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阿胶茯苓猪苓?猪茯苓的药用功效与作用

admin 2024-03-15 3
阿胶茯苓猪苓?猪茯苓的药用功效与作用摘要: 本文目录伤寒论经方新解——《猪苓汤》之一猪苓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关于猪苓的功效与作用禁忌茯苓的功效和作用及禁忌猪茯苓的药用功效与作用一、伤寒论经方新解——《猪苓汤》之一#本草中国超能...

本文目录

  1. 伤寒论经方新解——《猪苓汤》之一
  2. 猪苓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关于猪苓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3. 茯苓的功效和作用及禁忌
  4. 猪茯苓的药用功效与作用

一、伤寒论经方新解——《猪苓汤》之一

#本草中国超能团#

猪苓汤与黄连阿胶汤,都属于少阴病热化证,是少阴病中的少数派。

猪苓汤与黄连阿胶汤有共性,都属于本身就是偏于阴虚内热的体质的患者,由于外感、体内出血性疾病、饮酒嗜食辛辣、熬夜耗神、伤精过度等诱因,出现了少阴病热化证,有的是黄连阿胶汤证,有的是猪苓汤证。

如何准确理解猪苓汤?我觉得最好从人体的横向与纵向两个方面来理解。

猪苓汤证一定会有肾的津液不足(肾阴虚),部分肾的津液耗损,必然导致这部分津液蕴藏的阳气外逸,出现肾的虚热状态。由于“肾与膀胱相表里”,二者之间有紧密联系的经络“绿色”通道,肾脏中的虚热就会“横向”移至膀胱腑,影响膀胱的气化功能,出现“小便不利”。随着肾的虚热移至膀胱越来越多,膀胱中的虚热增加,气化功能越来越差,尿液不断潴留,会出现小便更加不利,以及不同程度的尿热、尿涩、尿痛症状。

猪苓汤证不仅会有下焦肾的津液不足(肾阴虚),在纵向上看,也极有可能会伴有中焦胃的津液不足(胃阴虚)和上焦心的阴液不足(心阴虚)。

至于到底是胃阴虚影响到肾阴虚,还是肾阴虚影响到心阴虚,还是心阴虚影响到胃阴虚,还是心阴虚影响到肾阴虚,还是肾阴虚影响到胃阴虚…….,我就不在此说绕口令了,就是肾阴虚、胃阴虚、心阴虚俱在,在纵向上三者相互关联,互相影响,至于谁先影响谁,无所谓啦!

关于猪苓汤证是否有胃阴虚的存在,还是一个很有争论的话题,应该好好说道说道。

有的经方家把猪苓汤证归结于阳明病,主要证据就是223、224条出现在阳明病篇。如清代经方大家柯韵伯所提出的“阳明起手三法”,热在下焦,用猪苓汤清利。毫不客气地就把猪苓汤证归在阳明病的治法当中。——这是完全错误的!

其实仲景先生把二条猪苓汤相关条文放在阳明病篇,其实是作为鉴别诊断的。223、224条猪苓汤的条文,直接接在222条后面(222条: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其目的就是告诉我们,猪苓汤证与白虎加人参汤证虽有看似相似的症状,但病机截然不同,千万不要弄错了!

邱礼新,主任中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眼中医科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理事会副会长。

专业特长:从事中医眼科临床30余年,精研《伤寒杂病论》多年,运用经方与时方相结合,治疗部分常见难治性眼病,有较好疗效。

二、猪苓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关于猪苓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1、利水渗湿

利水渗湿是猪苓这种中药材的主要作用,它能入脾经,主通水道,平时可以通淋除湿,也能利水消肿,它不但能治疗人类的身体浮肿与小便不利,还能治疗黄疸与脚气等多种常见病,治疗功效相当明显。

2、提高免疫力

猪苓还能提高人类身体的免疫力,因为这种中药材中含有一些天然的多糖,这种物质可以增加人体内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抑制病毒活性,也能加快免疫细胞再生,平时把它煎汤服用以后可以让身体免疫力明显提高,能有效减少多种常见疾病的发生。

