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阿胶行业乱象(频繁暴雷后医药行业仅剩的一个选股逻辑)

admin 2024-03-16 6
阿胶行业乱象(频繁暴雷后医药行业仅剩的一个选股逻辑)摘要: 本文目录频繁暴雷后医药行业仅剩的一个选股逻辑养生保健行业的前景怎么样一、频繁暴雷后医药行业仅剩的一个选股逻辑一年多来,原来浓眉大眼牛股辈出的医药行业天雷滚滚,几乎全是负面新闻,不少...

本文目录

  1. 频繁暴雷后医药行业仅剩的一个选股逻辑
  2. 养生保健行业的前景怎么样

一、频繁暴雷后医药行业仅剩的一个选股逻辑

一年多来,原来浓眉大眼牛股辈出的医药行业天雷滚滚,几乎全是负面新闻,不少公司股价创下四年来新低。医保局的横空出世直接重塑医药行业过去十多年来的估值逻辑,加上个别公司黑天鹅事件发生,令医药行业过去的防御性特征消失殆尽。未来再也不是你随便买个医药股随便哪个老字号就能稳定上涨了,在未来投资医药股,中药与西药分别仅有一个逻辑可以金身不破。

正在大家以每秒八十万米的速度在梦想未来中国的医药股翻倍翻倍再翻倍赶英超美虐死日韩国东南亚的时候,半路杀出个医保局,手里拿着两个上古时期流传下来的宝贝,一个叫权,一个叫钱。

江湖早有传言,如果这两个宝贝同时出现在一人手中,那么江湖必定是一场血雨腥风。

为了阻止这种情形的出现,江湖各门派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阻碍活动。

显然,处庙堂之高的人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点了。现在,这个权钱在手,上可直达天听,下可先斩后奏的“人”终于出现了。江湖人称医保局。

此人一出手,凌厉的剑式便直逼众人咽喉,众人刚要反抗,只见这把钛合金宝剑一道青光闪过,定睛一看,剑身下方一面刻着蛟龙,一面刻着凤凰,上方还刻着北斗七星,以剑应天象之形。便立刻打消了反抗的意图。

此人收剑入鞘,从怀中取出一张银票放在桌上,正色严声道:本官奉旨行事,各官家私家医药企业,凡自愿进入降价带量采购秩序者,这张银票上的银子自有你一份,凡不愿进入者,就得问问这把剑答不答应!

没人吭声!现场死一般的寂静。

众人汗流浃背。这边答应了可能还好,至少分得一点残羹,但答应了,后面的股价可就说不准了,暴跌下来,那心狠的庄家还不得扒我一层皮下来。左右是个难受!

一盏茶的功夫后,此人再问:都想好了?众人你看我我看你,还是没人说话。

这时几位财大气粗的行业大佬先开口了:此事事关者大,涉及几千家企业和上百万从业者的利益,可否从长计议?

此人冷声道:今日没有结果,谁都不能走!要我在重复一遍吗?顺手把剑压在被风吹动的银票上。

众人见大势已去,便异口同声道:好吧,我们答应!

消息传回二级市场,瞬间闪崩者全是医药股。

以上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人口老龄化曾经是很多人投资医药股的最大逻辑支撑,这没错。

但现在,世道变了,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昨天的欢乐将是明天痛苦的回忆。

的确,看我们的人口老龄化速度与趋势,真的是能把人吓一跳。截止2018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达到11.9%,60岁及以上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达到17.9%。

国际上通常将65对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7%作为一个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志。我们国家在2000年的时候已经正式计入老龄化社会。今年下来我们进入老龄化社会已经20年了。

看绝对额。如果将14亿作为总人口基数,那么 65岁及以上的老龄化人口总数将会有1.66亿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总数将会有2.5亿人。

这还仅仅是现状,随着人均预期寿命的增加,15年后,大概2035年前后,我们的老龄化人口,将会达到3亿人左右,而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会有4到4.5亿。而整个欧洲也仅仅才有7亿人!

