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黄连黄苓阿胶方 黄连黄芩阿胶汤方解

admin 2024-05-12 9
黄连黄苓阿胶方 黄连黄芩阿胶汤方解摘要: 本文目录坤泰胶囊什么时候吃中药黄苓长什儿样有什么好的安神方法一、坤泰胶囊什么时候吃女去抽血验性激素六项,医生配了坤泰胶囊,需要吃吗海参科普知识?优思明这个是避孕药,但是还可以治疗整...

本文目录

  1. 坤泰胶囊什么时候吃
  2. 中药黄苓长什儿样
  3. 有什么好的安神方法

一、坤泰胶囊什么时候吃

女去抽血验性激素六项,医生配了坤泰胶囊,需要吃吗?

优思明这个是避孕药,但是还可以治疗整月经不规则等疾病。你的睾酮是有点高了,日常食物中都有雌性激素,像新鲜蜂王浆、亚麻籽、谷类、葵花籽、芝麻、洋葱、葡萄酒、花生酱等食品,也含有一定量的雌激素,建攻爱美的女士可以在生活中多食用。正常的睾酮,参考值给你看看成人:男14~25.4nmol/L女1.3~2.8nmol/L儿童男<8.8nmol/L女<0.7nmol/L妊娠期2.7~5.3nmol/L。正常女性月经周期的卵泡期,血清睾酮浓度平均为0.43ng/ml,高限为0.68ng/ml,如超过0.7ng/m1(等于2.44nmol/L),即称为高睾酮血症,或高雄激素血症。你这点睾酮可以靠补雌性激素降下去,建议不用药物用食物,你说的那些食物也有点用处,好好按照医生给你治疗方案治疗也可以加上自己的食疗,祝你早日成为个妈妈,提醒一点葡萄酒可别喝多,每天早上一小杯就可以,坤泰胶囊可以不用吃了,觉得那个要不适合你用

坤泰胶囊什么时候吃效果好? 40分

可以吃的,坤泰胶囊主要成份是熟地黄、黄连、白芍、黄芩、阿胶、茯苓,是清热滋阴的成分

肤色较黄皮肤较松弛饭前吃会比较容易吸收半小时后再埂饭哦不然就不起作用了哦

坤泰胶囊要吃多久才有效

你好具体治疗时间显药效是因人而异的坤泰胶囊主要成份是熟地黄、黄连、白芍、黄芩、阿胶、茯苓,是清热滋阴的成分肤色较黄皮肤较松弛妇科疾病都是可以治疗的

坤泰胶囊什么时候吃比较好经期吃还是经期后吃还是排卵期吃

你好,这个药物主要是缓解经前后诸症,在经前,经后,经期均可吃,为避免对胃的***宜饭后吃。

吃了20多天坤泰胶囊,“好朋友”终于来了,接下来该怎么办?要不要继续吃? 15分

不用继续吃了,看经血量是否正常,不正常,用月月安中药,调理一下就会好了。

坤泰胶囊效果怎么样能不能长期服用

新天坤泰胶囊¥31.60坤泰胶囊纯中药配方。里面所含的每一款中药,对于治疗女性疾病都有很好的作用,那么,坤泰胶囊效果怎么样?能不能长期服用?首先,坤泰胶囊的主要成分是熟地黄、黄连、白芍、黄芩、阿胶、茯苓,而且坤泰胶囊的作用是滋阴清热、安神除烦,能治疗更年期卵巢功能衰退或低下引起相关疾病;用于绝经期前后诸证。阴虚火旺者,症见潮热面红,自汗盗汗,心烦不宁,失眠多梦,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妇女卵巢功能衰退更年期综合征见上述表现者。如围绝经期综合征;卵巢早衰;先天卵巢发育不全;不孕(卵巢储备功能不全);月经不调等。通过以上的介绍可以知道,坤泰胶囊具有治疗潮热面红,自汗盗汗,心烦不宁,失眠多梦,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的效果,而且效果显著,那么,能不能长期服用?其实,药物是最好不要长期的使用的,这样的话,是不利于你的免疫功能的,另外,在坤泰胶囊的使用说明书上是明确的指出,按用法用量服用,如超量或长期服用,应停药并向医师咨询的,因而,希望您是可以在医师的帮助下来使用治疗的,这样的话,您是可以很好的治疗的疾病。相信您通过以上的简介您应该是可以清楚的了解了的。另外,您在使用坤泰胶囊时,行为您是要严格的按照使用方法的,这样的话,您的治疗会有好的效果的。推荐阅读:坤泰胶囊服用方式是什么吃药期间要注意什么

坤泰胶囊月经期能吃吗

现代女性多出现痛经,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都由于体内卵巢不好和雌激素分泌混乱等。医生在调理时,多会开出坤泰胶囊用以调节。有人就会问了,那女性在经期可以吃坤泰胶囊吗?无盐海参