3、预防癌症

猪苓不但提高身体免疫力,它能还提高人体内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可以预防人体组织细胞癌变,也能抑制癌细胞再生,平时这种中药材既能用于癌症的预防,也可以用于多种高发癌症的辅助性治疗,治疗功效特别出色。

4、治疗伤寒

中药猪苓对人类的伤寒也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平时需要时可以把它与茯苓以及泽泻还有滑石与阿胶等中药材一起加清水煎制服用,每天服用一次,连用三到五天伤寒症状就能明显减轻。

5、食用禁忌

猪苓利水渗湿的功效特别明显,平时无水湿者不能服用,另外那些有湿症但是伴有肾虚的人群也不能服用猪苓。

三、茯苓的功效和作用及禁忌

茯苓的功效和作用及禁忌

茯苓的功效和作用及禁忌,相信大家对这种食物的功效和作用不陌生吧,在中药中它当属清热降火的翘楚,对人的身体有很大的`好处,了解一下它的功效和作用对我们有好处,下面跟大家分享茯苓的功效和作用及禁忌。

茯苓的功效和作用及禁忌1

茯苓别名茯菟、茯灵、茯蕶、伏苓、伏菟、松腴、绛晨伏胎、云苓、茯兔、松薯、松木薯、松苓。味:甘、淡,平。

归经:归心经、肺经、脾经、肾经。

1、功效

利水药;渗湿利尿。

1、茯苓皮:茯苓菌核的外皮,功能利水肿。

2、赤茯苓:削去外皮后的淡红色部分,功能渗利湿热。

3、白茯苓:切去赤茯苓后的白色部分,亦称茯苓,切成小方块,功能渗湿健脾。

4、茯神:白茯苓中心抱有细松根者,切成方形薄片,功能宁心安神。

5、茯苓:是健脾多于去湿。

6、云苓皮:是去湿大于健脾。

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宁心安神用朱砂拌。

药材基源: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

2、炮制方法

茯苓:用水浸泡,洗净,润后稍蒸,及时切取皮和块或切厚片,晒干。

朱茯苓:取茯苓块以清水喷淋,稍闷润,加朱砂细粉撒布均匀,反复翻动,使其外表粘满朱砂粉末,然后晾干,(每茯苓块100斤,用朱砂粉30两)

3、功效与作用

1、《药征》记载:茯苓主治悸及肉瞤筋惕,旁治头眩烦躁。

2、《伤寒明理论》记载:茯苓渗水缓脾。

3、《本经》记载:茯苓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4、茯苓治子宫肌瘤:茯苓、桂枝、当归、牡丹皮各180克,桃仁、赤芍、海藻、牡蛎、鳖甲各120克,红花75克,三棱、莪术、乳香、没药各60克共研细末,炼蜜和为桂枝茯苓丸,丸重9克,每服1丸,日3次,温开水送,持续服药1年,能使月经正常,肌瘤消失。

5、茯苓治心神失养:茯苓9克,酸枣仁15克,知母6克,川芎4.5克,甘草3克水煎服,为酸枣仁汤。亦宜于虚烦不眠、心悸眩晕等症。

6、《儒门事亲》记载:茯苓治小便多、滑数不禁:白茯苓(去黑皮)、干山药(去皮,白矾水内湛过,慢火焙干)。上二味,各等分,为细末。稀米饮调服之。

7、茯苓用于痰饮咳嗽,痰湿入络,肩背酸痛茯苓既能利水渗湿,又具健脾作用,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具有治疗作用。可用半夏、陈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术同用。治痰湿入络、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壳同用。

8、《德生堂经验方》记载:茯苓治下虚消渴,上盛下虚,心火炎烁,肾水枯涸,不能交济而成渴证:白茯苓一斤,黄连一斤。为末,熬天花粉作糊,丸梧桐子大。每温汤下五十丸。

9、《本草衍义补遗》记载:茯苓,仲景利小便多用之,此治暴新病之要药也,若阴虚者,恐未为宜。

10、《局方》威喜丸记载:茯苓治丈夫元阳虚惫,精气不固,余沥常流,小便白浊,梦寐频泄,及妇人血海久冷,白带、白漏、白淫,下部常湿,小便如米泔,或无子息(不育):黄蜡四两,白茯苓四两(去皮、作块,用猪苓一分,同于瓷器内煮二十余沸,出,日干,不用猪苓)。上以茯苓为末,熔黄蜡为丸,如弹子大。空心细嚼,满口生津,徐徐咽服,以小便清为度。

