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六君子汤加阿胶?六君子汤配伍

admin 2024-03-24 5
六君子汤加阿胶?六君子汤配伍摘要: 本文目录秦艽汤简介金水六君煎简介一、秦艽汤简介目录 1拼音 2《证治准绳·疡医》卷五:秦艽汤 2.1秦艽汤的别名 2.2处方 2.3制法 2.4功能主治 2.5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2...

本文目录

  1. 秦艽汤简介
  2. 金水六君煎简介

一、秦艽汤简介

目录 1拼音 2《证治准绳·疡医》卷五:秦艽汤 2.1秦艽汤的别名 2.2处方 2.3制法 2.4功能主治 2.5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2.6摘录 3《妇科玉尺》卷四:秦艽汤 3.1处方 3.2功能主治 3.3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3.4摘录 4《性病》 4.1方名 4.2组成 4.3主治 4.4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5《症因脉治》卷三 5.1方名 5.2组成 5.3主治 6《幼幼新书》卷十七引张涣方 6.1方名 6.2组成 6.3主治 6.4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6.5制备方法 6.6附注 7《保命集》卷下 7.1方名 7.2组成 7.3功效 7.4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7.5制备方法 8《普济方》卷三四五 8.1方名 8.2组成 8.3主治 8.4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9《准绳·疡医》卷五 9.1方名 9.2秦艽汤的别名 9.3组成 9.4主治 9.5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9.6用药禁忌 9.7附注 10《郑氏女科万金方》卷五 10.1方名 10.2组成 10.3主治 10.4加减 10.5附注 11《医略六书》卷三十 11.1方名 11.2组成 11.3主治 11.4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11.5各家论述 12《金鉴》卷六十九 12.1方名 12.2组成 12.3主治 12.4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13《圣济总录》卷一六一 13.1方名 13.2组成 13.3主治 13.4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13.5制备方法 14《不知医必要》卷一 14.1方名 14.2组成 14.3主治 14.4加减 15《圣济总录》卷一六二 15.1方名 15.2组成 15.3主治 15.4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15.5制备方法 16《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16.1方名 16.2组成 16.3主治 16.4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16.5制备方法 17《麻症集成》卷四 17.1方名 17.2组成 17.3主治 18方出《圣惠》卷五十八,名见《本草纲目》卷十三 18.1方名 18.2秦艽汤的别名 18.3组成 18.4主治 18.5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18.6附注 19《圣济总录》卷五十三 19.1方名 19.2组成 19.3主治 19.4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19.5制备方法 20《圣济总录》卷三十七 20.1方名 20.2组成 20.3主治 20.4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20.5制备方法 21《圣济总录》卷二十七 21.1方名 21.2组成 21.3主治 21.4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21.5制备方法 22《圣济总录》卷十九 22.1方名 22.2组成 22.3主治 22.4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22.5制备方法 23《圣济总录》卷十一 23.1方名 23.2秦艽汤的别名 23.3组成 23.4主治 23.5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23.6制备方法 23.7附注 24《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 24.1方名 24.2组成 24.3功效 24.4主治 24.5加减 24.6用药禁忌 24.7各家论述 25《普济方》卷二九二引《圣惠》 25.1方名 25.2组成 25.3主治 25.4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25.5制备方法 26《圣济总录》卷一五四 26.1方名 26.2组成 26.3主治 26.4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26.5制备方法 27《外台》卷三引《近效方》 27.1方名 27.2组成 27.3主治 27.4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27.5制备方法 27.6附注 28《外台》卷三十七引《古今录验》 28.1方名 28.2秦艽汤的别名 28.3组成 28.4主治 28.5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28.6用药禁忌 28.7附注 29《外台》卷十四引《深师方》 29.1方名 29.2秦艽汤的别名 29.3组成 29.4主治 29.5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29.6制备方法 29.7用药禁忌 29.8附注 30《圣济总录》卷九十三 30.1方名 30.2组成 30.3主治 30.4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30.5制备方法 31《圣济总录》卷一○七 31.1方名 31.2组成 31.3主治 31.4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31.5制备方法 32方出《圣惠》卷五十三,名见《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32.1方名 32.2组成 32.3功效 32.4主治 32.5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32.6制备方法 33《圣济总录》卷—一六 33.1方名 33.2组成 33.3主治 33.4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33.5制备方法 34《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34.1方名 34.2组成 34.3主治 34.4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34.5制备方法附: 1古籍中的秦艽汤 1拼音

