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中药炼蜜制为丸的做法
蜜丸:蜜丸是由一种或多种药物粉末与经炼制过的蜂蜜混合而制成的球形内服固体制剂。可分为大蜜丸和小蜜丸。多用于慢性病和需要滋补的疾患。
蜜丸的制法基本步骤如下:炼蜜→合药→制条→成丸→包装→贮存。
1.对蜂蜜的选择与炼制是保证蜜丸质量的关键。炼蜜的目的是除去杂质,破坏酵素,杀死微生物,蒸发水分,增强粘性。其方法是:小量生产可用铜锅或锅直火加热,文火炼;大量生产可用蒸汽夹层锅,减压蒸发浓缩锅进行炼制,最后滤除杂质。炼蜜的程度分为嫩蜜、炼蜜、老蜜三种。
嫩蜜将嫩蜜加热至沸,色变深,有粘滞性,失去水分约3%。适用由含有较多脂肪、淀粉、黏液质、糖类及含动物组织的方剂。
炼蜜将嫩蜜继续加热,出现浅红色有光泽的泡沫,用手拈之粘性较强,但无白丝,用于含纤维质,淀粉、糖类以及部分油质的方剂。
老蜜炼蜜继续加热至呈棕红色,有红色光泽,用手拈之甚粘手,能拉出白丝。适用于含多量纤维素,矿物质的方剂。
2.合药:将已炼制好的炼蜜与药粉按比例进行混合(药粉与炼蜜的比例一般为1:1或1:5也有不足1:1的,要根据药物性质及季节不同而异。一般含糖类、油脂类的中草药用蜜少。含纤维素较多和质地疏松的药物用蜜量多。夏季用蜜量少,冬季用蜜量多。均匀地揉合,做成像面团样丸块(在搅拌机中机械混合或在其它容器中人工混合)。合药时,蜂蜜一般趁热加入(如含有胶质,树脂或挥发性成分需待炼蜜稍冷后再加入混合),充分和匀,使其内外全部滋润,色泽一致,软硬适中,能随意捏塑即可。
3.制条,成丸。
将合好的面团样软材放置一定时间,使药料与蜂蜜成分混合滋润,并产生一定粘性后即可搓条,搓条要粗细一致,外表光滑。即可用手工或制丸板做成一定量的、光滑的、园球形丸粒,大量生产可用机械制丸。
制丸时,先将药团块称重,以便分计量准确,即按每次所需制成丸粒的数目与每丸的总量进行计算,按计算量称取团块再搓条,制成预计数目的丸粒,搓丸条的虚词可依丸粒大小来定,丸条搓好后再分割成小段,再搓圆成球形即可。
为避免药团粘手和粘器具,操作时可用适量的润滑剂。润滑剂可用甘油或麻油(花生油),蜂蜡按一定比例,加热熔化而成。夏季蜂蜡可适当多加一点。
4.包装与贮藏:制成的蜜丸,可采用蜡纸、玻璃纸、塑料袋、蜡壳包好贮存于阴凉干燥处。
二、制作中药练蜜枣肉为丸悬怎么做法
蜜丸是将药物细粉以炼制过的蜂蜜为粘合剂制成可塑性的固体药剂。蜜丸在中成药中是中医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由于蜂蜜含有较丰富的营养成分,具滋补作用;味甜能矫味;并具有润肺止咳,润肠通便,解毒的作用。这些均符合祖国医学“精不足者,补之以味”,“除众病、和百药”的论述。蜂蜜还含有大量的还原糖,能防止药材有效成分的氧化变质;蜂蜜炼制后粘合力强,与药粉混合后丸块表面不易硬化,有较大的可塑性,制成的丸粒圆整、光洁、滋润,含水量少,崩解缓慢,作用持久,所以是一种良好的粘合剂。一般丸重0.5g以上的称大蜜丸,0.5g以下的称小蜜丸。
蜜丸常用于治疗慢性病和需要滋补的疾病。
