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阿胶白术医案(振雷医案)

admin 2024-03-11 2
阿胶白术医案(振雷医案)摘要: 本文目录振雷医案《扶阳讲记》医案琐谈二《本草精荟》:补气健脾:白术一、振雷医案振雷一味堂黄帝曰。邪之中人藏奈何阿胶饮品。岐伯曰。愁忧恐惧则伤心。形寒寒饮则伤肺阿胶止血。以其两寒相感...

本文目录

  1. 振雷医案
  2. 《扶阳讲记》医案琐谈二
  3. 《本草精荟》:补气健脾:白术

一、振雷医案

振雷一味堂

黄帝曰。邪之中人藏奈何。岐伯曰。愁忧恐惧则伤心。形寒寒饮则伤肺。以其两寒相感。中外皆伤。故气逆而上行。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若有所大怒。气上而不下。积于胁下。则伤肝。有所击仆。若醉入房。汗出当风。则伤脾。有所用力举重。若入房过度。汗出浴水。则伤肾。

振雷一味堂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

妇人怀娠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脏开故也,当以附子汤温其脏。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茯苓三两人参二两白术四两芍药三两。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本条指出子宫虚寒胎胀腹痛的证治。发热是虚阳外浮,恶寒,少腹如扇,是阴寒内甚,不能温煦胞宫,也导致腹痛。应当温散寒邪,用附子汤。但附子有破坚堕胎之弊,需谨慎辩证,应用准确,方能无殒。或者用干姜代替附子,和茯苓白芍白术党参这些补气血脾胃的太平方药,随证施治,更为安全。

振雷一味堂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

妇人宿有症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症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杯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症不去故也。当下其症,桂枝茯苓丸主之。桂枝茯苓丸5味桂枝,茯苓,牡丹去心,桃仁去皮尖,熬,芍药各等分。右五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症病与妊娠的鉴别,以及症病的治疗。受孕后胞宫逐渐增大,按之柔软不痛。症病胞宫不按月增大,按之疼痛,又见漏下,是瘀积所致。用桂枝茯苓丸消瘀化症。方中桂枝白芍通调血脉,丹皮桃仁化瘀消症,茯苓利水健脾。丸剂力缓,祛邪而不伤正。本方改水煎即催生汤。还可用于瘀血痛经,不孕,产后恶露停滞,胞衣不下,子宫外孕等等。

振雷一味堂

病案分析

梁某,男,25岁。多年胃痛,遇寒即发,时吐涎沫,手足冷而麻痹,小便清,大便结而黑,舌淡白,脉沉细。

本证系厥阴虚寒证,用当归四逆汤加生姜、吴萸,以温肝暖胃为主。处方:当归12克,桂枝6克,杭白芍9克,细辛3克,通草6克,炙甘草4.5克,大枣7枚,生姜2片,吴萸4.5克。服6剂后,胃痛大减,吐涎已止,手足转温,脉沉见起、大便正常,但头晕心悸,夜寐盗汗,唇舌淡白,认为证转太阴、阳虚血弱,再以归芪建中汤扶脾收功。按:本例患者手足冷而麻痹,舌质淡白,大便结,则其厥阴血虚、寒邪凝滞可知;胃痛吐涎,则为肝寒犯胃可知,故用当归四逆汤,吴茱萸、生姜温肝补血、散寒止痛而取效。至于脾胃虚寒所致胃痛,治用建中汤类。当无吐涎沫,因“呕家不喜甘也”;手足冷而麻痹、大便当溏软,因脾寒不运故也。肝寒血虚则大便结也。至于肝寒犯胃而致胃痛的吴茱萸汤证,则呕吐痰涎、舌苔滑润比较突出,且无厥阴血虚的症状表现。