坤泰胶囊是主要用于治疗更年期阴虚火旺的合成中药。其对滋阴清热、安神除烦很有效果。妇女更年期综合征阴虚火旺证,症见:潮热面红、自汗盗汗,心烦不宁,失眠多梦,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手足心热等。同时因为其含有熟地黄、黄连、白芍、黄芩、阿胶、茯苓等中药,对于本身就卵巢虚弱,月经不调的人也有很好的效果。

其中熟地黄主要功能是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用于肝肾阴虚,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白芍妇女行经腹痛者宜食,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黄苓清热燥溼,泻火解毒,止血,安胎,降血压。阿胶更是补血补气佳品。经期女性身体内部发生变化,正是新陈代谢的好时期,可以很好的发挥药效,并不会影响经期。

由此可见,在经期,您可以正常服用坤泰胶囊,不用担心会有副作用。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吃坤泰胶囊时有几次忘了,会有不良影响吗

不会有不良影响

二、中药黄苓长什儿样

【异名】腐肠(《本经》),黄文、虹胜、经芩、印头、内虚(《吴普本草》),空肠(《别录》),元芩、土金茶根(《东北药植志》)。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根。

【植物形态】黄芩,又名:空心草、黄金茶。

多年生草本,主根长大,略呈圆锥状,外皮褐色。茎方形,高25~60厘米,基部多分歧,光滑或被短毛。叶对生,卵状披针形、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5~4.5厘米,宽3~12毫米,先端钝或急尖,基部圆形,全缘,具睫毛,上面光滑或被短毛,下面有腺点,光滑或仅在中肋有短毛;无柄或有短柄。总状花序脓生,花偏向一方;萼钟形,被白色长柔毛,先端5裂;花冠唇形,上唇比下唇长,筒状,上部膨大,基部甚细,紫色,长2~2.5厘米,表面被白色短柔毛;雄蕊4,2强;雌蕊1,子房4深裂,花柱基底着生。小坚果4,近圆形,黑色。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于草原、高燥砾质的山坡。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四川、云南、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

本植物的果实(黄芩子)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下列同属植物亦同供药用:

①粘毛黄芩,又名:黄花黄芩。形态与黄芩相似,唯植株较矮,高仅10~27厘米。花淡黄色,花萼密被腺毛及柔毛。小坚果被长柔毛。

生砂砾地、荒地或草坡。分布内蒙古、山西、河北等地。

②滇黄芩,又名:西南黄芩。植株矮小,高10~25厘米。茎直立,每节间密被两纵列白色柔毛及腺毛。叶片长椭圆形或广披针形,长达3.5厘米,宽约1.2厘米,全缘或稍具疏齿,两面疏被微柔毛;无柄。总状花序顶生;花冠蓝紫色,外面密被柔毛及腺毛。小坚果椭圆形,棕褐色,被柔毛。

生于山区林边或疏林间。分布四川、云南等地。

③甘肃黄芩,形态与滇黄芩相近,但叶较宽,呈卵状三角形,叶缘有不等的锯齿,叶柄显著。

多生于石山地向阳草坡上。分布甘肃、陕西及山西。

④薄叶黄芩,植株较小,高约35厘米。叶较薄,上面无毛或散生短毛,下面叶脉及边缘具短毛,散生腺点。

分布东北至宁夏等地。

⑤丽江黄芩,茎高20~36厘米,被倒向小疏柔毛。叶近无柄,椭圆状卵形或椭圆形。花冠黄白色、黄色至绿黄色,常带紫斑。

生灌丛、草坡或松林下。分布云南西北部。

⑥川黄芩,茎高10~30厘米。叶片大多为卵形。花冠白色、绿白色至紫色、紫蓝色。小坚果卵球形,具瘤。

生于草坡、高山森林林缘。分布四川西部。

【采集】春季至夏初采收(秋季亦可)。选生长3~4年的植株。将根挖出后除去茎苗、须根及泥土,晒至半干时撞去栓皮,再晒至全干。

【药材】干燥根呈倒圆锥形,扭曲不直,长7~27厘米,径约1~2厦米。表面深黄色或黄棕色。上部皮较粗糙,有扭曲的纵皱纹或不规则的网纹,下部皮细,有顺纹或细皱纹,上下均有稀疏的疣状支根痕。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深黄色,中间有棕红色圆心。老根断面中央呈暗棕色或棕黑色朽片状,习称"枯黄芩"或"枯芩";或因中空而不坚硬,呈劈破状者,习称"黄芩瓣"。根遇潮湿或冷水则变为黄绿色。无臭,味苦。以条粗长、质坚实、色黄、除净外皮者为佳。条短、质松、色深黄、成瓣状者质次。

