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黄连阿胶汤方歌,黄连阿胶汤方歌诀

admin 2024-02-27 9
黄连阿胶汤方歌,黄连阿胶汤方歌诀摘要: 本文目录刘渡舟《新编伤寒论类方》歌诀 - 草稿刘渡舟先生总结《伤寒论》113首方歌有什么好的安神方法一、刘渡舟《新编伤寒论类方》歌诀 - 草稿一、桂枝汤类方歌21二、麻黄汤类方歌8...

本文目录

  1. 刘渡舟《新编伤寒论类方》歌诀 - 草稿
  2. 刘渡舟先生总结《伤寒论》113首方歌
  3. 有什么好的安神方法

一、刘渡舟《新编伤寒论类方》歌诀 - 草稿

一、桂枝汤类方歌21

二、麻黄汤类方歌8

三、葛根汤类方歌3

四、抵挡汤类方歌3

五、栀子豉汤类方歌7

六、陷胸汤类方歌6

七、泻心汤类方歌6

八、甘草汤类方歌4

九、苓桂汤类方歌6

十、黄芩黄连汤类方歌4

十一、白虎汤类方歌3

十二、承气汤类方歌6

十三、柴胡汤类方歌7

十四、当归芍药汤类方歌4

十五、干姜汤类方歌3

十六、赤石脂汤类方歌2

十七、四逆汤类方歌9

十八、杂方类方歌11

一、桂枝汤类方歌(二十一首)

桂枝汤:

桂枝汤方桂芍草,佐用生姜和大枣。

啜粥温服取微汗,调和营卫解肌表。

桂枝加葛根汤:

桂加葛根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

解肌驱风滋经脉,用治柔痉理不殊。

桂枝加附子汤:

桂加附子治有三,风寒肢痛脉迟弦。

汗漏不止恶风甚,肌肤麻木卫阳寒。

桂枝去芍药汤:

桂枝去芍意何居,胸满心悸膻中虚。

若见咳逆和短气,桂甘姜枣治无遗。

桂枝去芍加附子汤:

桂枝去芍避阴寒,加附助阳理固然。

脉促无力舌质淡,胸痹治法非等闲。

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加麻杏名各半,肌表小邪不得散。

面有热色身亦痒,两方合用发小汗。

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二麻一名合方,寒热如疟治法良。

大汗之后表未解,去邪同时正亦匡。

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加麻膏量要轻,热多寒少脉不丰。

小汗法中兼清热,桂二越一记心中。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桂枝汤中去桂枝,苓术加来利水湿。

小便不利心下满,颈项强痛热翕翕。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桂加厚朴杏子仁,喘家中风妙如神。

如今肺炎求治法,媲美麻杏说与君。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桂枝加参新加汤,增姜加芍效力彰。

身疼脉沉非表证,血虚营弱汗多伤。

桂枝甘草汤:

桂枝甘草补心虚,两手叉冒已浇漓。

汗多亡液心阳弱,药少力专不须疑。

小建中汤:

桂加饴糖小建中,倍加芍药方奏功。

虚劳里急心烦悸,伤寒尺迟梦失精。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桂枝去芍恐助阴,痰水犯心狂躁纷。

龙牡安神桂枝助,蜀漆涤饮有奇勋。

桂枝加桂汤:

桂枝加桂剂量增,奔豚冲心来势凶。

平冲降逆解外寒,补心代肾立奇功。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桂枝甘草组成方,龙牡加入安神良。

心悸同时兼烦躁,补阳宁心效果彰。

桂枝附子汤:

桂枝附子寒痹痛,去芍加附量要重。

扶阳散寒应兼顾,脉浮虚涩是其应。

去桂加白术汤:

去桂加术大便硬,寒湿相搏身疼痛。

术附姜枣加甘草,三阴都尽冒始应。

桂枝加芍药汤:

桂枝加芍腹痛诊,此病原来属太阴。

慢性菌痢久不已,脉沉弦缓是指针。

桂枝加大黄汤:

桂枝大黄治腹痛,太阴阳明表里病。

调和气血泻结滞,胃弱之人宜慎用。

桂枝人参汤:

人参汤方即理中,加桂后煎力方增。

痞利不解中寒甚,温中解表建奇功。

增:金匮要略载方

桂枝加黄芪汤:

桂枝汤本治表虚,营卫不和是病机。

而今汗出恶风甚,益气固表加黄芪。

黄芪桂枝五物汤:

黄芪桂枝五物汤,芍药大枣与生姜;

益气温经和营卫,血痹风痹功效良。

黄芪建中汤:

黄芪建中补中虚,小建中汤加黄芪,

能治虚劳里急病,益气固表最有力。

二、麻黄汤类方歌(八首)

麻黄汤:

麻黄汤治太阳寒,麻桂杏草四味联。

表实无汗头身疼,脉紧气喘更恶寒。

大青龙汤:

大青麻杏石膏枣,桂姜相加七味好。

不汗烦躁身疼痛,饮流四肢肿胀讨。

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用麻黄,桂芍辛味与干姜。

半夏炙草同剂量,表寒里饮病为殃。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杏石甘四味施,汗出而喘肺热居。

身热脉数证方是,不恶寒兮别桂枝。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麻黄连轺赤豆汤,湿热兼表身发黄。

麻翘姜辛梓皮枣,杏仁赤豆煮潦浆。

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细辛附子汤,太少两感用此方。

发热恶寒脉不起,温经解表有专长。

麻黄附子甘草汤:

麻黄附子甘草汤,伤寒两感阳气伤。

此方原来无里症,助阳发汗保安康。

麻黄升麻汤:

麻黄升桂汤芍姜,知膏天冬苓术黄。

归蕤炙草十四味,寒热并用和阴阳。

增:金匮要略载方

麻黄加术汤:

烦痛湿气里寒攻,发汗为宜忌火攻,

莫讶麻黄汤走表,术加四两里相融。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麻黄汤方除桂枝,发汗解表也不差,再加薏仁祛湿热,风湿发热亦可祛。

