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阿胶的原材料是什么
- 东阿阿胶的做法(传统制作工艺)
- 阿胶生产的主要流程是
一、阿胶的原材料是什么
问题一:阿胶的原料是什么山东省东阿县熬制阿胶的历史由来已久,到晚清时期,熬胶业迅速发展,制胶工艺逐渐成熟。农闲季节,东阿县境内几乎村村点火,户户熬胶。他们搭棚垒作坊,坐上大锅用桑木柴来熬胶,从原料加工,到熬胶,切胶,晾胶,擦胶等五十多道工序,全部由手工来完成。不同季节不同产地的原料对于成品胶有什么影响,化皮熬胶不同时间如何使火,如何把握加水温度,掌握出胶火候,这其中有许多的玄机奥妙。
很多人都知道,这阿胶是用驴皮为主要原料熬制而成的,驴皮的主要成份是胶原蛋白,胶原蛋白是动物体内含量最多、分布最广的蛋白质,这种功能性蛋白特有的羟赖氨酸,是人体骨骼及结缔组织必要物质基础,不过,最初用来熬制阿胶的原料并不是驴皮,据魏晋南北朝《名医别录》记载,以“煮牛皮作之,牛皮为最,驴、驼、骡皮次之。”驴皮为什么会在后来将牛皮取而代之的呢?
唐宋以后战争频发牛皮主要是用到军需了所以说当时就有一种说法说是牛皮官禁就是牛皮让***管起来了就是说平民用牛皮都不允许的打仗一些鞍靴一些盔甲都是用牛皮做所以不允许用牛皮了慢慢过渡了就用驴皮后来就发现用驴皮更好两千多年这种历史的实践来证明驴皮的确是最好的并且古籍上用药的古籍里面记载着就是说阿胶驴皮胶要胜于其他胶它叫驴皮胶胜诸胶
一般来说,只要有驴皮,就可以来熬胶,可为什么古书中记载的阿胶却以东阿产的最为有名呢?这当中,并不仅仅因为东阿周边地方出产毛皮黑亮,体格大出胶率高,最适合于炼制阿胶的德州驴,也不完全因为东阿当地人自古以来有着炼制阿胶的传统,掌握着熬胶的技术,有一样东西,是很多地方所缺少的,这也是为什么阿胶以出自东阿最为有名的另一个主要原因,那便是DD水。东阿当地的水与别的地方的水究竟有什么不同呢?关于东阿水,郦道元的《水经注》如此记载:“东阿有井大如轮,岁常煮胶,以贡天府”。并认定东阿地下水是河南济源县济河的一股地下潜流,水经地下岩石和砂砾层滤过。
东阿的地下水和其他的不一样它的相对密度是1.0038 1.0038的相对密度可以说比其他水要重很多你想想纯水是1其他水是1.01这样的话东阿的水一立方水要比其他水要重三公斤多
我们来做一个试验,这杯子里的水,是出自东阿当地地下三百米处的地下水,但如果我们把一枚硬币放到水面上,硬币是能够浮起来的,而在装有纯净水的水面上,无论工作人员放置时怎样小心,它始终不能漂浮。为什么东阿当地的地下水能够浮起硬币来呢?