qín jiāo tāng

2《证治准绳·疡医》卷五:秦艽汤

2.1秦艽汤的别名

秦艽牛蒡汤(《医宗金鉴》卷七十四)。

2.2处方

秦艽(去芦)30克、防风(去芦)黄芩麻黄(去节)甘草(炙)玄参(去芦)犀角屑牛蒡子(炒)枳壳(去瓤,麸炒)川升麻各22克

2.3制法

上药哎咀。

2.4功能主治

疏风凉血,清热解毒。治风热毒气,客于皮肤,遍身疙瘩,形知豆瓣,堆累成片,皮肤瘙痒。

2.5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21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2.6摘录

《证治准绳·疡医》卷五

3《妇科玉尺》卷四:秦艽汤

3.1处方

秦艽石膏各3克炙草川芎当归白芍羌活独活防风黄芩白术熟地茯苓各1.5克生地1.8克白芷2.1克细辛0.9克

3.2功能主治

养血祛风。治产后血虚,外感风热而成之头痛。

3.3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冬加生姜,春、夏加知母。

3.4摘录

《妇科玉尺》卷四

4《性病》 4.1方名

秦艽汤

4.2组成

秦艽1钱5分,甘草(炙)8分,川芎8分,当归8分,芍药8分,生地8分,熟地(自制)8分,茯苓8分,羌活8分,独活8分,白术8分,黄芩8分。

4.3主治

阴肿,又名蚌疽,***忽然肿而作痛者。

4.4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5《症因脉治》卷三 5.1方名

秦艽汤

5.2组成

秦艽、防风、柴胡、黄芩、广皮、白芍药、甘草。

5.3主治

外感筋挛,湿热伤于少阳者。

6《幼幼新书》卷十七引张涣方 6.1方名

秦艽汤

6.2组成

秦艽(去苗)1两,鳖甲(醋炙微黄,去裙襕)1两,川大黄(锉碎,微炒)半两,麻黄(去根节)半两,竹茹1分,甘草(炙)1分。

6.3主治

小儿寒热往来。

6.4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1钱,水1盏,加葱白2寸,同煎至5分,去滓温服。

6.5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6.6附注

《奇效良方》有柴胡、槟榔。

7《保命集》卷下 7.1方名

秦艽汤

7.2组成

秦艽8钱,人参3钱,防风4钱半,芍药半两,柴胡8钱,黄芩4钱半,半夏3钱,甘草4钱(炙)。

7.3功效

祛风。

7.4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57钱,水1盏,煎至7分,温服,不拘时候。

7.5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8《普济方》卷三四五 8.1方名

秦艽汤

8.2组成

熟地黄3分,当归1分半,白芍药1分半,秦艽1分半,柴胡1分半,甘草1分半,地骨皮1分半。

8.3主治

偶伤风恶寒,浑身疼痛。

8.4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上计1两2钱,挑5钱,水1盏半,煎至8分服,日3次。热退住服。

9《准绳·疡医》卷五 9.1方名

秦艽汤

9.2秦艽汤的别名

秦艽牛蒡汤

9.3组成

秦艽(去芦)1两,防风(去芦)7钱半,黄芩7钱半,麻黄(去节)7钱半,甘草(炙)7钱半,玄参(去芦)7钱半,犀角屑7钱半,牛蒡子(炒)7钱半,枳壳(去瓤,麸炒)7钱半,川升麻7钱半。

六君子汤加阿胶?六君子汤配伍

9.4主治

风热毒气客于皮肤,遍身生(疒咅)(疒畾)如麻豆。

9.5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5钱,水1中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9.6用药禁忌

