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参小妹微信

海参百科 > 特产美食问答 > 贵港生态特产 贵港特产有什么方便带走
贵港生态特产 贵港特产有什么方便带走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贵港生态特产,以及贵港特产有什么方便带走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广西各市旅游特产
  2. 贵港有多少个乡镇
  3. 贵港的人口民族

一、广西各市旅游特产

1、广西山水的魅力大家都知道,但是,广西的特产一定有很多人还不知道!本文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广西各市旅游特产大全,赶紧来了解看看吧!

2、淮山是煲汤的好原料,而南宁市邕宁区那楼镇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独特,土壤矿物质含量丰富,所产淮山以其独特的香、粉、糯而驰名,肉白细嫩,口感清香爽脆,含粉量高,是淮山中的上品,是人们餐桌上的首选。

贵港生态特产 贵港特产有什么方便带走

3、口感酸甜清香,甜而不腻,让你入口难忘,回味无穷,简直就好像在吃鲜芒果那样、让您享受到最好的舌尖美味又能达到补充营养的功效。

4、粉利是壮族原生态的稻米制品,经过石磨磨成浆,然后经过蒸煮而成。广西地区一般会在过年期间食用粉利,以讨大吉大利之意。

5、皮色乳白,肉质肥厚,质脆微甜,藕质鲜甜,厚实丰满,适合炖煲,适合切片炒煮,煮熟后藕片透亮,清脆可口。

6、横县芝麻饼以其香酥的特色而誉满八桂,成为人们访亲问友的必备佳品。横县芝麻饼以上好白面为主料,配以芝麻、酥油、碱面等副料,上炉烘烤而成。芝麻饼馅料多样,风味独特多变,趁热吃坚韧、鲜香,烤干吃酥脆可口。

7、横县是中国最大的茉莉花生产基地,被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卉协会命名为“中国茉莉之乡”。横县茉莉花世界闻名,茉莉花茶融茶叶之味,鲜花之香于一体,饮茉莉花茶,犹如品赏一件茶的艺术品。

8、板栗是隆安县的一大传统特产,隆安板栗油黑发亮,果质丰满,果肉香甜,具有糯性、味甜、口感好、蛋白质含量高的特点。

贵港生态特产 贵港特产有什么方便带走

9、水油堆,壮家特色小吃之一。是广西柳江县洛满镇的一道名小吃,已被该县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目。

10、柳城太平牛腊巴是采用太平镇四十八弄生长的优质黄牛鲜肉,辅以纯天然香料等佐料,经传统土灶明炉烧烤,纯茶油酥炸等工艺精制而成。

11、苗族的一种特殊食品,是将所杀的猪、牛、或其他野兽的骨头舂烂,拌上干辣椒粉、生姜、花椒、五香粉、酒、盐等,置于坛内密封,经半月以后或更长时间制成。

12、柳城云片糕历史悠久,制作工艺细腻,以上等大糯米、纯猪油、精白糖为主要原料,辅以天然香料和陈皮末精制而成,具有营养丰富、余香悠久的特点。

13、如今科技进步,想要吃到正宗的螺蛳粉不一定需要到柳州才能品尝得到,过年过节,何不带上自煮的螺蛳粉回家与家人分享。

14、侗家人喜欢喝油茶,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喝油茶,一般还配有糯米饭,油茶泡冷米饭和糯米饭是三江传统喝法。侗族油茶能御寒防病,还有生津解渴、提神醒脑、解除疲劳等功效。

15、由于融安县南北气候、土壤等差异,所种出来的金桔的口感也不同,其中以融安县大将镇富乐村种植的.金桔品种最好,每年12月至次年3月份是该金桔结果季,所以现在正是品尝滑皮金桔的好季节。

贵港生态特产 贵港特产有什么方便带走

16、罗汉果是盛产于桂林市永福县的山区,是名贵的药材、高级清凉饮料兼调味佳品。方便的小包装,温水一冲即可。香气浓郁,鲜甜爽口,生津止渴,清肝润肺,化痰止咳,明月益思,回味无穷。

17、桂林辣椒酱为桂林特产之一,有百年左右的历史。桂林酱料厂制的辣椒酱曾多次被评为自治区、桂林市优质产品和名牌产品,畅销东南亚各国。

18、桂林豆腐乳是白腐乳的代表,远在宋代,桂林的豆腐乳已很出名。桂林豆腐乳历史悠久,颇负盛名,是传统特产“桂林三宝”之一。

19、平乐沙田柚在当地具有悠久的栽培生产历史,曾为宫廷贡品,果皮光滑,色泽橙黄,果肉晶莹透明,汁多爽口,果品极耐贮藏,藏后风味浓郁,有“天然罐头”之美誉。

20、作为广西传统出口创汇名优产品,恭城月柿在恭城瑶族自治县已有400多年的栽种、加工历史,堪称“神州一绝”。

21、桂林兴安葡萄,全国闻名。桂林兴安县以盛产葡萄出名,还是华南地区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兴安巨峰葡萄晶莹剔透,些里透红,以其粒大,色艳、汁多、味美、具芳香味著称。

