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燕窝大咖

黄石大冶燕窝(湖北燕窝镇)

燕窝大咖 2024-03-05 5
黄石大冶燕窝(湖北燕窝镇)摘要: 本文目录大冶市永丰乡现在属于哪个镇黄石有哪些矿山湖北有几大湖泊一、大冶市永丰乡现在属于哪个镇金山店镇有个永丰村你的祖籍也可能是鄂州下面几点供你参考 1、李应富由江西明季医学迁鄂州。...

本文目录

  1. 大冶市永丰乡现在属于哪个镇
  2. 黄石有哪些矿山
  3. 湖北有几大湖泊

一、大冶市永丰乡现在属于哪个镇

金山店镇有个永丰村你的祖籍也可能是鄂州下面几点供你参考

1、李应富由江西明季医学迁鄂州。《李氏宗谱•青莲堂》载:辕公支下二十七世裔孙应富公,字君贵,明季医学迁大冶永丰乡七花堡石马嘴庄,后裔散居鄂州花湖乡,鄂州碧石渡镇,黄石港等地。远迁川陕者亦多,派序为:少荣狄希忠,函主高名作,文光耀日长。

2、李淳九携弟淳十,淳十二避元末兵乱由江西迁鄂州。《李氏宗谱•燕翼堂》载:始祖淳九、淳十淳十二兄弟属辕公派下二十一世裔孙,由豫章建昌避元末方国珍,张士诚兵乱,渡鄱阳而西辟武昌县,继至大冶永丰乡凤凰堡,卜居虾蟆石口之燕窝地,今鄂州市泽林镇涂桥村李升庄,淳十、淳十二另迁未详,淳九后裔散居:河南信阳,花湖李继业(毛周家),川陕等地,明崇祯帝御赐“文魁进士第”金匾褒奖进士李时可,悬挂李氏祖堂,后遭文化大革命,毁坏掉了,派序为:景淳添茂,智庆永廷,升梅元兆,启佑光先,崇德锦耀,衍瑞发祥,克绵其柞。

3、李世显因官宦居鄂州。《李氏宗谱•青莲堂》载:始迁祖官名李世显,派名必显,生于元致和戊辰年(公元1328年)原娶钱氏,未育,复娶王氏,生子二:廷楠、廷校,属道祖三子軿公支下十二世孙,于大明定鼎之际,奉旨办差,见大冶县永丰乡流水里李二塘一带风水极好,辞官归隐于此,现属鄂州市汀祖镇丁坳村。长子廷楠高中明永乐癸未科进士,次子廷校中明宣德丙午科进士,自此以后科甲蝉联,人才辈出,人文鼎盛,辉映鄂冶!后裔散居:世显上门,下门,中门,新屋,响塘,凡口,谷城,宜城等各地,计丁口3000余,派序为:必廷景胜,伯永光太,文首玉应,连兆允起,定卜锡光,立从端方,云锦广映。

大冶县,始建于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是年李煜为南唐国主时,升青山场院,并拆武昌三乡与之合并,新设一县。以境内矿产丰富采冶业发达,按《庄子·大宗师》“大地为大炉,造化为大冶”一语,取“大兴炉冶”之意定名为大冶县。

夏、商时,县地属荆州之域。

周夷王八年(公元前880年),楚王熊渠(子爵)攻杨越至鄂(今鄂城、大冶),封其次子熊红为鄂王,县地属楚国鄂王辖地。

秦昭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楚,取郢为南郡,时县地在南郡境内。

三国时,蜀汉章武元年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孙权自公安迁都于鄂(今鄂城),改鄂为武昌,并割鄂之南部建阳新县,以武昌、下雉、阳新、柴桑、沙羡、浔阳等六县为武昌郡。时县地在武昌郡之武昌(今鄂城)、阳新两县境内。

魏黄初四年(公元223年),孙权将其郡治迁至夏口(今汉口),又改武昌郡为江夏郡,县地在江夏郡之武昌、阳新两县境内。

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又改江夏郡为武昌郡。以武昌、鄂、阳新、沙羡等七县为属地。时县地在武昌、鄂、阳新三县境内。不久,武昌与鄂县合并,仍为武昌县,时县地在武昌、阳新两县境内。

