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参小妹微信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黎平有什么特产的问题,以及和黔东南州黎平县十大特产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黎平茶叶是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的特产。黎平县是中国名茶之乡,截止2012年底,黎平县茶叶种植面积已经达到50.8万亩。
近几年来,黎平茶业异军突起,成就了众多新秀品牌,它们在黎平侗乡这片红色的沃土中迅速成长,逐渐成为消费者心目中值得信赖的品牌。以"雀舌"、"毛尖"、"香绿茶"、"白茶"等品牌为代表的"黎平茶"在国内市场上所占比重逐年增加,并在"中茶杯"、"中绿杯"名优茶评比中荣获金银奖近30次,特别在2010年黎平县喜获"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名茶之乡"两项殊荣,该县茶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上升,更有力的证明了"黎平茶"的卓越实力和无量前途。
在第十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活动上,黎平县森绿茶业对外贸易有限公司、贵州省黎平县侗乡媛茶厂、黎平源森茶业开发贸易有限责任公司三茶企业分别送样的“森绿牌黎白茶”、“森绿牌黎平雀舌茶”、“黔东牌侗乡雀舌”、“黔贵源森牌黎平雀舌茶”在绿茶类分别荣获“一等奖”。这也是黎平县茶叶在“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活动上获奖最多的一次。
著名景点黎平县城正在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进一步开发全国最大的侗寨——肇兴古镇,2012年黎平县投入8.29亿元全力打造肇兴景区。肇兴景区按4A标准进入申报程序,改造了一批民居旅馆,新的旅游停车场、表演场等建设项目已全面启动。翘街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全方位开展旅游宣传促销,黎平知名度不断提升。2008年,黎平各旅游景区景点接待海内外游客87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3.6万人次),同比增长15.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9亿元,同比增长16.4%
黎平会议会址:1934年12月18日,党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会议,确定了向贵州转兵的战略决策,毛泽东的正确意见终于被党中央采纳,避免了陷入重围的危险,使红军争取了主动。黎平会议是长征以来具有决定意义战略转变的关键,为遵义会议的召开作了重要的准备。黎平会议会址原为“胡荣顺商号”,是一座四周建有风火墙,内套木结构,分三进,前底后高的明清建筑四合院。这座占地1000平方米的建筑物于80年代初为陈列馆;成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对外开放的窗口。
两湖会馆:黎平原隶湖广,后属贵州,星聚虽属黔人,云游尤多楚客,为使云游的楚客“辄思促膝谈心欣旧”之念,遂于嘉庆二年(1791年)冬月,有识之士倡修会馆,作为湖南湖北客商栖身之所。会馆内有禹王宫、佛殿、庑厅、阁楼、洞庭宫、水榭等建筑物。占地面积3479平方米,建筑面积741.9平方米。1984年县政府立即于当天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现为省文物保护单位。
黎平南泉山寺:在黎平县城南1.5公里南泉山中。《黎平府志》载:“南泉叠嶂丛林,明建三寺于山,游人络绎不绝,为最名胜。南泉山行道,皆以鹅卵石铺就,纵横曲折,从山脚逶迤而上。山腰行道旁有一平地,竖碑一方,上刻”南泉福地“,顺道直至大佛殿,殿前侧面有一八角亭,亭外有四方水池三眼,一供饮用,二备盥洗。泉水清澈,四季长流。南泉山公园正在建设中,建成后将是黎平市区最大的公园!南泉山表演场也将是2009年黎平“两节一会”的开幕场!
