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人民的名义阿胶(人民的名义祁驴)

admin 2024-03-24 1
人民的名义阿胶(人民的名义祁驴)摘要: 本文目录阿胶属于药品还是保健品为什么说阿胶糕打假要去除“神话”白景琦的人物原型一、阿胶属于药品还是保健品阿胶是驴皮经过复杂的熬制、提取等生产工艺加工形成的固体胶,其加工过程较为复杂...

本文目录

  1. 阿胶属于药品还是保健品
  2. 为什么说阿胶糕打假要去除“神话”
  3. 白景琦的人物原型

一、阿胶属于药品还是保健品

阿胶是驴皮经过复杂的熬制、提取等生产工艺加工形成的固体胶,其加工过程较为复杂,具有补血养血、滋阴润燥、美容养颜、提高免疫等众多功效。2002年3月,卫生部公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对食药同源物品作了具体的规定,大枣、山药、乌梅、百合、八角茴香、生姜等80余种物品既是食品又是药品,其中就包括阿胶。

正是因为这一特殊的“双重身份”,目前市场上阿胶及其制品归属于不同的类别:

其中有申请了药品批准文号的“国药准字”的药品;也有申请了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的保健食品,就是俗称的“蓝帽子”;另外,还有取得食品文号生产的食品;市场上还有一些地下作坊生产的打着阿胶制品名义生产的一些三无产品、伪劣产品等。

认准大品牌福牌阿胶,提防买到假冒货

在几种不同身份的阿胶产品中,“国药准字”的准入门槛是最高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必须依据法律法规管理并严格按照药品生产企业良好操作规范要求生产,因此如果治病,买“国药准字”阿胶最可靠,我国首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称阿胶“久服,轻身益气”。阿胶是传统中药滋补佳品,,坚持长期服用效果会更好。

另外,在冬季,还有不少人特别是一些女性和中老年消费者,想购买保健类或食品类的阿胶制品,例如阿胶水晶枣、阿胶糕、阿胶姜茶等,想达到养颜美容,调经补血的效果。购买这一类产品,一定要识别外包装的保健品“蓝帽子”或食品“S”标识,以及生产厂家及生产日期,尽量选择正规药店或商场、超市购买,购买的时候要认准大品牌——中华老字号福牌阿胶,最好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使用,必要时可以登录国家食品药监总局的网站查询保健食品文号的真伪。

二、为什么说阿胶糕打假要去除“神话”

据报道,东阿县多家阿胶厂家用牛皮边角料甚至骡马皮做原料来做阿胶,更有“太太制药”等知名企业委托当地厂家加工劣质阿胶糕。假阿胶的加工过程没有卫生标准可言,工人全程徒手作业,不法商贩为了谋求暴利,甚至还会添加明胶增稠。有的厂家负责人直言“什么皮都有”。

这些假冒劣质的阿胶糕流入市场,自然对消费者的健康带来很大威胁。2016年,有消费者在网上购买了某品牌的阿胶糕20盒,因食用后不舒服,后经检测,结果检出牛源性成分。事实上,牛皮冒充驴皮的假阿胶,早已是行业内公开的潜规则,只因为阿胶市场需求旺盛导致驴皮价格长期高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阿胶为马科动物驴的干燥皮或鲜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所以用驴以外的其他动物皮为原料制作的所谓“阿胶糕”,都属于欺骗消费者的造假行为。

但是依据常识,不用驴皮却用牛皮、骡马皮的假阿胶糕,并不必然存在安全隐患。如果这些山寨厂家懂一点考据,他们还可以声称阿胶不一定非要用驴皮。

魏晋时期的《名医别录》记载,阿胶为“煮牛皮作之”。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煮胶法》载,阿胶的原料,牛皮之外,尚有猪、驴、马、驼、骡皮。可以说,早期的阿胶牛皮才是“正宗”,“什么皮都有”是常态。

据考证,宋代以后阿胶才全部改为用驴皮制作。主要与五代至宋实行的“牛皮之禁”有关。当时战乱不断,牛皮要拿去做衣甲军器,所以官方禁止民间私卖牛皮。当时甚至有规定“犯牛皮一寸”抵死。牛皮胶被禁,驴皮胶方成为主流,于是相沿成俗。

