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阿胶主编

阿胶远志药效,中药的名称和药效

阿胶主编 2024-03-17 2
阿胶远志药效,中药的名称和药效摘要: 本文目录中药的名称和药效有哪些食物零食有药效冬季吃中药注意什么一、中药的名称和药效阿胶补血止血滋阴润燥sOY6I`hQU艾叶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by_cghz`巴豆峻下冷积逐水退肿...

本文目录

  1. 中药的名称和药效
  2. 有哪些食物零食有药效
  3. 冬季吃中药注意什么

一、中药的名称和药效

阿胶

补血止血

滋阴润燥

sOY6

I`hQU

艾叶

温经止血

散寒调经

安胎

by_cghz`

巴豆

峻下冷积

逐水退肿

祛痰利咽

蚀疮

Y1+]_

:

巴戟天

壮肾阳

强筋骨

祛风湿

i]x

~R

,

白豆蔻

化湿行气

温中止呕

KRA

V&

a

j

白芨

收敛止血

消肿生肌

,

3

X

mL

白芍

养血调经

平肝止痛

敛阴止汗

[y

Fh{#

白术

补气健脾

燥湿利水

止汗

安胎

?P+X(&

h

白芷

解表散风

通窍止痛

燥湿止带

消钟排脓

@]

++

+

半夏

燥湿化痰

降逆止呕

消痞散结

消肿止痛

d

3%h

M

北沙参

养阴清肺

益胃生津

{rX+V'

8

槟榔

驱虫消积

腥气利水

h

x6N}

b

冰片

开窍醒神

清热止痛

'KA97A%3_

薄荷

疏散风热

清利头目

利咽透疹

疏肝解郁

+

jNlE&

B

补骨脂

补肾助阳

固精缩尿

暖脾止泻

纳气平喘

;=O

I

QJv

苍术

燥湿健脾

祛风湿

<5w

d@

/;G

柴胡

疏散退热

疏肝解郁

升阳举陷

O!{4dW5:

蝉蜕

疏散风热

透疹止痒

明目退翳

止痉

|tn*\

}W^Y

车前子

利尿通淋

渗湿止泻

清肝明目

清肺化痰

~4G,#kNk(G

沉香

行气止痛

温中止呕

纳气平喘

E

#LPR{#r

赤芍

清热凉血

散瘀止痛

L

V

Vmv,

川贝母

清热化痰

润肺止咳

散结消肿

l

\

z9A

\

川乌

祛风除湿

散寒止痛

5Z

Xv"

~

川芎

活血行气

祛风止痛

R

_

f

>+

磁石

镇惊安神

平肝潜阳

聪耳明目

纳气定喘

$&r\|*

大黄

泻下攻积

清热泻火解毒

止血

活血祛瘀

1

58Rm[*&I

代赭石

平肝潜阳

重镇降逆

凉血止血

;41`]

;

8

丹参

活血调经

凉血消痈

安神

l

0

aNb'5

当归

补血活血

调经止痛

润肠

f<Es

O

)

u

党参

益气

生津

养血

j

p~x.H\0

地龙

清热息风

通络

平喘

利尿

<Y"

7d|

地榆

凉血止血

解毒敛疮

1ODL

cR'b#

独活

祛风湿

止痹痛

解表

^P$%in6

杜仲

补肝肾

强筋骨

安胎

?\0c

,0

E

防风

发表散风

胜湿止痛

止痉止泻

A:M6naIF

防己

祛风湿

止痛

利水消肿

my5^;M|

Y

附子

回阳救逆

助阳补火

散寒止痛

d

pZx

)2

干姜

温中散寒

回阳通脉

温肺化饮

<\n

#DE*A

甘草

益气补中

清热解毒

祛痰止咳

缓急止痛

调和药性

N

t

1{

>,

甘遂

泻下逐饮

消肿散结

|

O#'

钩藤

息风止痉

清热平肝

[

xD0|

i

瓜蒌

清热化痰

宽胸散结

润肠通便

a

.3k

M9

龟甲

滋阴潜阳

益肾健骨

固精止血

养血补心

v|

c7

_L

桂枝

发汗解肌

温通经脉

助阳化气

b^

"

QVQ"