文蛤汤:

文蛤汤方七味药,麻杏石甘蛤姜枣;

喘咳气急烦渴症,止咳定喘疗效高。

越婢汤:

沥水消肿越婢汤,麻黄石膏甘枣姜;

发汗解表与利水,善治身肿风水伤。

越婢加半夏汤:

越婢又加半夏汤,甘草大枣与生姜;

石膏加入泄肺热,麻黄佐之平喘良。

越婢加术汤:

越婢加术治风水,一身面目尽水饮,

小便不利湿痹痛,发汗利水肿自诊。

射干麻黄汤:

射干麻黄治寒饮,咽喉不利在宣肺;

细辛紫菀款冬花,姜枣半夏与五味。

三、葛根汤类方歌(三首)

葛根汤:

葛根桂枝加葛黄,无汗项背几几强。

二阳合病下利治,刚痉无汗角弓张。

葛根加半夏汤:

葛根加夏病二阳,下利呕逆表邪强。

疏表解肌利肠胃,合病治法好思量。

葛根黄芩黄连汤:

葛根芩连加甘草,协热下利喘汗宝。

清热生津解表里,葛根用至八钱好。

四、抵当汤类方歌(三首)

桃核承气汤:

桃核承气硝黄草,桃仁桂枝五药讨。

太阳蓄血腹痛急,其人如狂功效好。

抵当汤:

抵当汤中用大黄,虻虫桃蛭力最强。

少腹硬满小便利,攻瘀逐热治发狂。

抵当丸:

抵当丸即抵当汤,捣药成丸煮水浆。

连渣服之只一颗,缓攻瘀血正不伤。

附:金匮要略载方

桂枝茯苓丸

仲景桂枝茯苓丸,桃仁芍药和牡丹;

等分为末蜜丸服,缓消瘀积胎可安。

鳖甲煎丸

鳖甲煎丸治虐母,十二鳖甲六柴胡,

黄姜桂苇朴紫葳,夏胶芍甘蛰虫五,

葶参各一曲麦二,赤硝十二三芩妇,

乌扇蜂窠各四分,六羌二桃效桴鼓。

五、栀子豉汤类方歌(七首)

栀子豉汤:

栀子豉汤治虚烦,懊憹颠倒不得眠。

呕吐少气加姜草,胸窒结痛药不添。

栀子甘草豉汤:

见栀子豉汤方歌内

栀子生姜豉汤:

见栀子豉汤方歌内

栀子厚朴汤:

栀子厚朴药有三,栀子厚朴枳实煎。

心烦腹满分上下,清烦泻满两证兼。

栀子干姜汤:

栀子干姜治心烦,身热不去泻又添。

寒热并用分上下,清热温寒一方肩。

枳实栀子豉汤:

枳实枝豉劳复宝,食后再加大黄好。

酒疸心热且懊憹,栀子大黄力能讨。

栀子柏皮汤:

栀子柏皮湿热黄,发热尿赤量不长。

栀子黄柏兼甘草,清热祛湿好思量。

六、陷胸汤类方歌(六首)

大陷胸丸:

大陷胸丸法最超,半升葶苈杏硝调。

项强如痉君须记,大黄甘遂下之消。

大陷胸汤:

大陷胸汤遂硝黄,心下硬痛脉紧强。

热气内陷水热结,小有潮热要参详。

十枣汤:

十枣汤治胁下水,心下痞硬胁痛锐。

甘遂芫戟研细末,枣汤煮浓服钱匕。

小陷胸汤:

小陷胸汤大瓜蒌,半夏黄连三药投。

痰热胶结心下痛,利痰清热服之廖。

白散:

白散三物巴桔贝,寒实结胸此方贵。

或吐或利分上下,中病即止莫伤胃。

瓜蒂散:

瓜蒂散是涌吐方,胸中痞硬痰邪猖。

气冲咽喉不得息,蒂豆研散调豉汤。

七、泻心汤类方歌(六首)

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芩连姜,人参草枣合成方。

心下痞满兼呕吐,去渣重煎调胃肠。

大黄黄连泻心汤:

大黄黄连泻心汤,黄芩黄连和大黄。

清热泻痞沸汤渍,擅治烦躁吐衄殃。

附子泻心汤:

附子泻心芩连黄,恶寒汗出痞为殃。

专煎轻渍须记住,泻热之中又扶阳。

生姜泻心汤:

生姜泻心是良方,胃中不和痞为殃。

噫气下利芩连草,参枣半夏与二姜。

甘草泻心汤:

甘草泻心用芩连,干姜半夏参枣全。

心下痞硬下利甚,更治狐惑心热烦。

旋复代赭汤:

旋复代赭痞在中,噫气不除饮气冲。

参草姜枣半夏予,赭轻姜重方奏功。

八、甘草汤类方歌(四首)

甘草汤:

甘草名汤咽痛求,生用一两不多收。

莫道此是中焦药,清解少阴效最优。

炙甘草汤:

炙甘草汤少阴虚,心悸脉结证无疑。

麦地麻胶桂姜枣,清酒与水煎法奇。

甘草附子汤:

甘草附子汤四味,桂枝白术药方备。

骨节掣痛不可近,恶风短气阳虚最。

甘草干姜汤:

甘草干姜二药齐,温肺运脾暖四肢。

金匮用以治肺痿,咳嗽多涎尿也遗。

附:金匮要略载方

桔梗汤:

甘草桔梗治咽痛,消炎解毒妙堪用;

阴中伏热结于喉,切忌苦寒投此证。

生姜甘草汤:

生姜甘草人参枣,益气生津温肺好;

化浊降逆除痰涎,肺痿虚寒效最高。

大黄甘草汤:

降逆大黄甘草汤,主治胃热气逆方,

口干口苦与口渴,食已即吐用之良。

甘草粉蜜汤:

蛔虫心痛吐涎多,毒药频攻痛不瘥,

一分二甘四两蜜,煮分先后取融和。

乌头汤:

乌头汤中用麻黄,芍药黄芪甘草当;