高屯天生桥:位于城东北12公里的湾寨右侧处,这座由地下伏流自然形成的天生桥历来为游客之游览胜地。此桥在清朝《黎平府志》中就有记载:“天生桥崇严直跨两岸,中有一硐,双江口诸水径此,达高屯可以行舟。上则仍然平地也,往返甚便,不假修筑之力故名。”对于这种石灰岩地貌自然形成的天生桥,明代杰出地理学家徐霞客在其《游记》中赋予了它十分正确的科学名称“石梁”。被收录于《吉利斯世界记录》中(世界最大的天生桥)。
八舟河风景名胜区: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集中了我省南部侗族地区自然景观,民族风情等旅游资源的精华,别具特色。
黎平国家森林公园:目前公园正处于开发建设阶段。公园面积: 5475公顷
地坪风雨桥:位于贵州省黎平县地坪乡,俗称花桥,始建于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历史上曾多次修葺。桥长57.61米,宽5.2米,该桥横跨南江河之上,桥身距正常水位10.75米,河中立一青石桥墩支撑木梁结构的桥身,其下部有两排各为八根粗大的杉木穿榫连成一体,架通两岸。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挪侗族生态博物馆:这里有着深远的历史科学研究价值,有着侗族文化以及侗族风情研究价值,有着侗民族旅游资源开发价值和人类生态保护价值。(中国与挪威合建,位于肇兴镇堂安村,距肇兴5公里。)
飞龙洞:与被称为世界之最的高屯天生桥景点连成一体,同属于喀斯特地貌形成奇观,具有观赏价值。
肇兴侗寨:坐落于群山环抱之中,寨内吊脚楼鳞次栉比,戏楼、歌坪点缀其间,全寨共1100余户,4500余人,是全国最大的侗寨,有“侗乡第一寨”之美称。2005年,在《中国国家地理》主办,人民网、新浪网、腾讯网、中国网、凤凰网、南方网等全国34家媒体协办“选美中国”评选活动中被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古镇”,2007年,中国《时尚旅游》杂志社与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共同评选出“全球最具诱惑力的33个旅游目的地”,肇兴侗寨作为贵州省唯一景点入选。肇兴最出名的是五座鼓楼、五戏台和五座风雨桥。
岩洞:距黎平县城28公里,着有优越、浓郁、古朴、丰富的民族旅游资源,距县城较近,交通便利。东接肇兴鼓楼群和地坪风雨桥景区,南连从江县往洞乡增冲鼓楼景点,西邻茅贡乡高近、地扪、腊洞等“侗戏之乡”,北与黎平古城、高屯天生桥风景名胜区相通。岩洞是侗族风情、侗族文化传承的核心地带。是侗族大歌的原生地,清代侗歌宗师吴朝向就出生于岩洞宰拱,悠久的侗族文化遗产,要数“述洞独柱鼓楼”、“竹坪青石桥”、“竹坪款禁碑”、宰拱“万麻墓”,各村寨的青石板水井和青石凿成的瓢井。民间工艺品有用楠竹制成的蒸笼、饭笼、提篮等别具一格,民间刺绣十分美观、艳丽,特别是岩洞侗族服饰已成为侗族地区服饰的代表之一。
杉阴沉木:黎平文馆所收藏之阴沉木基径2.36米,据中科院考古所测定,该木生长于1402+35年,以埋于地下3591+85年,生长及埋藏至今约5000年历史,是迄今世界出土保存的树体最大、埋藏年代最久远的杉木遗体而列入基尼斯世界之最。
翘街古城:黎平县德凤镇二郎坡及东门街,两头高中间低,形如扁担,俗称"翘街"。这里保存有明清时期古建筑群。一座座四合院,一排排封火墙,鳞林栉比。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历史画卷;城内72口古井星罗其间,给古城以灵气。1982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德凤镇为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德凤镇:历史文化名城德凤镇是"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的旅游中心区,城区面积18平方公里,居住着侗、汉、苗、瑶等民族8万多人,是黎平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历经上千年的颠沛,近十个世纪的沧桑,铸就了黎平县德凤镇厚重悠远、古色古香的历史。