22、荔浦芋肉质细腻,个头大,芋肉白色、质松软者品质上等。荔浦芋营养丰富,具有补气养肾、健脾胃、强身健体之功效,既是制作饮食点心、佳肴的上乘原料,又是滋补身体的营养佳品。

23、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药膳,其性温和,具有清热去湿、滋阴补肾、养颜提神等功效,畅销中外,远近闻名。

贵港生态特产 贵港特产有什么方便带走

24、六堡茶是历史名茶。属我国六大茶类之一的黑茶类(后发酵茶),是广西黑茶杰出代表,清嘉庆年间已列为中国名茶,以原产于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六堡乡而得名。

25、代表产品“龙舟牌”腊肠,包括龙舟牌腊味、肉脯系列产品。梧州腊肠源自于清末民初的梧州荘记腊味,至今已积累了近百年的历史。

26、藤县大黎镇黑灵芝属天然名贵药用真菌,富含多糖、生物碱、有机酸、腺苷、有机锗等药物成份。能使人体血液畅通,增强红细胞携氧能力,促进新陈代谢,延缓衰老。

27、梧州蜜枣呈暗红色,马鞍形,含糖量70%左右,枣体半透明,干爽宜长期贮存,肉厚质松,清甜可口,具清心润肺之功效。

28、色黄质脆、风味独特而大受客商的青睐,远销广东、海南、香港等地。

29、北海海洋资源丰富,是中国四大渔港之一,以盛产优质无污染的鱿鱼、墨鱼、虾仁、鱼柳等,而闻名全国及东盟各地。

贵港生态特产 贵港特产有什么方便带走

30、中式传统的糕点,在米粉浆中加入腌制好的萝卜丝等材料,上蒸笼蒸制而成的糕点小吃。

31、属于海龙科动物,是一种珍贵药材人称为“北方人参、南方海马”。可采用海马产酒,该酒味道醇香、纯正,曾获北京国际诗酒节博览会金奖。

32、外形美观,可以加工成各种工艺品,同时也是本地一道名菜。

33、北部湾海边红树林中海鸭所产的蛋,每次落潮总会滞留很多小鱼、小虾、小蟹、小螺等海洋生物,这些高蛋白的饵料使海鸭体肥蛋多,鸭蛋黄晶红,味美鲜香,营养丰富。

34、沙虫看似没有海参、鱼翅名贵,但其味道鲜美无比,这是海参、鱼翅所不及,食疗价值也不输海参,被誉为“海洋虫草”。可以用来炖汤、水煮,味道非常鲜美。当然,略贵。

35、北海合浦珍珠,这个就不用多介绍了吧。

36、又称为南方水果之王,体形庞大,大者可达10多公斤,色泽有绿色和土黄色两种,根据肉质的硬软还分有干包和湿包,果肉甜美,果核可煮熟食用,有滋补和摧奶的功效。

37、龙州乌龙茶是龙州县第一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产品。地理位置以及气候环境优越,雨量充足,茶品相当之高。

38、宁明八角是崇左市宁明县的特产。宁明县盛产八角,所产八角肥壮饱满,皮红色,气味浓郁,品质较好。宁明县被国家林业部命名为“中国八角之乡”。

39、桄榔粉属于传统特产,采用桂西南深山丛中特有的桄榔树加工制作而成,可以说是森林营养食品中之珍品。

40、采用来宾本地优质鲜红薯为原料,经传统手工和现代生产相结合精制而成,把红薯中大量糖分,脂肪提取走,人们长期食用不会发胖,是一种现代不可多得的纯天然食品。

41、莲蓉层层酥是来宾忻城县当地的传统风味小吃,既作为小吃应市,也做筵席点心上桌,色泽金黄,形态美观,皮料酥香,馅鲜味美。

42、果蒸粽具有色泽鲜美、清香可口、营养丰富、松软不腻、四季均可进食的特点,博得人们的喜爱。

43、象州红米,种植历史悠久,糙米赤红色,精米淡红色,具有浓郁的广西荔浦芋香味,米质较优,富含多种营养保健成分,营养价值比普通白米高,深受市场欢迎。

44、金秀瑶瓠古酒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金秀县的特产。金秀瑶人取天然植物之精华与自酿米酒,泡制出天下奇香美酒!一滴知千古,瑶酒永相传!不喝瑶瓠酒,白来广西走。