痹证多因风寒侵,逐寒止痛自安康。

九、苓桂术甘汤类方歌(六首)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苓桂术甘温药方,气上冲胸水为殃。

头眩心悸阴邪重,咳嗽短气功效彰。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苓桂枣甘伏水邪,脐下悸动用则确。

或者上冲发奔豚,甘澜水煮效方捷。

茯苓甘草汤(苓桂姜甘汤):

茯苓甘草与桂姜,胃中停水悸为殃。

气趋小腹或成泄,健胃泻水厥亦良。

五苓散:

五苓苓桂泽猪术,水停膀胱津不输。

口渴心烦尿不利,饮入则吐脉来浮。

猪苓汤:

猪苓汤治少阴虚,热与水蓄烦呕居。

小便不利口又渴,泽胶猪茯及滑石。

文蛤散:

水潠原逾汗法门,肉上粟起更增烦。

意中思水还无渴,文蛤磨调药不繁。

附:金匮要略载方

防己茯苓汤:

防己茯苓黄芪随,桂枝甘草治皮水;

益气通阳消水肿,小便通利阳乃回。

防己黄芪汤:

防己黄芪金匮方,白术甘草枣生姜;

汗出恶风兼身重,表虚湿盛服之康。

苓甘五味姜辛汤:

苓甘五味姜辛汤,温阳化饮常用方;

半夏杏仁均可入,寒痰冷饮保安康。

十、黄芩黄连汤类方歌(四首)

黄芩汤:

黄芩汤治太少利,腹痛急迫脉弦细。

黄芩白芍甘草枣,清热和阴平肝逆。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黄芩原方加夏姜,呕吐下利胃肠伤。

太少合病邪热淫,苦降辛开治少阳。

黄连汤:

黄连汤内参连草,姜桂半夏和大枣。

胃中有寒心胸热,呕吐腹痛此方宝。

黄连阿胶汤:

黄连阿胶治少阴,烦躁不寐脉数频。

舌尖如梅是的候,芩连芍胶黄搅匀。

十一、白虎汤类方歌(三首)

白虎汤:

白虎烦渴用石膏,大热汗出脉滔滔。

知粳甘草四药足,清气生津润枯焦。

白虎加人参汤:

白虎加参气阴伤,烦渴脉大饮水浆。

汗出过多脉成芤,背微恶寒舌焦黄。

竹叶石膏汤:

竹叶石膏气阴伤,病后虚羸呕逆方。

不欲饮食参草麦,粳叶石膏半夏匡。

附:金匮要略载方

白虎加桂枝汤:

白虎加桂枝汤方,桂枝甘草白虎汤,

论中原本治温疟,表里痛热皆能章。

十二、承气汤类方歌(六首)

调胃承气汤:

调胃承气用大黄,芒硝甘草三药偿。

胃气不和心烦热,便燥谵语舌苔黄。

小承气汤:

小承气汤朴枳黄,便硬谵语腹胀详。

识得燥结分轻重,脉滑不紧用此方。

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用硝黄,厚朴枳实四药强。

潮热蒸蒸濈濈汗,腹满硬痛峻攻良。

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效果好,大便秘结津液少。

枳朴大黄泻胃强,麻杏芍药滋脾约。

蜜煎导方:(方歌见下)

猪胆汁灌方:

蜜煎熟后样如饴,稍冷搓挺四寸余。

温纳肛门润肠燥,古法导便叹惊奇。

津亏有热便不出,猪胆一枚方相宜。

胆汁调醋灌肠内,虚家便秘见效奇。

十三、柴胡汤类方歌(七首)

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解少阳,胸满胁痛呕吐详。

口苦咽干目眩是,柴芩参草枣半姜。

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大黄枳,柴芩姜夏芍枣宜。

少明合病气火郁,呕吐口苦心下急。

柴胡加芒硝汤:

小柴加硝两解方,芒硝后煎入药良。

日晡潮热胸胁满,调和胃胆利少阳。

柴胡桂枝汤:

柴胡桂枝两方合,善治太少两经疴。

心下支结关节痛,初期肝硬亦能和。

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桂姜痛胁背,大便不实尿欠利。

阳邪向阴气化衰,柴芩姜桂草粉蛎。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柴加龙牡桂丹铅,大黄茯苓记要谙。

减去甘草铅要裹,胸满烦惊小便难。

四逆散:

柴芍枳草四逆散,肝郁气结肢不暖。

脉沉而弦胸胁痛,随证治疗须加减。

十四、芍药当归汤类方歌(四首)

芍药甘草汤:

芍药甘草两药投,筋挛拘急足趾抽。

苦甘化阴利血脉,滋阴柔肝效立瘳。

芍药甘草附子汤:

芍药甘草附子汤,汗后阴阳两俱伤。

恶寒不热应温补,芍甘和阴附助阳。

当归四逆汤:

当归四逆治厥寒,脉细欲绝病非凡。

归芍桂甘枣通细,补血散寒治在肝。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当归四逆加萸姜,清酒烹来效始彰。

内有久寒厥阴是,药分五次缓服康。

增:金匮要略载方

当归芍药散

当归芍药用川芎,白术苓泽六味同;

妊娠腹中绵绵痛,调肝理脾可为功。

温经汤

温经汤用吴萸芎,归芍丹桂姜夏冬;

参草益脾胶养血,调经重在暖胞宫。

十五、干姜汤类方歌(三首)

干姜附子汤:

干姜附子治少阴,阳虚烦躁夜则宁。

不呕不渴无表证,身无大热脉微沉。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干姜芩连与人参,辛开苦降法超群。

四物平行各三两,诸凡格拒此方珍。

理中丸(汤):

理中白术与人参,干姜炙草四药亲。

脾阳虚衰寒湿甚,腹满吐利脉迟沉。

附:金匮要略载方

半夏干姜散:

吐而干呕沫涎多,胃腑虚寒气不和;

姜夏等磨浆水煮,数方相类颇分科。

大建中汤

大建中汤建中阳,蜀椒干姜参饴糖;