秦溪白塔:也称秦溪凌云塔,位于贵州省黎平县城西35公里,坐落在敖市镇西南4公里的秦溪村。塔的第一层往上镶嵌着一方竖匾,行书“凌云塔”3字。门楣有联一副:
锁水口,祯凌塔巍峨,从此一乡蔚起文人登凤阁
妆沙脚,有云宫耸秀,至今诸佛经扶士子步龙楼
高近古戏台:位于贵州省黎平县茅贡乡东部高近村中,是目前侗族地区所发现保存最古老的一座戏台,吸引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前往考察、研究。戏台始建于清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古戏台格局和清代的京剧戏台相仿,包括三部分,主戏台、厢房和看戏场。
堂安侗寨:堂安侗寨的鼓楼、戏楼、吊脚楼民居、石板路、古幕葬群、古瓢井以及水碾、石碓、纺车等古朴典雅的实物,每个角落,都蕴藏着深厚的侗族文化内涵的实物,堂安侗寨是人类返璞归真的范例,从这个寨子的实物细细品味,完全可以证实它的历史悠久性。这里有着深远的历史科学研究价值,有着侗族文化以及侗族风情研究价值,有着侗民族旅游资源开发价值和人类生态保护价值。
弄相山森林公园:弄相山位于贵州黎平县地坪乡境内,总面积15000亩(1000公顷)。其中,原始森林面积9755亩650公顷)。初步查明,有乔木树种48科158属372种,灌木树种22科56属130种,苔藓植物16科29属62种,蕨类植物22科38属190种,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是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资源宝库,被称为探寻古生态的理想场所。
神鱼井:长方形的水井用方整的白石围成0.45米高的井舷,结构坚实牢固,美观大方,具有明代建筑风格。四角和前后两方立0.8米高的方形石柱6根,柱头凿成菱形,旁开榫,嵌入白玉石6块,前后左右对称。它之所以最有名,水源很丰富,可供半个城居民用水,且冬暖夏凉,没有干枯的季节。
少寨溶洞群:位于贵州黎平县高屯镇少寨山,共有3个洞,在少寨山脊右边叫绾凤洞,在左侧绾鸾洞,两洞相通,故称“姊妹洞”。绾凤洞洞口椭圆宏阔,入洞 20米处又分东西两洞。洞内溪水潺潺,多钟乳石,形态各异,似柱、似笋、似观音、似菩萨,更有梯田层层等,可谓奇绝,故又名“仙人洞”。绾鸾洞洞口狭小,深里许,洞内钟乳石似宝塔、似鼓楼、似猕猴、似雄狮,惟妙惟肖,整个溶洞群,洞中有洞,洞洞相连,洞内地形复杂,是游玩历险的好去处。
迎龙风雨桥:位于贵州省黎平县茅贡乡东部高近村,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造型十分古朴,是村子里的风水桥。该桥以青石板为桥的层面,两块青石板长5.5米,宽1.2米,厚20公分,桥上楼亭为木质结构,共16根柱子,每根柱子落地处都有石雕鼓盘作为基脚,雕刻有狮子等,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重修,有碑文为证。1980年高近村民众自发捐款捐物再次重修此桥,该桥型古朴美观,是侗族人民传统建筑中魂宝,它以其独特的造型享誉海内外,1998年中国邮政曾以该桥为图案发行一枚纪念邮票,名为“田间风雨桥”。
黎平鉴泉:位于贵州省黎平县城北门外福禄江西岸,俗名“磨刀湾”。水自石岩缝隙渗出,傍崖凿井,二尺见方,水质甘甜。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黎平进士胡长新邀集当时名士聚会泉边,品尝泉水,题记刻于石上,至今字迹清晰,保存完好。泉石镌“鉴泉”两个大字,取“以泉为镜,明鉴心志”之意,故名。另刻有“同治癸亥十月胡长新题”一行小字。
西佛崖石刻:西佛崖是明末抗清英雄何腾蛟墓地,历来为游览胜地。民国十六年(1927年),湘军上校周曰痒率部进驻黎平,瞻仰何腾蛟墓。对何公民族气节高度赞颂,即题“浩气常存”四字,并具礼物,亲登黎平书法家李伯先生宅,拜请代书。由周出资雇匠,摩刻于西佛崖。四大字为横行楷书,笔力遒劲洒脱,阴刻于石壁上,每字见方60厘米,两侧直行小楷阴刻,上首“民国丁卯冬月立”,下首落款:“陆军上校湘西周曰痒”。整个摩崖题刻长2.75米。“浩气常存”摩崖至今完好,属于何腾蛟墓地的附属文物之一,被列为贵州省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存钱就是为了婚嫁的时候全部打成银饰佩戴在身上,所以女孩子结婚的时候,全身上下有一两百斤的银饰