这种水为什么重了主要是含有大量的矿物元素和微量元素这种矿物元素和微量元素都使这个水相对密度要大这种水对熬胶有什么好处它就是在熬的过程中有利于杂质的分离因为熬胶的过程就是胶原蛋白和非胶原蛋白一个分离的过程我们也曾做过这方面的实验用纯水熬阿胶它是分不干净的阿胶做出来一塌糊涂
其实,早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详细阐述了东阿水熬制阿胶的益处“其水清而重,其性趋下,故治淤浊及逆上之痰也”。过去,人们只是根据临床实践,觉得东阿这个地方产的阿胶,药效可能要优于其他地方出产的,但究竟是什么原因,很难解释清楚,今天,经过对当地地下水的科学化验以后,才有了答案。
问题二:阿胶用什么材料做阿胶又名盆覆胶、驴皮胶,为驴皮熬成的胶块。其制作方法是:先将驴皮刮去毛,切成小块,加水煎熬3昼夜,待液汁浓稠,取出驴皮块,再加水煎熬.阿胶鉴别法:阿胶又名驴皮胶。为马科动物驴的皮经去毛后熬制而成的胶块。阿胶属特效药物,蛤粉炒阿胶,可以提高清热润肺、化痰、散结等作用;蒲黄炒阿胶,可以增强补血作用。药物鉴别:阿胶呈整齐的方形块状,通常长约3厘米,宽约3厘米,厚约0.5~0.7厘米。表面棕黑色或棕红色,平滑、有光泽,气微弱,味微甜。对光照视透明,质坚硬易碎,断面颜色与表面同。以直干、色棕黑、光亮、透明、无腥臭气、经夏不变软者为佳。经验鉴别:①对光照视透明,纯净无杂,如琥珀样深棕红色或棕褐色者为真品。②质坚硬而易碎,见断面有棕褐色玻璃样光泽者为真。③气微弱,味微甜,无腥臭气者为真品。
问题三:谁知道东阿的阿胶是什么原料做的?阿胶与人参、鹿茸并称“中药三宝,是名贵中药。又名驴皮胶、付致胶。补血健身效果明显,有补血“圣药”之称。自北魏或更早即为进贡朝廷的珍品。 1来源与产地 1.1来源为马科动物驴(Eguns asinus L.)的皮,去毛熬制而成的胶块。很久以前先民们发现久烹兽皮,其液汁可浓缩为一种黏稠物,用以粘物件,干燥后坚固难破,于是就发现“胶”这种物质。人们食胶后可增强体力,治疗某些疾病遂成为一种药物。阿胶药用始见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古医著“五十二病方。《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以后历代本草均有论述。明《本草纲目》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述:“阿胶为治疗吐血,衄血,血淋,血尿,肠风下痢,女人血痛血枯,经水不调,无子,崩中带下,胎前产后诸疾……圣药也。”唐代以前阿胶的原料是以牛皮为主,兼用猪、驴、马等皮,至宋代由牛皮为主转为驴皮。《本草纲目》将驴皮胶称为“阿胶,牛皮胶称为“黄明胶,明确分成两种药。中华人民共和国诸版药典均以驴皮制胶为“阿胶。 1.2产地西汉《神农本草经》载“阿胶”生东平郡,煮牛皮作之,出东阿,列为上品。梁代陶弘景曰:出东阿,故名“阿胶,说明阿胶的原产地在东阿。有关东阿县的记载,自秦朝开始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因战争、水患及行政管理的需要,几经变迁,现平阴县的东阿镇,阳谷县的阿城镇,都曾经是东阿县的驻地,现在的东阿县是1948年设立的。传说中与阿胶有关系的狼溪河、狮儿山、琉璃井、阿井等,就分布在这一带,因此从历史的角度看,阿胶的原产地应该是这个地域。国内最大的阿胶生产企业东阿阿胶集团和山东福胶集团东阿镇阿胶有限公司亦就设在这里。全国目前有50多个阿胶生产厂,山东、河北、河南、北京、吉林、湖南、安徽、黑龙江、甘肃、内蒙、辽宁等省、市、区都有生产,以山东产量最大,约占总产量的80%以上。山东阿胶以正宗地道而著称,不仅选料考究,工艺精湛,还与当地水质有密切关系。相传古法制胶,每年春季选纯黑健驴,饲狮儿山之草,饮狼溪河之水,冬宰取皮,用阿井水、狼溪河水,银锅熬,金铲搅,加入参、芪、归、芎、甘草等药汁,桑木柴文火煎炼三天三夜,冷凝切块阴干即得。据考察,当地加工阿胶用水含有一定量的某些无机离子,在加工过程中,有利于蛋白质的水解和除去杂质。无机离子过多,水的比重大,易造成阿胶灰分超标,而比重过小,杂质不易清除。1980年有人对山东、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等地的阿胶用水进行了测试,发现山东制胶用水比重在1.0028~1.0038,其他产地则在1.0011~1.0018之间,两者差异明显。 2阿胶的功能和成分 2.1阿胶的功能阿胶味甘、性平,入肺、肝、肾经,有滋阴补血、润燥止血、安胎的作用。用于治疗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肌痿无力、心烦不眠、虚风内动、肺燥咳嗽、咯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妇女月经不调、妊娠胎漏等症。 2.2阿胶的成分 2.2.1基本成分阿胶的基本成分是驴皮所含原胶原的降解物。鲁子贤等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了阿胶分子量为8万~20万。阿胶水解后测得18种以上氨基酸,其中有8种是人体必需的。 2.2.2微量元素原子吸收及发射光谱测定,阿胶中有27种微量元素,9种是人体所必需的,其中铁、铜、镁、锌、锶含量较高。 2.2.3其他成分近期发现,阿胶中含有硫酸皮肤素(dermatan sulfate)。这种成分主要用于治疗心血管病,目前已有厂家生产这类药物。 3阿胶的药理作用 3.1养血补血阿胶养血补血效果明......>>
问题四:东阿阿胶的主要原料是什么?东阿阿胶的主要原料是驴皮,黄酒,豆油,冰糖等,其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胶原蛋白,还有一些人体不能生成的维生素等!
