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阿胶的起源 阿胶的起源和传说

admin 2024-02-26 7
阿胶的起源 阿胶的起源和传说摘要: 本文目录东阿阿胶起源时间阿胶的起源地阿胶的由来和起源阿胶最早什么时候开始制造的阿胶由来阿胶的起源和传说一、东阿阿胶起源时间东阿阿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之为“圣药”。与人参、鹿茸...

本文目录

  1. 东阿阿胶起源时间
  2. 阿胶的起源地
  3. 阿胶的由来和起源
  4. 阿胶最早什么时候开始制造的
  5. 阿胶由来
  6. 阿胶的起源和传说

一、东阿阿胶起源时间

东阿阿胶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之为“圣药”。与人参、鹿茸并称“中药三宝”。有关阿胶的记载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距今约有二千年。书中写道:阿胶“生东平郡,煮牛皮作之,出东珂。”可见阿胶最初是用牛皮熬制的。传至唐代,人们发现用驴皮熬的阿胶,药用功效更好,便将牛皮改为驴皮,并沿用至今。

生产阿胶主要原料是驴皮,配以冰糖、绍酒、豆油等十几种辅料,用东阿特有的含多种矿物质的井水、采取传统的制作工艺熬制而成。它生产周期长,工艺要求严格,要经过选料、洗净、化皮、提炼、切削、凉晒等十几道工序,方可完成。现代科学化验分析,阿胶内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十九种氨基酸。因此,阿胶亦被现代人们用作滋补佳品。创制出黄明胶、鹿角胶、龟板胶、狗骨胶等新产品,特别是阿胶补浆,阿胶酒和阿胶参茸精。

东阿阿胶色如琥珀,黑似莹漆,性平、味甘,内服入肺、肝、肾三经,有滋阴润燥,养血止血之功能。对于虚劳咳嗽、肺痿吐血、便血、妇女崩漏及阴虚心烦、失眠等症有良好的疗效。外敷还可治烫伤、烧伤、皲裂。

二、阿胶的起源地

阿胶,出《神农本草经》,为马科动物驴的皮,经漂泡去毛后熬制而成的胶质块,故《千金·食治》称驴皮胶;晋唐时期“岁常煮胶以贡天府”,又称贡胶;昔谓以山东东阿阿井之水熬制而成,故传统有阿胶之名。阿胶,又名傅致胶、贡胶、驴皮胶,与人参、鹿茸并称中药三宝,在《神农本草经》中被称为上品。药胶的起源,限于历史条件,没有准确的记录。但它就像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那样,被人们口耳相传,代代延续。

三、阿胶的由来和起源

阿胶,又名驴皮胶,与人参、鹿茸并称中药三宝,在《神农本草经》中被称为上品,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被称为圣药,药用历史已有近3000年。它以始产于老东阿(即今福牌阿胶所在地,山东省平阴县东阿镇一带)而得名,以质量稳定、疗效显著闻名于世,千百年经久不衰。

阿胶的起源

阿胶,是随着以兽皮煎熬煮成的胶的产生,而派生出来的产物。

胶的药用,始见于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古医帛书《五十二病方》。兽皮本可食用,胶亦可食用,人们食用胶后,发现可以治疗某些疾病,于是胶又渐成为一种药物。当然,这种发现并非一蹴而就,最初是偶然发现,其后又经过先民们的不断摸索、实践,最终有了成功的经验。

据先秦文献《孙子兵法》等记载,胶首先是制造弓弩的重要军事物资,很早就被人们重视。至迟在春秋战国时代,人们对胶的质量鉴别和制法已有相当经验。先秦典籍《周礼·考工记·弓人》即对此有所记载。如对胶的品种指出“鹿胶青白、马胶赤白、牛胶火赤、鼠胶黑、鱼胶饵、犀胶黄”。对胶的质量鉴别提出“凡相胶,欲朱色而昔,昔也者,深瑕而泽,紾而博廉”。即鉴别胶,以色红赤、带光泽、有纹理、成团块状又具锋利的棱角者为好。对胶的熬制,要求做到“鬻胶欲熟,而水火相得”。即制胶要熬熟透,锅中用水和锅下用火要适当。

四、阿胶最早什么时候开始制造的

阿胶是老少皆宜、滋补作用卓著、使用历史悠久的宝贵中药。但长期以来,阿胶是何人何时何地发明等问题一直没有系统的考证。

阿胶的名称及来源阿胶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出东阿,故曰阿胶”。

傅致胶——始于《神农本草经》。今当地传说由傅氏和尚发明用驴皮加工成胶传与后人,为了纪念他,“致”通“制”,取“制造”之意。

驴皮胶——始于《千金食治》。当时牛皮、驴皮和马皮等皆用于加工阿胶,但驴皮胶已被医家所单独认识。

盆覆胶——始于《本草经集注》。陶弘景:“胶有清浊,凡三种:清薄者,书画用;厚而清者,名为盆覆胶,作药用之……浊黑者,可胶物用,不入药也”。《齐民要术》煮胶第九十,煮胶法中:“用盆凝胶后合盆于席上”,有“盆覆胶”之意,但文中没有此名。