东晋安帝义熙元至四年(公元405—408年),下雉县并入阳新县,此时仍为武昌郡,县地属武昌郡之武昌、阳新两县境内。

南朝:宋孝建元年(公元454年),置郢州于汝南(今武昌),时县地在郢州武昌、阳新两县。随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改阳新为富川,不久,改富川为永兴,时县地在武昌、永兴两县境内。

唐代,县地在鄂州武昌、永兴两县境内。

唐末,南方的九国兴起,县地在吴国境内。唐哀帝天佑二年(公元905年),吴国将永兴县和武昌县各划出相邻的一块地盘,置青山场院,进行大规模采矿、冶炼,时县地在吴国鄂州境内。

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始建大冶县。

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升永兴县为永兴军,次年改永兴军为光国军,县地先后属永兴军与光国军。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升永兴军为兴国路,隶属于江西行省;元至元三十年(公元1293年),兴国路划归湖广行省,县地属兴国路。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改兴国路为兴国府;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将兴国府降为兴国州,县地先后属兴国府和兴国州。

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县地属武昌府;雍正元年至十三年(公元1723—1735年),分湖广行省,设置湖北省,县地属湖北省武昌府。

1921年,建立中华民国以后,废府改道,县地属湖北省江汉道,后道废,从属湖北省。

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至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县地呈现“两权”(国、共)或“三权”(国、共、日)并立状况。大冶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1930年,成立大冶县苏维埃政府,先后隶属于“湖北省鄂东革命委员会”、“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鄂东办事处”、“湘鄂赣省鄂东南苏维埃政府”。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国民政府在省县之间设立“湖北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时县地属湖北省第二专署,1935年改属第一专署。

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大冶沦陷,日军随后建立伪“中华民国湖北省大冶县政府”,而国民党大冶县政府则流亡城外。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五师十四旅在大冶、阳新、鄂城等地先后建立了“大鄂政务委员会”、“鄂大政务委员会”、“阳大政务委员会”,统属于“鄂南政务委员会”领导。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国民党大冶县政府接管大冶县政权。

