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阿胶主编

补肺阿胶汤组成 补肺阿胶汤组成配方

阿胶主编 2024-02-25 6
补肺阿胶汤组成 补肺阿胶汤组成配方摘要: 本文目录古籍中的补肺阿胶汤简介补肺丸简介阿胶珠简介一、古籍中的补肺阿胶汤简介补肺阿胶汤记载于《小儿药证直诀》,其组成为阿胶9g、牛蒡子3g、炙甘草3g、马兜铃6g、杏仁6g、糯米6...

本文目录

  1. 古籍中的补肺阿胶汤简介
  2. 补肺丸简介
  3. 阿胶珠简介

一、古籍中的补肺阿胶汤简介

补肺阿胶汤记载于《小儿药证直诀》,其组成为阿胶9g、牛蒡子3g、炙甘草3g、马兜铃6g、杏仁6g、糯米6g,具有养阴补肺,镇咳止血之功效。主治肺虚有热证。本方不仅用于小儿肺阴不足,阴虚有热所致咳喘,成人也可以使用。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咯血属于阴虚有热的患者,均可服用。

补肺阿胶汤具有比较明显的调节、促进免疫功能的作用及解痉、平喘、止咳、化痰作用,对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属阴虚、有热、咯血者应当有治疗作用,但是如果是病原微生物感染诱发者应配合使用有效抗生素。该方剂中的糯米现代医学认为其有抗肿瘤作用,尚未发现其对呼吸系统功能的影响,应进一步探讨。

详见百科词条:补肺阿胶汤 [最后修订于2017/5/9 14:11:48共3567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二、补肺丸简介

目录 1拼音 2中药部颁标准 2.1拼音名 2.2标准编号 2.3处方 2.4制法 2.5性状 2.6鉴别 2.7检查 2.8功能与主治 2.9用法与用量 2.10规格 2.11贮藏 3补肺丸说明书 3.1药品类型 3.2药品名称 3.3药品汉语拼音 3.4药品英文名称 3.5成份 3.6性状 3.7作用类别 3.8适应症/功能主治 3.9规格 3.10补肺丸的用法用量 3.11禁忌 3.12补肺丸的不良反应 3.13注意事项 3.14补肺丸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3.15补肺丸的药理作用 3.16备注 4《圣济总录》卷四十八 4.1组成 4.2主治 4.3补肺丸的用法用量 4.4制备方法 5《千金翼》卷十五 5.1组成 5.2主治 5.3补肺丸的用法用量 5.4制备方法 6《中西医结合杂志》(1983;9:423) 6.1组成 6.2主治 6.3补肺丸的用法用量 6.4制备方法 7《圣济总录》卷六十六 7.1组成 7.2主治 7.3补肺丸的用法用量 7.4制备方法 8《本草图经》引《传信方》(见《证类本草》卷二十三) 8.1组成 8.2主治 8.3补肺丸的用法用量 8.4制备方法 9《医方类聚》卷八十六引《千金月令》 9.1组成 9.2功效 9.3补肺丸的用法用量 9.4制备方法 9.5用药禁忌附: 1古籍中的补肺丸*补肺丸相关药品说明书其它版本 1拼音

bǔ fèi wán

2中药部颁标准 2.1拼音名

Bufei Wan

2.2标准编号

WS3B008989

2.3处方

熟地黄 200g党参 100g黄芪(蜜炙) 100g桑白皮(蜜炙) 200g紫菀 100g五味子 80g

2.4制法

以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 100g粉末加炼蜜 100~ 110g,制成大蜜丸,即得。

2.5性状

本品为黑色的大蜜丸;气微,味甘、微苦酸。

2.6鉴别

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薄壁组织灰棕色至黑棕色,细胞多皱缩,内含棕色核状物。联结乳管直径12~15μm,含细小颗粒状物。纤维成束或散离,壁厚,表面有纵裂纹,两端断裂成帚状或较平截。草酸钙方晶直径11~32μm。下皮细胞长方形,垂周壁波状弯曲,有的含紫***素。种皮表皮石细胞淡黄棕色,表面观呈多角形,壁较厚,孔沟细密,胞腔含暗棕色物。

