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阿胶主编

人参阿胶四物,人参阿胶四物膏的功效

阿胶主编 2024-03-24 2
人参阿胶四物,人参阿胶四物膏的功效摘要: 本文目录关于阿胶的药方四物阿胶汤简介四物汤是指什么有什么作用一、关于阿胶的药方阿胶为马科动物驴的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原产自山东省东阿县,至今已有近三千年历史。阿胶是传统的...

本文目录

  1. 关于阿胶的药方
  2. 四物阿胶汤简介
  3. 四物汤是指什么有什么作用

一、关于阿胶的药方

阿胶为马科动物驴的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原产自山东省东阿县,至今已有近三千年历史。阿胶是传统的滋补上品、补血圣药,味甘平,入肺、肝、肾经,具有补血止血、滋阴润燥等功效,药食两用,长期服用可补血养血、美白养颜、抗衰老、抗疲劳、提高免疫力,适用人群广泛。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关于阿胶的药方,希望能帮到你。

关于阿胶的药方

一、《本草纲目》中有关阿胶的代表方:(16种)

1、偏风:治瘫痪风及诸风,手脚不遂,腰脚无力者。驴皮胶微炙熟。先煮葱痘豉粥一瘫痪升,别贮。又以水一升,煮香豉二合,去滓入胶,更煮七沸,胶烊如样,顿服之。及暖,吃葱豉粥。如此三四剂即止。若冷吃粥,另人呕逆。

2、肺风喘促:涎潮眼窜。用透明胶切炒,以紫苏乌梅肉(焙研)等分,水煎服之。

3、老人虚秘:阿胶(炒)二钱,葱白三根,水煎化,入蜜二匙,温服。4、胞转淋宓:阿胶三两,水二升,煮七合,温四服。千金方。

5、赤白方:黄连阿胶丸:治肠胃气虚,冷热不调,下痢赤白,里急后重,腹痛口渴,小便不利。用阿胶(炒过,水化成膏)一两,黄连三两,茯苓二两,为末,捣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粟米汤(温水饮)下,日三。和剂局方。

6、吐血不止:(千金翼方)用阿胶(炒)二两,蒲黄六合,生地黄三升(斤),水五升,煮三升,分三服。经验:治大人、小儿吐血。用阿胶(炒)、蛤粉各一两,辰砂少许,为末。藕节捣汁,入蜜调服。

7、肺损吐血(并开胃):用阿胶(炒)三钱,木香一钱,糯米一合半,为末,每服钱,百沸汤点服,日一。普济。

8、大衄不止(口耳俱出):用阿胶(炙)半两,蒲黄一两,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生地黄汁一合,煎至六分,温服。急以帛系两,乳。圣惠

9、月水不调:阿胶一钱,蛤粉炒成珠,研末,热酒服即安。一方入辰砂末半钱。

10、月水不止:阿胶炒焦为末,酒服二钱。秘韫

11、妊娠尿血:阿胶炒黄为末,食前粥饮下二钱。圣惠

12、妊娠血痢:阿胶二两,酒一升半,煮一升,顿服。杨氏产乳

13、妊娠下血不止:阿胶三两炙为末,酒一升半煎化,一服即愈。又方,用阿胶末二两,生地黄半斤捣汁,入清酒三升,绞汁分三服。梅师方

14、妊娠胎动删繁:用阿胶(炙研)二两,香豉一升,葱二升,水三升,煮二物取一升,入胶化服。产宝胶艾汤:用阿胶(炒)二两,熟艾叶二两,葱白一升,水四升,煮一升半,分温两服。

15、产后虚:阿胶(炒)、枳壳(炒)各一两,滑石二钱半,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温水下,未通,再服,和剂局方。

16、久嗽经年:阿胶(炒)、人参各二两,为末,每用三钱,豉汤一盏,葱白少许,煎服,日三次。圣济总录。

其他著作名方精选:(113个)