1949年5月15日,大冶解放。5月,划石黄镇、铁麓等乡成立“湖北省大冶工矿特区人民政府”。6月9日,成立大冶县人民政府。先后属大冶专区、黄冈专区。

1959年1月26日,大冶县从黄冈地区划出,改属黄石市。12月,撤销大冶县建制,并入黄石市。

1962年6月1日,恢复大冶县建制,仍属黄石市。

1995年元旦,撤销大冶县建制,成立大冶市,属黄石市代管。

二、黄石有哪些矿山

呵呵,去年我在整理这方面的资料,

1.黄石城区主要古矿冶遗址(1)李家院遗址(2)岔路村遗址(3)占爱宇遗址与汪家巷遗址

(4)老鹤庙遗址(5)黄土坡遗址(6)肖铺冶炼遗址(7)铁铺垴冶炼遗址(8)铁门坎炼渣堆积

2.大冶主要古矿遗址

(1)大冶市青山场遗址,今毁。

(2)大冶市葫芦山采矿遗址

(3)大冶市铜山口冶炼遗址

(4)大冶市张万有冶炼遗址

(5)大冶市曹家嘴冶炼遗址

(6)大冶市铜绿山铁屎包冶炼遗址

(8)大冶市枫桥村冶炼遗址

(9)大冶市余元垴冶炼遗址

(10)大冶市石井山冶炼遗址

11)大冶市燕窝山冶炼遗址

大冶市灵乡镇戴家岭村燕窝铺东北200米,时代不详,面积约3万平方米。炼渣呈块状、蜂窝状,堆积厚1.2米左右。

(12)大冶市解家畈冶炼遗址

大冶市灵乡镇戴家岭村解家贩西南800米,时代不详,面积约4800平方米。炼渣呈块状、蜂窝状,堆积厚0.5-1.5米。

(13)大冶市新屋冶炼遗址

大冶市灵乡镇马桥村西北1公里,时代不详,面积约1万平方米。炼渣呈块状、蜂窝状,堆积厚0.5-1米。

(14)大冶市靠背山冶炼遗址

大冶市灵乡镇马桥村杨庄纪湾西200米,时代不详,面积约3.75万平方米。炼渣呈块状、蜂窝状,堆积厚0.5米。

(15)大冶市山下王湾冶炼遗址

大冶市灵乡镇马桥村山下王湾西100米,时代不详,面积约1.5万平方米。炼渣呈蜂窝状,堆积厚0.2米左右。

(16)大冶市国和冶炼遗址

大冶市灵乡镇马桥村,时代不详,面积约2.5万平方米。炼渣呈蜂窝状,堆积厚0.2米左右。

(17)大冶市对面山冶炼遗址

大冶市金牛镇胡胜村仓下吴湾东100米,时代不详,面积约2万平方米。炼渣呈块状、蜂窝状,堆积厚1-2米。

(18)大冶市下首山冶炼遗址

大冶市金牛镇胡胜村仓下黄湾,时代不详,面积约1.05万平方米。炼渣呈块状、蜂窝状,堆积厚l-1.2米。

(19)大冶市铁屎墩冶炼遗址

大冶市金牛镇胡胜村刘华甫湾西北50米,时代不详,面积约2500平方米。炼渣呈块状、蜂窝状,堆积厚2-3米。

(20)大冶市老屋卡冶炼遗址

大冶市金牛镇胡胜村塘角吴湾东200米,时代不详,面积约4. 8万平方米。炼渣呈块状、蜂窝状,堆积厚2-3米。

(21)大冶市邹界田冶炼遗址

大冶市金牛镇胡胜村细屋熊湾西南100米,时代不详,面积约4500平方米。炼渣呈块状、蜂窝状,堆积厚0.5米左右。

(22)大冶市尹家嘴冶炼遗址

大冶市金牛镇屏峰村对门尹湾西200米,时代不详,面积约4000平方米。炼渣呈块状、蜂窝状,堆积厚1.5-2米。

(23)大冶市烟包山冶炼遗址

大冶市金牛镇屏峰村姜包湾东100米,时代不详,面积约4500平方米。炼渣呈块状、蜂窝状,堆积厚0.5-1.5米。

(24)大冶市瓦雪地冶炼遗址

大冶市金牛镇袁铺村瓦雪地湾东100米,时代不详,面积约2700平方米。炼渣呈块状、蜂窝状,堆积厚0.4-1.2米。

(25)大冶市彭家垸冶炼遗址

大冶市金牛镇胜桥村彭家坑东100米,时代不详,面积约16万平方米。炼渣呈块状、蜂窝状,堆积厚1米左右。

(26)大冶市铁屎包冶炼遗址

大冶市金牛镇胜桥村彭家坑东北200米,时代不详,面积约1.5万平方米。炼渣呈蜂窝状,堆积厚0.5米左右。

(27)大冶市王家后背山冶炼遗址

大冶市金牛镇胜桥村东1公里,时代不详,面积约1.2万平方米。炼渣呈蜂窝状,堆积厚0.5米左右。

(28)大冶市王家铺冶炼遗址

黄石大冶燕窝(湖北燕窝镇)

大冶市金牛镇胜桥村王家铺东100米,时代不详,面积约1.2万平方米。炼渣呈块状、蜂窝状,堆积厚0.2米左右。

(29)大冶市石头嘴冶炼遗址

大冶市东岳路街道办事处石头嘴,时代不详,面积约1.2万平方米。在距地表深10-40米处发现古矿井架,出土有铜斧、铁斧及炉渣等。炉渣与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炉渣较为接近。