45、八步红瓜子以其粒大肉厚,色泽深红,味道芬香,久藏不褪色,不变霉生虫而著称。是广西著名的传统出口产品之一。

46、古朴的制造工艺,悠久的民族传统,使黄姚豆豉成为世人几百年来佐餐调味佳肴,誉美东南亚,也是送礼佳品,“昭平三宝”之一。

47、信都人对红糟辣椒怀有独特的感情。红糟辣椒因其色泽圆润、醇香酸辣而区别于普通的酸制辣椒。它酸而不呛,辛辣爽口,具有驱寒开胃等良效。

48、富川脐橙曾获中国同类产品金奖。富川瑶族自治县拥有“富川八景”、“古明城”、“灵溪庙”等旅游景点,被誉为“小桂林”。

49、在玉林,“牛巴”是一种十分难得的传统美食,是玉林最出名的汉族风味小吃,玉林牛巴的美味自清朝就有记载,历史悠久。

50、白糤即米花,壮如圆盘,白中微黄,甘香酥脆,稍压即碎裂数块。白糤是玉林人的传统年货,每逢过大年,必定是年货之一。

51、容县沙田柚是我国柚类中独树一帜的优良品种。果大形美、味甜蜜、耐贮藏,汁胞脆嫩、蜜味清甜;10月下旬成熟,极耐贮藏,果实可贮藏150- 180天,贮后风味尤佳,有水果珍品"天然罐头"之美称。

52、博白县有“中国桂圆之乡”的美称。桂圆肉性温味甘,宜心脾,补气血,具有良好的滋养补益作用。

53、蜂蛹营养丰富,风味香酥嫩脆,是真正的纯天然美味食品,当属赠送亲友的绝佳礼品之一。

54、每逢端午和春节,百色家家户户必定少不了粽子。绿豆肉粽、板栗肉粽、冬豆肉粽、香肠粽、粽等,一根就能全家分享!

55、是桂中、桂西北壮族人民非常喜爱的一种传统美食,煮熟的龙棒,盘曲似龙,伸直像棒,这个音译可谓音形完美结合。

56、八渡笋是田林著名传统土特产,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幼学琼林精解》记载,八渡笋为麻竹的竹笋,被钦封为“角胎”,因产自广西壮族自治区田林县驮娘江畔的八渡瑶族乡而得名。

57、果皮光滑、果形漂亮、含糖量高、籽粒少、口感好等特点,曾荣获“广西绿色食品”称号。

58、罗城自古民间就有用毛葡萄土法酿造红葡萄酒的习惯,传统工艺,历史悠久,适合过年与家人朋友分享。

59、巴马山茶油位于长寿之乡巴马,由于这种微妙关系,巴马山茶油闯出了名气,食可健身,用可美容,被誉为“东方橄榄油”。

60、巴马香猪是一个具有悠久的饲养历史和稳定的遗传基因、且品质优良而珍贵稀有的地方小型猪品种。

61、巴马火麻是目前世界上唯有的一种能够溶解于水的植物油,是巴马人长期食用得以健康长寿重要原因之一。火麻被当地人称为“长寿麻”,或“长寿油”。

62、巴马县有着两处优质矿泉水:巴马镇赐福矿泉水和那桃民安矿泉水(又叫丽琅矿泉水)。巴马矿泉水获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63、以桂味、妃子笑、香荔等灵山名优荔枝为原料,运用现代工艺,用荔枝全汁和杞子进行发酵酿造而成的一种新型保健酒。

64、小董麻通是钦州市钦北区小董出产的地方名牌小食品。小董麻通用香糯粉加红肉芋粉为主料,配入白糖,搓成小粒,置于油锅中炸成直径三四厘米、长达10~12厘米、中间发泡而不空的小圆柱。

65、钦州黄瓜皮是精选钦州黄瓜经传统方法秘制加工而成,风味独特,是钦州市著名地方特产,是钦州市民家庭常备的风味小吃和馈赠亲友的佳品。

66、钦州坭兴陶作为一种传统民间工艺,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与江苏宜兴紫砂陶、云南建水陶、四川荣昌陶享誉中外,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

67、肉桂为亚热带常绿乔木,樟科植物,是广西药料植物中的“三宝”之一。可作为药物,也可制香料、提炼桂油。

68、茶族皇后——金花茶。

69、蛋黄多油、具有鲜、细、嫩松、沙、油六大特点,是佐餐佳品,味美醇香,精爽可口,久吃不腻,可以助酒开胃,增进食。

70、平南墨底鳖是广西的优质淡水水产品之一,含肉率高、肉质好、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

