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洪湖燕窝抗洪 洪湖燕窝搬迁是真是假

admin 2024-03-13 6
洪湖燕窝抗洪 洪湖燕窝搬迁是真是假摘要: 本文目录洪湖燕窝搬迁到哪里1998年抗洪救灾英雄人名字洪湖燕窝的历史洪湖市燕窝镇的由来一、洪湖燕窝搬迁到哪里红岭湖燕窝产业园、潭柘寺燕窝产业园等好的燕窝。洪湖是湖北省著名的燕窝产区...

本文目录

  1. 洪湖燕窝搬迁到哪里
  2. 1998年抗洪救灾英雄人名字
  3. 洪湖燕窝的历史
  4. 洪湖市燕窝镇的由来

一、洪湖燕窝搬迁到哪里

红岭湖燕窝产业园、潭柘寺燕窝产业园等。洪湖是湖北省著名的燕窝产区,也是中国燕窝的主要产地之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洪湖市政府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和提升城市形象,对当地的燕窝养殖业进行了整治和搬迁。据公开报道,洪湖市政府于2018年启动了燕窝养殖场整治搬迁工作,将原来分散在湖滩、居民区、村庄等地的养殖场逐步搬迁至集中地带。目前,洪湖市政府已经建设了一批集中化、标准化、规模化的燕窝养殖基地,如红岭湖燕窝产业园、潭柘寺燕窝产业园等,以提高燕窝养殖的效益和产业化水平,同时也减少了对湖泊湿地的影响,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二、1998年抗洪救灾英雄人名字

脊梁谱(空军首长乘直升机上堤督战)

8月15日上午11时30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员刘顺尧中将、

政委丁文昌上将亲临洪湖大堤燕窝八八潭险点视察空降兵部队。

湖北省副省长张洪祥告诉我们,这处险点是长江大堤最大的一段

管涌群,其中红光一号管涌口径达1.8米。稍有疏忽,长江将在这里

撕开一道缺口,奔涌的江水将迅疾吞没大片沃野和无数的生灵!司令

员和政委指挥着战士们飞快地穿梭背土围堰。记者看到,政委丁文昌

的脑后一滴滴豆大的汗珠透过迷彩帽,顺发而下。

在大堤上,记者发现空降兵军长马殿圣的腿一走一跛。经询问才

得知,在一次任务中马军长不慎扭伤了脚,肿了,但是他白天仍然坚

洪湖燕窝抗洪 洪湖燕窝搬迁是真是假

持在一线指挥,晚上卧床扎针灸。15日晚,记者前去拜访马将军,将好的燕窝

军正在接受治疗,他只能在递过去的《光明日报》上写下“马殿圣”

三个字。与马军长一道并肩作战的还有副军长李家洪少将。

记者在前线将士中采访,听到一串串将军的名字:于永波上将、

陶伯钧上将、史玉孝上将、隗福焰中将、沈滨义中将、陈达植中将、

徐永清中将、杨福坤少将、杨志琦少将……为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安

全,共和国的将军们走上了激战的前沿!