此景象全球从未有之,思之令人后背发冷。

到时候全球每100个人里,就会有中国5个老头老太太。现在80后这一代人的家庭里谁家没有一两个甚至两三个60岁以上的和65岁以上的老人呢?

人上了岁数身体状况下降是自然而然的,身体不好多吃药是必须的,多吃药就给医药行业贡献利润是一定的。因此这就成为过去人们投资医药股的基本逻辑。

在2018年5月31号之前,这个逻辑是没什么大毛病的。看病难,吃药贵,药价蹭蹭涨是现实存在的。医药行业的黄金十年牛股辈出也是基于此。

2018年5月31日不是什么大不了的日子,也仅仅是国家新的医疗保障局挂牌成立的日子。

在这个局成立之前,很长时间里,我们国家对药品的招标采购定价是这样管理的:发改委管定价,人社保部管医保目录,卫计委管招标采购,最后由医保资金来付钱。这种格局是典型的花钱的谈不了价格,也管不了花钱买了啥药。在众所周知的原因下,医保资金的压力就越来越大。

长期下去,最多十年,医保资金就收支不平衡,要有窟窿了。为什么?因为老年人越来越多,这对医保资金是极大的负担。

这种局面再不改变,痛苦的就不是企业了,而是国家。

因此,将新农合、城镇职工与居民医保和生育保险“三保合一”和招标采购、药品定价、医保目录、医保控费“四权合一”的医保局应运而生,横空出世。

医保局的出现结束了卫计委管招标采购与新农合以及人社部管医保目录和城镇医保的尴尬局面。这是由国家深改小组通过的顶层设计方案。

即有权又有钱,还身披国务院直属机构的光环,成立不到半年,就祭出4+7“带量采购”试点的大刀,砍向医药行业。

4个直辖市加上其他7个城市的用药比例几乎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一出手就拿三分之一市场来做试点,也真是够狠的。

试点的目的有4个:

一是药品降价提质,说白了就是你们以前的药品质量差价格贵,老百姓苦不堪言;

二是药品行业转型升级,规范流通秩序,净化行业生态,意思是说企业把心思放在研发上,不要把心思花在销售上,没有研发能力的势必面临淘汰出局的风险;

三是公立医院深化改革,改变药品带金销售的模式,净化行业环境;

四是医保资金减负增效。通过前三点的效应,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提高医保使用效率,也就是说地主家也没有多少余粮了,咱们重新换个玩法。

其中第一点和第二点是核心。以降价换采购量,直接让一大批医药股在二级市场崩盘。手里有医药股的人基本都没逃过这个暴跌。

药品无非就是西药和中药大类。西药能标准化,且用量大,是医保支付的绝对大头,也是乱象丛生的温床地带,所以先拿西药三分之一的市场开刀,中药暂时还顾不上,但肯定也在开刀计划内。

西药也就两种,化学药和生物药。医保局大刀一挥,二级市场股价腰斩。

真是医保局的一声炮响,给市场送来了重塑医药行业的估值逻辑。

曾经,只要你是一家医药生产企业,在二级市场就能享受30倍、40倍甚至更高的估值溢价,现在,只要你是一家没有正经研发能力的医药生产企业,大概率只能享受化工行业的估值。

化工行业的估值中枢长期来看就在10倍左右。因此,医药行业暴跌是正常反应。而这也仅仅是个开始。

带量采购,以价换量后,量多了,但利润不一定会多,等试点结束,全国推广的时候,大概率还有一轮厮杀。那些带量采购后利润不能实现增长的企业,二级市场跌成渣渣也不是没可能。

但长期看,市场是公正的,该享受估值溢价的始终还是那些有强大研发能力的医药公司。这个“大”可不是规模大,而是研发能力强大。有些公司规模虽然不大,但是研发能力可不弱。

这里再说个数据,一年前,医药股里还有4家千亿市值的上市公司,现在就剩恒瑞医药这一根独苗了。迈瑞医疗是器械类的,这里先不说了!