71、贵港市港南区东津镇素有“东津好细米”之称,米质晶莹,营养丰富,煮熟时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口感柔软,丝甜,乃饭米佳品。

72、贵港市曲口镇的膏蟹最为有名,是这里名副其实的特产。

二、贵港有多少个乡镇

截至2018年,贵港市行政区域总面积1.06万平方公里。辖53个镇,17个乡(含民族乡2个),共74个乡(镇)。分属于全市3个区,1个县,1个县级市:

1.港北区辖3个镇,4个乡,1个街道办事处,分别是:大圩镇,港城镇,庆丰镇,根竹乡,武乐乡,中里乡,奇石乡,贵城街道。

2.港南区辖6个镇,2个乡,1个街道办事处,分别是:桥圩镇,八塘镇,湛江镇,东津镇,木格镇,木梓镇,瓦塘乡,新塘乡,江南街道办。

3.覃塘区辖6镇,4乡,分别是:覃塘镇,东龙镇,三里镇,黄练镇,石卡镇,五里镇,山北乡,樟木乡,蒙公乡,大岭乡。

4.平南县辖17个镇,2个乡,2个民族乡,分别是:平南镇,平山镇,大坡镇,寺面镇,大洲镇,六陈镇,大新镇,大安镇,武林镇,镇隆镇,上渡镇,安怀镇,思旺镇,大鹏镇,官成镇,同和镇,丹竹镇,东华乡,思界乡,马练瑶族乡,国安瑶族乡。

5.桂平市辖21个镇,5个乡,分别是:木圭镇,木乐镇,石咀镇,油麻镇,社坡镇,罗秀镇,麻垌镇,社步镇,下湾镇,木根镇,中沙镇,大湾镇,大洋镇,白沙镇,石龙镇,蒙圩镇,西山镇,南木镇,金田镇,江口镇,紫荆镇,垌心乡,马皮乡,寻旺乡,罗播乡,厚禄乡。

1、贵港市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对发展农业生产十分有利。贵港市地势平坦,物产丰饶,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重要的粮食、蔗糖、林果、禽畜、水产基地,石硖龙眼、荔枝、桂皮、蜜枣、毛尖茶、淮山、草席、莲藕、瘦肉型猪、三黄鸡、肉鸽、腐竹、羽绒等农产品驰名海内外。

2主要农副特产有稻谷、玉米、木薯、糖蔗、花生、荔枝、龙眼、柑橘、白砂糖、黄红麻、茶叶、烟叶、油桐籽、油茶籽、松脂、竹笋干、八角、桂皮、桂油、木耳、牛奶、蜂蜜、禽蛋、蚕茧、莲藕、猪、牛、羊、鸡、鸭、兔、鱼等30多种,素有“广西粮仓、鱼米之乡”美誉和“中国第一糖城”的雅称。

三、贵港的人口民族

截止2012年末,贵港市户籍总人口529.92万人,比上年增加2.23万人。常住人口418.68万人,比上年增加3.0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达到183.08万人。贵港市城镇化率为43.73%,比上年提高1.66个百分点。贵港市人口出生率15.35‰,人口死亡率6.4‰,人口自然增长率8.95‰。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贵港市总人口为503.31万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增加43.35万人。贵港市201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为411.88万人,比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增加17.77万人。贵港市人口地区分布表地区总人口(万人)常住人口(万人)贵港市 503.31 411.88港北区 58.11 57.84港南区 62.89 50.79覃塘区 56.32 40.75平南县 142.24 112.80桂平市 183.74 149.69汉语

贵港市汉族使用的文字相同,语言有土白话(俗称贵县话)、客家语(俗称麻介)、普通话、白话四种。由于语音的不同,也创造了一些“土汉字”,如“妫”(妈妈)、“冇”(没有)等等。这些自创的土汉字多在师公戏的唱词中出现,在其他场合是不通用的。土白话,俗称贵县话现多称贵港话。讲贵县话者分布于江南各个乡镇及江北的贵城、石卡(除石卡街外)、五里(除五里街外)、三里(除三里街外)、覃塘、东龙、大圩等地,以“贵县街话”为代表。贵县话属粤语勾漏片,虽然贵港话的一些吐字发音与广州话有很大的差别,但相比之下四邑片粤语与广府粤语的差距更大,比如,台山话、开平话与广州话差别非常大,而两地又很靠近,同时贵港话与勾漏片粤语的代表方言玉林话又有较大分别,贵港话相对音清而玉林话音浊。客家话,俗称“麻介”。讲客家语的分布于桥圩、木格、湛江、东津、瓦塘、八塘、东龙、覃塘、蒙公圩、三里、五里等地的圩镇或村屯。客家语与壮话、贵县话是贵港市三大语言,人数几乎各占贵港市人数的三分之一。普通话(包括桂林、柳州话),民国时期称为“官话”,能听懂的人很少,会讲的更少。解放后,南下干部讲普通话,驻军讲普通话,中小学实行普通话教学,平时收听的电视广播也大多是普通话。人们都能听懂普通话,少、青、壮年人也能讲带乡土音的普通话。粤语,俗称白话。在贵港市辖区有三种白话,分别是广州白话、梧州白话、佛山白话。贵港市辖区讲广州白话的有贵港沿江各大造船厂及附近的石卡镇、三里镇等部分乡镇,讲梧州白话的有石卡街(石东街)、三里街、五里街及附近村屯,讲佛山白话的只有黄练街、古樟街(居委会)、木梓街三个圩镇(不包括村)。其他地方的人也能讲以上的白话,但只限于交际时和舞台上,不用于平时家常交谈。壮语