(30)大冶市罗家铺冶炼遗址

大冶市茗山乡张子禹村罗家铺西200米,时代不详,面积约6000平方米。炼渣呈块状、蜂窝状,堆积厚0.5-l米。

(31)大冶市银屎背冶炼遗址

大冶市金湖街道办事处郑家坑村东200米,时代不详,面积约1.1万平方米。炼渣呈块状,堆积厚1. 5米左右。

(32)大冶市跳水下冶炼遗址

大冶市陈贵镇雷山村陈石岭东南l公里,时代不详,面积约3000平方米。炼渣呈块状、蜂窝状,堆积厚0.5米左右。

(33)大冶市当明山冶炼遗址

大冶市陈贵镇雷山村陈石岭东南1.5公里,时代不详,面积约3万平方米。炼渣呈块状、蜂窝状,堆积厚0.2米左右。

(34)大冶市化牛山冶炼遗址

大冶市陈贵镇雷山村陈石岭东北200米,时代不详,面积约5000平方米。炼渣呈块状、蜂窝状,堆积厚2-2.5米。

(35)大冶市陈咸春冶炼遗址

大冶市陈贵镇雷山村陈咸春湾东北200米,时代不详,面积约5000平方米。炼渣呈块状、蜂窝状,堆积厚1-2米。

(36)大冶市细屋山冶炼遗址

大冶市陈贵镇雷山村陈石岭北100米,时代不详,面积约5600平方米。炼渣呈块状、蜂窝状,堆积厚0.3米左右。

(37)大冶市细金云冶炼遗址

大冶市陈贵镇张子禹村细金云湾西800米,时代不详,面积约4000平方米。炼渣呈块状、蜂窝状,堆积厚1-2米。

(38)大冶市夏林余冶炼遗址

大冶市陈贵镇张子禹村夏林余湾东400米,时代不详,面积约2000平方米。炼渣呈块状、蜂窝状,堆积厚0.5米左右。

(39)大冶市李德贵后背山冶炼遗址

大冶市陈贵镇太子村李德贵湾东200米,时代不详,面积约3000平方米。炼渣呈块状、蜂窝状,堆积厚1.5-2米。

(40)大冶市李德贵冶炼遗址

大冶市陈贵镇太子村李德贵湾东400米,时代不详,面积约1500平方米。炼渣呈块状、蜂窝状,堆积厚1-1.5米。

(41)大冶市王祠冶炼遗址

大冶市陈贵镇王祠村东北300米,时代不详,面积约4.5万平方米。炼渣呈块状、蜂窝状,堆积厚0.3米左右。

(42)大冶市狮子山冶炼遗址

大冶市陈贵镇狮子山矿场,周代,面积约7.3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2-1.5米。地表散布炼渣。采集陶片以泥质红陶为主,夹砂红陶次之,有少量泥质灰陶,纹饰有绳纹、弦纹、附加堆纹,器形有鬲、豆、罐等。

(43)大冶市铜口山狮子山铜矿遗址

1977年,在大冶市陈贵镇铜山口狮子山矿体上发现古人遗留的采矿工具铜斧16把,经考古部门作同位素测定,该铜斧约为2500年前的铜质工具,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遗物。自古相传,铜山口自宋代至民国均有采矿、冶炼铜矿的遗迹,光是废弃不用的矿洞、矿井,地表可见十多处。

(44)大冶市铁冶所冶炼遗址

同治版《大冶县志卷二•山川志》记载:“铁冶所,在县东二十里,一名安田炉,现名铁炉堂,为李隆伍庄坟山。明洪武初设,旋罢。有大使赵景先创八宝庙,以佑铁冶,今废。”

(45)大冶市铁山岩冶炼遗址

在县城北四十里,原曙光公社下畈大队,1181年(宋淳熙7年)曾于此置炉炼铁,今废。

(46)大冶市铁渣墩炼铁遗址

位于金山店黄氏祠门前,有数堆铁渣,1959年发现,经考证,为宋代炼铁遗址。

(47)大冶市银场遗址

同治版《大冶县志卷二•山川志》记载:在县西四十里,与兴国(今阳新兴国)相界,一名小银炉。元朝时江西陈堤举在此开炉煎银。后兵变,炉户散亡,银矿无出。

(48)大冶市摇蓝山遗址

位于大冶市金湖街道办事处栖儒桥村,大冶市化工厂南侧。为一西北-东南走向小山包,最高处距地面不过百余米。山顶有一古代采矿坑,深度20米,矿坑旁边,有一东西长300米,南北宽100米的古代文化遗址,发掘出一些石器、陶器。