宜避风凉。

9.7附注

秦艽牛蒡汤(《金鉴》卷七十四)。

10《郑氏女科万金方》卷五 10.1方名

秦艽汤

10.2组成

人参、白芷、羌活、独活、防风、白术、生地、当归、白芍、川芎、茯苓、细辛、黄芩、甘草。

10.3主治

妇人中风,汗出不止,大便秘结。

10.4加减

遇天阴,加生姜7片;痞,加枳实。

10.5附注

本方名秦艽汤,但方中无秦艽,疑脱。

11《医略六书》卷三十 11.1方名

秦艽汤

11.2组成

秦艽2钱,人参1钱半,防风1钱半,当归3钱(酒炒),川芎1钱,黄耆3钱(酒炙),炙草1钱半。

11.3主治

产后瘛疭,脉浮虚数者。

11.4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去滓,入竹沥1杯,姜汁1匙,温服。

11.5各家论述

产后血气两虚,风邪留恋于经络,故筋脉失养,瘛疭不休焉。熟地补阴滋血,人参补气扶元,黄耆补中益卫气,当归养血荣筋脉,川芎入血海以行血气,白芍敛营阴以和血脉,防风疏风于表,炙草益胃于里,秦艽活血祛风以舒筋脉也。水煎,入竹沥、姜汁,使血气内充,则输精于元府,而风邪自散,四肢得禀血气于胃,无不屈伸如度,何瘛疭之有哉。

12《金鉴》卷六十九 12.1方名

秦艽汤

12.2组成

秦艽6钱,石菖蒲3钱,当归3钱,葱白5个。

12.3主治

妇人阴疮。

12.4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水2钟,煎1钟,食远服。

13《圣济总录》卷一六一 13.1方名

秦艽汤

13.2组成

秦艽(去苗土)1两,玄参1两,芍药1两,艾叶(炙)1两半,白芷1两半,续断1两半,当归(切,焙)1两半。

13.3主治

产后恶露不断。

13.4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煎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3.5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14《不知医必要》卷一 14.1方名

秦艽汤

14.2组成

羌活1钱5分,当归2钱,川芎1钱,熟地3钱,秦艽1钱5分,白芍(酒炒)1钱5分,独活1钱5分。

14.3主治

风中经络而痛。

14.4加减

如有热,加防己1钱,黄芩1钱5分;有寒,加制附子1钱,肉桂4分。

15《圣济总录》卷一六二 15.1方名

秦艽汤

15.2组成

秦艽(去苗土)1两,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1两,乌梅(去核,炒)1两,甘草(炙)1两,麦门冬(去心,炒)1两,青蒿子1两,常山1两,柴胡(去苗)1两,鳖甲(醋炙,去裙襕)1两,大黄(炮,锉)1两,当归(切,焙)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

15.3主治

产后疟,先寒后热,头疼发渴,骨节痛。

15.4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3片,煎至8分,去滓,当未发前服,欲发时再服。

15.5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16《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16.1方名

秦艽汤

16.2组成

秦艽(去苗土)1两,柴胡(去苗)1两,知母1两,甘草(锉,炙)1两。

16.3主治

虚劳潮热,咳嗽,盗汗不止。

16.4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6.5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17《麻症集成》卷四 17.1方名

秦艽汤

17.2组成

秦艽、知母、黄芩、防风、僵蚕、尖生、当归、元红、苏荷、甘草。

17.3主治

手足不能运掉,舌大不语,口开手撒,头摇目合,鼻干吐沫。

18方出《圣惠》卷五十八,名见《本草纲目》卷十三 18.1方名

秦艽汤

18.2秦艽汤的别名

秦艽散

18.3组成

秦艽1两(去苗)。

18.4主治

小便难,蜘蛛螫伤。小便难,胀满闷。由草中花蜘蛛螫伤,仍被露水所搭而致的天蛇疮,肌肤似癞非癞。痘67日,热不退。

18.5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1大盏,煎取7分,去滓,食前分为2服。

18.6附注

秦艽散(《治痘全书》卷十三)。

19《圣济总录》卷五十三 19.1方名

秦艽汤

19.2组成

秦艽不拘多少(去苗土)。

19.3主治

胞转、肠风脱肛、痘热不退。

胞转不得小便。肠胃湿热及有风而脱肛不止。痘67日热不退。

19.4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温服。并服以愈为度。

19.5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20《圣济总录》卷三十七 20.1方名

秦艽汤

20.2组成

秦艽(去苗土)半分,柴胡(去苗)半分,常山1分,乌梅肉3枚,糯米1撮。

20.3主治

山岚瘴气如疟。

20.4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用水2盏,煎至1盏半,去滓,分温2服,未发前服之。取吐利。