贵港市壮族人口38万,占贵港市总人口的28%。贵港市的壮话属红水河土语区的北壮,语法结构与各地壮族方言基本相同。贵港市地处桂东南,壮、汉两族人民长期聚居,受粤语影响,借词绝大部分都取粤方言音如(feihgih)飞机,(dietloh)铁路、(hagkauj)学校、(yinzminz)人民等等。壮话在语音、语调上也受粤语一定的影响,与桂南、桂西、桂北一带的壮话差别较大,与上林、武宣、桂平等地的壮话差别较小。贵港市的壮话可分奇石、中里;东龙、古樟;三里、覃塘;大圩、附城几个方言区。各方言区的语法特点基本相同,语音、语调小有差异,不影响交谈。 2012年贵港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679.18亿元,增长1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8.68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273.38亿元,增长12%;第三产业增加值257.13亿元,增长10.1%。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1.8%、53.4%、34.8%,分别拉动贵港市经济增长1.2、5.4、3.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的比重为21.9:40.3:37.8,与上年相比,第一、二产业的比重分别下降了0.1个百分点和1.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比重分别提高1.7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6281元,比去2011年增加1036元,增长9.3%。

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3.5%,八大类消费指数中除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与上年持平外,其余均保持增长,食品类、烟酒类、衣着类、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交通和通讯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类分别增长4.4%、3.8%、4.3%、4%、0.9%、2.4%、4.4%。另外,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增长2.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增长4.3%。2012年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260.63万人,增长1.15%。年末城镇就业人员29.75万人,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7881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80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2%。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劳动工资28787元,比2011年增加2453元,增长9.32%。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不含劳务派遣人员)29988元,比上年增加1762元,增长6.24%。贵港市财政收入50.03亿元,增长15.5%,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6.57亿元,增长22.5%。贵港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26.24亿元,增长19%。

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752.6亿元,增长10.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81亿元,增长22%;财政收入57.42亿元,增长14.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03元,增长10.3%;农民人均纯收入8196元,增长13%。

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805.4亿元,增长5.2%;财政收入66.11亿元,增长15.1%,增幅在全区排名第1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11.4亿元,增长23.2%,增幅在全区排名第1位;外贸进出口总额3.06亿美元,增长38.3%,增幅在全区排名第3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8.9%和11.5%。贵港市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对发展农业生产十分有利。

贵港市地势平坦,物产丰饶,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重要的粮食、蔗糖、林果、禽畜、水产基地,石硖龙眼、荔枝、桂皮、蜜枣、毛尖茶、淮山、草席、莲藕、瘦肉型猪、三黄鸡、肉鸽、腐竹、羽绒等农产品驰名海内外。

主要农副特产有稻谷、玉米、木薯、糖蔗、花生、荔枝、龙眼、柑橘、白砂糖、黄红麻、茶叶、烟叶、油桐籽、油茶籽、松脂、竹笋干、八角、桂皮、桂油、木耳、牛奶、蜂蜜、禽蛋、蚕茧、莲藕、猪、牛、羊、鸡、鸭、兔、鱼等30多种,素有“广西粮仓、鱼米之乡”美誉和“中国第一糖城”的雅称。

解放前,农作物种植面积以粮食为主。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玉米、大豆次之;经济作物以甘蔗为主,油料作物次之。1949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为203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180万亩,占88.7%,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为15.15万亩,占7.45%,其它作物占3.85%。粮食总产为13747万公斤,亩产76公斤(按播种面积计,下同),人均有粮260.5公斤(按农业人口计,下同)。农业总产值为6122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下同),人均产值儿7.9元(按农业人口计,下同)。农业生产力低,加上灾害频仍,农民生活朝不保夕。