问题五:阿胶的原材料是什么,有谁知道啊驴皮东阿水
问题六:阿胶是什么材料制成的阿胶是以驴皮为主要原料,放阿井之水而熬制成(不放阿井水熬煮的胶称驴皮胶、驴胶)。阿胶原产于山东省古东阿县,用古阿井水(古阿井在今天的山东省阳谷县阿城镇),佳者带琥珀色,透明,无臭味。
问题七:阿胶糕的所用原料阿胶,红枣,枸杞、核桃仁,桂圆肉,芝麻,冰糖,黄酒。
问题八:自制阿胶需哪些材料啊胶250克,芝麻300克,核桃200克,冰糖200克,黄酒200克,
先将阿胶磨碎,芝麻(炒熟),点火放锅,锅里先放黄酒,等酒热后放阿胶,搅一会,再放冰糖,等化了放芝麻、核桃,继续搅拌,黏稠后倒入盆子,表面按光滑,等凉了后切片,就可以吃了!
问题九:阿胶糕是用什么材料做的阿胶是用驴皮熬制的,滋阴润肺补气血。我以前气血不足,吃了几个月的某宝殷药师手工阿胶糕就好了。阿胶的作用确实好
二、东阿阿胶的做法(传统制作工艺)
东阿阿胶是中国传统的名贵药材,具有滋阴补肾、润燥止咳、养血安神等功效。它的制作工艺十分繁琐,需要经过多个步骤才能制成。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东阿阿胶的制作过程吧。
材料准备
制作东阿阿胶需要的材料主要有阿胶、水、糖和其他辅料。其中,阿胶是最关键的材料,它必须是来自山东东阿县的优质阿胶。水和糖的比例也是很重要的,一般是用每斤阿胶加入约一升水和一斤糖。
炖制过程
1.清洗:将阿胶用清水洗净,去掉表面的杂质。
2.浸泡:将洗净的阿胶放入清水中浸泡,让其吸收水分。
3.熬制:将浸泡好的阿胶放入炖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和糖,炖制约6小时左右。期间需要不断搅拌,以防止阿胶粘锅。
4.筛选:将熬制好的阿胶倒入漏网中,去除杂质。
5.冷却:将筛选好的阿胶倒入容器中,待其自然冷却。
6.切片:将冷却好的阿胶切成均匀的小片,方便储存和食用。
储存方式
制作好的东阿阿胶需要储存起来,以便长期保存。一般来说,可以将其放入密封的玻璃瓶中,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如果要食用,可以将其切成小块,加入热水中搅拌均匀即可。
三、阿胶生产的主要流程是
阿胶修治工艺
百年堂老胶坊,冬至一到熬胶忙,
祭祀井神拜胶神,浸皮卖柴砌大灶,
七天七夜泡驴皮,刮毛去脂荡涤垢,
细细切块进金锅,熬胶必用桑木柴,
金锅银铲阿井水,绵火细熬九昼夜,
担柴九九八十一,担水八八六十四,
胶汁浓稠捞皮块,换口金锅再细熬,
金锅轮换九大口,银铲不停时时翻,
九天九夜胶汁成,九锅胶汁再浓缩,
合并浓缩成一锅,加酒加糖加豆油,
吊猴发泡挂旗时,收膏凝胶进冰窖,
胶坨分解有绝活,开片刀过不留痕,
晾胶三日要闷胶,擦水换床再晾胶,
接着瓦箱再晾胶,一天翻胶十二次,
七个胶坊轮流住,四十九天灵胶成,
千挑万选合格品,擦胶印字才出厂,
真命天胶浴水火,不老圣药妙药成,
阴阳相济得永生,有血有肉有情物,
国药一绝千年香,阿胶一品百年堂。