海藻昆布

消痰软坚

利水消肿

Jq

>gDX]Ue

何首乌

补益精血

固肾乌须

截虐解毒

润肠通便

e"pk

%hel

红花

活血通经

祛瘀止痛

hfNqu

r>=W

厚朴

行气燥湿

消积平喘

dJa

t6

G7

琥珀

镇惊安神

活血散瘀

利尿通淋

-j

7g

H&

N

滑石

利尿通淋

清解暑热

收湿敛疮

u

|8%

u

P

黄柏

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

退热除蒸

U'2

G

3Y@

黄连

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

-T}

W

ylup

黄芪

补气升阳

益卫固表

利水消肿

托疮生肌

735$Gf=So

黄芩

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

凉血止血

除热安胎

a=u._

G

6l

藿香

化湿

解暑

止呕

{c

P

n3

aE

僵蚕

息风止痉

祛风止痛

化痰散结

k

}Y+TzjkY

金银花

清热解毒

疏散风热

mD

03\U

荆芥

发表散风

透疹消疮

炒炭止血

ir`RW

V+0w

桔梗

宣肺祛痰

利咽排脓

eDn/^.[CF

菊花

疏散风热

平肝明目

清热解毒

H

yfqx

`

^

橘皮

理气健脾

燥湿化痰

bt"

Vl;4-0

苦杏仁

止咳平喘

润肠通便

g\'5,

B+2

连翘

清热解毒

消痈散结

疏散风热

/~

t6Z

[|a

莲子

益肾固精

补脾止泻

止带

养心

-

0&e\5gu{

羚羊角

平肝息风

清肝明目

清热解毒

QU'

b~OUT

龙胆草

清热燥湿

泻肝胆火

Q]

vL

''

龙骨

镇惊安神

平肝潜阳

收敛固涩

C)V>N}=f)x

鹿茸

壮肾阳

益精血

强筋骨

调冲任

托疮毒

#

&?hQ"%A`

麻黄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Y

R{6T2S

麦冬

养阴润肺

益胃生津

清心除烦

4

t

_

X

芒硝

泻下

软坚

清热

\D

$n

~+

牡丹皮

清热凉血

活血散瘀

V~.d

tw

牡蛎

平肝潜阳

软坚散结

收敛固涩

[Bj!|L:

j2

木瓜

舒筋活络

除湿和胃

{u

hxN

v

南沙参

养阴清肺

化痰益气

|)K<h!{

牛蒡子

疏散风热

透疹利咽

解毒散肿

q

_b

V

牛黄

息风止痉

化痰开窍

清热解毒

%({y#&H^Z

牛膝

活血通经

补肝肾

强筋骨

利水通淋

引火下行

RZB1-)U7d5

蒲黄

化瘀止血

利尿

nm

E%wb

牵牛子

泻下逐饮

去积

杀虫

A<;

|

m<}W

羌活

散寒祛风

胜湿止痛

)

'BVc

9

秦艽

祛风湿

止痹痛

退虚热

清湿热

c

yAx

FJ

秦皮

清热燥湿

解毒止痢

止带

明目

45eI

u8

青蒿

清虚热

除骨蒸

解暑

截虐

*b=c

Rz*D

青皮

疏肝理气

消积化滞

d[S?

%=.

v

全蝎蜈蚣

息风止痉

攻毒散结

通络止痛

]F

E

>q

)

人参

大补元气

补脾益肺

生津

安神

Y

H_

S{q*5

肉苁蓉

补肾阳

益精血

润肠通便

q

eRq+Q"

肉豆蔻

涩肠止泻

温中行气

8Nou

:l

肉桂

补火助阳

散寒止痛

温经通脉

28y

mX

d

三棱莪术

破血行气

消积止痛

8

`P(4

K'(

三七

化瘀止血

活血定痛

D>\OW

]9[

桑白皮

泻肺平喘

利水消肿

/xBfi

o[VK

桑寄生

祛风湿

益肝肾

强筋骨

安胎

K_"G

0pb1

桑叶

疏散风热

清肺润燥

平肝明目

;

t*qwLl3s

砂仁

化湿行气

温中止呕止泻

安胎

Q

/

LC6{AN

山药

益气养阴

补脾肺肾

固精止带

Yys

]a

5/

山茱萸

补益肝肾

收敛固涩

m!6-pp

)

P

麝香

开窍醒神

活血通经

止痛

催产

(A~~

<

j

`

生地黄

清热凉血

养阴生津

eDQ

9k

@

I

生姜

发汗解表

温中止呕

温肺止咳

.