在文革中,由于驴皮匮乏,山东还研制成功过以猪皮为原料的“新阿胶”,其疗效经20余家医疗单位,1400多病例临床观察统计与阿胶相似,可推广应用阿胶的适应症。(参考张振平:《阿胶制备原料的历史演变及原因探析》)

山寨阿胶厂家为了不择手段地节约成本,不经意间恢复了阿胶的“传统”。但这么说绝不是表扬他们。既然现在阿胶的定义就是驴皮阿胶,消费者也只认驴皮阿胶,那么用其他皮冒充就是欺骗。我只是想说,阿胶糕的最大问题不在于驴皮还是牛皮,而在于制备过程中的卫生标准以及营销过程中的虚假宣传。

阿胶的功效本来就不断引发争议。质疑者称其只是“水煮驴皮”,支持者坚称其有确定疗效。本文且不介入这个讨论,阿胶是一味正经的中药,这没有疑问。本文关注的只是阿胶糕。顾名思义,阿胶糕是以阿胶为原料制作的一种产品。

且不说山寨的阿胶糕,就连正规大厂的阿胶糕自问世起便面临身份不明的质疑。2016年有媒体报道,某知名企业推出的阿胶糕产品以保健食品的名义进行销售,但是包装上却并没有我国保健食品应有的“蓝帽子”标识。

也就是说,阿胶糕连保健食品都算不上,只是普通食品。但是各种阿胶糕在宣传时肆无忌惮,“抗疲劳、强筋健骨、补气养血、哺乳下奶、改善睡眠、增强免疫力、美容养颜”等用语随处可见。根据规定,保健食品尚且“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不能代替药物”,作为普通食品的阿胶糕却把自己包装成了一款神药。

具有科学精神的人都应该承认,阿胶是药,但它和所有的药一样只可能对特定病症有效,不可能是包治百病的神药。而阿胶糕中的阿胶含量不明,更不可能具有种种神奇的功效。

所以说,阿胶糕这个品类一直都有很大问题。山寨阿胶糕当然问题更大,比如卫生隐患更突出。但既然问题被暴露出来,我们就不能只关心牛皮还是驴皮。阿胶糕要打假,更要去除整个行业的“神话”。

三、白景琦的人物原型

白景琦是郭宝昌《大宅门》创作的艺术形象,其原型便是同仁堂的第十三代掌门,郭宝昌的养父——乐镜宇。

乐镜宇(1872~1954)字铎。北京市人。祖籍浙江,其先世于清康熙年间,为经营药业移居北京,创设同仁堂于正阳门外。至清道光年间,同仁堂声誉日着,遐迩皆知。乐镜宇虽系同仁堂药店少东,但自幼受父兄歧视,反激起钻研医药的决心,对药的原料鉴别和炮制生产,日有所长。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捐山东候补道来济,后受山东巡抚杨士骧委托举办官药局。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不惜巨资,如数缴还官银两千圆,取得所有权,更名为“宏济堂”。1912年在济南东流水街办起宏济堂阿胶厂(一说1909年开办),独创“九昼夜练制阿胶法”,生产出独具特色的12种阿胶,行销上海、广州、浙江、福建及日本、东南亚各国,阿胶市场几为宏济堂所独占。1914年获山东省展览会“最优等金牌”褒扬,1915年获巴拿马国际商品博览会“优等金牌”和“一等银牌”奖,1933年获国家铁道实业部颁发的“超等”奖状。至1934年,宏济堂销药额已达到北京同仁堂的三分之二。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乐镜宇已年逾古稀,常住北京,济南宏济堂产业由其孙乐芝田掌管。1954年去世。

白景琦是一个很经典的人物形象,他有孝道、有诚信、有德行,他也爱女人,爱得死去活来,他是个很有担当的男人。陈宝国说,郭宝昌写戏极致,“男人有男人样,不是霸气,不是匪气,是骨气,这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可以说,出演《大宅门》我今生无憾,这对我的演艺生涯来说非常重要。”陈宝国说白景琦对自己有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有时候遇到事儿就会自然而然地像白景琦那样去思考。其实他自己和白景琦也有一些相似的地方,“我跟他一样,好恶都在脸上。做演员应该单纯一些,不见得是纯洁,谈不上,单纯一些,少一些世故,你演角色可能会投入,你不会有防线,不会有一个壳儿紧紧包着你。以北京老字号同仁堂为背景的电视剧《大宅门》中,陈宝国扮演的白景琦个性鲜明,而白景琦的原型———同仁堂的少东家乐镜宇的传奇色彩丝毫不输白景琦。剧中白景琦在济南创办的白草厅正是乐镜宇在济南创办的宏济堂。