这首民谣唱的是东阿道地阿胶的制作工艺。修治标准精选料,制好胶,这是东阿道地阿胶2500多年一以贯之的准则。在生产上,也可以让一口锅一直烧水,最后也能够熬出胶来。但百年堂谨遵古法制胶。百年堂阿胶传统的制法流程如下:经七天七夜,七七四十九个环节,九九八十一个道工序,用铜锅银铲,桑木做柴火,控制好每一道关键程序,最终成就上等好胶。这就是所谓的“乱世出英雄,阿胶修治浴水火”。
制胶,对中间的每一个流程,讲究的是起转承合。这近似于是在写一篇千古绝唱,又像是在谱一首传世名曲。因为,百年堂认为,只要一道工序出错,则满盘皆废,最后出品的,肯定不会是好胶。
百年堂在每一道制胶工序上,近似于苛刻。百年堂人坚守“遵古训戒见利忘义必堂堂正正做人,求正品忌粗制滥造必道道地地真胶”之祖训,恪守“心为真心,方为古方,皮为真皮,胶为真胶,价为实价,必为真胶”之堂训,遵循“精圣药炮制之法,明阿胶药性之理;修医家仁德之心,守药者欺妄之戒”之座右铭,恰恰体现了一种科学的工艺精神,百年堂就是秉承了这2500多年的阿胶文化精髓。
据百年堂张传福介绍,阿胶古法修治工艺,主要有泡皮、刮毛、焯皮、化皮、靠汁、打沫、过滤、沉淀、出胶、切胶、晾胶、翻胶、擦胶等49道工艺。按古法制胶,阿胶制作非常讲究:
首先是备料,必须取放牧狮耳山,饮水郎溪河的“药驴”的皮,以为“药驴”“吃的沙参、枸杞、天门冬,喝的全是矿泉水,拉的尽是十全大补丸”,这样的皮做原料是熬好胶的关键。
其次是泡皮。张传福说:“清代康熙时浙江山阴(今绍兴)人金埴在其著作《巾箱说》中说:制阿胶之法:至冬取皮浸河一月,刮毛涤垢,务极洁净。然后运回作坊切割、烹煮。”书上说不科学,可能是道听途说记载的——皮子泡一个月,不泡烂了吗?
东阿道地阿胶的制作泡皮传统方法一般是三天三夜到四天四夜,不超七天七夜,只要泡到皮子发胀,皮子上的毛用手扯,可以扯得下来就可以了。
第三步刮毛。将“泡透”的驴皮,置于木凳上,先将里面的腐肉和脂肪除去,再将表面的毛刮掉;《巾箱说》金老先生说“运回作坊切割、烹煮”也是不对的,运回作坊去刮毛,驴毛刮下来还得冲洗,运回去多麻烦啊,我们以前刮毛都是就地搭个工棚,支个木桩就开始干活了。
百年堂老胶工也常说:“刮毛只要刮到一半或三分之二的毛就可以了”,可不是像杀猪一样把皮子刮得干干净净的,完全没有毛的皮子出胶率上不去,按现在科学的说法是:毛囊里蛋白质含量很丰富,这种蛋白质是可以熬出来的。还有,皮子刮好也不是马上拉回作坊,还有一道工序就是再泡皮,要再放到河里浸漂2—3天才运回胶坊切块。
第四步切皮。也叫铡皮,百年堂老胶工说刮完毛,再泡2-3天皮后,就要把皮子运回作坊去铡皮了,铡皮的要点是将去毛的驴皮切成长宽40cm左右的方块;
第五步洗皮。切碎的皮块还要再清洗一遍,就是把皮块倒入洗皮池内,加入清水,再来回漂洗,重复7-10次多次。
第六步焯皮。(焯Chuo,第二声)将洗净的驴皮投入锅内,加水加热焯洗,至皮块打卷后取出,供煎胶用。
第七步化皮。也就是煎取胶汁。工艺师先将熬胶专用的竹篓置于铜锅内,然后把已处理好的小块驴皮倒在竹篓上,加水淹没过皮面,用文火加热,保持微沸1-2天。
百年堂张传福解释为什么要加竹篓呢?因为是竹篓可以避免锅底温度过高,皮子被烧焦,影响质量。在这个过程最传统的方法是,还没当胶汁浓稠,就把未熬化的皮子捞出来,换一口锅熬,对已经熬出来的胶汁做上标示,是第几锅。