医保局这一刀砍下去,整个行业没有三五年是很难重塑格局的。那些过去主要靠吃医保搞营销的骗子公司们尽量远离,小心雷劈下来的时候连累到你!

来,举起右手,跟着罗盘君数一下A股里那些有研发能力的医药公司:1,2,3,4,完了。

罗盘君换了只手,以30年单身狗的手速在数了一遍,发现一只手真的够用了。

200家医药制造企业里,一只手数的过来,再加上港股,也用不完两只手。

鬼知道这些年你吃进去肚子里的药到底起作用没!

人能活着就是奇迹了!

没有研发能力的医药公司股票再还能涨也算是奇迹了!但,别做梦了!

真的要赶英超美虐死日韩东南亚,没有两把刷子是不行的。

一把刷子是研发能力,一把刷子是独特性。但本质上具有研发能力就是一种独特性。所以这两把刷子本质上是一体的,只是针对不同性质的东西,可以分开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很明显,研发能力对应的是西药范畴,包括化学药和生物药,再延伸一点还有做CRO的那几个公司。独特性专门针对中药公司而言。

西药的格局虽然有了,但还不是很明显,国内强不算强,拉到国际上比一比再说强那是真的强。就这一点来说,我们还有几十年的差距。

毕竟欧美列强有的巨头已经有上百年历史了,我们这才哪到哪。所以往上看,打着望远镜还看不到天花板。尽管如此,还得有企业愿意投入巨量资金来做研发,钱有了,还不一定有人能做的了。研发这种事,还真不是有钱就行的。能承担得起研发失败的损失才是真正的强大。

米国那些医药巨头能有今天近乎统治新药研发市场的能力,也是一路砸钱过来的,说一将功成万骨枯一点也不为过!

中药真是让人心痛的存在。不是没有好中医,是没有好中药啊!

罗盘君也曾经是被中医救过命的人,深知中医的有效性。但这种有效性是建立在好中医与好中药二者同时具备的基础上的。

<a href=阿胶行业乱象(频繁暴雷后医药行业仅剩的一个选股逻辑)" title="阿胶行业乱象(频繁暴雷后医药行业仅剩的一个选股逻辑)" >

康美药业曾经号称中国最大的中医公司,这个和曹操当年号称自己有八十万水军的宣传力度是一样的。赤壁之战,一把火就快烧死完了,要不是孔明大意,云长心软,华容道上,哪有曹操过得去的理!

现在康美药业假戏唱不下去,自断手脚,公司消失也不过是时间的问题。曾经大张旗鼓的要做智慧药房,药房是智慧了,可马兴田愚蠢过度了!

云南白药,罗盘君今年去过股东大会现场,开完会参观了一下公司产品,只能仰起我那一米八的脖子一声叹息。好歹也是号称自己有国家保密配方产品的公司,怎么就搞得自己参与同质化竞争了呢?

广誉远,同仁堂,东阿阿胶,九芝堂,马应龙,云南白药等等那一串串中药企业,都说自己是百年老字号,可怎么就不能让这百年老字号的旗号大放光彩呢?一个个抢着赶着做面膜、做牙膏、做洗发水、做卫生巾,好像离了日化消费这条道就难以活下去,不做日化的就做保健品,不是灵芝孢子粉,就是三七虫草膏,延年益寿,长生不老的千年愿望眼看就要被你们实现了!

放眼望去,中药里真正有独特性的也就只剩一家了,偏安东南一隅......

如果未来有一天,这种独特性也不存在了,那也就该远离了!

没有研发能力和独特性的医药公司,长期看,只能苟延残喘了。

当我们掌握了风险的支配权的时候,就界定了过去和未来的范畴。当发现跨越风险这条界限的方法时,才敢说未来是过去的镜子。

所以,都不用看或者对比日美的医药企业,因为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优秀的资源全部向行业内头部企业集中是一种必然的结果!