主产河北、内蒙古、山西、山东、陕西等地。此外,辽宁、黑龙江亦产。

四川、云南所产的黄芩,为植物滇黄芩的根。药材外形相似,但较细,直径一般约0.5~1厘米,常有分枝,断面为极明显的黄绿色,质量较差。

【化学成分】黄芩根含黄芩甙元、黄芩甙、汉黄芩素、汉黄芩甙和黄芩新素,还含苯甲酸、β-谷甾醇等。茎叶中含黄芩素甙。

【药理作用】①抗炎抗变态反应

黄芩甙、黄芩甙元对豚鼠寓体气管过敏性收缩及整体动物过敏性气喘,均有缓解作用,并与麻黄碱表现协同。甙元的磷酸钠盐较硫酸钠盐作用强,黄芩甙元能抑制离体气管及回肠之Sehultz-Dale反应,对豚鼠被动性皮肤过敏反应、组织胺皮肤反应亦表现抑制,在抗变态反应方面,甙元较甙作用强。黄芩此种抗变态反应,是由于伤害了肥大细胞的酶激活系统(SH-酶),抑制了过敏性介体的释放,因而不产生过敏反应,此外它对平滑肌本身,也有直接的松弛作用。黄芩甙元及黄芩甙均能抑制过敏性之浮肿及炎症,二者并能降低小鼠:耳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后者尚能防止低气压引起的小白鼠肺出血。

②抗微生物作用

黄芩有较广的抗菌谱,在试管内对痢疾杆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以及脑膜炎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煎剂作喉头喷雾,对脑膜炎带菌者亦有效,即使对青霉素等抗菌素已产生抗药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黄芩仍属敏感。试管内对人型结核杆菌的抑制作用,报告不一致,煎剂对小白鼠实验性结核病有效,但对豚鼠则无效。试管内对流感病毒PR株有抑制作用,鼠痞染病毒后,能使之减轻肺部损伤和延长存活日期。对多种皮肤致病性真菌,体外亦有抑制效力,并能杀死钩端螺旋体。

③解热作用

早年报告,对疫苗引起发热的家兔静脉注射6%黄芩浸剂4~6毫升,有解热作用,以后有人用大剂量黄芩水煎剂(比上述报告静脉注射黄芩浸剂之量大4~30倍)口服或肌肉住射均未能证实有解热作用,如静脉注射则有轻微解热作用,此情况与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一样,黄芩5克/公斤亦不能使热穿刺法致热的家兔退热。但腹腔或静脉注射黄芩甙,口服黄芩煎剂,对疫苗或酵母致热的家兔均能解热。上述研究结果不一致,可能由于植物来源多未作生药学检定,品种混乱,粗制剂静脉注射影响血压,亦能干扰解热作用。因此黄芩是否有解热性质,有待进一步研究。黄芩提取物对正常家兔无降温作用。

④降压、利尿作用

黄芩酊剂、浸剂、煎剂、醇或水提取物、黄芩甙对麻醉犬、猫、兔静脉、肌肉注射或灌胃,均可引起降压作用。浸剂口服能降低正常及慢性肾性高血压犬的血压,酊剂可使神经性高血压犬血压回至正常。浸剂口服的降压作用,以云南产者为最佳,河北次之,西北的较差。黄芩的降压原理,一般认为系直接扩张血管,也可能作用于血管感受器,反射地引起降压。黄芩同属植物Scutellariagalericulata则无降压作用。

在急性利尿实验中,黄芩甙元作用最强,汉黄芩素次之,黄芩甙更差。黄芩醇提取物及煎剂(正常人及家兔)亦有利尿作用。

⑤对血脂及血糖的作用

黄芩及三黄制剂(黄连:黄芩:大黄为1:1:1)对正常家兔血清中总胆甾醇/总磷脂之比值无影响,但能降低饲养胆甾醇7周后家兔的此种比值,对切除甲状腺家兔的此种比值,三黄制剂亦能降低之。黄芩能使血糖轻度上升。

⑥和胆,解痉作用

黄芩煎剂和乙醇提取液可增加犬、兔胆汁排泄量,黄芩甙元较黄芩甙作用明显,汉黄芩素无影响;黄芩甙使结扎总输胆管的家兔在1~6小时内胆红素(较对照组)增高,但24~48小时后则使之降低。黄芩酊剂、煎剂对在位肠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酊剂可拮抗毛果芸香碱引起的肠管运动增强现象,切断迷走神经后并不影响其作用,用小白鼠小肠段进行解痉的效价测定,汉黄芩素只有弱的解痉作用,黄芩甙元则无解痉效力。

⑦镇静作用

黄芩甙能抑制小白鼠的自发活动,作用强度与剂量有关,黄芩煎剂可抑制小鼠阳性条件反射,此作用可能是由于它加强了皮层抑制过程所致,可用于神经兴奋性增高及失眠的高血压患者。