寒疝冲起有头足,降逆止痛用此方。

十六、赤石脂汤类方歌(二首)

赤石脂禹余粮汤:

赤石禹粮两药珍,大便滑脱利不禁。

理中不应宜此法,涩以固脱是指针。

桃花汤:

桃花石脂米干姜,少阴下利脓血方。

温固下焦和胃气,汤末搭配力方彰。

十七、四逆汤类方歌(九首)

四逆汤:

四逆生附老干姜,炙草将将有专长。

少阴阳虚肢不暖,吐利烦躁欲寐方。

四逆加人参汤:

四逆加参治何为,下利多时阴亦摧。

四逆扶阳参滋血,更取中州化精微。

茯苓四逆汤:

茯苓四逆少阴虚,心肾阴阳已不支。

补阳生附姜甘草,扶阴参苓两药施。

通脉四逆汤:

通脉四逆草附姜,加重剂量另名方。

手足厥逆吐利甚,脉搏不出急回阳。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通脉四逆治亡阳,再加胆汁救阴伤。

吐已下断烦呕甚,津液枯竭用此汤。

真武汤:

真武名汤镇水寒,扶阳法中有心传。

附术苓芍生姜共,内惕心悸小便难。

白通汤:

白通汤治少阴寒,阳虚下利非等闲。

葱白四茎姜附一,加入胆尿治呕烦。

白通加猪胆汁汤:

白通汤治少阴寒,阳虚下利非等闲。

葱白四茎姜附一,加入胆尿治呕烦。

附子汤:

附子汤治背恶寒,脉沉口和阳气残。

参附苓术芍药共,更治妊娠腹如扇。

附:金匮要略载方

附子粳米汤:

附子粳米半夏宜,甘草大枣五般齐;

寒邪直中腹中痛,温中止痛宜此剂。

十八、杂方类方歌(十一首)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厚朴夏姜参草寻,善治腹胀妙通神。

脾气不运痰气结,三补七消法超群。

茵陈蒿汤:

茵陈蒿汤治疸黄,阴阳寒热细推详。

阳黄大黄栀子入,阴黄附子与干姜。

猪肤汤:

猪肤斤许用水煎,水煎减半滓须捐。

再投粉蜜熬香服,少阴咽痛利且烦。

桔梗汤:

甘草桔梗治咽痛,消炎解毒妙堪用。

阴中伏热结于喉,切忌苦寒投此证。

苦酒汤:

半夏一枚十四开,鸡清苦酒搅几回。

刀环捧壳煎三沸,咽痛频吞绝妙哉。

半夏散及汤:

半夏研散或用汤,少阴咽痛效最彰。

半夏桂甘煎少与,微冷慢呷不用忙。

乌梅丸:

乌梅丸治蛔厥证,连柏干姜参归用。

川椒桂辛与附子,乌梅三百力始胜。

白头翁汤:

白头翁汤下利寻,黄连黄柏白头秦。

识得欲饮属内热,下重难通此方珍。

吴茱萸汤:

吴茱萸汤暖胃肝,呕吐涎水痛在巅。

萸姜人参与大枣,温中降逆治阴寒。

烧裈散:

近阴裆处剪来烧,研末还须用水调。

同气相求疗二易,长沙无法不翘翘。

牡蛎泽泻汤:

牡蛎泽泻治如何,下肢肿胀病未瘥。

商陆葶苈泻水结,蜀漆海藻破坚邪。

附:金匮要略载方

当归生姜羊肉汤:

当归生姜羊肉汤,产后腹痛蓐劳匡。

亦有加入参芪者,千金四物甘桂姜。

肾气丸:

金匮肾气治肾虚,熟地淮药及山萸;

丹皮苓泽加桂附,引火归原热下趋。

柏叶汤:

柏叶汤治吐血方,马通艾叶与干姜;

中焦虚寒血失统,寓寒于温效力彰。

黄土汤:

黄土汤用芩地黄,术附阿胶甘草尝;

温阳健脾能摄血,便血崩漏服之康。

半夏薤白白酒汤:

瓜蒌薤白白酒汤,胸痹胸闷痛难当;

喘息短气时咳喘,难卧仍加半夏良。

瓜蒌薤白半夏汤:

栝蒌薤白半夏汤,祛痰宽胸效显彰;

三味再加酒同煎,宽胸散结又通阳。

枳实薤白桂枝汤:

枳实薤白桂枝汤,厚蒌合治胸痹方;

胸阳不振痰气结,通阳散结下气强。

厚朴七物汤:

厚朴七物是复方,甘桂枳朴姜枣黄;腹满发热脉浮数,表里交攻效力彰。

侯氏黑散:

侯氏黑散金匮方,归芎苓术牡干姜;

辛防参桔芩矾桂,重用甘菊降压良。

小半夏汤:

小半夏汤有生姜,化痰降逆基础方;

主治痰饮呕吐证,若加茯苓效力彰。

小半夏加茯苓汤:

见小半夏汤方歌内

百合地黄汤:

不经汗下吐诸伤,形但如初守太阳。

地汁一升百合七,阴柔最是化阳刚。

百合滑石散:

前此寒无热亦无,变成发热热堪虞;

清疏滑石宜三两,百合烘筛一两需。

附:王清任逐瘀类方歌(七首)

1.通窍活血汤

通窍全凭好麝香,桃红大枣酒葱姜。

当归川芎赤芍药,表里通经第一方。

2.会厌逐瘀汤

会厌逐瘀是病源,桃红甘桔地归玄。

柴胡枳壳赤芍药,水呛血凝立可痊。

3.血府逐瘀汤

血府逐瘀生地桃,红花归芎草赤芍。

柴胡桔梗枳牛膝,血化下行不作劳。

4.膈下逐瘀汤

膈下逐瘀桃牡丹,赤芍乌药元胡甘。

归芎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

5.少腹逐瘀汤

少腹逐瘀桂茴姜,当归川芎赤芍黄。

元胡没药五灵脂,经暗腹痛急煎尝。

6.身痛逐瘀汤

身痛逐瘀桃归芎,红花秦羌膝地龙。

灵脂香附没药草,通络止痛力最雄。

7.补阳还五汤

补阳还五赤芍芎,归尾通经佐地龙。

四两黄芪为君药,血中瘀滞用桃红。

二、刘渡舟先生总结《伤寒论》113首方歌

1

桂枝汤类方歌(二十一首)