古人所述"丸者缓也",即主要指蜜丸剂的效力,是说丸剂在体内溶化缓慢,但药效持续作用时间较长。蜜丸制作工艺简捷,就是将配方中的群药研成粉末,与炼蜜混合均匀,手工搓揉或用蜜丸机制成圆球形的丸剂。过去多用人工推磨、推碾,粉碎药末,用准子一丸一丸的搓药制作,练就了娴熟的技艺,可以单手搓出药丸呈枣核状,中间凸,两头尖,粒粒不差分毫,别具一格。
蜂蜜是蜜丸的主要载体,它不仅能起到粘合的作用,同时也有一定的药效,与主药相辅相成,增进疗效黄玉参。蜂蜜稠厚而富有营养,有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等功能,可增强药物的补益效力,并减低副作用,遮掩苦味,延缓药物的溶解吸收。尤其适宜制作补益类中成药,如乌鸡白凤丸、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丸、催乳丸、益肺清化膏、养阴清肺丸、参附强心丸、生血丸等。
由于蜜丸质软可塑,可以任意改成小粒服用,也可用水化开饮服。因此又适宜制成小儿中成药。如小儿至宝丸、小儿解热丸、清降丸、小儿明目丸、肥儿丸等。
含有牛黄、麝香、冰片、苏合香等贵重细料或容易挥发的药物,也常制成蜜丸剂,这是因为蜂蜜有利于粘附药物,保存药性,避免药物有效成分的散失或损坏,保持中药固有的气味特征。如安宫牛黄丸、牛黄降压丸、西羚丹、牛黄清心丸、十香返生丸、苏合丸、大活络丸。
(一)蜂蜜的选择凤梨参
蜂蜜选择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蜜丸的质量,使制成的蜜丸柔软,贮存期不变质。我国幅员辽阔,植物繁茂,蜂蜜由于蜜源不同,其外观形态和各种成分含量也不完全相同。北方产的蜂蜜一般含水分较少,而南方产的蜂蜜含水分较多;其相对密度也不一样。过去根据蜜源花种、蜜液的外观形态、气味、浓度等指标将蜂蜜划分成四等级(详见有关文献),较为复杂。结合中国药典指标及生产实践,用于制备蜜丸的蜂蜜应选用半透明、还光泽乳白色或淡黄色、稠厚糖浆状液体或凝脂状半流体,25℃时相对密度为1.349以一,还原糖不少于64.0%,用碘试液检验无淀粉、糊精,有香气,味纯甜而不酸、不涩、不麻,清洁而无杂质。
(二)蜂蜜的炼制
蜂蜜的炼制系指蜂蜜加热熬炼的操作。得到的制品称炼蜜。蜂蜜中含有较多的水分和死蜂、蜡质等杂物,故应用前须加以炼制,其目的是除去杂质,破坏酶类,杀死微生物,降低水分含量,增加粘合力。
炼蜜由于炼制程度不同分成三种规格,即嫩蜜、中蜜(炼蜜)、老蜜,可根据处方中药材性质选用。
传统的炼制法多采用常压炼制,即在蜂蜜中加入沸水(或蜂蜜中加水煮沸),使溶化,并适当稀释,通过三至四号筛网以滤除杂质,滤液置铜锅中加热,并不断去沫、搅拌,至需要程度。
1、嫩蜜:蜂蜜加热至105-115℃,含水量在14%-20%,密度为1.35左右,色泽无明显变化,稍有粘性。嫩蜜适合于含较多油脂、粘液质、胶质、糖、淀粉、动物组织等粘性较强的药材制丸。
2、中蜜:(炼蜜)、嫩蜜继续加热,温度达到116-118℃,含水量在14%-16%,密度为1.37左右,出现浅黄色有光泽的翻腾的均匀细气泡,用手捻有粘性,当两手指分开时无白丝出现。中蜜适合于粘性中等的药材制丸,大部分蜜丸采用中蜜制丸。
3、老蜜:中蜜继续加热,温度达到119-122℃,含水量在10%以下,密度为1.4左右,出现红棕色光泽较大气泡,手捻之甚粘,当两手指分开出现长白丝,滴入水中成珠状。老蜜粘合力很强,适合于粘性差的矿物质或纤维质药材制丸。