奋战在长江大堤的数十万官兵中,还有数不清的大校、上校、中

校、少校、师长、团长政委,他们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指挥得力,

与将军们一道,构成共和国钢铁长城的脊梁。

8月8日,国务院总理朱(钅容)基亲临湖北考察灾情,一下飞机他

就与一位将军紧紧拥抱。这位将军,便是长江抗洪前线总指挥、广州

军区副司令员龚谷成中将。8月2日下午,龚谷成从广州急赴湖北�洲

湾,坐镇调遣兵力,指挥营救工作,一连24小时没合眼。

在防洪大堤上,武警官兵们发现一个熟悉的身影,一位将军像士

兵一样扛沙包。一看,原来是武警西安技术学院院长、原武警湖北总

队队长尹成富少将。

记者在螺山水文站采访时,见到武警湖北总队副总队长张火焱大

校。他告诉记者,湖北省军区八位领导,武警湖北总队八位领导,此

刻都在抗洪一线。

8月13日晚,武警某部128师突然接到增援监利红庙、段庄的命令,

尽管部队当天已出动3次,但仍然快速出击了。师长夏鹤、政委刘建华

乘坐的指挥车第一个赶到险点,一边指挥士兵,一边亲自一口气扛了

十几袋土包,并和战士并肩战斗到第二天12点。

记者在长江大堤采访,见到了空降兵团以上几乎所有的军官。

15日下午15时,乌林镇小沙角出现滑坡,刚从大堤回指挥部的空降兵

某师副政委李良平又立即赶到小沙角险点组织抢险。记者看到他黝黑

的脸上并无怠意,满布血丝的双眼依然炯炯有神。

在新洲垸淹没区,空降兵某师后勤部部长李明龙数次乘坐冲锋舟

冲进水区最危险地带,救出群众1300多人。这位冲锋在前的军官多次

荣立一二三等功,还是国家“抗洪抗旱模范奖章”获得者和唯一获得

“国际民防组织奖章”的中国军官。

16日中午,在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我们见到了“黄继光团”、

“黄继光营”、“黄继光连”和突击队的所有军官。16日凌晨2时,螺

山周家嘴突然出现有19处管涌点的特大险情,“黄继光团”政委戴义

家立即率部用20分钟赶到出险点,采取外帮内导的方法控制了险情。

苦战了10个小时的将士们仍然坚守阵地,团、营、连、排四级干部无

一退阵。政委戴义家说:“我们要求‘一个干部就是一根标杆,一名厦门燕窝

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骨干就是一根顶梁柱,一个战士就是一堵挡

水墙’,干部就要‘急’‘难’‘险’‘重’时冲锋在前。”

8月17日晚至18日凌晨,荆江大堤又降暴雨,江水急剧攀升,情况燕窝代工

骤然严峻,犹雪上加霜。空降兵部队、武警部队再一次全线出击,长

龙般的军车队急抵江边。17日晚10时30分至18日凌晨4时,记者在雷电

交加的滂沱大雨中驱车监利县尺八镇险段。在棉花站点、王家湾闸点,

记者看到打着手电、身穿雨衣、表情严峻地走在队伍前面查险的,都

是“上甘岭特功八连”所在部队的师团长们。

领导一马当先,士兵争先恐后。蜿蜒千里的长江大堤上,中国军

官正率领精锐之师筑成抗御洪魔的钢铁长城!

三、洪湖燕窝的历史

一九三八年十月二十三日,我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处长李克农和“新华日报”社长潘梓年,率领“八办”和“新华日报”最后一批工作人员,乘“新升隆”轮撤离武汉。船行至湖北省嘉鱼县境内长江水岸的燕子窝(现属洪湖市)时,为避免日机轰炸,李克农通知停船靠岸。下午三时半,四架日军飞机突然飞临上空,连投几枚炸弹,其中一枚击中轮船,而后敌机又低飞用机枪扫射,“新华日报”十六位同志、“八办”九位同志英勇殉国,遇难群众亦五十余人。遇难时,我撤退人员互相救援,并积极抢救受害群众,其临危不惧、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诚如日月之径,江河之行,永不磨灭正品燕窝。 1987年为纪念“新升隆”轮遇难烈士五十周年,在有关部门和人士的关心支持下,中共燕窝镇委、燕窝镇人民政府在事发当地燕子窝长江外滩修建了纪念碑和烈士公墓。1987年三月,邓颖超同志题写了“新升隆轮遇难烈士永垂不朽”的碑词,著名作家陆定一书写了“洪湖市燕子窝新升隆殉难烈士公墓”墓碑词,原周恩来办公室主任童小鹏老人题写了“为抗日救国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的碑词。1992年12月26日,“新升隆”轮遇难烈士纪念碑被湖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为使碑身免受洪水侵蚀,燕窝镇委、镇政府将纪念碑移建于新升隆小学内,并制定了相关措施,加强墓碑的管理和保护。至此,烈士的英魂得以长眠,精神得以永垂。