张传福说:“这个工序明朝的刘述金老先生记述道,皮入水已化,则每日递减一口,聚其融化之极者,止得一口,然后搭于架上,任其顺下而不断。凡四昼夜,胶乃成”。
当然,小户作坊熬胶就没那么复杂,他们一般是熬到胶汁浓稠就倾出煎液,加水接着熬,先后共煎3-5次,直至皮子完全化掉,充分煎出胶质为度。
张传福介绍化皮有五个关键:
1、加水量很关键。加入的水以淹没过皮面最好,保持锅内一直是冒泡泡的微沸状态。
2、火力控制很重要。提取时用猛火加热,煮至沸腾,然后控制火力,文火保持煎熬,只要锅内微沸即可。这样胶液内的杂质容易浮到上水面,当杂质由锅边聚集到中央时,就可以打抹。
3、补水很重要。为了把原料中的胶汁尽可能煎出,除保持温度和足够水分外,加热提取过程中应随时补充因蒸发所失去的水分,以免因水分不足而影响胶汁的煎出。
4、煎煮的时间也极为重要。煎煮的时间一般为8—48小时,先后反复煎煮3—5次,至煎出胶液中胶汁甚少为止。
5、每次煎出胶汁,应趁热过滤,否则冷却后因黏度较大而过滤困难。
第八步的工艺是提沫。又称打沫,当胶液达到适当浓度时,便兑入适量凉水,稀释后,用武火煮至沸,再用文火缓缓加热,这样胶液内的杂质便浮上水面。当杂质由锅边聚集到中央时,用打沫瓢或打沫刀将其取出。此操作称为“打沫一个”。一般一小时左右打沫一个。打抹的用水非常有讲究的,必须使用阳谷阿城的古阿井的井水。
百年堂张传福介绍:打沫是熬胶中最重要的工艺,打沫是为了把驴皮中的杂质除去的过程。打沫就要来回加阿井水,因为阿井水比重大,水里面有很多矿物质,这些矿物质很容易和驴皮结合,形成络合物飘起来,容易去除阿胶不需要的杂质,但是阿井水极为难得,老东阿和新东阿的胶坊,老东阿离阿城有30多公里,新东阿离阿城有50多公里,取一担水很费劲。
第九步是过滤。也就是每次所煎胶液,先用细筛滤过,然后用丝棉滤过。
第十步是澄清。过滤后的胶汁加入明矾适量,搅拌混匀,静置沉淀,再过滤。
百年堂张传福介绍:由于胶汁黏度较大,其中所含杂质不易沉降,常常用沉降法或沉降、滤过二法合用。一般在胶液中加入适量的明矾(每100千克原料加入明矾60~90克,甚至120克),经搅拌静置数小时,待细小杂质沉降后,分取上层澄清胶液,或用细筛或丝棉滤过后,再置锅中用文火进行浓缩。
第十一是浓缩。胶液过滤并经澄清后,合并进行浓缩。
百年堂张传福介绍:这个工作就是把经过滤处理的胶液浓缩至糖浆状后取出,静置24小时,待沉淀下降后,倾出上清液,将澄清的胶汁置于铜锅中以文火加热浓缩打沫,1小时左右打一个沫,期间要不断搅拌防止焦化;至一定浓度、杂质提净、胶液不透纸时,即可加入冰糖,搅拌至全部溶解后继续浓缩。
百年堂老胶工也说:“浓缩收胶,火力不宜过大,并不断搅拌,如有泡沫产生,应及时除去。随着水分的不断蒸发,胶液的黏度也越来越大,这时应防止焦化。
第十二步是挂珠。挂珠的作用是可根据胶液的流速,判断其含水量。所谓的挂珠是胶液浓缩至一定程度后,用胶铲挑起,胶液呈连珠状慢速流下。这个时候就要加入豆油。
第十三步是砸油。挂珠加入豆油后,应进行“砸油”,即胶液中加入油类后,用出胶勺将加入油类的胶液舀起,再用力将其砸入锅中与锅中胶液混合,此时应用力将胶液搅拌,使油与胶液充分混合,使油分散均匀,以免胶内出现小油泡。