11、茯苓治食管癌:茯苓45克,赭石。清半夏、石竹根各30克,苏梗、橄榄各18克,枳壳15克,橘红、生姜各9克,硼砂3克水煎2次,早、晚分服,日1剂,继续服用,能使症门面减轻,进食顺利,X线复查癌灶明显缩小。

12、《抗癌植物及其验方》记载:茯苓治溃疡性黑色素瘤:茯苓、雄黄矾石各等分份共研末,麻油调敷患处,同时内服银花、连翘各50克的水煎液。

13、《仁斋直指方》记载:茯苓治心虚梦泄,或白浊:白茯苓末二钱。米汤调下,日二服。

14、《补缺肘后方》记载:茯苓治皯:白蜜和茯苓涂上,满七日。

15、《用药心法》记载:茯苓,淡能利窍,甘以助阳,除湿之圣药也。味甘平补阳,益脾逐水,生津导气。

16、《不知医必要》茯苓汤记载:茯苓治水肿:白水(净)二钱,茯苓三钱,郁李仁(杵)一钱五分。加生姜汁煎。

17、茯苓治痰饮;茯苓善渗泄水湿,使湿无所聚,痰无由生,可治痰饮之目眩心悸,配以桂枝、白术、甘草同用,如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若饮停于味而呕吐者,多和半夏、生姜合用,如小半夏加茯苓汤(《金匮要略》)。

18、《金匮要略》防己茯苓汤记载:茯苓治皮水,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三两,黄耆三两,桂枝三两,茯苓六两,甘草二两。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19、《汤液本草》记载:茯苓,伐肾邪,小便多能止之,小便涩能利之,与车前子相似,虽利小便而不走气。酒浸与光明朱砂同用,能秘真。

20、茯苓治脾虚泄泻;茯苓能健脾渗湿而止泻,尤宜于脾虚湿盛泄泻,可与山药、白术、薏苡仁同用,如参苓白术散(《和剂局》);

21、茯苓治脾虚不化:茯苓、党参、白术各60克,神曲、麦芽、山楂、山药、砂仁、陈皮、肉豆蔻霜各30克,木香、黄连、甘草各22克,共研细末,水泛为健脾丸,每服9克,日2服,温开水送。

22、茯苓治肝癌:茯苓、龙葵各45克,白英、半枝莲各15克,白芍、丹皮各9克,玄参6克水煎2次分服。能使自觉症状逐渐消失,肝缩小到正常范围。同位素扫描放射区显影分布均匀。

23、茯苓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茯苓功能利水渗湿,而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凡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的症候,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湿热,或属于脾虚湿聚,均可配合应用。如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术等配伍;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耆、白术等配伍;属虚寒者,还可配附子、白术等同用。

24、《金匮要略》苓桂术甘汤记载:茯苓治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茯苓四两,桂枝,白术各三两,甘草二两。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小便则利。

25、茯苓治水肿;茯苓味甘而淡,甘则能补,淡则能渗,药性平和,既可祛邪,又可扶正,利水而不伤正气,实为利水消肿之要药。可用治寒热虚实各种水肿。治疗水湿内停所致之水肿、小便不利,常与泽泻、猪苓、白术、桂枝等同用,如五苓散(《伤寒论》)。

26、《证治要诀》记载:茯苓治心汗,别处无汗,独心孔一片有汗,思虑多则汗亦多,病在用心,宜养心血:以艾汤调茯苓末服之。

27、茯苓治水湿痰饮:治水湿潴留茯苓30克,白术15克,猪苓、大腹皮、木瓜各12克,槟榔、苏梗、泽泻、桑白皮、陈皮各9克,人参、炙甘草各3克水煎服。

28、茯苓用于脾虚泄泻,带下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配伍。有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

29、《金匮要略》茯苓泽泻汤记载:茯苓治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半斤,泽泻四两,甘草二两,桂枝二两,白术三两,生姜四两。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纳泽泻再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日三服。