一、桂枝汤:桂枝汤方桂芍草,佐用生姜和大枣。啜粥温服取微汗,调和营卫解肌表。

二、桂枝加葛根汤:桂加葛根走经俞,项背几几反汗濡。解肌驱风滋经脉,用治柔痉理不殊。

三、桂枝加附子汤:桂加附子治有三,风寒肢痛脉迟弦。汗漏不止恶风甚,肌肤麻木卫阳寒。

四、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意何居,胸满心悸膻中虚。若见咳逆和短气,桂甘姜枣治无遗。

五、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去芍避阴寒,加附助阳理固然。脉促无力舌质淡,胸痹治法非等闲。

六、桂枝麻黄各半汤:桂加麻杏名各半,肌表小邪不得散。面有热色身亦痒,两方合用发小汗。

七、桂枝二麻黄一汤:桂二麻一名合方,寒热如疟治法良。大汗之后表未解,祛邪同时正亦匡。

八、桂枝二越婢一汤:桂加麻膏量要轻,热多寒少脉不丰。小汗法中兼清热,桂二越一记心中。

九、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桂枝汤中去桂枝,苓术加来利水湿。小便不利心下满,颈项强痛热翕翕。

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加厚朴杏子仁,喘家中风妙如神。如今肺炎求治法,媲美麻杏说与君。

十一、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桂枝加参新加汤,增姜加芍效力彰。身疼脉沉非表证,血虚营弱汗多伤。

十二、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补心虚,两手叉冒已浇漓。汗多亡液心阳弱,药少力专不须疑。

十三、小建中汤:桂加饴糖小建中,倍加芍药方奏功。虚劳里急心烦悸,伤寒尺迟梦失精。

十四、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桂枝去芍恐助阴,痰水犯心狂躁纷。龙牡安神桂枝助,蜀漆涤饮有奇勋。

十五、桂枝加桂汤:桂枝加桂剂量增,奔豚冲心来势凶。平冲降逆解外寒,补心代肾立奇功。

十六、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甘草组成方,龙牡加入安神良。心悸同时兼烦躁,补阳宁心效果彰。

十七、桂枝附子汤:桂枝附子寒痹痛,去芍加附量要重。扶阳散寒应兼顾,脉浮虚涩是其应。

十八、去桂加白术汤:去桂加术大便硬,寒湿相搏身疼痛。术附姜枣加甘草,三阴都尽冒始应。

十九、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芍腹痛诊,此病原来属太阴。慢性菌痢久不已,脉沉弦缓是指针。

二十、桂枝加大黄汤:桂枝大黄治腹痛,太阴阳明表里病。调和气血泻结滞,胃弱之人宜慎用。

二十一、桂枝人参汤:人参汤方即理中,加桂后煎力方增。痞利不解中寒甚,温中解表建奇功。

2

麻黄汤类方歌(八首)

一、麻黄汤:麻黄汤治太阳寒,麻桂杏草四味联。表实无汗头身疼,脉紧气喘更恶寒。

二、大青龙汤:大青麻杏石膏枣,桂姜相加七味好。不汗焦躁身疼痛,饮流四肢肿胀讨。

三、小青龙汤:小青龙汤用麻黄,桂芍辛味与干姜。半夏炙草同剂量,表寒里饮病为殃。

四、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杏石甘四味施,汗出而喘肺热居。身热脉数证方是,不恶寒兮别桂枝。

五、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黄连翘赤豆汤,湿热兼表身发黄。麻翘姜辛梓皮枣,杏仁赤豆煮潦浆。

六、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细辛附子汤,太少两感用此方。发热恶寒脉不起,温经解表有特长。

七、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附子甘草汤,伤寒两感阳气伤。此方本来无里症,助阳发汗保康乐。

八、麻黄升麻汤:麻黄升桂汤芍姜,知膏天冬苓术黄。归蕤炙草十四味,寒热并用和阴阳。

3

葛根汤类方歌(三首)

一、葛根汤:葛根桂枝加葛黄,无汗项背几几强。二阳合病下利治,刚痉无汗角弓张。

二、葛根加半夏汤:葛根加夏病二阳,下利呕逆表邪强。疏表解肌利肠胃,合病治法好思忖。

三、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芩连加甘草,协热下利喘汗宝。清热生津解表里,葛根用至八钱好。

4

抵当汤类方歌(三首)

一、桃核承气汤:桃核承气硝黄草,桃仁桂枝五药讨。太阳蓄血腹痛急,其人如狂成效好。

二、抵当汤:抵当汤顶事大黄,虻虫桃蛭力最强。少腹硬满小方便,攻瘀逐热治发狂。

三、抵当丸:抵当丸即抵当汤,捣药成丸煮水浆。连渣服之只一颗,缓攻瘀血正不伤。

5

栀子豉汤类方歌(七首)

一、栀子豉汤:栀子豉汤治虚烦,懊憹倒置不得眠。呕吐少气加姜草,胸窒结痛药不添。

二、栀子甘草豉汤:见栀子豉汤方歌内

三、栀子生姜豉汤:见栀子豉汤方歌内

四、栀子厚朴汤:栀子厚朴药有三,栀子厚朴枳实煎。心烦腹满分上下,清烦泻满两证兼。

五、栀子干姜汤:栀子干姜治心烦,身热不去泻又添。寒热并用分上下,清热温寒一方肩。

六、枳实栀子豉汤:枳实枝豉劳复宝,食后再加大黄好。酒疸心热且懊憹,栀子大黄力能讨。

七、栀子柏皮汤:栀子柏皮湿热黄,发热尿赤量不长。栀子黄柏兼甘草,清热祛湿好思忖。

6

陷胸汤类方歌(六首)