⑧其他作用

黄芩根茎的酊剂静脉注射,对士的宁中毒的蛙、猫、狗,可消除强直性痉挛的症状,并使动物免于死亡。黄芩甙、葡萄糖醛酸可降低小鼠士的宁中毒死亡率,前者10毫克就能提高其半数致死量约2.5倍。从测定四氯化碳中毒小鼠的肝糖元含量,以葡萄糖醛酸组含量较高,黄芩甙次之,黄芩甙元最低。

【毒性】黄芩毒性极低,煎剂给兔灌胃,醇提取液静脉注射,仅呈活动减弱,黄芩浸剂4克/公斤给狗灌胃8周,亦未见任何毒性反应,如将黄芩浸剂2克/公斤静脉注射于健康兔,先表现镇静,以后死亡,可见静脉注射比口服毒性大得多。黄芩提取物肌肉及静脉注射,可使正常家兔白细胞总数短时间内显著降低。

【炮制】黄芩:拣去杂质,除去残茎,用凉水浸润或置开水中稍浸捞出,润透后切片晒干(注意避免曝晒过度发红)。酒黄芩:取黄芩片喷淋黄酒,拌匀,用文火微炒,取出,晾干。(每黄芩100斤,用黄酒10~15斤)炒黄芩:取黄芩片用文火炒至表面微焦为度,取出,放凉。黄芩炭:取黄芩片用武火炒至表面焦褐色、边缘带黑色为度,但须存性,喷淋清水,取出,晒干。

【性味】苦,寒。

①《本经》:"味苦,平。"

②《别录》:"大寒,无毒。"

③《药性论》:"味苦甘。"

【归经】入心、肺、胆、大肠经。

①《品汇精要》:"行手太阴、阳明经。"

②《纲目》:"入手少阴、阳明,手足太阴、少阳六经。"

③《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大肠、膀胱、胆四经。"

【功用主治】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治壮热烦渴,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热淋,吐、衄、崩、漏,目赤肿痛,胎动不安,痈肿疔疮。

①《本经》:"主诸热黄疸,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治)恶疮,疽蚀,火疡。"

②《别录》:"疗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女子血闭,淋露下血,小儿腹痛。"

③陶弘景:"治奔豚,脐下热痛。"

④《药性论》:"能治热毒,骨蒸,寒热往来,肠胃不利,破壅气,治五淋,令人宣畅,去关节烦闷,解热渴,治热腹中疞痛,心腹坚胀。"

⑤《日华子本草》:"下气,主天行热疾,疔疮,排脓。治乳痈,发背。"

⑥《珍珠囊》:"除阳有余,凉心去热,通寒格。"

⑦李杲:"治发热口苦。"

⑧《滇南本草》:"上行泻肺火,下行泻膀胱火,(治)男子五淋,女子暴崩,调经清热,胎有火热不安,清胎热,除六经实火实热。"

⑨《纲目》:"治风热湿热头疼,奔豚热痛,火咳,肺痿喉腥,诸失血。"

⑩《本草正》:"枯者清上焦之火,消痰利气,定喘嗽,止失血,退往来寒热,风热湿热,头痛,解瘟疫,清咽,疗肺痿肺痈,乳痈发背,尤祛肌表之热,故治斑疹、鼠瘘,疮疡、赤眼;实者凉下焦之热,能除赤痢,热蓄膀胱,五淋涩痛,大肠闭结,便血、漏血。"

⑾《科学的民间药草》:"外洗创口,有防腐作用。"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撤。

【宜忌】①《药对》:"山茱萸、龙骨为之使。恶葱实。畏丹砂、牡丹、藜芦。"

②《本草经疏》:"脾肺虚热者忌之。凡中寒作泄,中寒腹痛,肝肾虚而少腹痛,血虚腹痛,脾虚泄泻,肾虚溏泻,脾虚水肿,血枯经闭,气虚小水不利,肺受寒邪喘咳,及血虚胎不安,阴虚淋露,法并禁用。"

【选方】①治小儿心热惊啼:黄芩(去黑心)、人参各一分。捣罗为散。每服一字匕,竹叶汤调下,不拘时候服。(《圣济总录》黄芩散)

②泻肺火,降膈上热痰:片子黄芩,炒,为末,糊丸,或蒸饼丸梧子大。服五十丸。(《丹溪心法》清金丸)

③治慢性气管炎:黄芩、葶苈子各等分,共为细末,糖衣为片,每片含生药0.3克,每日三次,每次五片。(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④治上呼吸道感染,肠炎:黄芩切碎,加四倍量水浸泡四小时,过滤残渣,再加二倍水浸泡两次,合并滤液,用20%明矾液倒入浸液中,调节pH为3.5(每100公斤黄芩,需明矾6~8公斤),产生黄色沉淀,静置四小时,弃去上层清液,将沉淀物装入布袋中加水过滤,烘干,粉碎,造粒打片。每次服二至三片。(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⑤治少阳头痛及太阳头痛,不拘偏正:片黄芩,酒浸透,晒干为末。每服一钱,茶、酒任下。(《兰室秘藏》小清空膏)

