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阿胶大咖

阿胶糕的故事 关于阿胶的小故事

阿胶大咖 2024-03-13 1
阿胶糕的故事 关于阿胶的小故事摘要: 本文目录阿胶糕是什么关于阿胶的小故事求关于 天水 阿胶的故事~一、阿胶糕是什么大家都有了解过阿胶糕的起源吗阿胶奶茶?知道阿胶糕是什么吗阿胶奶茶阿胶熬法?关于它的故事有了解多少呢熬阿...

本文目录

  1. 阿胶糕是什么
  2. 关于阿胶的小故事
  3. 求关于 天水 阿胶的故事~

一、阿胶糕是什么

大家都有了解过阿胶糕的起源吗?知道阿胶糕是什么吗阿胶奶茶?关于它的故事有了解多少呢?下面小编来为大家介绍!阿胶熬法

阿胶出东阿而名阿胶,又有称驴皮阿胶,其它还有鹿皮阿胶,后来统称为阿胶。阿胶糕是山东地区汉族糕类药膳。

阿胶糕是根据唐代宫廷秘方“贵妃美容膏”组方所得,1920年由东阿润惠堂第六代掌柜任国兴研制发明,形成现代固体形态、方便携带和食用的“阿胶糕”。

阿胶糕的故事 关于阿胶的小故事

阿胶因始产自东阿而得名。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将阿胶列为“上品”,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载:“阿胶本经上品。弘景曰:出东阿,故名阿胶”。

在东阿当地还流传着一个古老的民谣,“小黑驴,白肚皮,粉鼻子粉眼粉蹄子,狮耳山上来啃草,浪溪河里去喝水,永济桥上遛三遭,魏家场里打个滚,至冬宰杀取其皮,制胶还得阴阳水。”

在制胶过程中,采用金锅银铲,烧桑木劈柴,熬七七四十九天,方能成胶。

二、关于阿胶的小故事

我是一只小阿胶精灵,有一天,亲人对我说:小阿胶啊,你已经长大了,可以出去见识见识外面的世界了,我心想,也太好了吧,终于可以出去痛快的玩儿了。在旅途中,我结识了好多的小伙伴:红枣姐姐,是我见过的最美的姐姐了,听说她可是有“天然维生素丸”的美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我就想呀,认识她,真是好福气;还有核桃哥哥,我在想啊,为什么核桃哥哥那么的奇怪,每次工作前都要脱掉衣裳,这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哥哥;枸杞妹妹可厉害了,人小鬼大的,好多叔叔阿姨都喜欢她!谁让她可以清肝明目降三高呢;最后还有我们的黑芝麻君和黄冰糖妹妹;自从结识了他们,我不知为何,感觉特别舒心,我觉得我们就是最佳拍档!遇见这些可爱的他们,非常有意思。下一次,让我与你相遇吧。我这只小精灵可是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就被誉为“补血圣药”、“滋补上品”,同样也是受到了万千人们的好评和认可。

历史人物们与阿胶的故事~

01朱熹与阿胶的故事--劝母服阿胶

宋代理学大师,其孝道之德尽人皆知。事与愿违,朱熹的老母亲时常生病,体质很差。后来,有一次他来到山东,看到很多老人不仅高寿,且面色红润,声音洪亮,步伐稳健,完全不像年纪已近百岁的老人。从当地人口中得知,此乃阿胶所赐,在山东很多地方,老人都有常年吃阿胶的习惯,阿胶能补气养血,滋补健身。朱熹知道后,修书奉劝其母常食阿胶:"慈母年高,当以心平气和为主,少食勤餐,果蔬时伴。阿胶丹参之物,时以佐之,延庚续寿,儿之祈焉。"(史书有记载可查阅)

02慈禧太后与阿胶的故事熬阿胶膏

史书记载,清代咸丰皇帝晚年无子,慈禧身为懿嫔时患有血症,几经御医治疗终不见效。后来试服阿胶以调经,病得痊愈而怀胎生下一子,即六年之后的小皇帝同治。慈禧从此对阿胶情有独钟,深信不疑,终生服用。今故宫博物馆中犹陈列有当时宫廷所用阿胶。

03武则天与阿胶的故事牛奶阿胶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她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更拥有着娇美容颜。女人都怕老,武则天也不例外,那么,她的秘诀何在?谈到武则天驻颜有方,就不得不提下阿胶。武则天早晚膳食都要食用一次阿胶滋补汤,经考证,其主要成份是以阿胶为主复配了黑芝麻、枸杞等食材。 《新唐书》记载:“太后虽春秋高,善自涂泽,令左右不悟其衰”,所以她至八十高龄时仍面色红润,风韵犹在。