一、大陷胸丸:大陷胸丸法最超,半升葶苈杏硝调。项强如痉君须记,大黄甘遂下之消。

二、大陷胸汤:大陷胸汤遂硝黄,心下硬痛脉紧强。热气内陷水热结,小有潮热要参详。

三、十枣汤:十枣汤治胁下水,心下痞硬胁痛锐。甘遂芫戟研细末,枣汤煮浓服钱匕。

四、小陷胸汤:小陷胸汤大瓜蒌,半夏黄连三药投。痰热胶结心下痛,利痰清热服之廖。

五、白散:白散三物巴桔贝,寒实结胸此方贵。或吐或利分上下,中病即止莫伤胃。

六、瓜蒂散:瓜蒂散是涌吐方,胸中痞硬痰邪猖。气冲咽喉不得息,蒂豆研散调豉汤。

7

泻心汤类方歌(六首)

一、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芩连姜,人参草枣融合方。心下痞满兼呕吐,去渣重煎调胃肠。

二、大黄黄连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黄芩黄连和大黄。清热泻痞沸汤渍,擅治焦躁吐衄殃。

三、附子泻心汤:附子泻心芩连黄,恶寒汗出痞为殃。专煎轻渍须记住,泻热之中又扶阳。

四、生姜泻心汤:生姜泻心是良方,胃中不和痞为殃。噫气下利芩连草,参枣半夏与二姜。

五、甘草泻心汤:甘草泻心用芩连,干姜半夏参枣全。心下痞硬下利甚,更治狐惑心热烦。

六、旋覆代赭汤:旋覆代赭痞在中,噫气不除饮气冲。参草姜枣半夏予,赭轻姜重方奏功。

8

甘草汤类方歌(四首)

一、甘草汤:甘草名汤咽痛求,生用一两不多收。莫道此是中焦药,清解少阴效最优。

二、炙甘草汤:炙甘草汤少阴虚,心慌脉结证无疑。麦地麻胶桂姜枣,清酒与水煎法奇。

三、甘草附子汤:甘草附子汤四味,桂枝白术药方备。骨节掣痛不可近,恶风短气阳虚最。

四、甘草干姜汤:甘草干姜二药齐,温肺运脾暖四肢。金匮用以治肺痿,咳嗽多涎尿也遗。

9

苓桂术甘汤类方歌(六首)

一、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苓桂术甘温药方,气上冲胸水为殃。头眩心慌阴邪重,咳嗽短气成效彰。

二、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苓桂枣甘伏水邪,脐下悸占用则确。或许上冲发奔豚,甘澜水煮效方捷。

三、茯苓甘草汤(苓桂姜甘汤):茯苓甘草与桂姜,胃中停水悸为殃。气趋小腹或成泄,健胃泻水厥亦良。

四、五苓散:五苓苓桂泽猪术,水停膀胱津不输。口渴心烦尿不利,饮入则吐脉来浮。

五、猪苓汤:猪苓汤治少阴虚,热与水蓄烦呕居。小便不利口又渴,泽胶猪茯及滑石。

六、文蛤散:水潠原逾汗法门,肉上粟起更增烦。意中思水还无渴,文蛤磨调药不繁。

10

黄芩黄连汤类方歌(四首)

一、黄芩汤:黄芩汤治太少利,腹痛急切脉弦细。黄芩白芍甘草枣,清热和阴平肝逆。

二、黄芩加半夏生姜汤:黄芩原方加夏姜,呕吐下利胃肠伤。太少合病邪热淫,苦降辛开治少阳。

三、黄连汤:黄连汤内参连草,姜桂半夏和大枣。胃中有痛心胸热,呕吐腹痛此方宝。

四、黄连阿胶汤:黄连阿胶治少阴,焦躁不寐脉数频。舌尖如梅是的候,芩连芍胶黄搅匀。

11

白虎汤类方歌(三首)

一、白虎汤:白虎烦渴用石膏,大热汗出脉浩浩。知粳甘草四药足,清气生津润枯焦。

二、白虎加人参汤:白虎加参气阴伤,烦渴脉大饮水浆。汗出过多脉成芤,背微恶寒舌焦黄。

三、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气阴伤,病后虚羸呕逆方。不欲茶饭参草麦,粳叶石膏半夏匡。

12

承气汤类方歌(六首)

一、调胃承气汤:调胃承气用大黄,芒硝甘草三药偿,胃气不和心烦热,便燥谵语舌苔黄。

二、小承气汤:小承气汤朴枳黄,便硬谵语腹胀详。识得燥结分轻重,脉滑不紧用此方。

三、大承气汤:大承气汤用硝黄,厚朴枳实四药强。潮热蒸蒸濈濈汗,腹满硬痛峻攻良。

四、麻子仁丸:麻子仁丸结果好,大便秘结津液少。枳朴大黄泻胃强,麻杏芍药滋脾约。

五、蜜煎导方:(方歌见下)

六、猪胆汁灌方:蜜煎熟后样如饴,稍冷搓挺四寸余。温纳肛门润肠燥,古法导便叹诧异。津亏有热便不出,猪胆一枚方适宜。胆汁调醋灌肠内,虚家便秘奏效奇。

13

柴胡汤类方歌(七首)

一、小柴胡汤:小柴胡汤解少阳,胸满胁痛呕吐详。口苦咽干目眩是,柴芩参草枣半姜。

二、大柴胡汤:大柴胡汤大黄枳,柴芩姜夏芍枣宜。少明合病气火郁,呕吐口苦心下急。

三、柴胡加芒硝汤:小柴加硝两解方,芒硝后煎入药良。日晡潮热胸胁满,协调胃胆利少阳。

四、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双边合,善治太少两经疴。心下支结关节痛,前期肝硬亦能和。

五、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桂姜痛胁背,大便不实尿欠利。阳邪向阴气化衰,柴芩姜桂草粉蛎。

六、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加龙牡桂丹铅,大黄茯苓记要谙。扣除甘草铅要裹,胸满烦惊小便难。