1、黄土汤(阿胶、灶心土、生地、黄芪、附子):治吐血、衄血、便血、血崩。《本经》

2、胶艾汤(阿胶、生地、白芍、艾叶炭):妇女崩漏,月经过多,妊娠下血。《千金翼方》3、黄连阿胶汤(阿胶、黄连、白芍、鸡子黄):热病伤阴,心烦失眠,神经衰弱,舌质红,脉细数等症状。

4、补肺阿胶汤(阿胶、马兜铃、牛蒡子、杏仁):肺虚火盛,喘咳咽干痰少或痰中带血。

5、清燥救肺汤(阿胶、生石膏、杏仁、桑叶、麦冬):燥热伤肺、干咳无痰、气喘、心烦口渴、鼻燥咽干等症。

6、阿胶、党参、黄芪、当归、熟地:用于血虚眩晕心悸等证。《本经》

7、阿胶、蒲黄、生地:吐血不止。《千金翼方》

8、阿胶、生地、麦冬:虚性失血,吐血咳血等症。

9、阿胶、艾叶、当归、白芍:治胎产崩漏。(胶艾汤)

10、阿胶、黄连、鸡子黄、黄芪、白芍、生地:阴虚心烦失眠。(黄连阿胶汤)11、阿胶、龟板、牡蛎、鸡子黄:用于治疗阴血亏虚,不能养筋所致的痉厥抽搐。(如大定风珠)

12、阿胶、生地、沙参、麦冬、茜根炭、藕节:滋阴凉血,止血,用于阴虚出血,尤其肺结核咯血,兼有燥咳热者最合适。对病情较轻只有痰中带血,干咳燥咳者,则配牛蒡子清热,杏仁、马兜铃止咳便可。

13、阿胶,艾叶配四物汤: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

14、阿胶、川连:用于便血、血痢

15、阿胶,龟板、牡蛎,鸡子黄,生地:用于痉厥抽搐。16、胶艾汤(金匮):川芎,阿胶,甘草,艾叶,当归,芍药,干地黄,补血调经,安胎止痛。17、温经汤(金匮):吴茱萸,当归,芍药,川芎,人参,桂枝,阿胶,丹皮,生姜,半夏,麦门冬,温经散寒,养血祛瘀。

18、黄土汤:甘草,干地黄,白术,附子,阿胶,黄芩,灶中黄,温阳健脾,养阴止血,治大便下血,血崩。

19、赤芍药散圣济总录:赤芍,当归,炮附子,黄芩,白术,灸甘草,阿胶,干地黄,温阳健脾,养阴止血,治吐血。

20、白芨枇杷丸证治准绳:白芨,枇杷叶,藕节,阿胶珠,生地黄,养阴清热,止咳止血

21、止血粉(中华内科):川芎,阿胶珠,三七粉,补血活血,收敛止血,治溃疡病出血。

22、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金匮: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甘草,阿胶,治产后下痢。

23、复脉汤(伤寒论):灸甘草,大枣,阿胶,生姜,人参,生地黄,桂枝,麦冬,麻仁,益气滋阴,补血复脉。

24、加减复脉汤温病条辨:灸甘草,阿胶,生地,麦冬,麻仁,白芍,滋阴退热,养阴润燥。

25、三甲复脉汤:灸甘草,生地,麦冬,阿胶,白芍,生牡蛎,鳖甲,麻仁,生龟板。

二、四物阿胶汤简介

目录 1拼音 2《伤寒全生集》卷三 2.1组成 2.2主治 2.3四物阿胶汤的用法用量 2.4加减附: 1古籍中的四物阿胶汤 1拼音

sì wùā jiāo tāng

2《伤寒全生集》卷三 2.1组成

川芎、当归、芍药、地黄、乌梅、甘草、地榆、黄连、阿胶。

2.2主治

下利脓血。

2.3四物阿胶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磨墨温服。

2.4加减

身热,加软柴胡;口渴,加干葛;脉弱,加人参;胃弱,加白术;血不止,加椿皮;脓血不止,加阿胶。

古籍中的四物阿胶汤《济生集》:[卷四]三症辨治

煎服,或银苎酒煎服。若尿血,则是膀胱血热,宜生地四物加血余,白茅根以凉之。《济生集》清公元1644...