30、茯苓治脾肾阳虚水肿,可与附子、生姜同用,如真武汤;用于水热互结,阴虚小便不利水肿,与滑石、阿胶、泽泻合用,如猪苓汤。

31、《药性论》记载:茯苓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主肺痿痰壅。治小儿惊痫,心腹胀满,妇人热淋。

32、陶弘景记载:茯苓,白色者补,赤色者利。

33、茯苓治胃癌:茯苓、龙葵、半枝莲各15克,红参、白术、黄芪各9克,诃子肉6克,干姜、丁香、炙甘草各3克水煎服,日1剂。能使面浮足肿、腹胀便溏等症状逐渐改善,饮食好转。

34、《日华子本草》记载:茯苓补五劳七伤,安胎,暖腰膝,开心益智,止健忘。

35、《百一选方》记载:茯苓治飧泄洞利不止:白茯苓-两,南木香半两(纸裹炮)。上二味,为细末,煎紫苏木瓜汤调下二钱匕。

36、《别录》记载:茯苓止消渴,好睡,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

37、茯苓治癌瘤积毒、肺癌:茯苓、麦冬、川贝各15克,紫河车、熟地、生地、泽泻、猪苓、紫贝齿、首乌、龙骨各12克,当归、白芍、女贞子、白术、丁香、神曲、麦芽、山楂、鸡内金、阿胶(烊兑)、玳瑁末、芦荟各9克,砂仁、人参各6克,朱砂、琥珀、甘草各3克,牡蛎、禹余粮各30克水煎服,日1剂。连服1周后,接服下方:半枝莲、忽木各30克水煎服,日1剂。连服1周后,又换服上方。如此交流换服,至痰喘、胸痛等基本症状缓解,X线复查阴影消失。

38、茯苓治白血病:茯苓、喜树根皮各15克,白花丹、白花蛇舌草、马鞭草、葵树子各9克水煎服。能使症状获完全或部分缓解,延长生存期,宜于急性各型。

39、《本草衍义》记载:茯苓、茯神,行水之功多,益心脾不可阙也。

40、茯苓治心悸,失眠;茯苓益心脾而宁心安神。常用治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之心悸,失眠,健忘,多于黄芪、当归、远志同用,如归脾汤(《济生方》);若心气虚,不能藏神,惊恐而不安卧者,常与人参、龙齿、远志同用,如安神定志丸(《医学心悟》)。

41、《纲目》茯苓酒记载:茯苓治头风虚眩,暖腰膝,主五劳七伤:茯苓粉同曲米酿酒饮。

42、《医学启源》记载:茯苓除湿,利腰脐间血,和中益气为主。治溺黄或赤而不利。《主治秘诀》云,止泻,除虚热,开腠理,生津液。

43、茯苓味甘,善入脾经,能健脾补中,常配以人参、白术、甘草,治疗脾胃虚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如四君子汤(《和剂局方》)。

44、王好古记载:茯苓泻膀胱,益脾胃。治肾积奔豚。

45、茯苓抗癌:临床常用治疗食管癌、胃癌、肝癌、鼻咽癌、舌癌、乳腺、膀胱癌、肺癌、溃疡性黑色素瘤等癌瘤中属脾虚湿盛、痰饮内停、湿热壅结者。

46、《伤寒论》五苓散记载:茯苓治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猪苓十八铢(去皮),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去皮)。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47、《原病式》茯苓汤记载:茯苓治湿泻:白术一两,茯苓(去皮)七钱半。上细切,水煎一两,食前服。

48、茯苓治宫颈癌:茯苓、半枝莲、蜀羊泉各30克,山药、生地各15克,知母、黄柏、泽泻各9克,牡丹皮6克,红枣10枚水煎服。能使白带减少,尿频,腰竣等症状好转,局中病灶消失。

49、《金匮要略》小半夏加茯苓汤记载:茯苓治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半夏一升,生姜半斤,茯苓三两(一法四两)。上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50、茯苓用于心悸,失眠等症茯苓能养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