2.7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 2页)。

2.8功能与主治

补肺益气,止咳平喘。用于肺气不足,气短喘咳,咳声低弱,干咳痰粘,咽干舌燥。

2.9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 1丸,一日 2次。

2.10规格

每丸重 9g

2.11贮藏

密闭,防潮。

3补肺丸说明书 3.1药品类型

中药

3.2药品名称

补肺丸

3.3药品汉语拼音 3.4药品英文名称 3.5成份 3.6性状 3.7作用类别 3.8适应症/功能主治

补肺益气,止咳平喘。用于肺气不足,气短喘咳,咳声低弱,干咳痰粘,咽干舌燥。

3.9规格

每丸重9克

3.10补肺丸的用法用量

口服,一日1丸,一日2次。

3.11禁忌

外感咳嗽者忌服。

3.12不良反应 3.13注意事项

1.忌食辛辣、油腻食物。

2.本品适用于气虚咳嗽,其表现为咳嗽短气,咳声低弱,痰质稀薄,自汗畏风,体虚乏力。

3.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心病、肺结核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服用一周病证无改善,应停止服用,去医院就诊。

5.服药期间,若患者出现寒热表现,或出现喘促气急者,或咳嗽加重,痰量明显增多者应到医院就诊。

6.长期服用,应向医师或药师咨询。

7.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8.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9.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0.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3.14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3.15补肺丸的药理作用 3.16备注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4《圣济总录》卷四十八 4.1组成

钟乳粉半两,人参半两,白石英半两,阿胶(炙令燥)1两,五味子1两,甘草(炙,锉)3钱,细辛(去苗叶)2钱。

4.2主治

肺虚喘咳少气。

4.3补肺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520丸,甘草汤送下。

4.4制备方法

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5《千金翼》卷十五 5.1组成

麦门冬(去心)2两,款冬花2两,白石英2两,桑根白皮2两,桂心2两,五味子3合,钟乳5分(研为粉),干姜1两,大枣100枚。

5.2主治

肺气不足,失声胸痛,上气息鸣。

5.3补肺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5丸、以饮送下,日3次。

5.4制备方法

上为末,以枣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6《中西医结合杂志》(1983;9:423) 6.1组成

黄耆200g,党参200g,白术150g,防风30g,蛤蚧5对。

6.2主治

肺气虚,咳后气短,久咳,倦怠无力,自汗,语音低微。

6.3补肺丸的用法用量

早、晚各1丸,温开水送下。

6.4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6g。

7《圣济总录》卷六十六 7.1组成

百部(焙)2两,贝母(去心)2两,山芋2两,阿胶(炙令燥)2两,天门冬(去心,焙)1两,桔梗(炒)1两,防风(去叉)1两半,人参1两半,甘草3两(生),半夏2两(捣罗为末,先以鹅梨汁1盏,生姜自然汁1盏,同熬,至一半入半夏末熬成膏)。