⑥治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黄芩三两,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伤寒论》黄芩汤)

⑦治淋,亦主下血:黄芩四两,细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千金翼方》)

⑧治吐血衄血,或发或止,皆心脏积热所致:黄芩一两(去心中黑腐),捣细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不计时候,和滓温服。(《圣惠方》黄芩散)

⑨治崩中下血:黄芩,为细末。每服一钱,烧秤锤淬酒调下。(《本事方》)

⑩治妇人四十九岁已后,天癸却行,或过多不止:黄芩心枝条者二两(重用米醋,浸七日,炙干,又浸又炙,如此七次)。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温酒送下,日进二服。(《瑞竹堂经验方》芩心丸)

⑾安胎:白术、黄芩、炒曲。上为末,粥丸,服。(《丹溪心法》)

⑿治肝热生翳,不拘大Z"bJL:黄芩一两,淡豉三两,为末。每服三钱,以热猪肝襄吃,温扬送下,日二撮。忌酒,面。((卫生家宝方))

⒀治眉眶痛,属风热与痰:黄芩(酒漫,炒)、白芷。上为末,茶清调二钱。((丹溪心法))

⒁治灸疮血出:酒炒黄芩二钱。为末,酒服。((怪证奇方》)

⒂治火丹:杵黄芩末,水调敷之。((G阴沸验方))

⒃治产后血渴,饮水不止:黄芩(新瓦上焙干)、麦门冬(去心)各半两。上件,细切。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倘氏家藏方,)

【临床应用】①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

用50%黄芩煎液,1岁以下每天6毫升,1岁以上8~10毫升,5岁以上酌加,皆分3次服。经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51例,急性支气管炎11例,急性扁桃体炎1例。治后体温降至正常、症状消失者51例,无效12例。体温多在3天内恢复正常,症状消失多为4天。

②治疗慢性气管炎

取黄芩1斤,甘草0.5斤,加水煎煮2次,得煎液3斤;另取生石灰1斤,加冷开水10斤,搅拌浸泡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8斤。将煎液缓缓加入石灰水中,边加边搅拌,至pH呈7~8为止。每次20~25毫升,日服3次。治疗35例,临床治愈2例,显效16例。对单纯型疗效较好。

③治疗急性菌痢

取黄芩、诃子等量,以明矾沉淀法提制成粉。每次2克,日服4次,小儿酌减。对症治疗:失水者补液,高热者配合解热剂。治疗100例,平均2.5天症状消失,3.3天大便镜检正常,4.3天大便培养转阴,5.3天临床治愈。

④治疗钩端螺旋体病

取黄芩、银花、连翘等量,分别制成黄芩素及银花、连翘浸膏,混合制成片剂,每片重0.5克,相当于生药3.7克。每次10~15片,6小时服1次,小儿酌减。共治65例,其中一个地区收治59例,治愈58例;另一地区收治6例,失败4例,疗效差异甚大,原因有待研究。有效病例服药后,开始降温时间平均为7.5小时,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1.8天,临床症状和体征大多在2~5天内减轻或消失。以对中、轻度病人疗效较好,退热较快,对重度晚期病人退热较慢,疗效较差。服药期间未见严重毒性反应,仅少数病例有轻微恶心、呕吐及腹泻现象,停药后即可消失。

⑤治疗传染性肝炎

将黄芩的提取物-黄芩素装胶囊,每粒0.25克。每次2粒,日服3次,儿童酌减。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27例,自觉症状和体征均于1月内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其中治疗半月,谷丙转氨酶即降至正常者占74.1%。亦有用黄芩素针剂,每日肌注2毫升(含黄芩素40毫克),1个月为一疗程,治疗急性无黄疸型肝炎13例,基本治愈4例,显效1例,有效6例。另曾配合胎盘组织液每天肌注2毫升,有腹水者配合利尿剂,治疗迁延性肝炎7例,基本治愈4例,显效1例,有效2例;治疗慢性肝炎47例,基本治愈13例,显效6例,有效14例,无效14例。未见明显副作用。

⑥治疗肾炎、肾盂肾炎

用黄芩提取物制成5%黄芩素注射液,每次肌注100~200毫克(儿童减半),每日2次。共治20例,治疗期间除配合卧床休息、低盐饮食外,均未兼用其他药物。结果急性肾炎11例,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复查尿液两次以上均正常)6例,好转(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复查尿液仅有少量红、白细胞)5例;肾盂肾炎9例,治愈、好转(标准同上)各4例,1例用药10天无变化。疗程最长17.5天,最短7天,平均12.5天。治愈病例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平均为9天,尿检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15.6天。黄芩治疗肾病所以奏效,可能与其具有抗菌、降血压、利水等作用有关。