乐镜宇是北京同仁堂乐氏家族第12代孙,也是同仁堂当时的店主乐朴斋的第三房侄子,很有些个性。乐镜宇这一辈叔伯兄弟共有17人,在众兄弟中乐镜宇最不被父兄们看好,乐朴斋曾对乐镜宇说:“将来不许你动草字头(指药业),这行饭你吃不了。”乐镜宇受此刺激,反而下定决心,非要在药业上干出一番事业来。于是他私下向同仁堂的老职工请教,潜心学医,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

无论如何,乐朴斋对这个侄子还算上心,出巨资给他“买”了一个山东候补道台的位置。于是,乐镜宇在1902年自京来济南候补。时任山东巡抚的杨士骧对乐镜宇十分赏识,于1904年拨官银2000两交其筹办山东官药局并担任总办。1907年,杨士骧因成立官药局违犯清朝律例被参,后被调离山东。乐镜宇自筹2000两白银取得了药局的私人承办权,遂创办宏济堂。宏济堂老店店址在济南院西大街原珍珠泉理发店旧址,在1916年的兵变中被焚毁,遂迁到院东大街县西巷口(今泉城路店)。随着宏济堂生意的发展,乐镜宇又先后在经二纬五路、经二纬一路建立了两家分店,规模达到“三店两厂”,员工120余人。

很短的时间里,宏济堂便与北京同仁堂、天津达仁堂齐名,号称江北三大名堂,这其中固然由于宏济堂无形中享有了北京同仁堂的巨大资源,也与乐镜宇大胆创新的魄力密不可分。

乐镜宇除重金聘请同仁堂资深药剂师和店员来店工作外,始终坚持“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家传规矩,膏丹丸散精选细制,连包装纸和说明书都沿用老号样式印刷。用户抓药后分包、分号,由老店员核验、盖章放行。因乐氏家族经营的几家药店药品基本相同,乐镜宇便另辟蹊径。1909年,他斥资2500元在西关东流水街开办宏济堂阿胶厂,针对当时所产阿胶都带有驴皮腥秽气味的问题,他亲考文献,并与名医研究出独家配方,精选附加地道药料,还聘来阳谷熬胶技工,共同钻研出“九昼夜提制法”,清除了阿胶原有的腥臭味,所产阿胶清香甜润。东阿阿胶也成为宏济堂的名品,当时生产的阿胶为“福、禄、寿、财、喜”五字胶和精研、墨锭、极品等不同型号共12种,年产阿胶5000公斤。

1915年,宏济堂阿胶获得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其产品在国内畅销,各种中药店均由其供货,甚至同仁堂也不例外,可谓行业之冠。同时,还远销南洋、日本。传闻日伪时期,在济南万紫巷居住的一个日本人,曾从宏济堂购买大量阿胶到日本,得到了日本海关特许进口,其他中成药则不许进口。

有文史资料记载,抗战前每斤阿胶售价24元,而当时的面粉才六七元一袋。到了1934年,宏济堂产品销量已是北京的三分之二,成为乐家的重要财源。当时济南的纬一路往西、大观园、经七路、经四路上分布着万生堂、永安堂、济生堂等上百家中药店,各家竞争异常激烈,但宏济堂却是济南当时规模最大、最有名的商号,这与宏济堂始终坚持的正气密不可分。

据介绍,当年凡是在宏济堂工作的店员,均要熟背《药性赋》、《大医精诚》、《黄帝内经》等,以提高技艺、修养品行,强调不仅要学做买卖养家,还要学做人、学仁术。宏济堂有著名的“五不要”:不孝敬父母者不要,不忠实朋友者不要,对人无礼者不要,不讲信誉者不要,不讲仁义者不要。因此,在宏济堂做事的店员和学徒都是品德、技艺双高,宏济堂的名医辈出。

在宏济堂堂厅上曾悬挂着“但愿天下人无病,哪怕架上药蒙尘”的匾牌。主柜之上,一年四季悬挂着5把颜色不同的锡壶,喻义“悬壶济世”,壶中是宏济堂配制的时令药,根据一年四季流行病不同,专为穷苦百姓准备的成药。每个用药者可以根据经济情况随意向无人看管的钱柜中投钱,无钱者可以免费取药。