51、茯苓治淋巴肉瘤:茯苓、丹参、生牡蛎各30克,鳖甲15克,郁金、枳壳、白术、柴胡、红花、五灵脂、鸡内金、白芍各9克,木香、砂仁各6克,甘草4.5克水煎服。可使症状缓解,3个月后有片显示淋巴结缩小。

茯苓的功效和作用及禁忌2

1、食用方法

1、赤豆薏米茯苓粥

材料:白茯苓粉20克、赤小豆50克、薏米100克

做法:

1、先将赤小豆浸泡半天

2、将赤小豆与薏米共煮粥。

3、赤小豆煮烂后,加茯苓粉再煮

4、成粥后加白糖少许

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能利水渗湿,健脾补中。薏米甘淡微寒,能利尿消肿,健脾止泻,清利湿热。赤小豆味酸性平,善下行,能清热利湿,解读退黄,通利水道。

2、茯苓山药大枣粥

材料:粳米50克、茯苓20克,枣(干)15克、山药(干)20克、赤砂糖30克

做法:大枣去核,与茯苓、山药、粳米同煮成粥,加适量红糖味即可。

功效:健运脾胃,渗湿止泻,小儿脾胃气虚、食少便溏、体倦乏力者可经常食用。茯苓甘平,淡渗利水祛湿,补脾益胃,与山药、大枣佐用,药性平和,滋补脾胃,除湿止泻之功更著。

3、土茯苓老龟

材料:乌龟500克、土茯苓30克、盐2克

做法:

将乌龟去头、甲,洗净,切块。

土茯苓入沙锅内,加水适量煎煮取汁,至汁浓时停火,去渣留汁。

将药汁、龟肉、盐入锅,加水少许,共炖至龟肉烂熟时停火即可。

功效:这道汤清热解毒、健脾胃,治小便赤黄。

阿胶茯苓猪苓?猪茯苓的药用功效与作用

4、茯苓五味粥

材料:茯苓10克,五味子6克,粳米100克。

做法:

把粳米淘洗干净;茯苓洗净后,打成细粉;五味子洗净。

把粳米放人电饭煲内,加入茯苓粉、五味子以及水,煮至粥熟即成。

用法:每日1次。

功效:除湿健脾,滋养心气。

禁忌:虚寒滑精者忌食。

2、用药禁忌

1、阴虚而无湿热、虚寒滑精、气虚下陷者慎服茯苓。

2、《本草经集注》记载:马蔺为之使,茯苓恶白敛,茯苓畏牡蒙、地榆、雄黄、秦艽、龟甲。

3、《药性论》记载:茯苓忌米醋。

4、《本草经疏》记载:病人肾虚,小水自利或不禁或虚寒精清滑,皆不得服茯苓。

5、《得配本草》记载:气虚下陷、水涸口干俱禁用茯苓。

6、张元素记载:如小便利或数,服之则损人目。如汗多入服之,损元气。

四、猪茯苓的药用功效与作用

猪茯苓也叫猪苓,是一种野生的食用菌类,它在中国已经存在了几千年,多生长在枫树的根部,它新鲜时可以供人类食用,晒干以后则可以入药,是一种功效出色的渗水利湿中药材。那么猪茯苓的药用功效与作用都有哪些呢?它能治疗哪些疾病呢?

猪茯苓的药用功效与作用

1、猪茯苓的药用功效

猪茯苓味甘淡,性质平和,可以入脾经和肾经以及膀胱经,利水渗湿是它的主要功效,平时可以用于人类小便不利和身体浮肿与脚气和腹泻还有白浊与带下等多种疾病的治疗,治疗功效十分明显。

2、猪茯苓能治孕期水肿

猪茯苓对女性在怀孕期间出现的身体水肿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平时治疗时呆以把猪茯苓五两研成细末,然后每次取五到十克,用开水冲调,直接服用,每天服用三次就可以。

3、猪茯苓能治伤寒口渴

猪茯苓对人类的伤寒以及因伤寒引发的口渴都有很明显的治疗作用,平时治疗时需要取猪茯苓和茯苓以及泽泻与滑石还有阿胶各一两,再加清水四千克一起煎制,煎到药液余二千克时取出,每次服用二十克,每天服用三次,几天以后伤寒口渴的症状就能明显好转。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