九天贡胶——源于清代。阿胶作为皇室贡品最早见于《水经注》“岁尝煮胶以贡天府”。当地传说1871年清朝派四品饮差大臣监制“九天贡胶”,

当时皇家专放养12头黑驴于狮耳山上,冬至时,宰杀取皮,煮熬八天成汁,第九天切胶成长方块状,晾干后进贡朝庭,此名当源于此。阿胶用皮的演变

汉代以前,《神农本草经》之前是以“胶”入药,未有“阿胶”之名。至汉《神农本草经》已有“阿胶”、“傅致胶”之名,但也没有指明是由何种材料制成。三国至南北朝——《名医别录》中明确记载“煮牛皮作之”,但后魏《齐民要术》指出:“沙牛皮、水牛皮、猪皮为上,驴、马、驼、骡皮为次,破皮鞋、鞋底、格椎皮、靴底、破鞍、革叉,但是生皮,无问年岁久远,不腐烂者,悉皆中煮”。可见,此时认为什么皮都行。汉至隋唐阿胶与胶可同样药用。

五、阿胶由来

阿胶,出《神农本草经》,为马科动物驴的皮,经漂泡去毛后熬制而成的胶质块,故《千金-食治》称驴皮胶;晋唐时期“岁常煮胶以贡天府”,又称贡胶;昔谓以山东东阿阿井之水熬制而成,故传统有阿胶之名。阿胶的起源,限于历史条件,没有准确的记录。但就像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那样,被人们口耳相传,代代延续。

阿胶,出《神农本草经》,为马科动物驴的皮,经漂泡去毛后熬制而成的胶质块,故《千金-食治》称驴皮胶;晋唐时期“岁常煮胶以贡天府”,又称贡胶;昔谓以山东东阿阿井之水熬制而成,故传统有阿胶之名。阿胶的起源,限于历史条件,没有准确的记录。但就像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那样,被人们口耳相传,代代延续。

六、阿胶的起源和传说

阿胶的起源:

阿胶,出《神农本草经》,为马科动物驴的皮,经漂泡去毛后熬制而成的胶质块,故《千金·食治》称驴皮胶;晋唐时期“岁常煮胶以贡天府”,又称贡胶;昔谓以山东东阿阿井之水熬制而成,故传统有阿胶之名。阿胶,又名傅致胶、贡胶、驴皮胶,与人参、鹿茸并称中药三宝,在《神农本草经》中被称为上品。药胶的起源,限于历史条件,没有准确的记录。但它就像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那样,被人们口耳相传,代代延续。

阿胶的传说:

唐朝时,阿城镇上住着一对年轻的夫妻,男的叫田铭,女的叫阿桥。两人靠贩驴过日子。

阿铭和阿桥成亲五年后,阿桥有了身孕,不料,阿桥分娩后因气血损耗,身体很虚弱,整日卧病在床,吃了许多补气补血的良药,也不见好转。阿铭听人说驴肉能补。心想,让阿桥吃些驴肉,也许她的身体会好起来。于是,就叫伙计宰了一头小毛驴,把肉放在锅里煮。谁知煮肉的伙计嘴馋,肉煮熟了,便从锅里捞出来吃。其他伙计闻到肉香,也围拢来吃,这个尝尝,那个尝尝,一锅驴肉不大会儿全进了伙计们的肚里。

这下,煮肉的伙计着了慌,拿什么给女主人吃?无奈,只好把剩下的驴皮切碎放进锅里,倒满水,升起大火煮起来。熬了足有半天功夫才把皮熬化了。伙计把它从锅里舀出来倒进盆里,却是一盆浓浓的驴皮汤。汤冷后竟凝固成粘糊糊的胶块。伙计尝了一块,倒也可口,于是把这驴皮胶送给阿桥吃。阿桥平时喜吃素食,不曾吃过驴肉,尝了一口,直觉得喷香可口,竟然不几餐便把一瓦盆儿驴皮胶全吃光了。几日后奇迹就出现了,她食欲大增,气血充沛,脸色红润,有了精神。

事隔年余,那位伙计的妻子也分娩了。由于家里贫穷,于怀胎期间营养不足,生产时几次昏倒,分娩后气血大衰,身体十分虚弱。伙计找来了郎中开了许多补药,吃了也不管用。伙计忽然想起阿桥吃驴皮胶那回事儿来。于是,便将头年煮驴肉熬驴皮的事儿向阿铭阿桥夫妻细说了一遍,并向他们夫妻借头毛驴。阿桥见伙计为妻子重病着急的样子,便给了他一头试试,伙计牵了匹毛驴回家宰了,把驴皮熬成胶块给妻子吃。果然不几日,妻子便气血回升,肤肌红润,大有起色了。

阿胶的起源 阿胶的起源和传说

自此后,驴皮胶大补,是产妇良药,便在百姓们中间传扬开了。阿铭阿桥开始雇伙计收购驴皮熬胶出卖,生意十分兴隆。有些庄户,见熬驴皮胶有利可图,也相续熬胶出售。可只有好驴配上好水才能熬制出有效果的好胶来,故而阿胶的生产从材料源头便开始加以控制,大家更多的开始寻找好的驴资源,相应的,阿胶补血养血的功效也被世人慢慢熟知。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