经专家考证,这些石器、陶器属占人类所用,采矿坑亦为古人类所遗留。但没有古矿石留存,故此无法断定,古人在此采过何种矿藏。

(49)大冶市花炉山遗址

2005年,省市考古专家在人冶市陈贵镇李德贵村花炉山发掘出13座古代冶炼炉。据考古专家初步分析判断,该13座冶炼炉是用于炼铜的。一个地方同时发掘出如此多的炼铜炉,在我国乃至世界都属少见。花炉山冶炼炉数量远超铜绿山古矿遗址的发掘古冶炼炉数量。可惜的是,这些冶炼炉建造的具体时间以及当时人们采矿、洗矿、冶炼的工艺流程还有待进一步作翔实的考证。

4阳新主要古矿冶遗址

(1)港下采矿遗址

港下遗址位于阳新县富池镇港下村东500米。这是一处古铜矿采矿遗址,面积约为10000平方米。1985年,湖北省考古队李天元主持发掘170平方米。发现采矿场2处,其中平巷4条,竖井3处,均为木质支护。出土有铜镑、铜削、木铲、木楔、陶晶、瓶、罐、碗等。时代为春秋时期。

(2)大路铺矿冶遗址

大路铺遗址位于阳新县白沙镇土库村大路铺东侧一处稍高的台地上。距大冶的五里界城约10公里。1985年、1990年湖北省考古研究所对这处遗址进行了大规模考古发掘和研究。这处遗址的文化遗物前后延续时间长,其时代从新石器一直到东周。

遗址面积约5000平方米,文化层厚度4米左右,文化内涵非常丰富。主要文化遗物有石器、陶器。同时,遗址还遗存大量炼铜渣、红烧土块以及采矿遗迹,这处遗址应该是采矿冶炼相结合的古铜矿遗址。出土的主要文化遗物分为四大类:工具、生活用具、冶炼遗物、采矿遗迹。此外,还发掘了灰坑、墓葬和房址遗迹。

石器:有石斧、石铣、石嫉等。

屈家岭(新石器时代)文化遗物:陶器有鼎、豆、尊、杯、罐、盆及纺轮等。主要纹饰有弦纹、附加堆纹。陶质以夹砂灰陶为土,泥质灰陶次之,有少量泥质黑陶夹砂褐陶。

薛家岗(新石器时代)文化遗物:陶器有鼎、豆、尊、碗、杯、罐、瓮、盆及纺轮等。主要纹饰有蓝纹、弦纹。陶质以夹砂红陶为主,夹砂红褐陶次之,有少量夹砂褐、灰陶。

商代文化遗物:陶器有鼎、豆、瓿、晶、尊、罐等。主要纹饰有绳纹、附加堆纹、弦纹及镂孔。陶质以夹砂褐陶为主,夹砂红褐陶次之,有少量泥质灰、白陶。

西周时期文化遗物:陶器有鼎、豆、瓿、吊、尊、罐等。主要纹饰有弦纹、方格纹、刻画纹及镂孔。陶质以夹砂红陶为主,有少量泥质灰陶。

东周时期文化遗物:陶器有鼎、豆、瓿、鬲、瓮、罐等。主要纹饰有压印方格纹和条纹。陶质以夹砂红陶为土.有少量泥质红陶。

遗址有大量采矿遗迹和大量炼渣。其中炼渣遗存商代以后的文化层中,考古资料证实,这是一处商周时期的古铜矿遗址。

(3)银山、黄姑山银矿遗址

黄石地区银矿的开采不晚于南宋时期。元代以后,本地区银矿的开采,选矿、冶炼和加工在今阳新县。

据《方舆记要》记载:“兴国州(今阳新县)银山,州北五十里,四面皆山,多产银矿,亦名大银山。元时曾采银于此。州西二里有黄姑也,亦产银,旧有银场。”《明史•地理志》记载:“兴国州(今阳新县)北有银山、西(北)有黄姑山,旧俱产银。”

现代勘探资料证实,阳新银山是一个多金属矿床,主要有铅、锌、银、铁、锰、金等。银山银铅锌矿(多金属)矿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具有典型性、稀有性和科学性,是古代兴国地区最为重要矿产地。银山一带地面古代金属物冶炼渣分布多处,虽然有相当一部分己经遭到破坏,但仍有分布成片的炼渣,规模较大,保存也比较完整。在勘探银山银铅锌矿床过程中,曾发现地下采矿系统和诸于井巷支护木。据推测,银山古代地下采矿系统应该是比较完整的。如将来有可能对银山地下采矿遗址其中的部分进行考古发掘清理甚至修复,必将成为一处重要的文化遗产。