解放后,经减租退押、土地改革,土地归农民所有,摆脱了封建制度的枷锁,解放了生产力,农民的生产热情空前高涨。1953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18753万公斤,亩产86公斤,人均有粮328公斤,比1949年分别增长36.4%、13.15%和25.9%。农业总产值达9391万元,人均164.3元。

1956和1957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虽有较大幅度增加,但因连遭春旱、夏涝和秋旱,农业生产全面歉收。1957年全县粮食总产仅达15910万公斤,农业总产值9161万元,比1953年分别下降了18.46%和2.51%。人均有粮235.9公斤,人均产值147.3元。

在1958年“大跃进”运动中,出现“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以“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加上连遭3年的自然灾害,1959年至1963年的5年中,全县粮食生产处在1年增3年徘徊1年大幅度减产的被动局面。如1963年,全县粮食总产量仅达15251万公斤,人均有粮229公斤。农业总产值9732万元,人均产值145.8元。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其它农副产品全面减产。因而,社会产品奇缺,市场供应紧张,群众生活困难,并导至各种疾病增多,群众体质下降。在这期间,党中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制定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及时纠正了“大跃进”运动中所造成的严重失误,农业生产有了良好的转机。1965年,全县粮食总产回升到22486万公斤,人均有粮319公斤,农业总产值达到15115万元,人均产值214.4元。粮食总产、人均有粮和人均产值分别比1963年增长47.43%、43.7%和47%。“文化大革命”期间,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群众,抵制了“四人帮”的干扰和破坏,坚持发展粮食生产,全县粮食生产获得好收成。至1976年,全县粮食总产达到35503万公斤,比1965年增长57.89%。农业总产值达到22390万元,人均产值230.5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贵县改革农业经济体制;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问题;提高和放开了农副产品价格,恢复集市贸易;正确指导和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农副业生产和发展多种经营;调整了农业内部结构,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1982年,全县粮食总产量高达46706万公斤,人均有粮430公斤,农业总产值29629万元,人均产值272元。粮食总产、人均有粮分别比1978年增长37.73%和59.4%。当年给国家提供商品粮8553.55万公斤。1984至1986年,由于水旱灾害频繁,加上农田水利工程老化、失修,灌溉效益严重下降,政府对农业投入相对减少,缩减了粮食种植面积,因而全县粮食生产连年滑坡。1985年粮食总产只达36221万公斤,比1982年减少10485万公斤,人均有粮减少120公斤,农业总产值29822万元比1982年略增。人均产值260元,比1982年略减。

1986年以后,县委、县政府总结了粮食滑坡的经验教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的维修配套,新增水利项目工程。据统计,1986年至1988年政府投资于农田水利工程总额为608.22万元,年均投资202.6万元。比1982至1985年投资总和多369.89万元。(二)大力推广“双杂”(杂交水稻、杂交玉米)高产良种,提高科学种田水平,主攻单产。1986至1990年贵港市累计种植“双杂”品种面积达到238.65万亩(按播种面积计,下同)。年均种植面积47.6万亩,其中1990年种植面积达73.5万亩,占水稻面积的60%。种“杂交”玉米16万亩,占玉米种植面积的89.9%。(三)建立粮食基地和商品粮基地。1986年至1990年的5年中,贵港市共投资928.73万元(其中国家投资751.23万元,县财政拨款177.5万元),建立粮食基地和商品粮基地。在全部投资中,属粮食基地资金的223.8万元,属商品粮基地资金的440万元。(四)解决农用物资如化肥、农药、农膜等的供应紧缺和价格不合理等问题,从而增强了发展农业的后劲,增强了抗灾能力。1987年全县粮食回升至41177万公斤,其它各项经济作物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至1989年贵港市粮食总产达3.83亿公斤,比1988年增长11.92%。是年农业总产值达33276万元。

2012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0.26亿元,增长6.34%。其中,农业总产值108.55亿元,增长7.8%;林业总产值14.23亿元,增长3.52%;牧业总产值92.33亿元,增长5%;渔业总产值23.15亿元,增长7.93%;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11.99亿元,增长5.81%。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7.49万公顷,比2011年增加3168公顷,总产量149.12万吨,增产5.89%,其中:稻谷产量124.84万吨,增产4.77%;玉米产量14.95万吨,增产9.24%。全年油料产量8.72万吨,增长11.67%;甘蔗产量239.16万吨,增长11.34%;蔬菜产量131.14万吨,增长5.72%;水果产量20.51万吨,增长9.14%,其中龙眼产量5.96万吨,增长7.88%,荔枝产量6.23万吨,增长8.44%。贵港市解放前的工业生产均以传统的手工生产为主,生产设备极为简陋,产量甚少。生产行业主要有窑业、冶工、制糖、油榨业、酿酒、藕粉、纺织、建造、木工等。清末民初才渐兴电力、机器碾米、皮革、印刷、机修等业。