问题二:苗族的特色食品是什么苗族饮食以酸辣为主,食物多采用腌制法,蔬菜和鸡鸭鱼肉都喜欢腌成酸辣味的。特色小吃:油茶,油炸粑粑,血灌汤、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捣鱼、酸汤鱼等。
问题三:苗族民族特产苗族自治州
民族工艺有在宋代就作为贡品的苗族蜡染和侗族的侗锦以及苗族侗族的刺绣、民族服饰和首饰等,都具有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竹编是都匀布依族、苗族、水族、瑶族等众多民族的传统工艺品。剪纸是都匀水族聚集的奉合、阳和、基场民族乡特有的剪纸艺术。
采用四十至六十天的奶膘猪仔,刮毛去五脏后,加洒八角、茴香、花椒、草果、桂皮、山奈、生姜等佐料及精盐腌制风干而成,故名风猪。产品远销欧洲、印度、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水蕨菜生于荫凉潮湿的河谷里,荔波水蕨菜主产于王蒙、朝阳、玉屏、捞村一带。水蕨菜在沃土可长至一尺余长,但通常情形仅五寸左右。水蕨菜味甜、鲜嫩。普通蕨菜味苦,口感粗。且可食部分仅为蕨芽。但水蕨菜通株可食。
问题四:苗族有什么特产和活动苗族介绍
主要分布在贵州(约占苗族总人口的50%)、湖南、云南、广西、海南等省(区)。其中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苗族最大的聚居区。
苗族自称牡、蒙、摸、毛,建国后统称为苗族。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原先无民族文字,2 0世纪5 0年代后期创制了拉丁化拼音文字。现今大部分人通用汉文。
现有人口9821180人。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辽宁省为最多,少部分散居在全国各大中城市。满族历史悠久,可追溯到 2 0 0 0多年前的肃慎人。辽、宋、元、明几个朝代则称女真。长期生活在长白山以东、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广阔地区。1 6世纪后期,努尔哈赤崛起,以女真人为主体融合了部分***、蒙古人和朝鲜人,形成了一个新的共同体--满族。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旗袍是满族的典型服饰也是现代流行服装之一,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盛誉。旗袍是从满族古老的服装演变而来的。旗袍,满语称衣介。由于旗袍非常适合中国妇女的体形和贤淑的个性、民族的气质,后来这一源于满族的传统服装渐渐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朵苛葩,受到国内外妇女的青睐和赞赏。
问题五:苗族的特色美食有哪些大部分地区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为主食。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如再加一些鲜肉和酸菜做馅,味道更为鲜美。肉食多来自家畜、家禽饲养,四川、云南等地的苗族喜吃狗肉,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之说。苗家的食用油除动物油外,多是茶油和菜油。以辣椒为主要调味品,有的地区甚至有“无辣不成菜”之说。苗族的菜肴种类繁多,常见的蔬菜有豆类、瓜类和青菜、萝卜,大部分苗族都善作豆制品。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肴,酸汤家家必备。酸汤是用米汤或豆腐水,放入瓦罐中3-5天发酵后,即可用来煮肉,煮鱼,煮菜。苗族的食物保存,普遍采用腌制法,蔬菜、鸡、鸭、鱼、肉都喜欢腌成酸味的。苗族几乎家家都有腌制食品的坛子,统称酸坛。苗族酿酒历史悠久,从制曲、发酵、蒸馏、勾兑、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艺。日常饮料以油茶最为普遍。湘西苗族还特制有一种万花茶。酸汤也是常见的饮料。典型食品主要有:血灌汤、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捣鱼、酸汤鱼等。