+LgRxH

石膏

清热泻火

除烦止渴

收敛生肌

]

OM

N

石决明

平肝潜阳

清肝明目

>o&,

#eX)

熟地

补血滋阴

益精填髓

V

/:39V

苏子

降汽化痰

止咳平喘

润肠通便

(*~Q[(o

&W

酸枣仁

养心益肝

安神敛汗

W

<

iDzm

桃仁

活血祛瘀

润肠通便

kt`

k

Z)Vk

天麻

息风止痉

平抑肝阳

祛风通络

A

{k,7c5.

天南星

燥湿化痰

祛风解痉

消肿止痛

{~/sAH

1"

菟丝子

补肾固精

养肝明目

止泻

安胎

<{>te-

x0

威灵仙

祛风湿

通经络

消骨哽

cr~3}

G

.

乌梅

敛肺止咳

涩肠止泻

安蛔止痛

生津止渴

L*AXC

J/O

乌药

行气止痛

温肾散寒

&&V>ICMf

吴茱萸

散寒止痛

温中止呕

助阳止泻

zh?sM{L

/

五加皮

祛风湿

强筋骨

利尿

EN

@9

H

>

五味子

敛肺滋肾

生津敛汗

涩精止泻

宁心安神

hf)A^H

2

C

细辛

祛风散寒

通窍止痛

温肺化饮

fj1

OJ

+

香附

疏肝理气

调经止痛

`^

nP8+A(

香薷

发汗解表

化湿和中

利水消肿

:$ZG

D

JD.

小茴香

散寒止痛

理气和中

k,

Y

H(B,

小蓟

凉血止血

散瘀解毒消痈

snWf"

V^`

续断

补肝肾

强筋骨

止血安胎

疗伤续折

65X

p

w

玄参

清热凉血

滋阴解毒

fb4

lK

T

W

旋覆花

降气化痰

降逆止呕

D(;aO6>

5

薏苡仁

利水渗湿

健脾除痹

清热排脓

J&#t}

*x

茵陈蒿

清利湿热

利胆退黄

%

72PB/C~<

郁金

活血行气

止痛

解郁清心

利胆退黄、

凉血

^

Wz

)

远志

宁心安神

祛痰开窍

消散痈肿

)/(]AHMlO

泽泻

利水渗湿

泻热

:mU

)x5B#2

浙贝母

清热化痰

开郁散结

vfW.$W:)DP

知母

清热泻火

滋阴润燥

PV.

khd

栀子

泻火除烦

清热利湿

凉血解毒

消肿止痛

HA_T

S5=

枳实

破气除痞

化痰消积

ZZ

K

+

朱砂

镇心安神

清热解毒

8!M_4XLIz.

猪苓

利水渗湿

be

(

T{

紫苏

发汗解表

行气宽中

oEt

=1t

二、有哪些食物零食有药效

你想知道的应当是药食同源的食物吧!

生活中药食同源的食物有很多,比如说:山药:健脾,补肺,固肾,益精,补脾养胃,生津益肺,山楂:助消化,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土人参(人参菜)、小茴香、小蓟、乌梢蛇、乌梅、木瓜、火麻仁、代代花、玉竹、甘草、白芷、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龙眼肉(桂圆)、决明子、百合、肉豆蔻、肉桂、余甘子、佛手、杏仁(甜、苦)、沙棘、牡蛎、芡实、花椒、赤小豆、阿胶、鸡内金、麦芽、昆布、枣(大枣、酸枣、黑枣)、罗汉果、郁李仁、金银花、青果、鱼腥草、姜(生姜、干姜)、枳椇子、枸杞子、栀子、砂仁、胖大海、茯苓、香橼、香薷、桃仁、桑叶、桑椹、桔红、桔梗、益智仁、荷叶、莱菔子、莲子、高良姜、淡竹叶、淡豆豉、菊花、菊苣、黄芥子、黄精、紫苏、紫苏籽、葛根、黑芝麻、黑胡椒、槐米、槐花、蒲公英、蜂蜜、榧子、酸枣仁、鲜白茅根、鲜芦根、蝮蛇、橘皮、薄荷、薏苡仁、薤白、覆盆子、藿香、玫瑰茄。