四、洪湖市燕窝镇的由来

洪湖地处长江中下游,江汉平原腹地。1951年7月,经中南军政委员会批准设立洪湖县。其组成如下:原沔阳县东荆河南岸5个区、嘉鱼县江北2个区与监利县一部份(主要是螺山、界牌等地)。1957年7月,再次将监利瞿家湾划归洪湖管辖。但洪湖西岸的汴河、桥市、棋盘、福田、白螺、柘木等乡镇仍然隶属于荆州监利。因此,“一湖跨两地,两市共一湖”成为洪湖水域独有的特色。

2楼

这也成为洪湖过去唯一上市公司倒闭的原因,(由于水域之争,洪湖强势,导致经常性的血案发生,当然也确实有一些弊案,但不至于倒闭)

1987年7月31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7]130号)撤销洪湖县,设立洪湖市(县级),以原洪湖县的行政区域为洪湖市的行政区域。1994年由荆沙市(1996年更名为荆州市)代管至今

也就是说1987-1994年之间,洪湖市除3大国营农场归荆州市管辖外,洪湖市是由湖北省直管的。但是由于90年代初洪湖乡镇企业的衰败,以及洪湖水域等诸多原因,省里将洪湖交由荆州代管,便于管理湖北第一大湖(洪湖)。当时只是“缓兵之计”想先拖一下洪湖问题,但是未想一拖就是15年,洪湖经济走向衰败的死胡同。然当今之形式,即使想分割洪湖与荆州的关系也很难,因为洪湖毕竟落魄了,还有洪湖水域问题,洪湖管理局可是设置在荆州市的。如果考虑将洪湖重新省管,必须先将洪湖西岸的汴河、桥市、棋盘、福田、白螺、柘木等乡镇划到洪湖市管辖范围,这是不可逾越的障碍。而且就说不划上述乡镇,那么也要名正言顺的勘界,规定洪湖市和荆州市的辖区。可是这个问题也一直拖了很多年。

概况

邮编:433200代码:421083区号:0716(原来是027)

洪湖市位于湖北省南部,长江与东荆河之间,西南隔长江与湖南省临湘县相邻。东经113?7′-114?5′,北纬29?9′-30?2′。面积2519平方千米。2004年末总人口897186人。

东、南、北三面为长江,东荆河环绕,西面的洪湖与荆北水系相连,地势平坦低洼,全境自西北向东南呈缓倾斜,且南北高,中间低,地面一般海拔高度在23~28米之间。河、湖、渠交织成稠密水网,水面约占总面积30%。

洪湖市以其境内最大的湖泊——洪湖而命名。洪湖作为地名,最早始见于明朝《嘉靖.沔阳志》所载:“上洪湖,在州东南一百二十里,又十里为下洪湖,受郑道、白沙、坝潭诸水,与黄蓬相通”,“夏洪湖大水,湖河不分,容纳无所,泛滥沿岸,诸垸尽没,湖垸不分”。

今洪湖市境域,夏商时代为古云梦地,属“禹贡”荆州之域;西周时期为州国,都城在今黄蓬山;楚武王四十年(公元前701年),州国和江汉间其它小国都被楚国吞并;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8年)后,古州国地属南部。西汉初年(公元前206年)更南郡为临国;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恢复南郡,设置州陵县,县治在黄蓬山。新莽代汉(公元9年),南郡改称南顺郡,州陵改为江夏,县治在今新滩口;东汉建武元年(25年),恢复西汉郡县原名;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州陵辖属东吴夏郡;西晋永兴二年(305年),因蜀乱割南郡的华容、州陵、监利三县,别立丰都合四县侨置成都都,隶属成都王颖国;南朝时州陵县先后属巴陵郡、州城郡;北朝西魏大统十七年(551年),裁撤州陵、惠怀二县,改置建兴县,隶属沔阳郡,县治迁到今仙桃市沔阳老城。

阅读
分享