问题六:苗族的工艺品有哪些特色?贵州省黔东南州,是我国三十个自治州中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州,是全国苗族侗族原生文化的中心。黔东南州由于历史及地域原因,长期以来处于相对封闭状态,原生民族人文生态系统保存比较完整,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各民族原生的文化种类繁多,精彩纷呈,尤以苗族和侗族丰富多彩的原生民族文化令人自豪和骄傲:这里有全国最大的苗寨??雷山西江,全国最大的侗寨??黎平肇兴,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情人节??台江姊妹节,有世界上独木龙舟的发祥地??台江施洞,有粗犷奔放的苗族祭祀狂欢舞蹈??反排木鼓舞,有后羿武士的后代??亻革家人,有“行云流水”的苗族飞歌,有“天籁之音”的侗族大歌,有由杉树演变而来的凝固于空间的历史,侗族古老的鼓楼,有记载镌刻历史的精美而斑斓的苗族服饰(蜡染刺绣),在这里最具特色的苗疆手工艺品(蜡染刺绣银饰)能够满足人们在文化上追求多样性与变异性的消费心理需求!“没有钻石的奢侈和珠宝的名贵,拒绝珠光宝气的苗族银饰含蓄内敛不张扬,如今的银饰设计加入了更多的时尚元素更加耀眼,独一无二的银饰能彰显女性绚丽端庄、内敛独特的气质,以及精美的制作征服着越来越多的人。苗族银饰的加工,全是以家庭作坊内的手工操作完成。银匠先把熔炼过的白银制成薄片、银条或银丝,利用压、寥、刻、搂等工艺,制出精美纹样,然后再焊接或编织成型。苗族银饰工艺流程很复杂,一件银饰多的要经过一二十道工序才能完成。苗族最早的银饰艺术萌芽于巫术图腾活动之中。苗家笃信银器能驱邪逐祟、防阴气戕害。古时苗民戴上银脖圈,据说能战胜作恶的“老变婆”,确保合家平安。
问题七:请问苗族服装的来历和特色是什么?谢谢苗族服饰-传统的苗族男装大襟短衣,襟向右开,颜色多为蓝、黑色。现在,男子的服饰已基本与汉族服饰一样。而苗族女子的服饰就显得精美了。
苗族妇女的腊染技艺水平很高,能染出有各种精美图案和花鸟的衣裙、手帕和巾帽,因而苗族妇女的头饰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苗族妇女的头巾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黑布尖顶帽,帽底下有垫头,垫头上绣有精美的花纹。制作别致,深蓝色的绣着花边的尖顶头巾套在外边,帽后垂下一根红带长及腿部。另一种是小花帽,这种花帽在平常农闲、休息时,她们都爱戴,是平顶式的,做工精美,绣有花纹。
苗族妇女很少戴耳环,盛装时才戴,手饰和脚饰也很少,没有戴颈圈的习惯。苗族衣服以深蓝及黑色为主,配以红色的腰带,下装是一条过膝的短裙,两侧有叠缝,叠裙上有美丽的图案,均是腊染而咸。小腿上,是一条长2米的棉打腿布,另有两条1米的红色彩带。打腿时,先用绑腿布缠绕于小腿上,然后用彩带结成菱形将绑腿布绑紧,彩带头的红色彩丝团垂飘于小腿之上,远看似一团火球,与上装搭配十分和谐。
问题八:贵州凯里苗族有什么特产?凯里市地方名特产品可分为农产品和工业产品两类,农业名特产品主要有:香炉山雾茶、平良香米、凯里柿花、万潮蓝靛、龙场蚕茧、凯里酸汤鱼、凯里鲤鱼(田养)、龙场西瓜、旁海生姜、炉山葡萄等以及凯里市供销社三辣合作社生产的“三辣”系列产品。工业名特产品主要有:舟溪芦笙、凯里香醋、凯棠银饰、湾水镰刀、米薅马尾斗笠、旁海擂钵、挂丁刺绣围腰、龙场革家腊染、挂丁织锦背带、舟溪刺秀荷包等。
过去主要见识一下异族风情,山清水秀的。好玩的地方嘛:1.西江苗寨,那是肯定要去的。2.黎平追随红色记忆 3.黄平少数民族特色感受原生态,别有一番风情。
问题九:贵州苗族特产麻农业名特产品主要有:香炉山雾茶、平良香米、凯里柿花、万潮蓝靛、龙场蚕茧、凯里酸汤鱼、凯里鲤鱼(田养)、龙场西瓜、旁海生姜、炉山葡萄等。工业名特产品主要有:舟溪芦笙、凯里香醋、凯棠银饰、湾水镰刀、米薅马尾斗笠、旁海擂钵、挂丁刺绣围腰、龙场革家腊染、挂丁织锦背带、舟溪刺秀荷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