两个研究控,带你穿透A股的迷雾

二、养生保健行业的前景怎么样

保健品行业主要上市公司:汤臣倍健(300146)、东阿阿胶(000423)、启迪药业(000590)、健康元(600380)、哈药股份(600664)、交大昂立(600530)、西王食品(000639)、片仔癀(600436)等

本文核心数据:上游供给情况、下游发展情况、保健品市场规模、保健品出口情况、企业市场分布、保健品规模预测等

行业概况

1、定义

广义的保健品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的对人体具有保护、保健功效的食品、药品以及其他器械、用品等。

国际上并没有保健品的说法,参照Euromonitor的统计口径,保健品产品分为四类:膳食补充剂(Vitaminsand Dietary

Supplements)、传统滋补类保健品(Herbal/Traditional Products)、运动营养品(Sports

Nutrition)、体重管理产品(Weight Management)。

在国内,保健品是保健食品的通俗说法,根据中国保健协会的定义,保健食品是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机体调节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由定义可以看出,保健品是特殊的食品,具有功能性,扮演人们日常生活食品的补充角色。中国保健品产业链较为成熟,主要包括上游原材料、中游供应厂商和下游流通企业。

2、产业链剖析:保健品种类和企业数量较多

保健品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保健食品原材料(动物/植物/中药材、生物制剂、化学药品等)和保健器材零部件;中游是指保健品供应商,保健品种类繁多,市场上常见的可划分为保健食品和保健器械,保健食品又主要包括传统滋补类和膳食补充剂;产业链下游主要为保健品的流通企业,主要包括各大超市、医院、药店、直营店和电商等。

行业发展历程:行业处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

中国保健品行业发展起始于二十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国民经济水平快速上升,人们对于保健品的需求有所上升。我国保健品行业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87-1998年,保健品行业在此期间蓬勃发展,但同时也伴随着乱象叠生,如“中华鳖精”事件;第二阶段为2000-2005年,保健品行业在此期间处于发展试行阶段,保健品厂家大幅缩减;第三阶段为2008年至今,保健品行业处于监管加强期。2019年年受权健事件影响,“百日行动”(1月8日-4月18日)加强了对于保健食品注册+备案制度双轨并行的执行力度,严格医保刷卡类目,同时停止发放直销牌照。

行业政策背景:政策加持,中药保健品不断被重视,市场监管不断强化

广义的保健品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的对人体具有保护、保健功效的食品、药品以及其他器械、用品等。在国内,保健品是保健食品的通俗说法,根据中国保健协会的定义,保健食品是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机体调节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十二五”计划(2011-2015年)时期,首次将“营养与保健食品制造业”列入国家发展规划。“十三五”计划(2016-2020年)时期,国家提出要着力发展保健食品、营养强化食品、双蛋白食物等新型营养健康食品。至“十四五”计划(2021-2025年)时期,国家层面提倡要大力发展中药保健品。同时,自2015年以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多部门都陆续印发了支持、指导和规范保健品的发展政策,涉及保健品命名和宣传规范、保健食品安全等内容。

上游供给情况:原材料、辅料种类丰富

保健品原料包括植物类、动物类、真菌类、益生菌类、生物活性物质类等,其中植物类原料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从占比较大的具有增强免疫力功能保健品分析,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已批准具有增强免疫力功能的常用原料有:党参、人参、西洋参、茯苓、枸杞、冬虫夏草、杜仲、牛初乳、牛膝等物质。

以中药原材料为例,近年来,随着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国家对中药材产业扶持力度不断增强,中药材种植面积大幅增长。同时,各地推动落实《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实施方案(2016-2020年)》和《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2017-2020年)》,中药材的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张。根据华龙证券统计的数据,2021年中国中药材种植面积初步核算为5802万亩。