⑦治疗高血压病

将黄芩制成20%的酊剂,每次5~10毫升,日服3次。治疗51例,服药前血压均在180/100毫米汞柱以上,服药1~12月后血压下降20/10毫米汞柱以上者占70%以上。一般临床症状也随之消失或减轻。据观察,本药虽经较长时期服用,仍能发挥继续降压作用。无明显副作用。

此外,以黄芩煎荆预防猩红热,黄芩含片预防白喉,有一定作用。

【名家论述】①《药对》:"黄芩,得厚朴、黄连止腹痛;得五味子、牡蒙、牡蛎令人有子;得黄芪、白蔹、赤小豆疗鼠瘘。"

②《本草图经》:"张仲景治伤寒心下痞满,泻心汤四方皆用黄芩,以其主诸热,利小肠故也。又太阳病下之利不止,有葛根黄芩黄连汤,及主妊娠安胎散,亦多用黄芩。"

③《医学启源》:"黄芩,治肺中湿热,疗上热目中肿赤,瘀血壅盛,必用之药。泄肺中火邪上逆于膈上,补膀胱之寒水不足,乃滋其化源。《主治秘诀》云,其用有九:泻肺经热,一也;夏月须用,二也;上焦及皮肤风热,三也;去诸热,四也;妇人产后,养阴退阳,五也;利胸中气,六也;消膈上痰,七也;除上焦热及脾湿,八也;安胎,九也。单制、二制、不制,分上中下也。酒炒上行,主上部积血,非此不能除,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正谓此也。"

④张元素:"下痢脓血稠粘,腹痛后重,身热久不可者,黄芩与芍药、甘草同用。肌热及去痰用黄芩,上焦湿热亦用黄芩,泻肺火故也。疮痛不可忍者,用苦寒药,如黄芩、黄连,详上下,分梢根,及引经药用之。"

⑤李杲:"黄芩,味苦而薄,故能泄肺火而解肌热,手太阴剂也。细实而中不空者,治下部妙。"

⑥朱震亨:"黄芩降痰,假其降火也。凡去上焦湿热,须以酒洗过用。片芩泻肺火,须用桑白皮佐之。若肺虚者,多用则伤肺,必先以天门冬保定肺气,而后用之。黄芩、白术乃安胎圣药,俗以黄芩为寒而不敢用,盖不知胎孕宜清热凉血,血不妄行,乃能养胎,黄芩乃上、中二焦药,能降火下行,白术能补脾也。"

黄连黄苓阿胶方 黄连黄芩阿胶汤方解

⑦《纲目》:"洁古张氏言黄芩泻肺火,治脾湿;东垣李氏言片芩治肺火,条芩治大肠火;丹溪朱氏言黄芩治上中二焦火;而张仲景治少阳证小柴胡汤,太阳、少阳合病下利黄芩汤,少阳证下后心下满而不痛泻心汤并用之;成无己言黄芩苦而入心,泄痞热,是黄芩能入手少阴、阳明、手足大阴、少阳六经典。盖黄芩气寒味苦,苦人心,寒胜热,泻心火,治脾之湿热,一则金不受刑,一则胃火不流入肺,即所以救肺也;肺虚不宜者,苦寒伤脾胃,损其母也。……杨士瀛《直指方》云,柴胡退热,不及黄芩,盖亦不知柴胡之退热,乃苦以发之,散火之标也,黄芩之退热,乃寒能胜热,折火之本也。""黄芩得酒上行,得猪胆汁除肝胆热,得柴胡退寒热,得芍药治下痢,得桑白皮泻肺火,得白术安胎。"

⑧《本草经疏》:"黄芩,其性清肃,所以除邪;味苦所以燥湿;阴寒所以胜热,故主诸热。诸热者,邪热与湿热也,黄疸、肠澼、泄痢,皆温热胜之病也,折其本,则诸病自瘳矣。苦寒能除湿热,所以小肠利而水自逐,源清则流洁也。血闭者,实热在血分,即热入血室,令人经闭不通,湿热解,则荣气清而自行也。恶疮疽蚀者,血热则留结,而为痈肿溃烂也;火疡者,火气伤血也,凉血除热,则自愈也。《别录》消痰热者,热在胸中,则生痰火,在少腹则绞痛,小儿内热则腹痛,胃中湿热去,则胃安而消谷也。淋露下血,是热在阴分也;其治往来寒热者,邪在少阳也;五淋者,湿热胜所致也;苦寒清肃之气胜,则邪气自解,是伐其本也。""黄芩为苦寒清肃之药,功在除热邪,而非补益之品,当与黄连并列,虽能清热利湿消痰,然苦寒能损胃气而伤脾阴,脾肺虚热者忌之。"

⑨《本草汇言》:"清肌退热,柴胡最佳,然无黄芩不能凉肌达表。上焦之火,山栀可降,然舍黄芩不能上清头目。……所以方脉科以之清肌退热,疮疡科以之解毒生肌,光明科以之散热明目,妇女科以之安胎理经,此盖诸科半表半里之首剂也。"