振雷一味堂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脾主运化,如果脾的运化功能减退,体内的水液代谢过程不能正常进行,过多的水分在体内停积,就会聚而成痰。因此,痰能不能形成,脾的功能正常与否是关键因素,所以说,脾为生痰之源。痰为呼吸道分泌物和灰尘、细菌等的混合体,主要停聚于肺系,通过呼吸道而排出体外,所以说,肺为贮痰之器。痰之成由于液之积,液之积由于气不运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需要适当的津液,才能维持身体内的水液平衡。如果津液有余,就会通过机体气机的运转,把多余的津液排出体外。但当人体气机不利时,过多的津液不能及时清除就会停积,而停积的津波进一步就聚而成痰。所以气机不利是形成痰的关键因素。临床上治疗痰证时,常常需要配伍畅气机的药物,如枳壳、陈皮、橘红之类,才能收到较好的疗效,即所谓,“气行水行,水行痰散”。

脾阳虚而浊邪上,则作嗽肾阴虚而气海少纳则生喘

脾主运化,脾阳虚则运化失司,水湿停聚,湿浊上升于肺,损从内生,痰虽多而不咳,故作嗽,治宜健脾除湿。肾主纳气。肾阴虚则摄纳无权,气从上道,呼吸急促,呼多吸少,而气不得续,故生喘,治宜补肾纳气

振雷一味堂

慢性肝炎病案浅谈病男,35。因为肝区疼痛,医院检查诊断为,慢性肝炎,肝功能异常(略)

多方治疗一年无效。自述,肝区疼痛,咽喉痛,乏力,小便黄,大便干秘。胎白薄,脉弦数有力,

脉有力为三阳证,肝郁化为实热。茵陈蒿汤。

肝区疼,小便黄,大便干,大柴胡汤。

疼痛日久,桂枝茯苓丸

方,柴胡24黄芩白芍桂枝枳壳桃仁丹皮9半夏茯苓12大黄炙甘草6大枣四个生姜三片茵陈24水煎服日一剂。

上方连服三月,肝区疼痛只是偶尔仅见。,咽喉痛愈。

病人说大便不干了。但是开始拉稀,疲乏无力更加明显了。证明,实热以去,但血虚水湿盛,

柴胡桂枝汤当归芍药散加减

方,柴胡18桂枝白芍黄芩川芎当归泽泻苍术9干姜炙甘草6丹参3茵陈24茯苓天花粉生牡蛎12

服一个月,病愈。

黄师经验,乏力在肝病中常见,病人乏力同时有小便黄大便干结脉数者,为(湿)热。实证。

病人乏力,畏寒便塘者是虚寒(湿)。虚证。

肝区疼,烟喉咙痛,脉数,肝郁化

上面实热证,大柴胡汤加茵陈蒿汤加桂枝茯苓丸

虚寒证者,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当归芍药散加减

振雷一味堂

金匮要略 妇人妊娠病

师曰: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芎归胶艾汤主之。、芎归胶艾汤7味(一方加干姜一两)。芎䓖,阿胶,甘草各二两,艾叶,当归各三两,芍药四两,干地黄四两。右七味,以水五升,清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去滓,内胶,令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不差更作。

妇女子宫出血断续不停,常见有三种原因,一是经水淋漓不断,二是小产后下血不止,三是妊娠胞阻下血。病机总是由于冲任虚寒,阴血不能内守所致。可以用胶艾汤调补冲任,固经止血。其中四物汤养血和血,阿胶养阴止血,艾叶温经暖宫,甘草调和诸药,清酒以行药力。还可治腹痛,安胎,为妇科常用方剂。

二、《扶阳讲记》医案琐谈二

阿胶白术医案(振雷医案)

《扶阳讲记》医案琐谈二

原案:

黄某某,男,74岁,成都,复诊(已连续复诊9个月)

西医诊断: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

主诉:晚上未出汗了,胃口正常,二便调。

四诊:舌淡红,苔白腻罩黄,脉沉缓。

处方:6付,每日一付。

    制附片75白术15杭巴戟20

    菟丝子20白晒参10黄芪50

    砂仁15木蝴蝶20阿胶20

    肉苁蓉20枸杞20炒麦芽20

   潞党参30炙甘草5生姜60

方药重排:

制附子白术木蝴蝶(替代淫羊藿)炙甘草生姜+砂仁+杭巴戟菟丝子+生晒参潞党参黄芪+阿胶枸杞肉苁蓉+炒麦芽

方解:附子法以木蝴蝶替代淫羊藿,水土合德,且增加化阴之能。砂仁沟通阴阳,使气血交合。杭巴戟、菟丝子填肾精,合阿胶血肉有情之品,还有枸杞、肉苁蓉大补精血。黄芪引坎水上达于天,合生晒参、潞党参,益气养营以助化源,又合砂仁以固气,防止气升而不返。炒麦芽调肝脾,使土木协调,生化运化两旺。

简释:

本案症状描述没有,只是记录了服上次之药后的效果,又根据效果,和本次就诊时的舌脉,开出了下面的方子,所以此案分析不易。但,从其描述的效果,和就诊的连续性上来看,上次处方就应该已经用温补之法了。

首先分析一下脉象,因为郑卢医学首重脉诊,讲求脉法药一体论。本案脉象——沉缓。沉者,阳气虚也,不必细论,亦无疑义,大家基本都明白,所以方子用了附子法。我们重点分析一下缓脉:

缓脉:缓脉四至,来往合匀,微风轻飐,春风杨柳。李中梓云:缓脉以宽舒和缓为义,与紧正相反也。在卦为坤,在五行为土,在时令为四季之末,在人身为足太阴脾……土为万物之母,中气调和,则百疾不生。一切脉中,皆须挟缓,谓之胃气……是故缓脉不主疾病,惟考其兼见之脉,乃可断其为病耳!而余更曰:缓脉必与其兼脉及病症合参,方可断其所主尔!

此案之脉沉缓,沉则为阴,主阳不足,无力升浮。缓则为正,主胃气复。此患者患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髓细胞失去造血功能,因而贫血。故,卢师在扶阳健脾的基础上,更加杭巴戟、菟丝子,以填肾精,使精旺而能生血,又加阿胶、枸杞、肉苁蓉,大补精血,使血化生更旺。其之又用黄芪、生晒参、潞党参,大益其气,使化源充足,气旺生血者,必患者亦有气虚之症状,虽然案中没有具体叙述。

阿胶饮品

本案之苔白腻罩黄,乃精血不足,胃失滋润,湿邪化生,郁而化热所致。然脉象已缓,胃气渐复,已然能施补益,且据案中描述,已然获得效果,所以,此刻不必祛湿,只守填补,只待精足血充,胃得滋养,湿邪自化,腻苔自去,郁热自散,此处之取舍,即所谓治病求本,审病求因,非见症治症,亦非功力深厚者不可为之也。

2019/4/22

三、《本草精荟》:补气健脾:白术阿胶止血

一、功效应用

白术味苦、甘,温。归脾、胃经。

功效能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其特点善补脾益气安胎,有强壮“后天”之功,能利水湿,乃中药“四君子”之一,被医家誉为补气健脾之要药与治痰饮水肿之要药。

常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等证的治疗。

名家名著摘要:

《本经》:“(本经中不分白术、苍术)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

《别录》:“效痰水,除皮间风水结肿,暖胃消谷嗜食。”

《珍珠囊》:“除湿益气,补中补阳,消痰逐水,生津止渴,止泻痢,消足胫湿肿。”

《本草会编》:“脾恶湿,湿胜则气不得旋化,津何由生?故曰:膀胱者,津液之府,气化则能出焉。用白术以除其湿,则气得周流而津液生矣。”

《本经逢原》:“白术,生用有除湿益燥、消痰利水、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散腰脐间血及冲脉为病、逆气里急之功;制熟则有和中补气、止渴生津、止汗除热、进饮食、安胎之效。”