7.2主治

肺气上童,久病咳嗽,咽膈隘塞,语声不出,津液干燥,痰毒头痛,心神恍惚,及劳嗽咯血、呀呷等疾。

7.3补肺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食后、临卧含化。

7.4制备方法

上药除半夏膏外,为末,以膏和,如干加炼蜜少许,为丸如鸡头实大。

8《本草图经》引《传信方》(见《证类本草》卷二十三) 8.1组成

杏仁2大升(山者不蛀,拣却双仁及陈臭)。

8.2主治

咳嗽。

8.3补肺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食前后任意茶酒送下。

8.4制备方法

以童子小便一斗,浸之,春、夏日,秋、冬14日,并皮尖于砂盆中研细,滤取汁,煮令沸,候软如面糊即成,仍以柳篦搅,勿令著底,后以马尾罗或粗布下之,日曝,可丸即丸。

9《医方类聚》卷八十六引《千金月令》 9.1组成

干地黄1斤(汤净洗),杏仁半斤(汤去皮尖)。

9.2功效

补肺。

9.3补肺丸的用法用量

每日30,食后熟水送下。

补肺阿胶汤组成 补肺阿胶汤组成配方

9.4制备方法

上细切,以木臼中先杵地黄,后入杏仁同杵令匀,急手丸如梧桐子大。

9.5用药禁忌

忌萝卜、莲、藕、贝母、白药、毛米粥。

古籍中的补肺丸《圣济总录》:[卷第六十六]咳嗽失声

干燥,痰毒头痛。心神恍惚。及劳嗽咯血呀呷等疾。补肺丸方百部(焙)贝母(去心)山芋阿胶(炙令燥各二两...

《普济方》:[卷一百五十七咳嗽门]诸咳嗽(附论)

豚胆和小便。生姜、橘皮、诃黎勒、桃皮煮服。治嗽补肺丸(出本草)用杏仁二大升。小者不用。拣却双仁及陈...

《秘传刘伯温家藏接骨金疮禁方》:论斗殴穴道

药,补药亦可。肋骨不断者,亦用十三味一帖,后用补肺丸为妙。人参五钱,白芍五钱,浓朴五钱,前胡一两,...

《证类本草》:[卷第二十三下品]杏核仁

实不可多食,伤神,损筋骨。刘禹锡《传信方》治嗽补肺丸,杏仁二大升,山者不中,拣却双仁及陈臭,以童子...

《养生类要》:[前集]邹朴庵玉轴六字气诀

三、阿胶珠简介

目录 1拼音 2概述 3炒阿胶的炮制方法 4炒阿胶的性状 5炒阿胶的炮制作用 6阿胶的炮制研究 6.1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6.2工艺研究 7炒阿胶的贮存方法 8参考资料附: 1古籍中的阿胶珠这是一个重定向条目,共享了炒阿胶的内容。为方便阅读,下文中的炒阿胶已经自动替换为阿胶珠,可点此恢复原貌,或使用备注方式展现 1拼音

ā jiāo zhū

2概述

阿胶珠为阿胶的炮制品。阿胶的炮制汉代已有,见《金匮玉函经》。阿胶为马科动物驴Equus asinus Linnaeus.的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1]。阿胶味甘,性平,归肺、肝、肾经,具有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的功效,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肌痿无力,心烦不眠,虚风内动,肺燥咳嗽,劳嗽咯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妊娠胎漏。阿胶生品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心烦失眠,虚风内动,温燥伤肺,干咳无痰[1]。蛤粉炒后呈圆球形,质松泡,外表灰白色或灰褐色,内部呈蜂窝状,气微香,味微甘[1]。蒲黄炒后外表呈棕褐色,其余同蛤粉炒[1]。炒制后降低了滋腻之性,同时也矫正了不良气味[1]。蛤粉阿胶珠善于益肺润燥,用于阴虚咳嗽,久咳少痰或痰中带血[1]。蒲黄阿胶珠以止血安络力强,多用于阴虚咳血,崩漏,便血[1]。

3阿胶珠的炮制方法

汉代有炙令尽沸(《金匮玉函经》)[1]。

南北朝刘宋时代有猪脂浸炙(《雷公炮炙论》)[1]。

唐代出现了炙珠(《外台秘要》)[1]。

宋代增加了蛤粉炒(《全生指迷方》)、炒黄(《太平圣惠方》)、米炒(《圣济总录》)、麸炒(《产育宝庆集》)、水浸蒸(《类编朱氏集验医方》)等方法[1]。

明、清增加了草灰炒(《普济方》)、面炒(《本草纲目》)、蒲黄炒、牡蛎粉炒(《本草述钩元》)、酒蒸(《得配本草》)等方法[1]。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蛤粉炒、蒲黄炒等[1]。

阿胶丁的制法:取阿胶块,置文火上烘软,切成小丁块[1]。

蛤粉阿胶珠的炮制方法为:取蛤粉适量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炒至灵活状态时,投入阿胶丁,不断翻动,炒至鼓起呈圆球形,内无溏心时取出,筛去蛤粉,放凉[1]。