⑩《药品化义》:"黄芩中枯者名枯芩,条细者名条芩,一品宜分两用。盖枯芩体轻主浮,专泻肺胃上焦之火,主治胸中逆气,膈上热痰,咳嗽喘急,目赤齿痛,吐衄失血,发斑发黄,痘疹疮毒,以其大能凉膈也。其条芩体重主降,专泻大肠下焦之火,主治大便闭结,小便淋浊,小腹急胀,肠红痢疾,血热崩中,胎漏下血,挟热腹痛,谵语狂言,以其能清大肠也。"

⑾《本经逢原》:"昔人以柴胡去热不及黄芩,盖柴胡专主少阳往来寒热,少阳为枢,非柴胡不能宣通中外;黄芩专主阳明蒸热,阳明居中,非黄芩不能开泄蕴著,一主风木客邪,一主湿土蕴著,讵可混论。芩虽苦寒,毕竟治标之药,惟躯壳热者宜之,若阴虚伏热,虚阳发霉,可轻试乎?其条实者兼行冲脉,治血热妄行,古方有一味子芩丸,治女人血热,经水暴下不止者,最效。"

⑿《本经疏证》:"仲景用黄芩有三耦焉,气分热结者,与柴胡为耦(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桂枝汤);血分热结者,与芍药为耦(桂枝柴胡汤、黄芩汤、大柴胡汤、黄连阿胶汤、鳖甲煎丸、大黄蟅虫丸、奔豚汤、王不留行散、当归散);湿热阻中者,与黄连为耦(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葛根黄芩黄连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以柴胡能开气分之结,不能泄气分之热,芍药能开血分之结,不能清迫血之热,黄连能治湿生之热,不能治热生之湿。譬之解斗,但去其斗者,未平其致斗之怒,斗终未巳也。故黄芩协柴胡,能清气分之热,协芍药,能泄迫血之热,协黄连,能解热生之湿也。"

三、有什么好的安神方法

凡具有镇静作用,用以治疗神志不安的方法,称为镇静安神法。《素问。至真要大论》谓:“惊者平之”,即是本法的立法依据。

镇静安神法主治心神不安所引起的心悸、失眠、怔忡、健忘及烦乱惊狂等证。《素问。灵兰秘典论》谓:“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说明本类证候主要责之于心。但心主血而为火脏,肾藏精而为水脏,水火相交才能维持心肾的正常功能;再者,心主血面藏神,肝藏血而藏魂,二者为母子之脏,肝血不足则无以灌心,心肝血虚则神无所主。魂无所藏,亦可导致心神不安;三者,脾生血而藏意,其用为思,脾病则化源不足,不能上奉于心,亦为心神不安的一个原因。总之,从病机而言,心神不安一证,除心经本身病变外,还与肝脾肾等有着密切的关联。

至于镇静安神之法,亦当审证求因。如因热而出现神志不安青,法宜泻火;因痰而惊狂者,宜治痰;因瘀而狂乱善忘者,宜逐瘀。这些内容已散见于各法,因此,本章所谈只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重镇安神法;一种是滋养安神法。重镇安神法,采用石类或介类药物为主,与清热之品相配合,具有重镇安神,清热除烦之功,此即“十剂”中的“重可去怯”,代表方如朱砂安神丸,磁朱丸。滋养安神法,主治神志不安属虚者,多采用宁心安神之品与益气养血、滋阴等药物配合使用,以达到滋养安神的目的。除归脾汤,炙甘草汤、补心丹等已于补养强壮法中叙述外,尚有酸枣仁汤、甘麦大枣汤、黄连阿胶汤等代表方剂。

重镇安神法的方药,多系金石类,质量碍胃,不宜久服,临床应注意。另外对神志不安的治疗,还应注意配精神疗法。以受到更好的疗效。

1.朱砂安神丸(《兰室秘藏》)

[组成]朱砂3克黄连4.5克当归、生地、炙甘草各1.5克[用法]除朱砂水飞外,捣四味为细末,同和匀,汤浸蒸饼为丸,如黍米大,每服l5丸,津唾咽下,饭后服。近代用法:中成药,睡前温开水送下3—9克[功用]清热养阴,镇静安神。

[主治]心神烦乱,怔仲不寐,兀兀欲吐,胸中气乱而热,有如心烦难受之状;亦冶心热失眠证。

[方义]本方是对心经阴血不足,木火上炎,心热烦乱,或心热失眠音而设。心主血而肝藏血,心属火而肝属木,木为火之母,肝血足则子气血清而神达。心经热盛原于肝虚,心肝阴虚火旺,故心神烦乱,或怔忡心悸,或虚热失眠等。凡心神烦乱不安之证,非重坠镇静,清热养阴则不能解除。治宜清热养阴,镇静安神为法。故方中用质重之朱砂人心,镇静安神,为本方之主药。心神不安者,多由于心火上炎而影响神志,配伍苦寒之黄连人心,可直折心火之势,辅助主药则成清镇安神之功。心火上炎多因肝肾阴血虚而木不能协水制火,可配入生地,当归入肝肾滋阴养血,使其心血得补,阴血复而火邪息,故为本方之协治药物。方用甘草蜜炙者,既可防本方寒重腻滞伤胃,又可益中调和诸药。诸药调配成方,可共奏清热养阴、镇静安神之功。