明星们与阿胶的故事~

01刘涛

早在2013年,刘涛就在微博晒出妈妈亲手熬制的阿胶糕,暖意满满!所以说,保养并不是让你瞬间变年轻,而是N年过去后,你看起来还是一样年轻。

02林允

在微博公开的减肥餐,你Get到了吗?所以瘦身,也要健康饮食哦~

古人们那时起,就开始钟爱阿胶,阿胶具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古代就被誉为贡品非常珍贵;还是女明星们的年轻法宝 ,补气养血、美容养颜、好吃不胖;原来这就是你们永葆青春的小秘密。

今天的阿胶的小故事你们了解了吗?

三、求关于 天水 阿胶的故事~

中国日报网站环球在线消息:山东东阿县境内自古有一口井,里面的水清澈甘甜,百姓称之为“阿井”。

一天,怀揣唐太宗圣旨的尉迟恭打破了这里的平静。尉迟将军一声号令封了阿井,并且颁布了皇家命令——只有官家才可以“启封而取水”,“熬胶进贡”,当地闲杂人等一律不得私启井封,制造阿胶,否则杀无赦。

原来,东阿县的阿井水在熬制阿胶的过程中大有名堂,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记载:“阿胶本经上品,弘景曰:‘出东阿,故名阿胶’”。最初阿胶是用牛皮加东阿井水熬制出的,后来由于牛皮质硬而成为重要的战略物资,民间不许私自用牛皮制胶。之后,人们开始用驴皮、马皮替代牛皮,久而久之,竟发现驴皮熬胶的滋补、去风效果更好,反而成为正宗阿胶。而熬制阿胶的必要条件也就变成了驴皮加东阿阿井水。

转眼已是1000多年后,2007年冬至,尘封已久的古阿井被东阿县委书记打开。当晚子时,身穿唐装的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秦玉峰宣布,为期9天的首届中国东阿阿胶文化节开幕。从当天起,老炼胶工亲自带徒,按照极其严格规范的古代炼胶方法,选取纯种乌头驴驴皮,编号登记,配合古阿井水,经过52道工序,手工炼制中断了上百年的九朝阿胶。

此时,东阿阿胶投入巨资的阿胶(仿)古方生产线正马不停蹄地建造。作为东阿阿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唯一代表性传承人,秦玉峰一再宣称:“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文化!”

土办法拼出“中国第一”

秦玉峰1958年生于东阿县,17岁时就进入东阿阿胶厂工作。东阿阿胶厂当时建厂已经6年,但是厂里的条件非常简陋,也就是一排平房,几口铁锅,再加上从附近农村召来几十位胶工师傅。企业性质为国营。

秦玉峰先从晾胶工做起,逐渐做到炼胶工。由于炼胶时要把杂质滤掉,秦玉峰的手经常泡在胶里,日子久了,他发现即使是冬天手都不粗糙。他暗自揣度,难道是阿胶对皮肤有保护作用?于是他仔细观察其他几个炼胶工的手,果然都白白嫩嫩,比女人的手都白皙。那个时候,秦玉峰心里就升起一个念头,如果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开发阿胶的美容养颜功能。

没多久,这个喜欢琢磨的小伙子就进入当时的技术厂长刘维志的视线。刘维志发现,这个小伙子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只要是自己给员工讲解一些知识,他理解得总是最快最准,而且干活总是干到最好,性格又不张扬。刘维志觉得他是个可造之材,开始有意培养秦玉峰。

由于夏天炼胶块无法晾干,所以历代阿胶只能在冬季生产。秦玉峰至今都对很多炼胶时的细节记忆犹新:因为没钱修泡皮池,工人们将驴皮运到离工厂四五里远的河里浸泡;为了使驴皮不被河水冲走,就想办法把它拴在一块块石头上。驴皮泡好后,破冰取皮、刮毛,再拿到工厂里清洗。工人站在水池边上,手持一个大铁叉,朝着驴皮插进去,然后再翻过来。在泡皮、洗皮过程中,工人们被冻得透心凉,双手皴裂出一道道血口子。炼胶了,车间里烟雾弥漫,腥臭熏天,一口直径两米半的大锅架在高高的炉台上,工人们光着膀子,爬上炉台,手提7斤重的铜铲翻动搅拌,每小时要搅动1200多次。就这样炼制、浓缩六天六夜,再用农村铡草用的大铡刀切割成一个个条形大块。大胶条割开了,工人的虎口也裂开了。