《妇科心法要诀》:[卷三胎前诸证门]激经、胎漏、尿血证治

阿胶汤黄汤银苎酒加味四物汤激经无病不须治,子大能食经自停。胎漏下血多因热,四物阿胶栀侧芩;或下黄汁...

《医宗金鉴》:[卷四胎前诸证门]激经胎漏尿血证治

阿胶汤黄耆汤银苎酒加味四物汤19.激经无病不须治,子大能食经自停,胎漏下血多因热,四物阿胶栀侧...

《医方集宜》:[卷之四诸血门]治法

宜用凉血地黄汤当归和血散一肠风下血久不止者宜用黄连阿胶汤《医方集宜》明丁毅公元13681644年...

《类证治裁》:[卷之一温症论治]附方

三、四物汤是指什么有什么作用

四物汤被称为“妇科第一方”,常用于调理妇科各种病症,是女性补血养血活血调经的经典药方,临床加减能应用于调理多种妇科疾病,有养颜美容、增强免疫力、调经止痛等功效,今天带大家了解一下四物汤。

【四物汤出处和组成】

四物汤:由白芍、当归、熟地、川芎组成。

四物汤原出自《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凡伤重,肠内有淤血者用此,白芍药、当归、熟地黄、川芎各等份,每服三钱,水一盏半”。个人常用白芍药15~30克,当归10~15克,熟地黄15~30克,川芎6~10克。

【女性的生理特点】

女性多血虚,女子有月经胎产等生理,容易失血导致体内血虚;女子多郁,容易气血不畅而出现血瘀;妇女因为压力大,情绪影响等,也极其容易发生气血不和月经不调等症状。

四物汤有补血活血、调达气血、调经等功效,比较吻合女性的生理病理特点,临床应用广泛,所以称之为“妇科第一方”。

【四物汤的配伍特点】

四物汤中的熟地黄、白芍都是阴柔补血的佳品,具有滋阴润燥、养血和血的作用;而当归、川芎动静相合,补血而不滞血,既能活血而不伤血;整个配方不温不燥,滋补而不腻,药性相对平和,比较适合妇科调理,并且经过适当的加减,可以适用于绝大多数的妇科病症,所以称之为“妇科圣方”。

【四物汤的临床应用】

人参阿胶四物,人参阿胶四物膏的功效

根据四物汤的配伍特点,其能够治疗的症状相当广泛,比如能够治疗因为“血虚”而导致的头晕目眩、失眠心悸、手脚冰凉、面色苍白或暗黄、女性月经量少或闭经等症候;四物汤也可以治疗因为“血瘀”而导致女性闭经、月经色黯有血块、痛经、腹中疼痛、面色口唇紫暗、身体疼痛等症状。

【四物汤的加减变化和衍生】

根据四物汤的配伍特点,可以根据血淤和血虚的身体情况,灵活调节各个药物的用量和比例,比如血虚明显的,可以加大熟地黄、白芍的用量;血瘀明显的可以加当归、川芎的用量比例。

其他变化衍生举例如下:

1、四物汤+人参=圣愈汤,人参大补元气,圣愈汤能补气养血。

2、四物汤+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八珍汤,补气养血。

3、四物汤+阿胶、艾叶、甘草=胶艾四物汤,加强了补血止血、温经散寒的作用。

4、四物汤+桃仁、红花=桃红四物汤,增强了四物汤活血散瘀止痛的作用。

5、四物汤+艾叶、香附、黄芪、肉桂、吴茱萸、续断=艾附暖宫丸,温阳散寒、理气活血调经。

另外,诸如血府逐瘀汤、独活寄生汤、当归饮子等药方,里面也都用到四物汤作为配方的一部分组成,起到养血和血止痛的作用。

【四物汤的禁忌】

尽管四物汤药性相对平和,但四物汤总体偏于滋腻碍脾,容易助湿。因此,对于脾胃不和容易腹泻,或胃肠湿热容易动火等证候的,要慎用四物汤,或搭配其他药物共同使用。

更多中医养生文章内容,关注我,有疑问可留意评论。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