每100kg阿胶丁,用蛤粉30~50kg[1]。

蒲黄阿胶珠的炮制方法为:将蒲黄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炒至稍微变色,投入阿胶丁,不断翻动,炒至鼓起呈圆球形,内无溏心时取出,筛去蒲黄,放凉[1]。

4阿胶珠的性状

阿胶为长方块或小方块,呈黑褐色,具光泽,断面光亮,对光照视呈棕色,半透明,质硬脆,气微腥,味微甘[1]。

蛤粉炒后呈圆球形,质松泡,外表灰白色或灰褐色,内部呈蜂窝状,气微香,味微甘[1]。

蒲黄炒后外表呈棕褐色,其余同蛤粉炒[1]。

5阿胶珠的炮制作用

阿胶生品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心烦失眠,虚风内动,温燥伤肺,干咳无痰[1]。如治阴虚火旺,心烦失眠的黄连阿胶汤(《注解伤寒论》);治疗温燥伤肺,干咳无痰,咽喉干燥,心烦口渴,舌干无苔的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1]。

炒制后降低了滋腻之性,同时也矫正了不良气味[1]。

蛤粉阿胶珠善于益肺润燥[1]。用于阴虚咳嗽,久咳少痰或痰中带血[1]。如治肺虚火盛,咳喘咽于痰少,或痰中带血的补肺阿胶汤(《小儿药证直诀》)[1]。

蒲黄阿胶珠以止血安络力强[1]。多用于阴虚咳血,崩漏,便血[1]。如治脾阳不足所致的大便下血,或吐血,血色黯淡,四肢不温的黄土汤(《金贵要略方论》);治冲任不固,崩中漏下,妊娠下血的胶艾汤(《金贵要略方论》)[1]。

6阿胶的炮制研究

阿胶多由骨胶原及其部分水解产物组成,总氮量为16%,含17种氨基酸、糖胺聚糖类硫酸皮肤素及钙、硫等18种无机元素等[1]。炮制对其成分有一定的影响[1]。

6.1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阿胶及其炮制品中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分析表明,阿胶含甘氨酸最多,其次为脯氨酸,不同的产地含量不一[1]。炮制后某些氨基酸含量稍有下降,某些氨基酸含量略有增加,对大多数氨基酸含量基本无影响,微量元素含量因产地不同而有明显差异[1]。

炒阿胶与阿胶丁的比较研究表明,相同条件处理的水解液,经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其所含氨基酸,两者均含相同种类的氨基酸,但阿胶丁氨基酸总量为63.55%,炒阿胶氨基酸总量为73.13%[1]。炒阿胶较阿胶丁含量高,是因经烫珠后水分大大降低,同时烫珠温度可达140℃,肽键易断裂,亦使氨基酸含量提高[1]。而烫炒受热时间短,氨基酸种类并无变化[1]。阿胶烫珠后,可入汤剂煎煮,而且易于粉碎制备丸、散等制剂[1]。

对阿胶丁、烤炒阿胶、烫炒阿胶进行了总氨基酸测定,以及烊化速率、溶出度的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含氨基酸量三者无明显差异,但阿胶丁溶出慢,烫炒阿胶因表面部分蛋白质焦化、变质,含量略低,而烤炒阿胶质量较好[1]。

6.2工艺研究

(1)实验证明,阿胶的烫制条件与蛤粉温度和烫制时间呈函数关系[1]。蛤粉温度在145℃~160℃之间,时间在3~5分钟时,炮制品质量较好[1]。

(2)将阿胶块在80℃烘箱内烘10分钟,取出切“阿胶丁”[1]。在专用烤盘内装适量蛤粉(或滑石粉)铺平(约5cm厚),放入烤箱内预热,待预热到150℃,取出烤盘,放入阿胶丁,再置烘箱内烤制10分钟,取出,筛去蛤粉(或滑石粉)[1]。

7阿胶珠的贮存方法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