第十四步是吊猴。胶液浓缩至一定程度时,至出胶水分接近出胶,即开始“吊猴”(用胶铲挑起,胶液则悬吊于胶铲上形如猴状),搅拌加入黄酒。此时火力更要减弱,并强力搅拌,以促使水分蒸发并防止焦化。
第十五步是发锅。胶液浓缩至一定浓度,辅料加完后,用文火加热一段时间,胶液表面鼓起馒头状较大气泡,俗称“发锅”,此时应将胶膏停止加热,使胶液内的气泡自然挥散。
第十六步是醒酒。至“发锅”时就要“醒酒”,胶锅中出现“发泡”现象表示即将要出胶,停止加热,使锅内的热气自然逸出,这样胶液内就不会有油泡、气泡了,这个过程称之为“醒酒”。
第十七步挂旗。又称挂铲。胶液浓缩至—定程度时,用胶铲铲起,胶液粘附于铲上,呈片状,缓缓坠落。挑起“挂铲”时收胶,将胶液倾入凝胶盘内,使之自然冷凝,即得“凝胶”。
至挑起胶液则粘附在棒上呈片状,而不坠落(也叫挂旗),胶液浓缩至无水蒸汽逸出为度。浓缩程度应适当控制,水分过多,成品在干燥过程中常出现四面高、中间低的塌顶现象。
第十八步胶凝,胶液炼成后,趁热倾入凝胶盘内自然冷凝,使胶液凝固成大胶块。此过程称为胶凝。
阿胶熬成后。趁热倾入已涂有植物油的凝胶盘内,使胶液自然凝固成胶坨。凝胶前将凝胶盘洗净,揩干,涂少量麻油或豆油,倾入热胶液后放置于室中(寒露—谷雨季节生产),经12~24小时即可凝成胶坨。胶液凝固后即可切成规定规格的小片状。
第十九步开片。胶凝之后是开片、闷胶。对已浓缩收得的胶液进行冷凝得胶坨,将胶坨用刀切成规定规格的小片即得阿胶片,此过程俗称“开片”。
百年堂老胶工强调:手工操作要求刀口平,一刀切过,以防出现刀痕。
第二十步阴凉室阴晾。胶片切成后,置于晾胶室内,放在晾胶木板床上,开片后的小胶块阴晾数日后,整齐装入木箱内密闭闷之,此过程称为闷胶,又叫“伏胶、瓦箱”。其目的是使胶片内部的水分向外扩散,以缩小胶片内外的水分差,并可起到整形的作用。
将切得的胶片阴晾、闷胶(含瓦箱、立箱、倒箱、闷箱)、晾胶、擦胶、印字、灭菌、包胶(包小块、装盒、贴签、包大皮、装箱、封箱)、检验、入厍即得。
第二十一步干燥室晾胶。3~5天后转移到竹帘子床上,分层置于干燥室内,使其在阴凉的条件下干燥。一般3~5天将胶翻面一次,使两面水分均匀散发,以免成品发生弯曲现象。
第二十二步,闷胶。数日之后,待胶面干燥至一定程度,便装入木箱内,密闭闷之,使胶片水分向外扩散,称之“闷胶”,也有称之为“伏胶”或“瓦胶”的。
第二十三步,倒箱,立箱。在闷胶过程中,还应不断地倒箱、立箱。
第二十四步,擦水2~3天后将胶片取出并用布拭去表面的水分,然后放在竹帘子换温度更高的晾胶室晾之。
第二十五步干燥室晾胶,数日之后,又将胶片置于木箱内密封2~3天。
如此反复操作3~4次,即可达到干燥的目的。
第二十六步,擦胶。胶片充分干燥后,用粗布醮取擦胶水(擦胶水:先将水加热至沸腾,然后再冷却至适宜温度)拭其表面,使胶片六面光亮有光泽,有直而明显的粗布纹理。
第二十七步,印字。用银珠印上品名
第二十八步,包装。
第二十九步,检验。贮存于密封容器,置阴凉干燥处,防止受潮、受热、发霉、软化、粘连及变质等;但胶片也不能过分干燥,以免胶片碎裂。
这阿胶的古法修治,是层层转合,一招不慎,则满盘皆输,小小驴皮,做出了圣药文章,着实不易正这可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