民国10年(1921年)城区商人集资办发电厂,安装火力发电机组一台(套),发电量20千瓦。为本市现代电力工业之始。24年,广西省政府在贵县罗泊湾兴建广西企业公司糖厂。该厂购进美国压榨、制糖设备,拥有工人170人,为贵港市现代第一间大型工厂。该厂同年年底投产,至抗日战争期间于28年被日本飞机炸毁。至32年,本市仅有碾米厂、修车厂各一间,工人仅30人(碾米厂18人,修车厂12人)。33年,贵县沦陷,该二厂亦疏散停业。1949年至1950年统计,本市有发电厂1间,碾米厂9间,玻璃厂1间,制鞋店13间,皮具店4间,家具及锯木店共33间,计有工人1600余名。1949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为475万元,(至1957年止,均按1952年不变价计算)仅占当年工农业总产值4621万元的10.3%。1950年工业总产值为771万元,其中属县办国营工业仅1个发电厂,年产值0.7万元。1951年广西省工业厅兴建贵县独山糖厂,1952年投产。1952年全县有工业生产单位1732家(含私营工业及个体手工业户),年总产值799万元。属地方国营工业的有县属发电厂及省属贵县糖厂2间,工业总产值273.9万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34.3%。贵县糖厂产糖2481吨,产值272.6万元。县办国营工业产值仅1.3万元。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贯彻执行了“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将一些私营工厂实行公私合营或保留资方股分合并到国营工厂,并将全县1610户3000多人的个体手工业者分别组织成立了铁工、木器、纺织、车缝、单车运输等72个生产合作社(组)。1955年,省工业厅在城区西郊马君岭新建一座日榨蔗1500吨的大型糖厂,为“一五”期间在本市投资兴建最大的工业项目。1956年该厂建成投产,当时有职工1942人,年产糖11932吨。产值达1463.21万元。此期间本市还新办了印刷厂、农具厂、大米加工厂、油料加工场、屠宰场、西江农场修理厂、修理场等几个国营工厂。1957年工业总产值为2077万元比1952年的799万元翻了一番多。

1958年“大跃进”时,由于盲目地、片面地追求工农业生产的高指标,贵县也大办了一批厂矿。是年工企业单位达10084个(含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办的厂矿、生产、加工场等10010个),拥有固定资产原值3082.91万元,总产值3351万元(按1957年不变价计)。为了加强对工企业生产的管理及规划,县政府于同年成立了工业局,下辖厂矿企业64个,总产值612.5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仅873元。主要产品有糖、食品、纸、土布、毛巾、金属制品、煤、生铁、焦炭、化肥、水泥、皮革制品等。由于厂矿办得太多,导致管理、原材料、产品质量、销路等方面存在大量难以解决的问题,故于1959年将大批厂矿企业关闭停办。到1959年底,全县工企业单位剩下213个、职工6357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3129.7万元。工业总产值4912.5万元,占当年工农业总产值14940.6万元的32.88%。其中县办工业32个,职工人数3355人,总产值1304.6万元。1960年冬,党中央决定对国家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贵县县委、县政府从1961年起,对一些基础差、经济效益不好的企业实行关、停、并、转。当年停办了白云石矿、大岩磷矿、淀粉厂、炼铁厂、石油厂等17个单位,合并了糖果厂、农械厂、被服厂等8个厂,精简下放职工2475人。经过5年的整顿至1965年底,全县工企业单位尚保留有96个,职工人数3612人,比1959年分别减少了55%和43%,但产值仅减了19%为3981万元,企业经济效益明显上升,全员劳动生产率11022元比1959年的7728元增长43%。

1966年贵县的工业得到较稳定的发展。是年机制糖产量达到10525吨,土糖837吨,机制纸5503吨,钙镁磷肥7849吨,饮料酒12267吨,红砖2800万块,平板玻璃58万平方米,工业总产值为4013.41万元,比上年增加32.41万元。正当国民经济逐步好转、工业生产稳步回升之时,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开始及以后无政府主义思潮泛滥成灾,致使工业总产值从1967年的4252万元下降到1968年的3777.7万元,1969年又下降到3499.2万元。1970年后,随着对工业投资的增加,工业生产逐步回升。此期间新建了氮肥厂、农药厂、水电设备厂等数家中小型工厂,1976年全县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企业拥有固定资产原值7288.76万元比1965年的3981万元增长82.96%,工业总产值首次超过1亿元达到11042万元。比1966年增长111.64%(均按70年不变价计)。“文化大革命”10年间,平均每年递增7.7%。