从价格来看,2022年4月中药材综合200指数报收于2671.58,点位与3月28日的2727.50点相比,指数下跌2.05%;盘中最高点位为2727.50点,最低点位为2671.58,振幅为2.05%。在4月月度环比监控周期内,中药材流通市场受疫情反复的影响明显,一方面是部分区域静态管理导致物流等因素受限,货源难以流通,另一方面如安国中药材市场、磐安中药材市场、临沂金银花市场和抚松人参市场等都受疫情影响而闭市,商家难以进行货源的组织。

从辅料来看,中国药用辅料根据作用和用途可分为四大类。注射剂的辅料是抗氧化剂、助溶剂和等渗调节剂等;口服固体类制剂的辅料是润滑剂、填充剂、黏合剂和稀释剂等;口服液体制剂的辅料是分散剂、稳定剂和助悬剂等;外用药的辅料是抗黏着剂、矫味剂、抛射剂等。

目前,国外药用辅料占整个药品制剂产值的10%-20%,由于我国药用辅料起步较晚,整体水平还较低,因此国内药用辅料在整个药品中占比还较低,一般认为在3%-5%左右(药用辅料主要用于化学药品制剂、生物生化制品和中成药等制剂产品)。根据近几年中国药品制剂产值计算药用辅料市场规模,初步核算2021年达到2462亿元。

下游发展情况:电子商务不断发展

主要为保健品的流通企业,主要包括各大超市、医院、药店、直营店和电商等。从下游整体需求来看,以药品零售规模为参照指标,2011-2021年,中国药店终端药品销售额呈现增长趋势,米内网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药店终端药品销售额为4774亿元,同比增长10.25%。

从零售方式来看,随着经济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零售市场上消费者的购物行为也在发生着相应变化,从一站式购物到定制化商品,从超市便利店的便捷、省时购物到无店铺零售的网络购物和电视购物,这些商业创新都是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而作出的积极调整。

从医药电子商务发展的角度来看,相比线下零售药店而言,医药电商存在较高门槛。根据国家药监局规定,网上售药必须具备《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和《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而两证的区别在于前者可以销售药品,而后者企业只能提供药品信息不能在网上进行销售。如目前天猫、京东等网站,只是为线下商家提供信息展示的平台。

2013年-2019年,网上药店市场规模从13亿元增至138亿元。年轻白领成为网购药品主力军,他们选择网购渠道的原因前三位分别是:在线下单送货上门,足不出户即可完成购药过程;价格实惠、透明;药品种类应有尽有,有更多的选择。此外,网上药店对产品的评价互动充分可视,让消费者可以结合自身情况购买;另外还能减少消费者购买敏感药品而产生的尴尬。根据米内网公布的数据,2021年中国网上药店市场药品销售额达368亿元,同比增长51.44%。

行业发展现状

1、供给:保健品相关企业数量较多,主要分布于华南地区

根据中国企业数据库企查猫,目前中国保健品行业的主要企业共有16510家,其中以2020年为主要注册热潮,2020年注册企业数量为1370家,而2021年则为1306家。

2、需求:市场规模及出口规模均呈现上升的趋势,维生素和膳食补充剂需求最旺

从20世纪8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的中国保健品行业,在短短三十来年时间里,已经迅速发展成为一个独特的产业。保健品产业之所以蓬勃发展,主要原因是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其次,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是保健品产业发展的重要契机;多层次的社会生活需要,为保健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2005-2021年,中国保健品行业市场规模不断增加,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发展阶段,保健食品的市场规模持续增加。

同时,政府也在积极倡导健康饮食和更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也有助于改变消费者行为。2019年7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健康中国2019-2030行动纲要》,明确提出“三减三健康”倡议,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其目的是减少盐、脂肪和糖这三种成分的摄入量,以保持健康的口腔、健康的体重和健康的骨骼。这样做的方法之一是减少食物和饮料中这些成分的摄入量。因此,大多数中国人正在转向更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有助于加速健康和保健产品的增长。