20.5制备方法

上锉散。

21《圣济总录》卷二十七 21.1方名

秦艽汤

21.2组成

秦艽(去苗土)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甘草(炙,锉)半两,木通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玄参半两,芍药1两,桔梗(炒)1两,吴蓝1两,山栀子仁1两,枇杷叶3分(拭去毛,姜汁炙)。

21.3主治

阳毒伤寒,心躁闷乱,烦热狂语,口干不止。

21.4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21.5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22《圣济总录》卷十九 22.1方名

秦艽汤

22.2组成

秦艽(去苗土)半两,菖蒲半两,桂(去粗皮)半两,当归(切,焙)半两,蔓荆实半两,人参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甘草(炙)半两,远志(去心)半两,防风(去叉)半两,龙骨3分,赤石脂3分,白茯苓(去黑皮)3分,白芍药3分,芎藭3分,防已3分。

22.3主治

心痹。邪气乘虚,恍惚不乐,身体强直,面目变色。

22.4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22.5制备方法

上锉散。

23《圣济总录》卷十一 23.1方名

秦艽汤

23.2秦艽汤的别名

升麻汤

23.3组成

秦艽(去土)半两,连翘半两,升麻半两,芍药半两,防风(去叉)半两,羚羊角(镑屑)半两,木香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薏苡仁半两。

23.4主治

荣气虚为不仁,皮肤搔之如隔衣状。

23.5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以水2盏,加生姜5片,煎取1盏,去滓,缓缓温服。

23.6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分为6服。

23.7附注

升麻汤(《普济方》卷九十五)。

24《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 24.1方名

秦艽汤

24.2组成

秦艽、杜仲、川断、艾叶、地榆、香附、陈皮、前胡、阿胶、防风、黄耆、白术、黄芩、川芎、白芍、葱白。

24.3功效

止血安胎。

24.4主治

妊娠每下血似月信至者,或孕妇血盛气衰,或营分受风则经血妄动。

24.5加减

血盛者,加生地、麦冬,倍黄芩、白芍。

24.6用药禁忌

血盛者,不宜服此汤;艽、防、芎、前不可过用。

24.7各家论述

卫主气,营主血,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血属阴,风属阳,风伤营血则肝火动而魂不藏,风热相搏,阴血消烁则血下行而胎不安。是方秦艽、防风、川芎皆风药也。秦艽益肝胆二经血而能祛风;川芎能引诸血药入厥明血分,上至髓海,下入丹田;防风通行十二经。加以地榆(炒黑)、黄芩(酒炒凉血)、杜、断、艾、芍安胎养血,耆、术益气,附、陈行气,清以前胡,引以葱白,立方之旨尽矣。

25《普济方》卷二九二引《圣惠》 25.1方名

秦艽汤

25.2组成

秦艽(去苗土)半两,连翘半两,青橘皮(去白,焙)半两,槟榔(煨)半两,犀角(镑)3分。

25.3主治

风毒久不愈,搏于筋脉,因成瘰疬结核生项腋。

25.4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1盏,加木通少许,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

25.5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26《圣济总录》卷一五四 26.1方名

秦艽汤

26.2组成

秦艽(去苗土)半两,鹿角胶(炙燥)半两,地榆(锉)半两,甘草(炙,锉)半两,白芷半两,人参半两,芎藭半两。

26.3主治

妊娠胎动下血,身体烦热倦怠。

26.4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糯米50粒,煎至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26.5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27《外台》卷三引《近效方》 27.1方名