炼蜜程度除由制丸药材性质而定外,与药粉含水量、制丸季节气温变有关系,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一般冬季用稍嫩蜜,夏季用稍老蜜。
1.干燥、粉碎:
先把各药全部重新干燥一下。入在中药粉碎机里一一粉碎,再把过筛筛选一遍。放粗的重新再粉碎一次。最后只留下一点干姜甘草的一些粗纤维。猪婆参
2.熬蜜,拌药粉。
冷锅下蜜,纹火加热,加加热边不停用铲翻抄,不使粘锅,初入锅,蜜厚,蜜热后变稀,仍不停熬制,直到蜜汁发黄,起泡。然后把药粉放四分之三(留一点,以防过分粘稠作防粘准备用粉。)下药粉后,不停的翻炒,不能用手,这时温度较高。以防烫伤。就像做包子一样,不停翻炒挤压。成面团后,可试着用手去挤面团,挤匀不准,如果觉得手特别粘,就用备用的药粉撒上一点,继续挤压摔打。直到不粘手为止。
3.趁热,做蜜丸。
将面团搓成条状,然后一小段一小段的用手或用刀截下来,用手搓圆。就像做小汤圆一样。如果蜜的量少的话,温度凉下来后,很快就会变硬,难搓。蜜的量多的话,就不会变硬。凉了也不变硬。
蜜丸的制法基本步骤如下:炼蜜→合药→制条→成丸→包装→贮存。
1.对蜂蜜的选择与炼制是保证蜜丸质量的关键。炼蜜的目的是除去杂质,破坏酵素,杀死微生物,蒸发水分,增强粘性。其方法是:小量生产可用铜锅或锅直火加热,文火炼;大量生产可用蒸汽夹层锅,减压蒸发浓缩锅进行炼制,最后滤除杂质。
2.合药:将已炼制好的炼蜜与药粉按比例进行混合(药粉与炼蜜的比例一般为1:1或1:5也有不足1:1的,要根据药物性质及季节不同而异。一般含糖类、油脂类的中草药用蜜少。含纤维素较多和质地疏松的药物用蜜量多。夏季用蜜量少,冬季用蜜量多。均匀地揉合,做成像面团样丸块(在搅拌机中机械混合或在其它容器中人工混合)。合药时,蜂蜜一般趁热加入(如含有胶质,树脂或挥发性成分需待炼蜜稍冷后再加入混合),充分和匀,使其内外全部滋润,色泽一致,软硬适中,能随意捏塑即可。
3.制条,成丸。将合好的面团样软材放置一定时间,使药料与蜂蜜成分混合滋润,并产生一定粘性后即可搓条,搓条要粗细一致,外表光滑。即可用手工或制丸板做成一定量的、光滑的、园球形丸粒,大量生产可用机械制丸。制丸时,先将药团块称重,以便分计量准确,即按每次所需制成丸粒的数目与每丸的总量进行计算,按计算量称取团块再搓条,制成预计数目的丸粒,搓丸条的虚词可依丸粒大小来定,丸条搓好后再分割成小段,再搓圆成球形即可。为避免药团粘手和粘器具,操作时可用适量的润滑剂南海海参。润滑剂可用甘油或麻油(花生油),蜂蜡按一定比例,加热熔化而成。夏季蜂蜡可适当多加一点。
4.包装与贮藏:制成的蜜丸,可采用蜡纸、玻璃纸、塑料袋、蜡壳包好贮存于阴凉干燥处。
三、怎样在家 炼蜜为丸。
1、将药料研成细粉。2、将蜂蜜用微火煎熬,不断用勺翻动,至没有明显蒸汽,中间泛起橙色泡沫,拉之成黄丝。3、趁热将药粉与炼蜜搅匀,反复揉搓,均匀后,搓成药条,切段成块,揉成丸粒。7克约有孩子们玩儿的玻璃球大小(直径1.5-1.8厘米)4、将药丸用消毒薄膜包好。螺纹参
注意,要买到真蜂蜜,假蜂蜜做出来的药丸硬得像硬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