人参、人参叶、人参果、土人参(人参菜)、三七、土茯苓、大蓟、女贞子、山茱萸、川牛膝、川贝母、川芎、马鹿胎、马鹿茸、马鹿骨、五加皮、五味子、升麻、天门冬、天麻、太子参、巴戟天、木香、木贼、牛蒡子、牛蒡根、车前子、车前草、北沙参、平贝母、玄参、生地黄、生何首乌、白及、白术、白芍、白豆蔻、石决明、石斛(需提供可使用证明)、地骨皮、当归、竹茹、红花、红景天、西洋参、吴茱萸、怀牛膝、杜仲、杜仲叶、沙苑子、牡丹皮、芦荟、苍术、补骨脂、诃子、赤芍、远志、麦门冬、龟甲、佩兰、侧柏叶、制大黄、制何首乌、刺五加、刺玫果、泽兰、泽泻、玫瑰花、知母、罗布麻、苦丁茶、金荞麦、金樱子、青皮、厚朴、厚朴花、姜黄、枳壳、枳实、柏子仁、珍珠、绞股蓝、胡芦巴、茜草、荜茇、韭菜子、首乌藤、香附、骨碎补、党参、桑白皮、桑枝、浙贝母、益母草、积雪草、淫羊藿、菟丝子、野菊花、银杏叶、黄芪、湖北贝母、番泻叶、蛤蚧、越橘、槐实、蒲黄、蒺藜、蜂胶、酸角、墨旱莲、熟大黄、熟地黄、鳖甲。

三、冬季吃中药注意什么

冬天是慢些疾病高发的时期,很多人都喜欢看中医来治疗疾病,而冬天是非常适合喝中药调理身体的时期,有些人喜欢自己煎中药,那么,冬季吃中药注意什么?冬季煎中药要注意什么?下面就跟着小编来看看文章的解答,来学习下。

1、冬季煎中药要注意

冬季天气寒冷,气温变化频繁,很容易导致体虚患者或慢性病患者的病情复发,很多人选择用中药治疗和调理身体。不同于西药或中成药,中草药必须经过煎煮后才能服用。

不管是医院提供的代煎服务,还是选择自己动手煎药,影响煎药效果的很多因素需要注意。北京中医医院主管药师许照介绍,煎煮次数、浸泡时间、煎煮时间、加水量多少及器具使用,成为影响煎药效果的主要原因。

中草药浸泡半小时最合适

煎过中草药的人都知道,煎药前要先用凉水泡药。对于泡药的时间,北京中医医院主管药师许照说,由于室内温度的差异,不同季节泡药的时间也有差异。通常情况下,冬季气温低,泡药时间最好控制在1小时左右,含有花草类药物浸泡时间可以短一些,质地坚实的药物浸泡时间可以长一些,夏季可稍短些,维持在半小时以上。

如果中药饮片没有经过浸泡就上火煎药,干燥的药物没有经过渗透,会导致草药中淀粉类、粘液脂类、油脂类、树脂类、糖类成分很快变热,表面产生糊化,影响溶剂进入药材内部,置换出有效成分。

“浸泡时间过长也不好,药物长时间泡在水里,会大量滋生微生物,而解表类的药物,由于煎煮时间短,就达不到完全灭活的目的,从而产生一些负面效果。”

许照强调,由于自来水经过净化处理,必然含有一定的余氯,同药物中的许多有机物可发生化学作用。但煮沸过的凉开水余氯已挥发,所以煎药以纯净水或凉开水为好。加水量超过药物2-3公分即可。

砂锅是最好的煎药器具

砂锅传热均匀缓慢,是煎药的最佳器具。不宜用铝锅和铜锅,最忌用铁锅、铝锅煎药,铁锅中的重金属会和药物中的某些成分发生置换反应,尤其富含有机酸等成分的药物,用铁锅煎,会产生化学反应。用药后,一些患者甚至会因此出现腹痛、恶心等症状。”

许照解释,如果家里没有砂锅,可以选用搪瓷锅、不锈钢锅、玻璃器皿。煎药时先用武火,就是我们俗称的“大火”,等水烧开后再改用文火(小火)继续煎煮,如果药物中含淀粉类的如山药;粘液质类、糖类成分的如生地、熟地,首乌、黄精等,为防止煎糊,煎煮时要适当搅动。每隔10分钟搅拌一次。

掌握好煎药时间

治疗不同疾病的药物,煎药时间也要区别对待。如果是解表类药物,多数为治疗外感病的发汗解表药,多系花、叶、全草等,其性轻扬发散,味芳香,含挥发油成分较多,煎药时间要短些,一般头煎时间为15-20分钟,二煎时间为10-15分钟。

如果是滋补类的药物,大多为调补人体气血阴阳的滋补药,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故煎药时间最长。头煎时间为40-60分钟,二煎时间为30-40分钟。