秦艽汤

27.2组成

秦艽1两,紫草1两,白鲜皮1两,黄芩1两,栀子1两。

27.3主治

天行3日外,忽觉心上妨满坚硬,脚手心热,变为黄。

27.4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1大升半,牛乳1大升,煮取7合,分为2服。老小以意量之,1剂不愈,更吃1剂。

27.5制备方法

上切。

27.6附注

《圣济总录》有大黄。

28《外台》卷三十七引《古今录验》 28.1方名

秦艽汤

28.2秦艽汤的别名

秦艽牛乳二味汤、秦艽煮散、秦艽煎

28.3组成

秦艽3两(细切)。

28.4主治

服石药后饮酒,热盛充满经络,心腹少胀,欲心下(疒畐)(疒畐)不消,或时聚如坚,随复消者;或发黄,小便赤,心坚痛者。伤寒心神烦躁,口干烦渴。

28.5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以牛乳1大升,煮取1小升。去滓,顿服之,得利即愈。若老弱可量气力进之。热气散后,黄色纵彻皮肤,是愈候,勿怪;热散后,栗栗寒颤,若困颤,黄复出外者,是谓余热欲散也,勿厚覆,但使饥肤中少寒颤即止。

28.6用药禁忌

饮食宜清冷,不得浊热。

28.7附注

秦艽牛乳二味汤(《外台》卷四引许仁则方)、秦艽煮散(《圣济总录》卷六十)、秦艽煎(《卫生总微》卷七)。

29《外台》卷十四引《深师方》 29.1方名

秦艽汤

29.2秦艽汤的别名

桂心汤

29.3组成

桂心1两,防风1两,黄芩1两,干姜1两,茱萸1两,秦艽1两,甘草1两。

29.4主治

贼风入腹抢心,拘急,四肢不随,腹满欲死者。

29.5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5升,煮取1升半,分再服,汤令热。不愈,更作。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女性安全期计算器预产期计算器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五行八字成人血压评价体温水平评价糖尿病饮食建议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基础代谢率计算补钠计算器补铁计算器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29.6制备方法

上切。

29.7用药禁忌

忌海藻、菘菜、生葱。

29.8附注

桂心汤(《圣济总录》卷十七)。

30《圣济总录》卷九十三 30.1方名

秦艽汤

30.2组成

秦艽(去苗土)4两,青蒿子(用童便浸1宿,洗,滤干,焙)2两,知母(焙)2两,贝母(去心)2两,常山(洗,焙)2两,甘草(盐水浸,炙黄)2两,鳖甲(去裙襕,醋浸,炙)4两,枳壳(去瓤,麸炒)4两,柴胡(去苗)4两,半夏(汤洗后,用姜汁浸1宿,晒干)4两,陈橘皮(去白,焙)4两,肉桂(去粗皮)4两。

30.3主治

骨蒸热劳。

30.4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水1盏,加乌梅1个(拍破),生姜3片,煎7分,去滓热服。如浑身壮热,并吃2服。

30.5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31《圣济总录》卷一○七 31.1方名

秦艽汤

31.2组成

秦艽(去苗土)1两,枳实(去瓤,麸炒)1两,升麻1两,柴胡(去苗)1两,知母(焙)1两,当归(切,焙)1两,芍药1两,芎藭半两。

31.3主治

心膈气痰,烦躁寒热,头痛,眼赤痛昏暗。

31.4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31.5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32方出《圣惠》卷五十三,名见《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32.1方名

秦艽汤

32.2组成

秦艽2两(去苗),甘草3分(炙微赤,锉)。

32.3功效

除烦躁。

32.4主治

消渴。

32.5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32.6制备方法

上为散。

33《圣济总录》卷—一六 33.1方名

秦艽汤

33.2组成

秦艽(去苗土)1两,石膏(碎)1两,甘草(炙)1两,升麻1两,桑银白皮(锉)1两,大黄(锉,炒)1两,枳壳(去瓤,麸炒)3分,葛根3分。

33.3主治

因高声呼吸冷风,或因哀哭伤气,或饮食热气所冲,皆致伤肺,使气喘促,皮肤风痒,四肢酸疼,鼻塞干痛。

33.4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加淡竹沥半合,煎至7分,去滓温服。

33.5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34《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34.1方名