1978年全县工企业(只含全民、集体所有制工企业)51个,职工人数达11823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8509万元,工业总产值13136.37万元,比1976年增长17%和19%。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县委、县政府着重抓了蔗糖业生产。除改造更新贵县糖广的设备以提高生产能力外还投资新建了覃塘糖厂。到1984年全县共有工业企业208间,职工人数12094人。固定资产原值达13763万元。工业总产值21409万元。其中自治区属企业10家,产值2773万元;地区属企业1家,产值435万元;县属企业32家,产值14729万元。仅贵县糖厂和覃塘糖厂的产值就达9845万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46%,充分显示了蔗糖工业的优势。是年,全县工业企业共上交税金2897万元,实现利润2259万元,税利合计5156万元。1988年贵港市工业总产值为41250万元(按80年不变价计),首次超越当年农业总产值的31760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6.5%,显示了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起的主导地位和作用。1989年贵港市工业总产值44666万元。其中全民、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单位210个,产值32315万元(全民所有制工厂78个,产值27456万元;集体所有制工厂132个,产值4859万元),占贵港市全部工业总产值的72.35%。仅贵港甘蔗化工厂的产值就达12102.8万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27.1%。此外产值超过千万元的还有贵港市第二甘蔗化工厂、广西西江化工总厂、广西贵港钢铁厂、红旗纸厂等四家;产值超过百万元的有丰宝化工厂等25家。这些全民、集体所有制的工业企业共有职工26794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32314万元,比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分别增长127%和274.76%。全员劳动生产率14542元,平均每人实现利税3597.8元。每百元固定资产原值实现利润15.46元,税金13.81元。改革开放11年来,贵港市工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13136.7万元上升到1989年的44666万元,增长240%(均按80年不变价计),平均每年递增13%。

2012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229.15亿元,增长10.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0.4%,拉动贵港市经济增长4.1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占国民经济总量的33.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拉动贵港市经济增长3.6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基本情况: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企业)367家,比2011年增加25家,其中内资企业330家,港澳台商投资企业27家,外商投资企业1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624.08亿元,增长12.03%,其中年产值超过10亿元的有9家,和上年持平;年产值超过5亿元的工业企业有18家,比2011年减少2家;年产值超过1亿元的工业企业有143家,比2011年增加27家;年产值超过5千万元的工业企业有255家,比上年增加51家。

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4.73亿元,增长10.59%;完成利税总额82.8亿元,下降30.7%;实现利润总额61.12亿元,下降37.73%;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82.39%,比2011年同期降低75.54个百分点;工业产销率98.3%,提高1.16个百分点。贵港江南工业园区

贵港江南工业园区位于贵港市区东南部、郁江南岸。广西贵港江南工业园区位于贵港市港南区,规划范围为20.07平方公里。规划期限为2011-2030年。江南工业园的功能定位为:广西自治区级开发区中的典型代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示范区;西江经济带中的主要产业集聚区;贵港市最重要的产业园区和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港南区建设港城融合的核心空间。根据规划,江南工业园未来将发展以皮革、羽绒轻纺等地方特色产业为龙头,以食品饮料、电子信息和化工制造业等精加工技术型产业为骨干,以临港物流、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导向,并大力发展以综合性服务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形成贵港市的现代综合城市新区。

贵港(台湾)产业园是广西重点推进的27个产业园区之一,位于贵港市覃塘区,距市中心城区8公里,总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以港口现代物流、台资企业和电子信息产业、船舶修造业和现代制造业、水泥、制糖、林产品加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导产业。其功能分区产业布局:

主导产业布局:港口现代物流业、台资企业和电子信息产业、船舶修造业和现代制造业为主导产业。

主导产业布局:林产品加工产业。

主导产业布局:水泥建材制品产业。

主导产业布局:现代农业及农产品深加工产业。

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区

示范园区地处贵港市中心城区,是全国第一个批准设立的循环经济试点园区,2001年8月经国家环保总局正式批准并对示范园区进行授牌。示范园区总规划面积为30.53平方公里,以电子信息、糖纸循环、能源、纺织服装为主导产业,配套发展物流业。其功能分区产业布局:

主导产业布局:以电子信息、纺织服装为主导产业。

主导产业布局:以糖纸循环为主导产业。

主导产业布局:以热电联产、能源、造纸等产业为主导产业。

网站标签
海参专员的微信号:haishen656



海参百科提供:海参的功效与作用,海参的营养价值与功效,海参价格多少钱,海参排行榜,海参的吃法与做法,海参高清图片网站导航 海参地图海参地图1海参地图4


【海参百科】 联系备注:海参合作 联系方式: QQ13117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