿井水煎乌驴皮如常煎胶法”。明确指出阿胶用阿井水煎乌驴皮。

金元时期王好古《汤液本草》称:“阿胶益肺气。肺虚极损,咳嗽唾脓血,非阿胶不能补。”

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朴在《秋夜梧桐雨之锦上花》写到:“阿胶一碗,芝麻一盏,白米红馅蜜饯,粉腮似羞,杏花春雨带笑看,润了青春,保了天年,有了本钱。”道明了阿胶美容养颜的特殊功效。阿胶传奇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说阿胶“疗吐血衄血,血淋尿血,肠风下痢。女人血痛血枯,经水不调,无子,崩中带下,胎前产后诸疾。男女一切风病,骨节疼痛,水气浮肿,虚劳咳嗽喘急,肺痿唾脓血,及痈疽肿毒。和血滋阴,除风润燥,化痰清肺,利小便,调大肠,圣药也”。将其与人参、鹿茸并称“中药三宝”。

清朝吴仪洛《本草从新》载有“真胶产于古齐国之阿地”。

清末曹炳章《增订伪药条辨》曰:“阿胶出山东东阿县,以纯驴皮、阿井水煎之,故名阿胶。其色光洁,其味甘咸,其气清香,此真阿胶也。”

今《中国药典》中写道:阿胶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肌痿无力,心烦不眠,虚风内动,肺燥咳嗽,劳嗽咯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妊娠胎漏。阿胶海报

原料演变

“胶”在发明之初主要是用于制造弓弩和粘接器物等而非药用。

早期的阿胶是以牛皮为主要原料,兼用猪、骡等多种皮制成的。阿胶来源

宋元两代所用百年堂阿胶既有牛皮胶,又有驴皮胶,还混有少部分杂皮熬制的次品胶。

李时珍将牛皮胶从阿胶中分出,以黄明胶之名另述。据此,后世遂将驴皮胶称为阿胶,牛皮胶称为黄明胶,猪皮胶等称为次品杂胶,猪皮胶称为新阿胶。阿胶与黄明胶功效相似,临床常互为代用。百年堂阿胶滋阴补血力较好,黄明胶兼能消肿,而新阿胶的补血功效优于百年堂阿胶

1汉代以前张振平认为《神农本草经》之前是以“胶”入药,未有“阿胶”之名。“先秦有胶多种即‘鹿胶青白、马胶赤白、牛胶火赤、鼠胶黑、鱼胶饵、犀胶黄’,没有驴皮胶,表明早期药用胶的多样化”。至汉《神农本草经》已有“阿胶”、“傅致胶”之名,但也没有指明是由何种材料制成。

阿胶演变历史 阿胶最早什么时候开始制造的

2三国至南北朝《名医别录》中明确记载“煮牛皮作之”,但后魏《齐民要术》指出:“沙牛皮、水牛皮、猪皮为上,驴、马、驼、骡皮为次,破皮鞋、鞋底、格椎皮、靴底、破鞍、革叉,但是生皮,无问年岁久远,不腐烂者,悉皆中煮”。可见,此时认为什么皮都行。张振平更认为汉至隋唐阿胶与胶可同样药用。

3唐宋唐《本草拾遗》:“诸胶皆能疗风……而驴皮胶主风为最”,又“今时方家用黄明胶多为牛皮,本经阿胶也用牛皮,是二皮通用,然今牛皮胶制作不甚精,但以胶物者,不堪药用之,当以鹿角所作之,但功倍于牛胶,故鲜有真者,非自制造恐多伪耳”。宋《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造之,阿井水煎乌驴皮如常煎胶法”。可见此时牛皮、驴皮胶已成两大主流,且认为驴皮胶药用好于牛皮胶。驴皮胶已占主导地位。

4明代时珍曰:“大抵古方所用多是牛皮,后世乃贵驴皮。若伪者皆杂以马皮、旧革、鞍、靴之类,其气浊臭,不堪入药。当以黄透如琥珀色,或光黑如漆者为真”。前者是牛皮胶,后者是驴皮胶。李时珍又把黄明胶单列“阿胶一名傅致胶,煮牛皮作之。黄明胶即今水胶,乃牛皮所作,色黄明……非阿井水所作耳。”岂止是阿井水之差,结合陈藏器:“今时方家用黄明胶多是牛皮”,可见当时牛皮胶、驴皮胶都作阿胶药用,牛皮胶又单用作黄明胶药用。“非阿井水所作耳”只是李时珍的推测。阿井唐宋已官禁。明代已以驴皮为主,有的明代本草著作,甚至指出是黑驴皮。

5清代至今《本草求真》、《本草述钩元》、《神农本草经读》、《增订伪药条辨》等都载:阿胶应以乌驴皮和阿井水制成,而把牛皮胶当作伪品,见本文1.5清九天贡胶。现《中国药典》已明确阿胶原料是驴皮,黄明胶是牛皮。

6驴皮取代牛皮制阿胶的原因张振平认为驴起源在非洲及西亚,后扩散新疆、蒙古一带。是汉张骞通西域时把驴引进了中原地区。西汉桓宽《盐铁论》“赢(骡)驴骆驼,衔尾入塞”,以至《史记·匈奴传》称驴为“奇畜”。这也是《周礼·考工记》论述胶的品种时未言及驴皮胶的原因。驴适应性好,耐粗饲,繁殖力强,行动灵活,被农户广泛饲养,成为中原地区与牛马猪羊同等重要的家畜之一,这样也就有了驴皮胶。牛皮胶逐渐被驴皮胶取代,除了药效上的差别,主要是五代至宋实行的“牛皮之禁”有关。古代牛皮军需民用用途广泛,特别是军事上制作将士的甲胄、盾牌、车马挽具及制胶用于弓驽,用量甚大。唐末五代,战乱不已。禁止牛革筋角出境“皆输于官”,初由官收买,后作税交纳。后唐明宗之世赏以盐,后汉法律,贩牛皮一寸抵死。宋初“民间自死牛皮筋角,并中卖入官,量为三等支作钱。其不及等者,退还百姓及许客旅贩卖。”至宋仁宗时,因与契丹战争频繁,“人户自死牛马皮筋角,限半月赴官送纳。”再加上古代农业社会,耕牛是极重要的生产工具,不能随便宰杀,只有病、老死之牛皮。正是上述原因,唐代已大量用驴皮阿胶。宋代的牛皮胶或系民间取官府舍弃的劣等牛皮制成,以致医家认为不堪药用。黄明胶也许是避讳禁民私用牛皮,且牛皮胶黄赤透明而取名吧。阿胶备孕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