[临床运用](1)镇静安神、苦泻心火、养血滋阴是朱636f70797a6431333335306238砂安神丸的立法依据,主要用于心神不安,烦乱不宁,失眠多梦的热证。本方加大黄用于心烦失眠证而兼有大便秘结者;若兼胃热于呕者,加竹茹、生石膏等。

(2)本方若作煎剂用者,方中之朱砂用小量冲服浅海海参

(3)本方用治心烦失眠证者,可加入酸枣仁、柏子仁、龙骨、牡蛎等,疗效更加可靠。

(4)本方用于由心经热盛所致的舌尖红肿或麋烂者,亦有效果。

(5)心烦失眠兼见舌质色紫者,可加入陈皮、赤芍、牛膝、红花、桃仁等。

(6)本方加入灵磁石、龟板、牛膝、钩藤,对失眠高血压者,有一定的疗效。

【方歌】清热朱砂安神丸,地连归草配合全,烦乱懊恼神不静,清镇安神治失眠。海参科普知识

[附方]磁朱丸(《千金方》):磁石60克、朱砂30克、神曲120克。具有镇心安神,清眼明目作用。主治心悸失眠、耳鸣耳聋、视物昏花、亦治癫痫。

2.酸枣仁汤(《金匮要略》)

[组成]酸枣仁l5克知母6克茯苓9克川芎6克甘草3克[用法]水煎服。

[功用]滋阴清热,安神除烦。

[主治]虚劳虚烦不得眠,心悸盗汗,头目晕眩,咽干、口燥,脉弦等证。

[方义]酸枣仁汤是治由心肝脾功能失调形成虚劳失眠的代表方剂。形成心烦失眠的原因很多,本方所治之心烦失眠证,系由虚劳所引起。但虚劳之病,多为生长之气不足,生气不足属肝,长气不旺属脾。故有肝木应春,脾土应夏,春生夏长之论。由此可知,凡虚劳之证,大都与肝脾有关。因中虚不能化血养肝,肝阴失养,木郁化火,火邪上炎,影响于心,致使心烦不得睡眠。治宜滋阴清热、调理肝脾、安神除烦为法。故方用归经心肝之酸枣仁养心、安神、补肝为主。川芎、知母合用,可滋阴调肝,泻火清热除烦为辅。配伍茯苓,甘草为佐使者,既可健脾、增强化生营血之源以助主药补养心肝;又可甘缓补虚而调和诸药。诸药合配,有补心安神,滋阴清烦,健脾培肝等作用,为心肝脾三顾之法。故凡由中虚不能培肝,肝阴失养化火,火邪上炎导致心烦失眠等,均可选用本方作基础加减治疗。

[临床运用](1)酸枣仁汤原是治疗虚劳虚烦不得眠的方剂。所谓“虚劳”,大都是指肝脾两虚的慢性杂证。肝属木易化火,肝阴不足则虚火上炎,火热扰乱心神,故心烦失眠;但脾虚不能生血,亦是导致肝阴虚而化火生热的原因之一,所以本方立法则是以心肝为主而兼顾于脾。在临床运用时,加入柏子仁、龙骨、壮蛎、夜交藤等,对治失眠证效果更好一些。

(2)本方的茯苓改用朱茯神,再加丹皮、黑栀子、淡竹叶等,对清热除烦治失眠,疗效更为显著。

(3)本方用于失眠偏于血虚者,可加入当归、熟地、何苜乌等。

(4)本方与黄连阿胶汤合用,可用于治疗阴虚火旺之失眠证。

(5)失眠若久治不愈而兼有瘀血者,本方可与血府逐瘀汤合用;失眠若兼有神经性(神经官能症)者,本方可与甘麦大枣汤合用。

[方歌]酸枣仁汤失眼方,知母川芎佐之良,茯苓甘草谓成剂。服后欲寐入梦乡。

[附方](1)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炙甘草,小麦、大枣各适量。具有养心安神、和中缓急作用。主治脏躁,喜悲伤欲哭,精神恍惚,不能自主,数欠伸等证(近代多用于精神官能症)。

(2)黄连阿胶汤(《伤寒论》):黄连l2克、阿胶9克、黄苓6克、白芍6克、鸡子黄2枚。具有清热养阴除烦作用。主治心中烦不得卧者(亦治阴虚火旺之失眠证)。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