《长沙药解》:“白术补中燥湿,止渴生津,最益脾精,大养胃气,降浊阴而进饮食,善止呕吐,升清阳而消水谷,能医泄利。”马皮阿胶

《本草备要》:“在血补血,在气补气。无汗能发,有汗能止。燥湿则能利小便,生津液,止泄泻,消痰水肿满,黄疸湿痹。补脾则能进饮食,祛劳倦,止肌热,化症癖。和中则能已呕吐,定痛安胎。”

《医学衷中参西录》:“善健脾胃,效痰水,止泄泻。治脾虚作胀,脾湿作渴,脾弱四肢运动无力,甚或作疼。”

二、配伍应用

1.用于脾气虚弱,运化失常所致食少便溏、脘腹胀满、倦怠无力等证。白术为补气健脾之要药。治脾气虚弱,体虚倦怠,诸虚百损者,常配伍人参、茯苓、甘草,即补虚名方四君子汤。以四君子汤为基,加减变通,实为补虚众方之基,乃中医临症最为常用方剂之一,当重点掌握。

四君子汤看似组方简单,实则内藏“扶正固本乃治万病法钥”之至理,日本经方大家大冢敬节医案中,就曾多次记载,用四君子汤加味,让病人长期服用,而治愈多例虚劳重病患者。

若治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大便溏泻者,常配伍党参、干姜、炙甘草等,即理中汤。在彭子益的“轴轮理论”中,理中汤乃“以轴运轮”法之基础方,也是固护后天之本第一方。

若治脾虚泄泻,脾肺两虚者,常配伍人参、茯苓、陈皮等,即参苓白术散、七味白术散等方。乃“培土生金”之代表方,值得学习。

若治脾虚而有积滞,食欲不振,脘腹痞满者,可用攻补兼施之法,以白术健脾,配合枳实消除痞满,即枳术丸。

2.用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留,痰饮水肿等证。白术能补气健脾,又可燥湿利水,为治痰饮水肿之要药。治诸水气病,常配伍桂枝、茯苓、甘草,即苓桂术甘汤。

此外,还有五苓散、真武汤、附子汤、泽泻汤等诸多经方,皆取其“培土制水”之法,用治各种痰饮、水肿之证,皆须掌握。

3.用于脾虚气弱,表虚自汗证。白术能益气补脾,有固表止汗作用。治表虚自汗,气不敛阴证,常配伍黄芪、防风,即玉屏风散。《全幼心鉴》方中,则配伍黄芪、浮小麦,治虚汗不止阿胶怎么

4.用于妊娠脾虚气弱,胎气不安证。白术能补气健脾,又有安胎之功。治胎动不安,若兼有内热者,常配伍黄芩以清热安胎;若兼气滞胸腹胀满者,常配伍苏梗、砂仁、陈皮等理气药;若兼气虚少气无力者,常配伍党参、茯苓、炙甘草等补气药;若兼血虚头晕心慌者,常配伍熟地、当归、白芍等补血药;若兼胎元不固、腰痠腹痛者,则常配伍杜仲、续断、阿胶等补肝肾药,以固胎元。

三、用法用量

白术常入煎剂,也可做丸散。入煎剂常用量十余克。若为方中主药,也可用至几十克甚至更大剂量。

生白术功效还与用量有关,用十余克,有健脾止泻之功,若大剂量用至数十克,甚至百余克以上,反而能通利大便。

一般认为,用于燥湿利水宜生用,用于补气健脾宜炒用,用于健脾止泻宜炒焦用。

四、应用注意

白术燥湿易伤阴分,故只适用于中焦有湿之症,如属阴虚内热或津液亏耗烦渴者,均不宜服。

黄元御言:“白术性颇壅滞,宜辅之以疏利之品。肺胃不开,加生姜、半夏以驱浊,肝脾不达,加砂仁、桂枝以宣郁,令其旋补而旋行,则美善而无弊矣。”

汪昂言:“白术血燥无湿者禁用。能生脓作痛,溃疡忌之。”

——中医实战笔记:21.1.10下午修稿

#中医实战笔记#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