一般药物头煎时间为20-30分钟,二煎时间为20-25分钟。

另外,忌用热水煎煮。许照提醒,如果直接用热水煎煮,中药所含的淀粉、蛋白质等成分会突然受热而糊化或凝固,妨碍淀粉、蛋白质本身浸出,也阻碍中药材所含有效成分的浸出。

合理服用中草药

头煎药的有效成分浓度均较二煎药高。特别是含有易挥发成分和有效成分易被破坏的药物,二煎中其成分较少,为使药效均衡,一煎和二煎后的药汁要合并后分次服用。用药剂量应遵医嘱,根据病情大致分为分服、顿服和连服。

“通常情况下,成年人一次150-200ml,每日2次。儿童一次75-150ml,每日2次。”

许照强调,治疗寒症的药要趁热服下,称为热服_治疗热症的药放凉后服用,称为冷服;一般汤剂则采用温服。滋补类药宜饭后服,安神类药宜临睡前服,解表类药宜趁热服并覆盖衣被,啜热粥,以遍身微汗好。

处理好先煎药和后煎药

一些中草药中会有单独包装的先煎药和后下药。先煎药的目的是增加药物的溶解度或降低药物的毒性,充分发挥药效。许照介绍,常见的先煎药有乌头、附子、草乌等有毒药物;矿物类、动物骨类如生石膏、穿山甲、珍珠母等质地坚实药物。这类药在煎群药前要先煎10-30分钟。

后下药的目的是减少挥发油的损耗,或使热敏性成分免于分解破坏。薄荷、砂仁、豆蔻、大黄、钩藤等都属于后下药,一般在群药煎好前5-10分钟入药即可。

除了先煎药和后下药,还有一种烊化药,应于其它药物煎得滤出药液后,趁热加入药液中溶化。如阿胶、龟板胶、鹿角胶等。

贵重药材也要经过特别处理,如人参、羚羊角、西洋参、藏红花等,要另外煎1-2个小时。

警惕假沸现象

煮沸是煎中草药的基本要求,而温度达到100度才是煮沸标准。但一些药物含皂?等化学成分,在较低的温度下,就能产生泡沫,让人误以为水已经烧开了,其实是“假沸”。许照说,未煮沸的药液,其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没有完全浸出,在临床上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而且还可引起其他问题,因此如药材中有柴胡、款冬花、远志、沙参、牛膝、甘草、桔梗等药物,在煎药时要格外注意,要等到水开后再关小火。

服药期间要注意饮食

中医历来有药食同源之说,某些食物本身又是药物,既可食用,又可药用。如大枣、莲子、桂圆、百合、山药、赤小豆、海带、甲鱼、桑葚、黑芝麻、蜂蜜等。既然食性和药性有共同的性味,凡是食性与药性相顺应,食物就能增强药物的作用,食性与药性相反,食物便会降低药物的作用。

因此,在冶疗寒症服药期间,就不要吃生冷的食物,治疗热症服药期间,就不要再吃牛羊肉、辣椒等热性食物。

对于汤药的保存时间,许照提醒,由于自煎药储存达不到真空包装的标准,建议冷藏保存,存放于4-10度的阴凉处,当天煎的药一天之内服用。

同一种药材,质量好坏与浸出量也有很大关联。其次药材饮片大小、薄厚、粒度与煎出量有关,建议患者在正规医院、药店抓取中草药。(记者田晶)

阿胶远志药效,中药的名称和药效

2、抗衰老的常见中药

1、何首乌

宋代《开宝本草》称之“久服长筋骨,益精髓,延年不老”。现代研究发现,何首乌能够促进神经细胞的生长,对神经衰弱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并可调节血清胆固醇,降低血糖,提高肝细胞转化和代谢胆固醇的能力。何首乌还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

2、黄芪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脾胃派代表人物李杲认为黄芪“益元气而补三焦”,清代的黄宫绣称黄芪为“补气诸药之最”。现代研究发现,黄芪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够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

3、人参

《神农本草经》认为,人参能“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现代研究发现,它还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疲劳、保肝、调节心血管功能、兴奋造血系统功能等作用。吉林中医研究所霍玉书等用人参果皂甙对50岁以上年龄的人进行抗衰老研究,证实人参果皂甙有“返老还童”的功效。

4、三七

清代名医赵学敏在他所着的《本草纲目拾遗》中说:“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称三七为“中药之最珍贵者”。现代研究发现,三七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与人参有相似之处。其人参总皂甙含量超过人参。三七可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心输出量,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和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在心血管病防治方面比人参有明显的优势。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