“七七”事变后,乐镜宇率宏济堂积极响应济南实业界的号召,抵制日货,号召济南药业界拒卖日药。宏济堂还积极为抗日根据地筹集药品,支援八路军的敌后抗日活动。据济南药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宣教部长亓咏介绍,现今的药业集团办公所在地曾是“大成药行”,是抗日战争期间乐镜宇先生出资、以赵玉符的名义开办的一家药店,它成为迷惑敌人、专门为临沂地区的抗日组织输送药品的中转站。济南解放时,乐镜宇已年逾古稀,回北京常住。20世纪50年代初,乐镜宇的孙子乐芝田成了宏济堂的接班人。1955年,宏济堂公私合营为宏济堂药厂,1960年又与永昌药厂、济南阿胶厂等合并为济南公私合营宏济堂制药厂。60年代中期,宏济堂制药厂已有职工400人,产值达到400多万元,成为当时济南唯一的中药厂。

此后,宏济堂又几经改名。1966年9月,宏济堂制药厂改名为济南人民制药厂,1980年4月改名为山东济南中药厂。1995年,宏济堂被国内贸易部评为中华老字号。1999年3月改制为济南神方中药有限责任公司,成为一家国有控股公司。2002年10月,宏济堂纳入山东力诺集团。

泉城路上的宏济堂总店,原是三进院落,两座二层楼,前店后坊,工商一体。店前东西两照壁瓷砖上有金字隶书阿胶广告。门面效仿北京大栅栏同仁堂老店形式,厅堂高大,上部周边以各种名贵中药材为题材的镂空木雕。高大黑漆实木柜台搬家时40多人都抬不动。1996年宏济堂总店被拆迁。无论从历史、建筑艺术、文化遗产等方面来看,宏济堂总店的拆迁都是无法弥补的损失,都是对城市历史的严重亵渎。

位于经二纬一路的二分店,公司合营后改成了宏伟药店,但柜台、药门橱、坐堂医生用的桌椅,乃至药方镇纸、药臼、算盘之类,还都是宏济堂的传家宝。但1994年一场火灾让二分店面目全非。

人民的名义阿胶(人民的名义祁驴)

刚刚结束平移工作的宏济堂西号,也是第一分店,是硕果仅存的完整保留原貌的宏济堂店面了。这座老店沿街的一楼为营业大厅,二楼是储存药材的仓库,后院有后楼,是当时制药的地方。整座建筑气势宏伟、古色古香,能够在轰轰烈烈的城建进程中保留实在是一件幸事。乐镜宇在继承传统中药的同时,还大胆创新,另辟蹊径,这为他带来了巨大的财富。1909年,乐镜宇在济南西关东流水街开办宏济堂阿胶厂即是其中一例。原来的阿胶内不加药料,系纯皮胶,但乐镜宇加入当归等滋性药料及陈皮、甘草等调味药料,还加入贵重药材,如参茸胶加入人参、鹿茸等名贵药材,龟板胶用河龟板,鳖甲胶则用河鳖之甲等,熬制时间为九天九夜(原来阿胶熬制时间一般为三昼夜),故称为九天贡胶。

岁月沧桑,时光流逝,泉水依旧,物异人非。如今,90余年的时光飞逝而过,东流水街变成了五龙潭公园,芳草绿树、修竹奇石,成为人们的休闲娱乐之地。16岁进厂、曾在宏济堂工作的70岁老人赵振兴回忆起当年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宏济堂阿胶厂大部分都集中在东流水这一带,当时泉水与地面相平,清澈见底、甘甜如饴。阿胶厂规模很大,分为前后院,前院一溜是西屋,东边是一个大厂房,大厂房的北边就是护城河,护城河当时水很深也很清,阿胶厂就利用这个水来熬阿胶、泡驴皮。

当时宏济堂收益最大的产品即阿胶。阿胶的利润较高,一般小胶厂毛利率均在40%以上,宏济堂货真质好,有金奖产品,又有参茸、海龙、海马、龟板、鳖甲等多品种、高档贵重胶,故而利润更比其他厂家高两至三成,甚至有翻倍的产品。

宏济堂在岁月的历练中不断成熟,不断壮大,到解放前,宏济堂与北京同仁堂、天津达仁堂齐名,号称“江北三大名堂”。鲜为人知的是,这三家响当当的金字招牌实出一门,均为乐氏家族所有。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