这样干下去不是办法,技术太落后了,必须改进!可是没有理论可以参考,刘维志只好带着秦玉峰和几个悟性高的工人边试边干。他们自己设计图纸,自己动手,制作出了中国阿胶生产现代史上第一台蒸球化皮机。没想到土办法还真是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实现了炼胶的自动化。当时秦玉峰心里那叫一个兴奋啊,一直到晚上两点了还睡不着。

之后,秦玉峰跟着刘维志的技改小组不断研发,阿胶生产终于实现了产业化。阿胶也成为寻常百姓的药品。

秦玉峰逐渐崭露头角,生产、供应、质量监督、技术、市场领域的工作他都干过。2006年5月,没有任何悬念,秦玉峰出任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记者也不能例外”

秦玉峰对记者说,他做阿胶已经30多年了,有几件事让他一想起来就心痛。一是目前中国对阿胶功能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补血”上;二是近年来连续三次的中医存废之争,中国争得沸沸扬扬,而韩国却提出要把中医改成韩医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秦玉峰说,中医是老祖宗几千年传承下来的,药的疗效也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绝对不能丢弃。只有把中医药做大做强了,别人才没有什么说长道短的机会。作为一门传统工艺,阿胶和宣纸、景泰蓝一样有着别国无法复制的传统工艺。而他眼前最担心的还是万一某天阿胶的工艺会被国外复制成功。

在这方面,中国传统工艺是有教训的:中国宣纸有“千年寿纸”、“纸中之王”的美称,尤以安徽宣州泾县所产者为最。日本人对秘方垂涎已久,曾派出情报人员到宣州转悠,假意参观,但被泾县厂方谢绝。第二年,另一批日本人到了浙江的一个县,一家造纸厂热情款待,有问必答,连蒸煮原材料的碱水浓度这样的细节也言无不尽,临别还赠送檀树皮、长稻草浆和杨桃藤。此后,日本人志得意满地宣布:世界宣纸,安徽泾县第一,日本第二,浙江第三,台湾第四!

那么东阿阿胶如何预防这种有预谋的偷窃?秦玉峰说,“其实主要还是思想上要有警惕性,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我们的国家级配方产品生产区绝不允许非生产人员进入;即使与其它公司合作,也不涉及到配方等核心机密。”

果不其然,当记者提出想参观复方阿胶浆的生产车间时,他委婉地拒绝了,笑着说,“抱歉,记者也不能例外!”

在有着2000多人的东阿公司,一些国家级的保密配方如复方阿胶浆和福字阿胶,都严格实行保密制度,除了秦玉峰之外,只有炼胶工人知道。

“文化产品的影响是无限的”

“东阿阿胶有这么好的文化历史,如果不挖掘出来,就对不起中国传统中医,更对不起老祖宗!”这是秦玉峰在采访中一再提到的一句话。实际上,文化营销的最初想法是在酒桌上形成的。

中国人讲究饭桌上谈生意,酒是拉近彼此关系的媒介。可惜秦玉峰偏偏不胜酒力。为了能够不喝酒的同时卖出产品,就琢磨着怎么转移客户对酒的注意力。他想,谈什么呢?既然是卖阿胶,就从阿胶的历史谈起吧!什么杨贵妃暗服阿胶保持容颜,什么慈禧太后服用阿胶保住了儿子……渐渐秦玉峰发现,十个听故事的有七八个都会买阿胶产品,根本不用彼此之间称兄道弟,喝酒划拳。秦玉峰坚信,东阿阿胶营销迟早要靠文化制胜。

但文化毕竟是个宽泛的概念。文化营销具体怎么操作?秦玉峰想到了举办“东阿阿胶文化节”。酒桌上讲的那些动人故事,也在秦玉峰的一手策划下编辑成册,名为《东阿阿胶初刻拍案惊奇》。同时,把古代典籍对于阿胶配方的描述变成实际的阿胶产品,形成了一个系列的阿胶新产品针对高端市场,比如根据白朴描述杨贵妃的元曲“阿胶一碗,芝麻一盏,白米红馅蜜饯,粉腮似羞,杏花春雨带笑看,润了青春,保了天年,有了本钱”,研制出阿胶糕。

“物质商品的市场效益有限,而文化产品的影响却是无限的。”秦玉峰说的正是他的亲身体会。正是依靠文化营销的方式,阿胶的品牌价值从2006年的26.75亿元上升到现在的30多亿元。(来源:《环球人物》杂志)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