三、湖北有几大湖泊

以下为湖北面积最大的八个湖泊:

1、洪湖

洪湖,中国第七大淡水湖,位于湖北省南部长江与东荆河之间的洼地中,行政上属于荆州洪湖市。湖水面积约308k㎡,是湖北第一大自然湖泊。然而由于过度围垦和养殖,湖泊水域面积和生态环境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2014年12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梁子湖

梁子湖,原名樊湖,水域面积约271平方公里。湖泊位于武汉市东南部,属于武汉市江夏区和鄂州市梁子湖区共管的跨市湖泊。梁子湖出产各种淡水鱼类70余种,其中享誉盛名的武昌鱼故乡就位于此。

3、长湖

长湖,位于湖北荆州、荆门、潜江三市交界处,是宋末由古云梦泽变迁而成,湖泊面积约131平方千米。长湖沿岸淡水鱼资源丰富,岸边人民尤擅制作鱼肴,其以草鱼制作的鱼糕闻名于世。另外长湖还出产长湖银鱼和刁子鱼。

4、斧头湖

斧头湖,位于武汉市江夏区与咸宁市咸安区、嘉鱼县交界处,湖泊面积约126平方公里。斧头湖的北、东、南三面多丘陵,西面为平原,土壤肥沃,孕育了以嘉鱼县潘家湾镇为中心的42万亩蔬菜基地。

5、西凉湖

西凉湖,位于湖北省南部,斧头湖西侧,属于咸宁市管辖。西凉湖与斧头湖原本是相连为一湖,后长江改道,泥沙淤塞,致使湖泊一分为二。现西凉湖水域面积约85.2平方千米,湖中盛产青、鲤、草、鲫等鱼类以及黄鳝、龟、鳖、蟹、虾等。

6、龙感湖

龙感湖,位于湖北省东部,属于湖北黄冈市和安徽安庆市共同所有,是一个跨省湖泊。春秋战国时期,龙感湖与鄱阳湖为一体,称彭蠡(lǐ)泽;东汉时期,龙感湖与鄱阳湖分离,现龙感湖面积约60.9平方千米。2009年9月18日,成立龙感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7、牛山湖

牛山湖,位于湖北武汉市,与梁子湖仅一堤之隔,湖泊面积约57.2平方公里。牛山湖原是梁子湖的一个湖汊,在上世纪60年代人为修筑了一道牛山湖大堤,将梁子湖一分为二。16年由于水灾进行了牛山湖破垸分洪,使得牛山湖与梁子湖重新相连。

8、大冶湖

大冶湖,位于湖北省黄石市,其代管的大冶市区就位于湖岸西侧,湖泊也由此得名。大冶湖水域面积约54.7平方千米,湖底和四周蕴藏有大量的金矿,是个聚宝盆,古代由于湖中有淘金井,别称金湖。武汉至九江客运专线的大冶湖特大桥横跨湖面。

扩展资料:

湖北,简称“鄂”,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武汉,因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地处中国中部,东邻安徽,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接壤,南接江西、湖南,北与河南毗邻,介于东经108°21′42″—116°07′50″、北纬29°01′53″—33°6′47″之间。全省总面积18.59万平方千米。

湖北境内除长江、汉江干流外,省内各级河流河长5公里以上的有4228条,另有中小河流1193条,河流总长5.92万公里,其中河长在100公里以上的河流41条。长江自西向东,流贯省内26个县市,西起巴东县鳊鱼溪河口入境,东至黄梅滨江出境,流程1041公里。

境内的长江支流有汉水、沮水、漳水、清江、东荆河、陆水、滠水、倒水、举水、巴水、浠水、富水等。其中汉水为长江中游最大支流,在湖北境内由西北趋东南,流经13个县市,由陕西白河县将军河进入湖北郧西县,至武汉汇入长江,流程858公里。

湖北素有“千湖之省”之称。境内湖泊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上。面积百亩以上的湖泊约800余个,湖泊总面积2983.5平方公里。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湖泊有洪湖、长湖、梁子湖、斧头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湖北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