七、四逆散:柴芍枳草四逆散,肝郁气结肢不暖。脉沉而弦胸胁痛,随证治疗须加减。

14

芍药当归汤类方歌(四首)

一、芍药甘草汤:芍药甘草两药投,筋挛拘急足趾抽。苦甘化阴利血统,滋阴柔肝效立瘳。

二、芍药甘草附子汤:芍药甘草附子汤,汗后阴阳两俱伤。恶寒不热应温补,芍甘和阴附助阳。

三、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治厥寒,脉细欲绝病杰出。归芍桂甘枣通细,补血散寒治在肝。

四、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当归四逆加萸姜,清酒烹来效始彰。内有久寒厥阴是,药分五次缓服康。

15

干姜汤类方歌(三首)

一、干姜附子汤:干姜附子治少阴,阳虚烦躁夜则宁。不呕不渴无表证,身无大热脉微沉。

二、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干姜芩连与人参,辛开苦降法超群。四物平行各三两,诸凡格拒此方珍。

三、理中丸(汤):理中白术与人参,干姜炙草四药亲。脾阳虚衰寒湿甚,腹满吐利脉迟沉。

16

赤石脂汤类方(二首)

一、赤石脂禹余粮汤:赤石禹粮两药珍,大便滑脱利不禁。理中不应宜此法,涩以固脱是指针。

二、桃花汤:桃花石脂米干姜,少阴下利脓血方。温固下焦和胃气,汤末搭配力方彰。

17

四逆汤类方(九首)

一、四逆汤:四逆生附老干姜,炙草将将有专长。少阴阳虚肢不暖,吐利烦躁欲寐方。

二、四逆加人参汤:四逆加参治何为,下利多时阴亦摧。四逆扶阳参滋血,更取中州化精微。

三、茯苓四逆汤:茯苓四逆少阴虚,心肾阴阳已不支。补阳生附姜甘草,扶阴参苓两药施。

四、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逆草附姜,加重剂量另名方。手足厥逆吐利甚,脉搏不出急回阳。

五、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通脉四逆治亡阳,再加胆汁救阴伤。吐已下断烦呕甚,津液枯竭用此汤。

六、真武汤:真武名汤镇水寒,扶阳法中有心传。附术苓芍生姜共,内惕心悸小便难。

七、白通汤:白通汤治少阴寒,阳虚下利非等闲。葱白四茎姜附一,加入胆尿治呕烦。

八、白通加猪胆汁汤:白通汤治少阴寒,阳虚下利非等闲。葱白四茎姜附一,加入胆尿治呕烦。

九、附子汤:附子汤治背恶寒,脉沉口和阳气残。参附苓术芍药共,更治妊娠腹如扇。

18

杂方类方歌(十一首)

一、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厚朴夏姜参草寻,善治腹胀妙通神。脾气不运痰气结,三补七消法超群。

二、茵陈蒿汤:茵陈蒿汤治疸黄,阴阳寒热细推详。阳黄大黄栀子入,阴黄附子与干姜。

三、猪肤汤:猪肤斤许用水煎,水煎减半滓须捐。再投粉蜜熬香服,少阴咽痛利且烦。

四、桔梗汤:甘草桔梗治咽痛,消炎解毒妙堪用。阴中伏热结于喉,切忌苦寒投此证。

五、苦酒汤:半夏一枚十四开,鸡清苦酒搅几回。刀环捧壳煎三沸,咽痛频吞绝妙哉。

六、半夏散及汤:半夏研散或用汤,少阴咽痛效最彰。半夏桂甘煎少与,微冷慢呷不用忙。

七、乌梅丸:乌梅丸治蛔厥证,连柏干姜参归用。川椒桂辛与附子,乌梅三百力始胜。

八、白头翁汤:白头翁汤下利寻,黄连黄柏白头秦。识得欲饮属内热,下重难通此方珍。

九、吴茱萸汤:吴茱萸汤暖胃肝,呕吐涎水痛在巅。萸姜人参与大枣,温中降逆治阴寒。

十、烧裈散:近阴裆处剪来烧,研末还须用水调。同气相求疗二易,长沙无法不翘翘。

十一、牡蛎泽泻汤:牡蛎泽泻治如何,下肢肿胀病未瘥。商陆葶苈泻水结,蜀漆海藻破坚邪。

三、有什么好的安神方法

凡具有镇静作用,用以治疗神志不安的方法,称为镇静安神法。《素问。至真要大论》谓:“惊者平之”,即是本法的立法依据。

镇静安神法主治心神不安所引起的心悸、失眠、怔忡、健忘及烦乱惊狂等证。《素问。灵兰秘典论》谓:“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说明本类证候主要责之于心。但心主血而为火脏,肾藏精而为水脏,水火相交才能维持心肾的正常功能;再者,心主血面藏神,肝藏血而藏魂,二者为母子之脏,肝血不足则无以灌心,心肝血虚则神无所主。魂无所藏,亦可导致心神不安;三者,脾生血而藏意,其用为思,脾病则化源不足,不能上奉于心,亦为心神不安的一个原因。总之,从病机而言,心神不安一证,除心经本身病变外,还与肝脾肾等有着密切的关联。

至于镇静安神之法,亦当审证求因。如因热而出现神志不安青,法宜泻火;因痰而惊狂者,宜治痰;因瘀而狂乱善忘者,宜逐瘀。这些内容已散见于各法,因此,本章所谈只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重镇安神法;一种是滋养安神法。重镇安神法,采用石类或介类药物为主,与清热之品相配合,具有重镇安神,清热除烦之功,此即“十剂”中的“重可去怯”,代表方如朱砂安神丸,磁朱丸。滋养安神法,主治神志不安属虚者,多采用宁心安神之品与益气养血、滋阴等药物配合使用,以达到滋养安神的目的。除归脾汤,炙甘草汤、补心丹等已于补养强壮法中叙述外,尚有酸枣仁汤、甘麦大枣汤、黄连阿胶汤等代表方剂。