根据Euromonitor的统计,保健食品大致可划分为维生素和膳食补充剂、体重管理和运动营养三大领域。2016-2021年中国保健食品市场规模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21年市场规模为2167.65亿元,同比增长7.39%。

从细分市场占比来看,维生素和膳食补充剂在国内占主导地位,2021年市场规模占比为87.3%。体重管理领域的产品针对瘦身节食人群,潜在消费需求不容小觑。运动营养领域的保健食品主要针对健身和经常运动的人群,占比虽小但增速较快。

从保健品出口情况来看,2017-2021年中国保健品行业相关的产品出口规模逐年增长,其中,2021年出口金额达到247.11亿美元,同比增长26.77%。

3、价格:保健品电商价格主要集中在100元以下

Early Data电商大数据监测平台Data

Compass数据显示,2021年,电商保健品(营养保健+母婴保健)销售额达754亿元,同比增长21.3%;销量达5.41亿,同比增长21.1%,市场增长势头强劲。机构统计的电商平台覆盖淘宝、天猫、天猫国际、京东、京东全球购、唯品会、拼多多、网易考拉、苏宁、亚马逊等。从价格段来看,2021年保健品电商市场中,0-100元的商品占比最大,超过了50%,而尽管均价500元以上的商品销量市场份额仅为3.3%,但销售额同比增速亮眼。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集中分布在华南和华东地区

根据中国企业数据库企查猫,目前中国保健品企业主要分布在华南和华东等地,特别以广东和山东为代表。截至2022年6月底,广东共有相关保健品企业数1875家,山东则有1313家。

从保健品产业代表企业的分布热力图来看,重点企业和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华南和华东沿海地区,其中广东省分布了汤臣倍健等八家代表企业,数量最多。

2、企业竞争:汤臣倍健市场份额为9.3%,位于行业品牌首位

过去30年间,保健品在中国从无到有,日益成为人们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随着中国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各项国家利好政策的驱动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中国保健品将迎来发展黄金时期。而直销行业经过约2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保健食品的主要代表性企业。

根据Euromonitor数据,2021年中国保健品行业市占率最高的是汤臣倍健,为9.3%,主要是由于汤臣倍健在维生素和膳食补充剂市场处于领先地位。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保健品行业处于成熟期,市场发展稳定有序

通常每个行业都要经历一个由成长到衰退的发展演变过程,这个过程便称为行业的生命周期。一般地,行业的生命周期可分为启蒙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行业具有不同的特点,表现在技术成熟度、市场竞争状况、增长率等方面。

从保健品行业生命周期整体看,行业技术标准已形成,市场竞争激烈但有序,竞争焦点由产品价格转向售后服务,客户对保健品产品有较丰富的知识。同时,保健品市场规模一直处于持续增长的态势,但增长率已低于10%。由此可以判断中国保健品行业目前已买入成熟期,行业体系已较为完善和成熟,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根据技术和市场需要的改变而进行调整。

2、保健食品仍是发展的重心,市场规模预计将实现突破

未来中国保健食品市场在各个年龄层级、各个市场层级,都存在着巨大的机会,随着国家人均GDP的提升,消费者在保健食品消费理念和消费意愿上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保健食品在消费属性上将逐渐从可选消费品向必选消费品转变。根据Euromonitor提供的数据,中国保健食品市场规模预计在2022年达到2324.7亿元,至2027年达到3158.2亿元。

3、保健品布局将向更先进、更多元、更专一的方向发展

中国保健食品产业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已经逐渐壮大。虽然仍面临诸多挑战,但在市场需求、技术进步和管理更新的推动下,中国保健品产业发展空间巨大,市场前景较好。

目前中国保健食品的功能多集中在免疫调节、抗衰老、抗疲劳等领域,而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产品功能分布将逐步发散,趋向合理,中药保健食品、老年保健食品、职业保健食品、昆虫保健食品、海洋保健食品、第三代保健食品等是中国保健食品未来的发展方向。除此之外,保健品市场发展方向还有以下几点: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保健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