秦艽汤

34.2组成

秦艽(去苗土)1两,马鞭草1两,甘草(炙,锉)1两,柴胡(去苗)1两,芎藭2两,芍药2两,桂(去粗皮)2两,荆芥穗3两,半夏(汤洗去滑,生姜汁制,炒干)半两,白芷3分。

34.3主治

妇人虚劳,月水不利,百节酸痛,壮热少力,心躁烦闷。

34.4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加乌梅1枚(拍破),生姜3片,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

34.5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古籍中的秦艽汤《张氏医通》:[卷十六祖方]四物汤(局方)

无便溺阻隔。宜此养血营筋。血行风自灭矣。四物汤加秦艽、生地黄、羌活、独活、防风、细辛、茯苓、白术、白...

《类证治裁》:[卷之一]中风论治

补中汤。瘦人血枯筋急,木旺风淫者,四物汤加钩藤、秦艽、防风、木瓜。肥人色白多痰者,六君子汤加秦艽、天...

《简明医彀》:[卷之二]中风

牛黄丸。次主方加当归、川芎、芍药、羌、防、枳实、秦艽;减乌梅、白芷、僵蚕、天麻。便秘有痰,滚痰丸(痰...

《医宗金鉴》:[卷四杂病心法要诀]中风死候

,形气虚者也.偏废,谓半身不遂也.灭参珍,谓八珍汤减去人参,加入秦艽,生地,石膏,羌活,独活,白芷...

《明医指掌》:[卷二]真中风一

二、金水六君煎简介

目录 1拼音 2《景岳全书》卷五十一:金水六君煎 2.1处方 2.2功能主治 2.3金水六君煎的用法用量 2.4摘录 3《一盘珠》卷四 3.1方名 3.2组成 3.3主治 3.4金水六君煎的用法用量 3.5附注附: 1古籍中的金水六君煎 1拼音

jīn shuǐ liù jun1 jiān

2《景岳全书》卷五十一:金水六君煎

2.1处方

当归6克熟地9~15克陈皮4.5克半夏6克茯苓6克炙甘草3克

2.2功能主治

养阴化痰。治肺肾虚寒,水泛为痰,或年迈阴虚,血气不足,外受风寒,咳嗽呕恶,喘逆多痰。

2.3金水六君煎的用法用量

用水400毫升,加生姜3~7片,煎至280或320毫升,空腹时温服。

如大便不实而多湿者,去当归,加山药;如痰盛气滞,胸胁不快者,加白芥子2.1~2.8克;如阴寒盛而嗽不愈者,加细辛1.5~2.1克;如兼表邪寒热者,加柴胡3~6克。

2.4摘录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3《一盘珠》卷四 3.1方名

金水六君煎

3.2组成

熟地4钱,当归4钱,白苓3钱,半夏、陈皮、甘草、核桃。

3.3主治

夜咳不愈。

3.4金水六君煎的用法用量

煨姜为引,水煎服。

3.5附注

方中半夏以下四药用量原缺。

古籍中的金水六君煎《妇人规》:[下卷产后类]产后喘促

似喘、上下不接者不同治。当以疏散兼补为主,宜金水六君煎或六君子汤。若单以寒邪入肺,气实气壅而本无虚...

《王旭高临证医案》:[卷之三]痰饮门

贝母阿胶(蒲黄拌炒)炮姜炭冬术归身炭款冬花此金水六君煎合黑地黄丸,加阿胶、款冬、川贝三味,补金水土...

《冷庐医话》:[卷三]咳嗽

又皆阻气滞痰,是在治之者灵也。如生脉六君汤、金水六君煎之类,最为妥当。余按∶金水六君煎,景岳以治肺...

《景岳全书》:[卷之三十一贯集·杂证谟痰饮]论治(共七条)

痞闷等证,宜六君子汤,或五味异功散之类主之,金水六君煎亦妙。若微虚兼寒者,宜苓术二陈煎主之。若脾气...

《伤寒指掌》:[卷二]少阴新法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