重镇安神法的方药,多系金石类,质量碍胃,不宜久服,临床应注意。另外对神志不安的治疗,还应注意配精神疗法。以受到更好的疗效。

1.朱砂安神丸(《兰室秘藏》)

[组成]朱砂3克黄连4.5克当归、生地、炙甘草各1.5克[用法]除朱砂水飞外,捣四味为细末,同和匀,汤浸蒸饼为丸,如黍米大,每服l5丸,津唾咽下,饭后服。近代用法:中成药,睡前温开水送下3—9克[功用]清热养阴,镇静安神。

[主治]心神烦乱,怔仲不寐,兀兀欲吐,胸中气乱而热,有如心烦难受之状;亦冶心热失眠证。

[方义]本方是对心经阴血不足,木火上炎,心热烦乱,或心热失眠音而设。心主血而肝藏血,心属火而肝属木,木为火之母,肝血足则子气血清而神达。心经热盛原于肝虚,心肝阴虚火旺,故心神烦乱,或怔忡心悸,或虚热失眠等。凡心神烦乱不安之证,非重坠镇静,清热养阴则不能解除。治宜清热养阴,镇静安神为法。故方中用质重之朱砂人心,镇静安神,为本方之主药。心神不安者,多由于心火上炎而影响神志,配伍苦寒之黄连人心,可直折心火之势,辅助主药则成清镇安神之功。心火上炎多因肝肾阴血虚而木不能协水制火,可配入生地,当归入肝肾滋阴养血,使其心血得补,阴血复而火邪息,故为本方之协治药物。方用甘草蜜炙者,既可防本方寒重腻滞伤胃,又可益中调和诸药。诸药调配成方,可共奏清热养阴、镇静安神之功。

[临床运用](1)镇静安神、苦泻心火、养血滋阴是朱636f70797a6431333335306238砂安神丸的立法依据,主要用于心神不安,烦乱不宁,失眠多梦的热证。本方加大黄用于心烦失眠证而兼有大便秘结者;若兼胃热于呕者,加竹茹、生石膏等。

(2)本方若作煎剂用者,方中之朱砂用小量冲服。

(3)本方用治心烦失眠证者,可加入酸枣仁、柏子仁、龙骨、牡蛎等,疗效更加可靠。

黄连阿胶汤方歌,黄连阿胶汤方歌诀

(4)本方用于由心经热盛所致的舌尖红肿或麋烂者,亦有效果。

(5)心烦失眠兼见舌质色紫者,可加入陈皮、赤芍、牛膝、红花、桃仁等。

(6)本方加入灵磁石、龟板、牛膝、钩藤,对失眠高血压者,有一定的疗效。

【方歌】清热朱砂安神丸,地连归草配合全,烦乱懊恼神不静,清镇安神治失眠。

[附方]磁朱丸(《千金方》):磁石60克、朱砂30克、神曲120克。具有镇心安神,清眼明目作用。主治心悸失眠、耳鸣耳聋、视物昏花、亦治癫痫。

2.酸枣仁汤(《金匮要略》)

[组成]酸枣仁l5克知母6克茯苓9克川芎6克甘草3克[用法]水煎服。

[功用]滋阴清热,安神除烦。

[主治]虚劳虚烦不得眠,心悸盗汗,头目晕眩,咽干、口燥,脉弦等证。

[方义]酸枣仁汤是治由心肝脾功能失调形成虚劳失眠的代表方剂。形成心烦失眠的原因很多,本方所治之心烦失眠证,系由虚劳所引起。但虚劳之病,多为生长之气不足,生气不足属肝,长气不旺属脾。故有肝木应春,脾土应夏,春生夏长之论。由此可知,凡虚劳之证,大都与肝脾有关。因中虚不能化血养肝,肝阴失养,木郁化火,火邪上炎,影响于心,致使心烦不得睡眠。治宜滋阴清热、调理肝脾、安神除烦为法。故方用归经心肝之酸枣仁养心、安神、补肝为主。川芎、知母合用,可滋阴调肝,泻火清热除烦为辅。配伍茯苓,甘草为佐使者,既可健脾、增强化生营血之源以助主药补养心肝;又可甘缓补虚而调和诸药。诸药合配,有补心安神,滋阴清烦,健脾培肝等作用,为心肝脾三顾之法。故凡由中虚不能培肝,肝阴失养化火,火邪上炎导致心烦失眠等,均可选用本方作基础加减治疗。

[临床运用](1)酸枣仁汤原是治疗虚劳虚烦不得眠的方剂。所谓“虚劳”,大都是指肝脾两虚的慢性杂证。肝属木易化火,肝阴不足则虚火上炎,火热扰乱心神,故心烦失眠;但脾虚不能生血,亦是导致肝阴虚而化火生热的原因之一,所以本方立法则是以心肝为主而兼顾于脾。在临床运用时,加入柏子仁、龙骨、壮蛎、夜交藤等,对治失眠证效果更好一些。

(2)本方的茯苓改用朱茯神,再加丹皮、黑栀子、淡竹叶等,对清热除烦治失眠,疗效更为显著。

(3)本方用于失眠偏于血虚者,可加入当归、熟地、何苜乌等。

(4)本方与黄连阿胶汤合用,可用于治疗阴虚火旺之失眠证。

(5)失眠若久治不愈而兼有瘀血者,本方可与血府逐瘀汤合用;失眠若兼有神经性(神经官能症)者,本方可与甘麦大枣汤合用。

[方歌]酸枣仁汤失眼方,知母川芎佐之良,茯苓甘草谓成剂。服后欲寐入梦乡。

[附方](1)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炙甘草,小麦、大枣各适量。具有养心安神、和中缓急作用。主治脏躁,喜悲伤欲哭,精神恍惚,不能自主,数欠伸等证(近代多用于精神官能症)。

(2)黄连阿胶汤(《伤寒论》):黄连l2克、阿胶9克、黄苓6克、白芍6克、鸡子黄2枚。具有清热养阴除烦作用。主治心中烦不得卧者(亦治阴虚火旺之失眠证)。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